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 黃滔 鐘新科 廖菊陽 黃文韜
摘要 通過選擇多種適合長沙地區(qū)生長的木本、草本花卉,調(diào)查分析其觀賞期、生活型、花色、觀賞種類、立體配置等元素,將喬木層、灌木層、地被層植物有機組合,提出多種植物搭配模式,營造富有層次的植物景觀立體式配置,并列舉長沙有代表性的植物造景配置實例,旨在為長沙地區(qū)乃至中南地區(qū)的園林植物春季季相景觀營造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guān)鍵詞 春季;觀花植物;季相景觀;造景配置;長沙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 6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2-009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2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Study on Landscape Allocation of Flower-watching Plants in Spring in Changsha Area
TANG Hong1,HUANG Tao1,ZHONG Xin-ke2 et al (1.Hunan Forest Botanical Garden, Changsha, Hunan 410116; 2.Forestry Bureau of Ziyang District, Yiyang, Hunan 413001)
Abstract By selecting a variety of woody and herbaceous flowers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Changsha area,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ir ornamental period, life style, flower color, ornamental species,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and other elements, the tree layer, shrub layer, ground cover layer plants were organically combined, and a variety of plant matching modes were proposed to build a multi-level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and the representative plant landscape matching in Changsha was listed.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ring and seasonal landscape of the garden plants in Changsha and even central China.
Key words Spring;Flower-watching plants;The seasonal landscape;Landscaping configuration; Changsha Area
長沙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2 ℃,年均降水量1 361.6 mm,四季分明,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春季植物的觀花性在春季季相景觀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色彩和品種的多樣性已經(jīng)成為當前景觀綠化的重要因素[1]。該研究以植物科學選配為前提,以景觀優(yōu)化為重點,以賞花品香為特色,將單個植物品種組合起來,以凸顯更佳的觀賞效果。
1 春季觀花植物分類和搭配原則
春季具有觀賞價值的花木種類有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根據(jù)花葉綻放次序的不同,分為先花后葉類、花葉同放類、先葉后花類3類。在春季觀花植物的配置中應(yīng)優(yōu)先考慮先花后葉類植物,如梅花、白玉蘭、東京櫻花、桃花、紫荊等,視覺上有強烈沖擊,嗅覺上有芳香為伴;其次考慮搭配花葉同放類,如垂絲海棠、普賢象櫻花、紫葉李等,以及先葉后花類,如杜鵑、二月蘭、含笑等[2]。搭配的主要原則是注重色彩的協(xié)調(diào)搭配、觀賞期的延續(xù)搭配以及喬、灌、草、藤立體層次的搭配,并遵循對比與調(diào)和、均衡與穩(wěn)定、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變化與統(tǒng)一等原則[3],營造具備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觀。
2 長沙地區(qū)春季觀花植物的搭配組合
根據(jù)春季時間和種植層次的劃分,植物配置可按照早春、仲春、晚春的時序以及上層、中層、下層觀花植物搭配進行立體配置,營造春季花團錦簇、花開不斷的景觀效果,同時做到主配分明,春季觀花植物作為主景,搭配其他植物襯托季相變化,將不同花期、不同葉色的植物分層配置,以豐富單季觀賞效果[4]。
2.1 早春示花植物搭配系列
