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子
30多年沒練過雜技的他——
看到演雜技能讓母親開心,65歲的他從練體能開始,每天早起跑步1小時,再練蹲起、彈跳,希望盡快恢復(fù)基本功
年逾六旬的王永清,家住河南省睢縣平崗鎮(zhèn)劉老莊村。2021年2月,他父親病故,96歲的母親劉玉花傷心欲絕。
整整兩天,母親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王永清急得團團轉(zhuǎn),讓妻子王素勤做了碗酸湯面葉端到母親床前,母親勉強坐起來,仍不愿張嘴吃飯,倚在床頭唉聲嘆氣。
為了讓母親走出悲痛,王永清開始琢磨怎么逗母親開心。他突然想起,兒時他跟著父親演雜技練功翻跟頭,母親經(jīng)常在一旁監(jiān)督他,見他練功認真就很開心。于是,他想用翻跟頭博母親一樂。幾十年沒練后空翻了,再加上上了年紀身體僵硬,他嘗試了幾次,均未成功,有一次甚至摔倒在地,沒想到卻把母親逗樂了。一看有效果,王永清信心大增,決定發(fā)奮練功。
當年,王永清的爺爺是位魔術(shù)師,將在外面學習的雜技技藝帶回了劉老莊村,使得劉老莊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雜技村。王永清從小機靈活潑,5歲便跟著父親練雜技。那時,王永清貪玩、怕吃苦,經(jīng)常趁母親不注意偷偷跑出去玩。后來,母親為了監(jiān)督他,經(jīng)常拿著棍子坐在旁邊盯著。
8歲那年的一天,母親讓王永清在家練功。他練了一會兒,看母親出去了,就偷偷溜出去和小伙伴們打牌,直到吃晚飯時才回家。母親臉色陰沉,厲聲呵斥他站好不許動,接著拿來麻繩把他綁在樹上,用掃帚猛抽他的屁股,邊打邊說:“你不好好練功,將來憑啥吃飯?”被母親教訓后,王永清練功再也不敢偷懶了。
從9歲起,王永清兄弟4人就跟著爺爺、父親拉著架子車走街串巷賣藝。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娛樂方式多了起來,看雜技表演的人越來越少。王永清29歲那年,雜技團解散了。后來,他和鄰村姑娘王素勤結(jié)了婚。隨著4個孩子陸續(xù)出生,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窘迫,他到新疆做過生意,在深圳當過保安,闖蕩多年后又回到老家流轉(zhuǎn)了20畝地當起了職業(yè)農(nóng)民。這些年,他再也沒有表演過雜技。如今,他已經(jīng)65歲了,身體已大不如前。但演雜技需要強健的體魄,他決定從練體能開始,每天早起跑步1小時,再練蹲起、彈跳,盡快恢復(fù)基本功。
為了增加互動,他模仿小時候的情景,找了一根木棍塞到母親手里。母親卻動情地說:“三兒,你年紀大了,頭發(fā)都白了,娘哪里舍得打呢!”
當年,父親教給王永清的雜技主要是頂技和爬桿。如今年齡大了,爬桿爬不動了,他決定多表演頂技。當年用于雜技表演的器具所幸都保存著,他把它們找出來,開始重操舊業(yè)。
2021年農(nóng)歷二月二那天,劉玉花早上起來情緒低落,一直發(fā)呆,早餐只吃了幾口。看到母親的樣子,王永清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對母親說:“娘,今天天氣不錯,咱們到外邊麥地里坐坐,我給你表演頂碗?!币宦爟鹤诱f要表演雜技,劉玉花頓時來了精神。
王永清和妻子把母親帶到剛返青的麥田里,讓她坐在椅子上,然后開始表演:他拿出頂桿、口捻子和一個青瓷大碗,把碗放在一米多高的頂桿上轉(zhuǎn)動起來,再用牙咬住口捻子,把頂桿放在口捻子上,碗在空中轉(zhuǎn)動。這個節(jié)目稍有些難度,王永清瞞著母親練了一周才漸漸熟練。
看到碗在空中轉(zhuǎn)得越來越快,母親忍不住拍手叫好,笑容越來越燦爛。
當天中午,在飯桌上,劉玉花對兒子兒媳講起了當年的頂碗趣事。她說,那時候最怕王永清兄弟們練轉(zhuǎn)碗,生怕他們把碗摔爛。但家里的碗還是沒少摔,最后全家只剩一個碗,一家人吃飯都是輪著吃。說到這兒,劉玉花笑出了眼淚。自打父親去世后,這是王永清第一次看到母親笑得這么開心。
王永清決定把當年的雜技技藝一點兒一點兒撿回來。每當練好一個節(jié)目,他都演給母親看??吹酵跤狼灏岩郧熬氹s技的家伙什兒都拿出來派上了用場,劉玉花很欣慰。王永清發(fā)現(xiàn),母親有時看著看著就會抹淚,他知道,母親又想起父親了。于是,他趕緊跑過去給母親擦淚,講笑話逗母親開心。為了不讓母親有發(fā)呆的機會,王永清練功時總是動作不停嘴不停。
