韓瑜雯
顧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一書中提到詩的感發(fā)作用,詩不是教訓人,而是在感動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語文教學,應(yīng)當把詩的美妙和道德內(nèi)涵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本文以《關(guān)雎》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帶領(lǐng)學生體會《詩經(jīng)》中的傳統(tǒng)文化之美。
一、以“好逑”讀音及含義巧妙切入全篇
《關(guān)雎》是一首愛情詩,如何把詩講透并拓展到對儒家文化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具體教學時,我先提問:這首詩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用原句回答。學生會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追求“淑女”,沒追成功的事。
但是學生們大都沒想到思考“君子”“淑女”的內(nèi)涵。正好學生將“好逑”讀成了hàoqiú,我糾正讀ha?o,并問學生為什么。學生找到注釋“好的配偶”,而不是“喜歡配偶”。那么“君子”追求“淑女”,“淑女”是好的配偶嗎?我引導學生分析“淑女”的內(nèi)涵,串起全課。
二、不疾不徐,品味語文之美
分析“淑女”時,我們討論了疊韻詞“窈窕”,“淑女”是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何義?書下注釋為“文靜美好的樣子”,但書后練習題中的翻譯,譯為“苗苗條條”。我們查閱《毛詩傳箋通釋》:“美心為窈,美狀為窕?!痹倥c“淑女”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看,就是外在內(nèi)在都美好的女子。通過我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流—采—芼”是挑選荇菜的舉動。這時,有學生說“荇菜”是女子,采荇菜就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表現(xiàn),似乎也有道理。此時,我出示了“荇菜”的圖片,圓葉子,小黃花。學生不禁質(zhì)疑“不怎么美啊”“樸實無華”,不符合“淑女”外在美的優(yōu)點。這時,我又引導學生再想想這三個動詞的含義,結(jié)合“參差”,即荇菜高高低低需要挑選之義,像婚戀中的什么環(huán)節(jié)。學生回到前面擇婿環(huán)節(jié)看,女子理智冷靜挑選配偶,沒有一見鐘情就私奔,這說明女子“端莊得體”,很矜持很沉穩(wěn),合乎禮節(jié),符合“淑女”內(nèi)在美的標準。
再看“君子”?;貞泴W過的文言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薄吧?,花之君子者也?!薄熬印敝钙返赂呱械娜?。我問:詩中男子的行為符合“君子”身份嗎?學生從文中找出“君子”“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可見“君子”堅持不懈熱烈追求女子。我問:堅持不懈,是死纏爛打,微信騷擾嗎?學生笑答不是,沒有這么做。追不到只是“輾轉(zhuǎn)反側(cè)”,用“琴瑟”“鐘鼓”打動對方,很高雅,沒有失禮行為,沒有過激表現(xiàn),理智、克制,很有分寸。我追問:“友”“樂”何義?學生理解為兩人一步步拉近距離,從親近到使對方快樂。有位學生還表示,君子之愛是讓對方快樂。我表示肯定,愛就是更在乎對方的心理感受,讓對方快樂,而不是自私地讓自己快樂,所以,君子不會有過激的舉動,很有分寸。
接下來,我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中情感,進而背誦這首詩?!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經(jīng)過之前的隨文解義,理解也更透徹了。我讓學生再討論“淑女”“君子”還有哪些般配之處,果然,學生的理解又深了一層:采摘荇菜,女子勤勞;男子會樂器,有才華。我補充道:在《詩經(jīng)》那個年代,平民沒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男子會樂器,至少也有一定地位,能彈樂器給女子,可能女子也懂樂器,門當戶對。學生不由感嘆道: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二人太般配了。
三、理解《詩經(jīng)》的“正倫常,守禮義”,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溫柔敦厚
課上到這里,我?guī)е鴮W生再回到剛上課時提到的那個問題上來:這首詩說的是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那么君子追求成功了嗎?學生意見不一。
這時,我出示一段文字,《毛詩傳》云:“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藻?!睂W生明白了“芼”暗示女子出嫁,那么我們再把這首詩講的故事補充完整——這是一個君子追求淑女,并追求成功的故事。
這首古老的詩作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婚戀觀。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不能只了解它是一首愛情詩,更要學習古典文化,領(lǐng)略古典文化的溫柔敦厚的美妙。女子在被追求的過程中,得體大方,貞順賢淑;男子追求不成,愛得理智而克制,痛苦卻不失控,追求的方式大方優(yōu)雅,不落俗套。據(jù)孫紹振《月迷津渡》所說,“鐘”是成套的銅質(zhì)樂器,是貴族高雅之物,聲音莊嚴,場面隆重。這些表現(xiàn)追求成功的快樂,更有貴族高山流水的優(yōu)雅氣息,這么一看,這首詩不僅僅有重章疊句的古拙之美,更傳遞了古典文化的高潔不媚俗之美,給學生潛移默化的道德熏陶。男子求偶的行為符合“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中庸”之美?!鞍l(fā)乎情止乎禮”,感情要節(jié)制,表現(xiàn)要含蓄,這樣走入婚姻才美滿穩(wěn)固,小家的穩(wěn)固可以帶來社會的秩序嚴謹。這便是古人的智慧。
全詩語言明快,情感表達和情節(jié)表述上又含蓄內(nèi)斂,這也符合我國傳統(tǒng)文化溫柔敦厚的特點。
經(jīng)過《詩經(jīng)》的陶冶,人們會富有溫良的性情,寬厚的度量,平和的態(tài)度,從容的舉止,這就是“詩教”。上一節(jié)古詩課,不僅僅要讓學生理解這首詩,更要讓學生受到做人處事的品德教育,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染?!?/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