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彬 劉艷
摘要: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血清甲狀腺激素變化及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本院在特定時間段內(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50例(觀察組)及健康者50例(對照組),用化學免疫發(fā)光法測定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結果 觀察組血清FT4水平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血清甲狀腺激素紊亂情況存在,可能為素質指標。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促甲狀腺激素;游離甲狀腺素;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在當前臨床中,精神分裂癥已經成為一種較常見的慢性精神類疾病,有著較高的復發(fā)、致殘率,因而會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均帶來比較沉重的精神、經濟負擔。當前,有關此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了,有研究[1]指出,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與精神活動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但甲狀腺激素在精神分裂癥發(fā)病中有無參與,缺乏相應報道,且所得結論存在明顯差異。對此,本文圍繞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測定并分析其甲狀腺激素變化,探討相關影響因素,以期為此病發(fā)病機制的明確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間,在本院范圍內,以精神分裂癥患者為對象,選取50例,將其作為觀察組,其中,最小年齡20歲,最大49歲,平均為(26.78±3.12)歲,最短病程3個月,最長7年,平均為(15.14±5.12)年,男28例,其余為女(22例)。納入標準:(1)均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2]中此病診斷標準相符;(2)沒有肝腎疾病或糖尿病、高血壓等;(3)沒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史。排除標準:(1)低蛋白血癥、病毒性肝炎;(2)妊娠期婦女。另選取同期健康者50例為對照組,其中,年齡20~48(26.73±3.09)歲,病程3個月~7年(15.12±5.09)年,男、女之比為26:24;兩組以上數(shù)據(jù)經逐一對比,差異均不明顯(P>0.05)。
1.2方法
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對兩組的上肢靜脈血(3mL)進行采集,后進行離心操作(3000r/min,15min),得到血清后,采用化學免疫發(fā)光法分別測定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所用試劑盒來自天津九鼎醫(yī)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據(jù)說明書進行操作。正常參考值:TSH為0.6~4.6uIu/Ml,F(xiàn)T4為9.3~22.1pmol/L,F(xiàn)T3為1.86~6.43pmol/L。
1.3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4.0處理數(shù)據(jù),t檢驗計量資料,P<0.05提示差異明顯。
2.結果
較之對照組,觀察組FT4水平更高,而FT3、TSH水平經對比,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時至今日,精神分裂癥在具體的發(fā)病機制上,仍為明晰,據(jù)相關研究中得知[3],甲狀腺功能密切相關于人類的精神活動,若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者亢進情況,那么便有可能引發(fā)多種精神癥狀,比如認知功能改變、妄想、幻覺或者情緒癥狀等。近年,有報道[4]強調,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病情進展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之間有明顯的相關表象,而研究對象多注重的是衰退期或者慢性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其在具體的衰退癥狀上,緊密相關于甲狀腺功能,而沒有用藥的患者報道較少。
本文圍繞沒有用藥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經測定得知,其血清FT4水平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偏高。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上,存在明顯的紊亂情況,多表現(xiàn)在血清FT4水平的異常升高。對于FT4來分析,其乃是甲狀腺激素(機體循環(huán)血當中)的一種活性部分,存在明顯的生理活性,在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維持方面,具有重要驅動作用;此外,在患者的循環(huán)血當中,甲狀腺激素的釋放情況,通常會受到腺垂體、下丘腦的負調節(jié)。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患者血清FT4水平存在明顯升高,但本文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并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在具體的血清TSH水平上,并未下調,表明患者的腺垂體TSH相對應的負調節(jié)存在失調情況,可能提示此軸上源相對應的下丘腦功能存在紊亂情況。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存在異常發(fā)育相關。此外,還需強調的是,因甲狀腺激素無論是對腦細胞的分化、遷移,還是突觸、髓鞘形成與凋亡,都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并且在神經細胞遷移時,所涉及到諸多基因對于甲狀腺激素而言,都十分的敏感。有學者[5]經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甲狀腺激素而言,其不僅是代謝蛋白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器,而且還是神經遞質通路的關鍵調節(jié)器,多對腦內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造成影響。所以,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其血清FT4水平的異常升高,可能會導致機體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出現(xiàn)功能亢進情況,如此一來,便為精神分裂癥的多巴胺假說提供了側面支持,但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癥有甲狀腺激素假說。
綜上,在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當中,存在血清甲狀腺激素紊亂情況,可能為素質指標,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旭東,陳勇華,李曉一.血清皮質醇、DHEA-S、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甲狀腺激素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的相關性[J].浙江醫(yī)學,2021,43(7):730-734.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M].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3]侯云躍,陳黎明,劉茂航.男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伴與不伴攻擊行為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動態(tài)變化[J].精神醫(yī)學雜志,2020,33(5):375-378.
[4]翟媛媛,敖磊,張輝,等.甲狀腺激素水平與老年精神分裂癥PANSS評分的相關性[J].海南醫(yī)學,2020,31(1):41-44.
[5]代景蘭,何金泉,羅均,等.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與血漿IL-6IL-10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關系[J].河北醫(yī)學,2021,27(4):542-546.A241A3B5-02D0-4B2D-BEB5-7B0A60CC66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