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超
談起江蘇的美食名地,上榜的一定有徐州。徐州古稱彭城,是“中華養(yǎng)生學(xué)鼻祖”彭祖的得姓之地。相傳在堯之時,彭祖因擅烹飪野雞湯,得到帝堯的贊賞而受封,在徐州一帶建立了大彭氏國。徐州的菜點至今秉承著大彭風(fēng)味,制作考究,自成體系,幾乎每一道菜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其中最有代表的便是羊方藏魚。
第一次品嘗羊方藏魚,是參觀完徐州博物館后,我覺得很餓,便在附近一家很雅致的小飯店里點了這道菜。初見羊方藏魚,前后為鯽魚的頭和尾,中間是羊肉擺成的方形,整體仍然是“魚”的造型。嘗一口,羊肉中夾雜著魚肉,酥爛鮮香,肥而不膩。吃完的湯汁用來泡飯,我感覺比高檔飯店的魚翅飯或是鮑粒飯要好吃得多。
“羊肉膻,魚肉腥,組合在一起為何如此鮮美呢?”品嘗美食的同時,我心中的疑惑脫口而出。店老板答:“羊魚同吃是一種非常合理的食物搭配,也是最符合營養(yǎng)學(xué)的一種做法。羊肉性溫,魚肉性寒,溫寒搭配,取其中和,益于滋補(bǔ)。從味覺上講,魚借羊之膻而除其腥,羊借魚之腥而除其膻,兩相結(jié)合,除弊而得利。如此,最本義的‘鮮也是魚羊相配同吃?!?/p>
從唐堯時代算起,羊方藏魚這道菜已經(jīng)歷四千多年的演變。它源于彭祖最喜歡捕魚的小兒子夕丁,彭祖擔(dān)心他溺水出危險,一直禁止其捕魚。一日,夕丁偷偷捕撈上一條魚,怕父親責(zé)備,便讓母親協(xié)助處理。母親正在燉羊肉,便將魚處理后填塞入羊肉中一同燉煮。母子二人將魚肉取出食用,將羊肉端給彭祖。彭祖一嘗,這羊肉不同于以往,更為鮮美,遂連加追問。母子道出實情后,彭祖如法炮制,便誕生了這道羊方藏魚。
在徐州旅游時,我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睾芏囡埖曛两癖A糁鴮Ⅳ~和羊肉同燉的做法,看似為了滿足快餐時代的需求,實則成菜羊肉酥爛,魚肉細(xì)嫩,香氣濃郁。清代康熙年間,徐州狀元李蟠曾在一篇文章中為羊方藏魚寫了一副趣聯(lián):“烹飪魚羊鮮饌解解解老饕之饞,調(diào)理大羊美羹試試試廚師之技?!弊阋娺@樣的做法有多鮮美。
后來,經(jīng)歷代名廚的改進(jìn)制作,羊肉酥爛味香,內(nèi)藏魚肉鮮嫩,羊方藏魚被尊為“百饌之宗”、食客心中的“天下第一菜”。在原料搭配上,這道菜更是匠心獨運(yùn),夏季和秋季用羯羊配鯽魚,春季和冬季用牦羊配鱖魚,堪稱藥膳的典范。《飲食療法》中注釋:羊肉性甘溫,益氣補(bǔ)虛,溫中暖下;鯽魚性甘平,清熱解毒,益氣健牌,二者結(jié)合能醫(yī)多種疾癥。古人更是贊其“有病能治,無病能補(bǔ)”。
“羊方藏魚也稱二套菜,處理較為繁復(fù),想做得好吃實屬不易?!痹谛熘莓?dāng)?shù)匕菰L一位名廚時,他簡單介紹了做這道菜的重點:“要將羊腩肉或羊肋肉整塊修為方形,再從側(cè)面開口,水煮去除血污。鱖魚取厚肉片,以蔥姜鹽稍腌制后塞入羊肉內(nèi)封口。再用魚骨高湯燉煮,以料酒、姜、大料等去腥調(diào)味,小火燉煮至軟爛后撈出,底湯收濃調(diào)味后淋于羊方上即成?!?/p>
實際上,徐州每家飯館的老師傅對羊方藏魚的理解都稍有不同,做法上也有差異。因為每個廚師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羊方藏魚,正如魚和羊組成的“鮮”字,是他們一直追求的境界。食客們所在乎的也正是這種“鮮”,這種舌尖上的誘惑,橫跨了地域、國界,是美食經(jīng)久不衰的根本。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