作為早春的賞花植物組合,開啟了由冬入春的色彩序幕,可搭配的示花植物相對不多,為考慮其經(jīng)濟性和花期長久性,在準確把握當?shù)啬颈臼净ㄖ参锷鷳B(tài)習性的基礎(chǔ)上,可選擇種植適合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或多年生花卉栽培種植,景觀效果成效快,也便于后期發(fā)展調(diào)控[5]。當然,不能為了豐富觀賞品種而盲目尋找不適應(yīng)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的名貴花卉,同時還應(yīng)注意冷季型和暖季型花卉品種的選擇[6]。長沙地區(qū)早春示花植物搭配見表1。
早春時期,氣溫不高,開花植物種類較少,以喬木層和灌木層植物為主,雖有的能形成一樹繁花的景觀,如玉蘭類、紅梅、紫荊,但整體缺乏活躍的景觀氛圍,如何將有限的觀花資源進行整合,提升景觀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建議以喬+灌+草、灌+草為主的配置模式造景,如蠟梅+紅梅+瓜葉菊、檫木+結(jié)香+羽葉甘藍+報春花、白玉蘭+西南紅山茶+雛菊、鐘花櫻+連翹+三色堇、福建山櫻花+茶梅+葡萄風信子、紫荊+ 西洋杜鵑、二喬玉蘭+番紅花等組合展示,在視覺層次和色彩上進行搭配,展示層次分明、色彩協(xié)調(diào)的空間布局,營造春回大地的強烈視覺感受。23465CD3-A4FA-493D-B734-1CD223C06640
早春觀賞植物“植物文化景觀”造景配置范例:植物造景配置不僅要考慮品種的豐富度,還要不斷挖掘和豐富花文化的內(nèi)涵。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為例,在景觀配置上注重打造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植物景觀。梅花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之爭先抗逆品質(zhì)。植物園的梅園與清新雅致的竹園相融合,占地面積約為2萬m2,分為梅溪雙映、青梅竹馬、歲寒三友、梅香亭等6個區(qū),有11種梅花類型、30個品種400余株古梅,包括垂枝梅、龍游梅、美人梅等多個名貴梅花品種?!懊贰薄爸瘛毕嗷ビ骋r并以高遠的馬尾松、濕地松等松林為背景,打造出獨特的“松竹梅”歲寒三友的森林景觀,一步一景、體現(xiàn)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情畫意,真正做到“景上添花”。游覽其中不僅能陶冶性情,還能提高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勵志精神。
2.2 仲春示花植物搭配系列 仲春時期百花爭艷、萬紫千紅,春季景觀效果極為明顯,是人們賞春出游的最佳時期。既要展示多樣性,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與統(tǒng)一性,同時要增強植物間的配合,體現(xiàn)調(diào)和的原則。利用喬、灌、草、藤的形體、線條和色彩搭配組合以及多重造景,形成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提升城市綠地建設(shè)的品位和生態(tài)美感。長沙地區(qū)仲春示花植物搭配見表2。
仲春時期,氣候溫暖舒適,觀花植物花葉形態(tài)豐富度顯著提高,此時的景觀整體效果逐漸形成。利用豐富的開花植物資源可構(gòu)建喬+灌+草、灌+草、喬+草、喬+灌+藤等多種配置模式。可根據(jù)地形地貌來選擇示花植物的搭配品種,若在濱水兩側(cè),可種植襯托水體柔性的色彩明麗的花卉品種[7],如染井吉野櫻+山茶花/桃花+郁金香、垂枝櫻+洋水仙/大花風信子;在山地緩坡區(qū)域,選擇品種應(yīng)考慮山頂山谷風力、濕度條件,如鹿角杜鵑+紅花酢漿草;平緩地帶,選取能適用喬、灌、藤(草)搭配的品種,如平伐含笑+蠟瓣花+二月蘭、垂絲海棠/拿斯露海棠+藤本月季+小蒼蘭等,營造出生機勃勃、特色鮮明的春季觀花植物景觀。
仲春觀賞植物“層次配置景觀”造景配置范例:造景配置時可根據(jù)地形落差,合理搭配高矮有序的示花植物,展現(xiàn)出層級有序的景觀效果,并結(jié)合微地形營造獨特的植物景觀。綜合考慮植物的美學特征、空間上的動態(tài)變化及時空上的季相變化[8],突出植物的群體景觀效果。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為例,在櫻花湖核心景區(qū),利用山地緩坡營造層次景觀,上層種植吉野櫻,中層種植山茶花,地面層種植郁金香,另外在櫻花湖水面上設(shè)置生態(tài)島,種植景觀花卉,真正做到“樹上開花、地上長花、湖中生花”,并根據(jù)不同的觀賞角度、觀賞時間,甚至晴雨天的不同,打造出云霞之歌“賞櫻八景”,即湖光櫻色、紅袖添香、晴空流霞、三姝疊艷、夜宴花皇、山櫻爛漫、煙雨晨曦、落英繽紛等景點,八景皆是櫻花與其他觀賞植物的組合造景,且對比鮮明、韻律生動,以凸顯不同的觀賞意境。
2.3 晚春示花植物搭配系列 晚春時期花葉同榮,賞花效果會受到綠葉的影響,相比更適合近距離觀賞,親花聞香,給人以花團錦簇的視覺效果。造景配置可考慮與地形、水體、道路、建筑等元素的配合,彌補其觀賞性的不足。示花植物結(jié)合水體配置,使景觀充滿活力,結(jié)合建筑配置,使景觀產(chǎn)生意境,結(jié)合道路配置,使景觀更具空間立體感。長沙地區(qū)晚春示花植物搭配見表3。
晚春時期,氣溫繼續(xù)回升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中層花灌木植物種類豐富。故春季植物景觀局部觀賞效果尚佳,但整體觀賞效果欠佳,建議以喬+藤+草、灌+草、喬+藤等配置模式。例如普賢象/關(guān)山櫻/松月櫻/郁金櫻+重瓣黃木香+叢生福祿考、紅寶石海棠/絢麗海棠+錦帶花、映山紅/滿山紅/羊躑躅+鳶尾、浙江紅山茶+朱砂根+銀蓮花、飛黃玉蘭+魯冰花/石竹/矮牽牛等,用分層配置的方法豐富單季觀賞效果。靈活運用叢植、群植、散點植、片植、帶植、塊植、混植等多種配置方式,創(chuàng)造出開與閉、直與曲、大與小、明與暗、鬧與靜等植物空間類型[9],強調(diào)用種植技巧彌補晚春示花植物的不足。
