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博
摘要:筆者通過對張猛龍碑的深刻學習,剖析其取法風格和藝術價值,且將其與其他墓志進行比較,體悟其強烈的風格。碑學中興,發(fā)掘墓志書法的價值并分析其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時的技巧體會。
關鍵詞:張猛龍碑? 墓志書法? 臨創(chuàng)轉換
引言:清末民初考古學的發(fā)展帶動了大量墓志碑銘石刻的出土,張猛龍碑刻之所以被譽為“北碑第一”,離不開其綺麗剛勁的書風,與此同時也滲透出了碑刻文化的發(fā)展方向。
一、張猛龍碑書法風格及文化價值賞析
《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主要講述了張猛龍興辦教育的事跡,系北魏碑刻。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立,但書寫者姓名不詳,碑陽24行,行46字。碑石現(xiàn)存山東曲阜孔廟。清代楊守敬在《平碑記》中說,《張猛龍》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又有康有為于《廣藝舟雙楫》評《張猛龍》“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為正體變態(tài)之宗”。張猛龍墓志總體上字形欹側,字勢奇美。用筆多方,兼有圓筆,方切入紙,方圓兼?zhèn)?,例如入紙有力,彰顯豐富態(tài)勢,轉折處的方筆棱角也表現(xiàn)出張猛龍強烈的風格特征,對比始平公造像記,其字體更秀氣大方,字形更具有靈動俊逸之美。結字講究豐富變化,結體端麗,字體略長,以縱取勢,略呈欹側,中宮緊密,四周伸展。筆勢則左低右高,左緊右松,正中見奇。有別于楷書中規(guī)整的留白布局,唐楷多講究對稱中和美,而張猛龍中則追求不對稱的留白布局,字的結構動勢明顯、欹側變化豐富,一反常態(tài),通過不對稱的夸張對比表現(xiàn)魏碑書風的特點。它的奇美便是通過此表現(xiàn)出來,收放大小夸張化,疏密安排合理且對比強烈。錯落使得字勢更具生命力。古人評價為“正法虬已開歐虞之門戶”,因此稱其為北碑第一,不足為奇,張猛龍碑是楷書發(fā)展成熟的重要標志,由此開創(chuàng)隋唐楷書之先河,對后世墓志書法與楷書發(fā)展具有代表性意義。張猛龍墓志楷法完備,再觀其內容,描述了張猛龍任職的良好作風,正派為民,因此才能立于孔廟神圣之地,給予人們教化意義,體現(xiàn)出當初張猛龍墓志位于書法體系的正統(tǒng)地位,影響深遠,也為后世書法家所運用。1949年后,越來越多有關墓志、墓志書法研究的學術著作開始不斷問世,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王壯弘和馬成名的《六朝墓志檢要》、趙超的《古代墓志通論》等,這些學術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印刷出版、傳播,為我國傳統(tǒng)墓志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進一步彰顯出墓志書法、文化對于當代文化的價值[1]。
二、淺析與張黑女墓志風格取法對比
張猛龍碑刻以欹側俊逸冠名,相較于碑中皇后張黑女墓志,風格迥異。張黑女筆法多為中鋒與側鋒兼用,方圓兼施,剛柔相濟,鋒芒之精氣神稍為溫和,在墓志剛勁之力中更現(xiàn)婉約之美。張猛龍墓志多方切筆,兼有圓筆,相比之下更加硬朗,中宮緊收的同時舒展左右兩側筆畫,向右側傾斜之姿,夸張且合理,顯其渾然天成。何紹基評張黑女墓志為:“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何比肩《黑女》者。”所言極是,張黑女墓志多秀美姿態(tài),波磔略具有隸意,結體較扁,而張猛龍墓志則字形欹側,多瘦長,楷法明顯,字勢動靜結合,每個字之間如同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的動作,結體活潑開放之間又顯峻峭,更加具有險俊之勢。雖都為北魏墓志,意趣頗有不同,體現(xiàn)出北魏墓志書法的多元發(fā)展和豐富性,在當時作為文化傳承的一種符號的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魏碑發(fā)展的歷程和向唐楷發(fā)展的趨勢。近代以北魏時期為代表的墓志的大量出土,促使墓志書法逐漸被大家所熟知了解,并由此推動了墓志收藏、鑒賞、保護、研究等文化現(xiàn)象的發(fā)展。通過針對近代墓志書法進行研究,不僅能夠增進對我國傳統(tǒng)墓志文化的理解,發(fā)掘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價值,同時還有助于推動當代中國書法碑刻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具有助推當代文化繁榮、增強文化自信的深遠影響。1949年后,越來越多有關墓志、墓志書法研究的學術著作開始不斷問世,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王壯弘和馬成名的《六朝墓志檢要》、趙超的《古代墓志通論》等,這些學術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印刷出版、傳播,為我國傳統(tǒng)墓志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進一步彰顯出墓志書法、文化對于當代文化的價值[1]。
三 、透過張猛龍碑刻觀臨創(chuàng)轉換
《張猛龍碑》是最具代表性的"洛陽體"銘石書之一,康有為評其為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的"正體變態(tài)之宗"并且認為其是精品,稱譽其有"承古振今"之功和"周公制禮,事事皆美善"之妙,可謂當代習碑研楷繞不開的經典之作?!稄埫妄埍贩綀A兼?zhèn)?、清純峻逸的用筆,高古秀逸、溫潤遒勁的線條,跌宕奇崛、隨字賦形的結構使其在魏晉時期乃至當今大放異彩,可以為書家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之源。通過對張猛龍墓志的臨摹學習,總觀書法臨摹創(chuàng)作的轉換,在此過程,要學會舉一反三。首先需要掌握張猛龍墓志的書法風格特點,在臨摹過程中將其特色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熟知于心,在精細臨摹之后嘗試背臨,體悟碑帖中不同于其他墓志的風格特色,如此在轉換創(chuàng)作之時方可運用自如。在創(chuàng)作之先,嘗試塊面的張猛龍墓志風格體驗,隨后體悟自身創(chuàng)作的過程之中的得與失,且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字間關系和字組關系,靠向原貼,創(chuàng)作追求純正一家,忌諱雜糅多家,遇帖中未有之字,可運用拆分,觀察原帖的重疊部首或部分,借鑒其中,但切不可強硬照搬,事倍功半。宏觀來說,創(chuàng)作當一氣呵成,剖析收放,大小,穿插避讓的關系,突出原帖的明顯特征。臨創(chuàng)的轉換需要從一帖到一種書體的掌握變化,創(chuàng)作者當以臨為基礎,在此之上去理解創(chuàng)作的精髓之處,但兩者不可偏廢,相輔相成,反復共進才能相得益彰。臨創(chuàng)關系緊密,創(chuàng)作者當恰當掌握,才能有高境界。寫一件所謂純熟的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不僅僅需要參悟墓志本身的書法風格和用筆特點,還需要成熟的書法創(chuàng)作心智,所謂書為心畫,乃道出書家進行書寫的奧妙。
結語:通過張猛龍碑刻的分析了解了北魏墓志書法的發(fā)展歷程和風格特點,增強對于墓志書法的了解,研究其背后的價值旨歸。墓志書法的發(fā)展推動了碑刻文化的豐富,增強了文化自信,為楷書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墓志書法的發(fā)展為書法史上的重要一筆,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谷國偉.羅振玉與六朝墓志——兼論墓志書法的藝術價值[J].
[2]勞英潤.《張猛龍碑》的藝術風格及影響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