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霞,陶麗,熊玉申,田蔚蔚,徐標
(江西省皮膚病??漆t(yī)院江西省皮膚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設(shè)單位 1.皮膚內(nèi)科;2.醫(yī)務(wù)科,南昌 330001)
患者,女,67 歲,因“雙手角化性紅斑1 年余,全身鱗屑性紅斑、丘疹2 月”收入我院。1 年余前無誘因于雙手掌出現(xiàn)紅斑、脫屑,伴輕微瘙癢,其后皮疹累及雙手指, 紅斑漸角化增厚,2 月前于足跟出現(xiàn)鱗屑性紅斑、丘疹,其后皮疹漸增多,累及雙足底、雙肘部、雙小腿、臀部,無自覺癥狀,1 周前于口周、雙耳、頭皮出現(xiàn)紅斑、脫屑,無瘙癢、疼痛,于外院按“濕疹、銀屑病”診治,無好轉(zhuǎn)。 既往6 月前外院診斷“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予“左甲狀腺素鈉”治療2 月后自行停藥。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生命體征平穩(wěn),全身淺表淋巴結(jié)未見腫大,全身皮膚干燥,粗糙脫屑,皮溫偏涼。 甲狀腺III°腫大。 皮膚科檢查:頭皮、眼周、口周、外耳廓散在大小不等、形狀不規(guī)則的淡紅色斑片, 邊界不清, 表面覆白色細薄糠秕狀鱗屑,頸部、雙前臂、雙足背散在針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部分堅硬,頂端覆白色鱗屑,觸之有刺手感,項部丘疹聚集呈片,雙肘、雙膝伸側(cè)、臀部及大腿屈側(cè)交界處、雙小腿外側(cè)散在大小不等、形狀不規(guī)則的黃紅色斑片, 邊界清, 表面覆白色糠秕狀鱗屑,Auspitz 征陰性,周圍散在針尖至綠豆大小的黃紅色、暗紅色丘疹,雙手掌、雙足底明顯角化過度。指趾甲無頂針樣改變。 皮疹對稱分布,境界清,見圖1。 實驗室檢查示血脂:總膽固醇9.09 mmol/L、甘油三脂4.21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5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44 mmol/L ;IgG 20.8 g/L;(外院) 甲狀腺功能:FT4 0.77 ng/dl、sTSH 19.430 uIU/mL、Anti-TG>4000.00 IU/mL、Anti-TPO 282.40 IU/mL;腹部彩超:脂肪肝,膽囊結(jié)石,雙腎結(jié)晶。 三大常規(guī)、 余生化常規(guī)、ANA、 補體、IgA、IgM、 腫瘤標志物、 肝炎三項、TPPA、RPR、HIV 抗體、真菌、心電圖、胸片未見異常。 皮膚病理(右足側(cè)、左臀部):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交替,棘層增生肥厚,皮突延長,真皮淺層周圍稀疏淋巴細胞浸潤,見圖4。
圖1 患者皮損表現(xiàn)
圖4 皮膚組織病理(臀部)
診斷:1.毛發(fā)紅糠疹2.甲狀腺功能減退癥3.高脂血癥4.脂肪肝5.膽囊結(jié)石。
治療: 口服復合維生素B 片2 片/次 每日3次、左甲狀腺素鈉片50 μg/次 每日1 次。局部外用藥:軀干、四肢外用鹵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軟膏 每日2 次, 手足外用0.1%維甲酸軟膏封包 每晚1次,周身外用復方尿囊素乳膏。 出院后患者堅持服用左甲狀腺素鈉及外用皮膚科藥,出院后2 月余復查血脂、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全身皮膚無干燥脫屑,皮溫正常。甲狀腺無腫大。頭皮、眼周、口周、外耳廓皮疹消退,項部、軀干、四肢、臀部散在暗紅色斑片、丘疹,無瘙癢,見圖2。 并于出院后18 個月內(nèi)多次復診,皮疹漸好轉(zhuǎn)。第18 個月復診時全身皮疹消退,雙手掌、足底無角化,見圖3。
圖2 治療3 月后皮損表現(xiàn)
圖3 治療后第18 個月復診皮損表現(xiàn)
毛發(fā)紅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 PRP)是一種少見的慢性鱗屑性角化性炎癥性皮膚病,以毛囊角化性丘疹、橘紅色斑塊、蠟樣掌跖角皮伴正常皮島為特征,自覺瘙癢灼熱,組織病理典型特征為交替性棋盤狀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 可發(fā)展為紅皮病[1]。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維生素A 缺乏、角化障礙、內(nèi)分泌功能障礙、腫瘤、感染等相關(guān)。 該病變化多樣,容易誤診,臨床上常鑒別的疾病有銀屑病、扁平苔蘚、毛發(fā)苔蘚、維生素B 缺乏所致的濕疹樣皮疹等。 RPR 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然而臨床治療較為棘手。 一線治療藥物是口服維A 酸、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保濕劑。 其他療法包括光療、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維生素D3 衍生物、鈣調(diào)磷酸酶抑制劑[2]。
Ross NA 等[3]報道了在100 例診斷為PRP 的患者中, 有50 例為經(jīng)典的PRP, 其中有31 例(62%) 患有合并癥, 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癥(20%)。J.Kamarachev 等[4]報道了一名30 歲男性的PRP 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相關(guān), 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后, 皮膚病變發(fā)生了迅速和完全的解決。PRP 是一種罕見病,80%的PRP 患者在1~3 年內(nèi)自發(fā)消退, 提出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PRP常伴過多的系統(tǒng)性疾病。 并提示其病理機制是甲狀腺激素缺乏抑制胡蘿卜素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這可能是PRP 發(fā)展的原因[4-6]。 研究表明,毛發(fā)紅糠疹組織病理表現(xiàn)與維生素A 缺乏癥十分相似, 其組織病理可以區(qū)分PRP 和銀屑病[7-8]。 維生素A 的代謝參與了發(fā)病機制,但并非維生素A 缺乏,而是其代謝障礙參與了PRP 的發(fā)病。 由于甲狀腺激素的缺乏會抑制胡蘿卜素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 在所有被描述的病例中,甲狀腺激素治療開始后30~90 天獲得了臨床改善,與其他治療沒有任何聯(lián)系,強烈表明這種治療對PRP 有直接影響。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也與膽固醇水平的變化有關(guān)。 在病例中,除了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外, 還觀察到甘油三酯(TG)的增加,甲狀腺激素的缺乏會降低去除TG的速率[9-10]。
本例患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 停藥4 月后皮疹加重, 可能由于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加重,致皮疹泛發(fā)全身。該患者未予任何其他全身治療的情況下, 僅經(jīng)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加上補充復合維生素及皮膚科外用藥,并未系統(tǒng)使用阿維A 等藥物治療,在治療90 天后,原發(fā)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身皮疹亦快速、明顯改善。 提示當臨床上遇到長期難治性PRP 的患者,應(yīng)積極尋找全身性疾病的證據(jù)。 對于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者,應(yīng)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皮膚病是身體的一面鏡子,在診治皮膚病的同時,一定要重視與系統(tǒng)性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積極尋找、診治原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