晚春觀賞植物“多品種復(fù)色景觀”造景配置范例:春意盎然的4—5月是杜鵑花盛開的季節(jié),杜鵑花作為長沙市的市花,在植物造景中應(yīng)用甚廣。以長沙園林生態(tài)園為例,種植包括羊躑躅、滿山紅、鹿角杜鵑、溪畔杜鵑、毛白杜鵑、紫花杜鵑、貴定杜鵑等30個品種,囊括金黃色、粉紅色、大紅色、洋紅色、紫色、粉紫色、白色、藍色8種顏色,在品種豐富、層層疊疊的喬木型杜鵑花下種植二月蘭,“藍色飄帶”縱橫綿延,形成起伏交替的花溪景觀。因晚春觀賞植物種類不夠豐富,可用單一植物的多品種展示予以彌補,適當搭配草本或藤本裝飾點綴,形成“多品種復(fù)色景觀”。
3 結(jié)論
造景設(shè)計前需要因地制宜、因勢制宜地進行科學規(guī)劃,選擇花期長、抗性好、個性化強的品種,科學地延長觀賞時間。春季觀花植物開花物候期和持續(xù)時間不盡相同,為營造從早春到晚春變化有序的植物景觀,宜采用多元化的立體配置,將喬木、灌木、藤本、草本觀賞植物合理搭配,形成花色豐富、層次分明、獨具特色的花卉景觀?;ㄆ谙嘤龅闹参锝M合能夠形成百花爭春的景觀效果,而花期連續(xù)的植物組合能構(gòu)成花開不敗的持續(xù)景觀效果[1],將二者有效結(jié)合可營造出強烈的春季氛圍。
營造春季花海景觀宜選擇先花后葉、顏色鮮艷、花量大、效果好的優(yōu)良品種。帶狀花海(沿道路兩側(cè))營建盡量與水體融合;塊狀成片花海,宜對地形作適當處理,營建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微地形景觀”。具體布置應(yīng)根據(jù)區(qū)域特點整體考慮,使春季觀花植物均勻分布,花期時序、花色特征在城市空間尺度形成連續(xù)有序的整體[4]。
長沙在春季植物造景中,藤本植物應(yīng)用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qū)植物景觀的空間豐富度。藤本植物是垂直綠化的優(yōu)良材料,可附于墻面、廊架,為垂直景觀空間增添觀賞視角。同時,在造景配置上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和土地資源,并可適當利用一些“廢料”——人頭石、樹根等材料配合造景,以融合當下流行的生態(tài)理念,踐行“兩山”理論[10]。
春季觀花植物造景配置建議以多年生的木本花卉為主,輔以草本花卉組合,形成觀賞期長、觀賞性高、適應(yīng)性強、自然分布廣、景觀穩(wěn)定的可推廣性植物配置模式。在城市的植物造景配置中建議選擇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樹種為骨干樹種,積極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種,馴化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物種,豐富園林植物品種,形成色彩豐富、多種多樣的景觀[11]。
長沙地區(qū)具有較豐富的開花植物資源,為進一步和諧植物造景中科學性、藝術(shù)性和觀賞時效性,筆者按早春、仲春、晚春的時序分上層、中層、下層種植造景的模式列舉了多種春季觀花植物及造景配置范例,提煉出“植物文化景觀”“層次配置景觀”和“多品種復(fù)色景觀”等造景配置概念,提倡打造兼具生態(tài)性、功能性、景觀性相融合的景觀空間,以期為長沙地區(qū)乃至中南地區(qū)的園林植物春季季相景觀營造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曾范星,岳樺.鄭州市71種春季觀花植物的主要觀賞特性研究[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6,45(9):107-113.
[2] 劉宬,劉婷,包志毅.浙江農(nóng)林大學春季觀花植物種類及景觀分析[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4,41(2):177-182,188.
[3] 徐志豪,詹柴,李佳丹.特色花海景觀營造技術(shù)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綜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9,47(3):26-29.
[4] 徐寧偉,史琰,楊凡,等.秦皇島濱海地區(qū)春季觀花植物觀賞特征分析[J].林業(yè)建設(shè),2017(1):42-46.
[5] 張詩媛.園林植物季相設(shè)計理論基礎(chǔ)及應(yīng)用研究:以廣西南寧市為例[D].成都:四川大學,2007.
[6] 郭翔.遼寧桓仁如意島花海觀光園規(guī)劃設(shè)計及植物配置[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16.
[7] 宋元明.鄭州大花海休閑觀光園植物景觀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8] 鐘瑩,吳南生.淺議花海植物景觀的營造[J].南方林業(yè)科學,2015,43(4):63-65.
[9] 李田.花卉主題公園植物景觀設(shè)計[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0] 李靜,劉顯成.城郊地區(qū)花海景觀設(shè)計案例研究:以南充市凌云山花海為例[J].中外建筑,2017(8):150-153.
[11] 史丹,李春濤,唐菲,等.論生態(tài)園林中的植物造景[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34(24):6501-6502.23465CD3-A4FA-493D-B734-1CD223C0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