丈夫在世時耍得一手好馬叉,劉玉花也想讓兒子給她表演。王永清找出三個銹跡斑斑的小馬叉,根據(jù)當年的記憶進行練習,可練來練去總是不得要領(lǐng)。母親看得直搖頭。王永清突然想起,父親當年的大徒弟劉國強很擅長表演馬叉,便登門向劉國強請教。劉國強聽說師娘想看馬叉表演,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兒,專心教王永清。為了讓母親高興,王永清把劉國強請到家里,讓母親看他和劉國強一起練功。雖然30多年過去了,但由于當年成千上萬次的練習形成了肌肉記憶,劉國強很快就找回了耍馬叉的節(jié)奏。王永清悟性好,在劉國強的幫助下,表演馬叉也很快上了道。
兒時母親對自己的管教是王永清心中溫馨的記憶。為了增加互動,他模仿小時候的情景,找了一根木棍塞到母親手里。母親卻動情地說:“三兒,你年紀大了,頭發(fā)都白了,娘哪里舍得打呢!”聽了母親的話,王永清心里暖暖的。
每天,王永清都要練習后空翻。有一次,他練了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母親把他叫到跟前,撫摸著他的頭,心疼地說:“年紀大了,骨頭也硬了,翻跟頭不利索嘍!”享受著母親的撫摸,王永清心里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轉(zhuǎn)眼一年多過去了,王永清把當年所掌握的雜技項目恢復(fù)了大半,差不多有20個節(jié)目。
他們的孝心感染了兒孫們,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爭相孝敬老人
讓王永清欣慰的是,他一年多的努力換來了母親越來越燦爛的笑容。雖然王永清有兄弟姐妹五人,但母親平時只愿住在他家。王素勤是村里有名的好媳婦,和婆婆一輩子沒有紅過臉。每次哥哥、姐姐、弟弟要把老人接走,王素勤總是攔住不讓接,她舍不得婆婆離開。
看到王永清照顧母親如此用心,兄弟姐妹們也爭著盡孝心。王家本就是雜技世家,人人都能表演幾套雜技。為了讓母親開心,弟弟也撿起了昔日的雜技技能。不忙的時候,大家都自覺練習,每個人都想練出自己的拿手絕活兒。
2022年農(nóng)歷大年初二,王永清一家30余人聚在一起,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此前,王永清已和哥哥、姐姐、弟弟們約定,這天不僅要吃飯歡聚,還要給母親表演各自的拿手絕活兒。表演時間定在午飯后,屆時邀請鄉(xiāng)親們前來觀看。
午后兩點,隨著一陣鑼鼓聲響起,“王家雜技魔術(shù)大賽”拉開大幕。97歲的劉玉花身穿大紅棉襖,喜氣洋洋地坐在表演場地對面的正中間??粗骄墼蕉嗟泥l(xiāng)親們,王永清宣布雜技魔術(shù)大賽開始,裁判長為母親劉玉花,并邀請鄉(xiāng)親們現(xiàn)場為表演者打分。
隨后,表演者按照年齡、輩分陸續(xù)上場,就連王永清9歲的孫子也上場玩起了魔術(shù)撲克,贏得現(xiàn)場觀眾陣陣喝彩。王永清的馬叉表演、頂碗等傳統(tǒng)雜技項目深受鄉(xiāng)親們歡迎。四弟的獨輪車技如行云流水。最終,通過鄉(xiāng)親們打分,劉玉花宣布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鼓勵獎得主,還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晚輩們發(fā)獎。那一刻,劉玉花開心極了。
劉玉花還有個心愿,將已經(jīng)在王家傳了上百年的雜技技藝,繼續(xù)傳承下去。這同樣也是王永清的愿望。
要想雜技技藝不失傳,只有從娃娃抓起。王永清從去年起,就開始向?qū)O輩傳授基本功。
身教勝于言教。王永清夫婦的孝心感染了兒孫們,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爭相孝敬老人。王永清的兒子王帥、女兒王香玉只要在家,都會陪奶奶說話,帶奶奶到外面轉(zhuǎn)轉(zhuǎn)。
作為王永清的小女兒,王香玉以前就知道父親當年曾表演過雜技,但從來沒親眼見過。她把父親的練功視頻拍下來傳到網(wǎng)上,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廣泛關(guān)注。網(wǎng)友們感嘆:“頭發(fā)花白的爺爺為讓高齡母親開心發(fā)奮練功,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孝心課?!薄坝羞@么孝順的兒子,奶奶好幸福!”“孝順不在于物質(zhì),而在于陪伴!”……
現(xiàn)在,王永清除了在地里勞作,就是陪伴母親,逗她開心。母親身體很好,還能下廚做飯,每次王永清從地里回來,都會問一句:“娘,飯做好了嗎?”劉玉花總會笑著說:“做好了,就等你回來吃呢!”
王永清說:“我今年66歲,母親已經(jīng)97歲,我這個年紀還能吃上母親做的飯,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會珍惜她健在的每一天?!?/p>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