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言
提出這樣一個題目,是因為很多人不拿它當(dāng)小說讀。當(dāng)謎語、當(dāng)歷史、當(dāng)自傳等等,就是不當(dāng)小說讀。
《紅樓夢》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沒有謎底的謎面,眾多猜謎高手笨伯般的花式猜謎從未斷過,猜出來的內(nèi)容也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研究流派從索隱到考證,從評點到考據(jù),從題詠到創(chuàng)作,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說不出。研究內(nèi)容從朝代更迭到宮廷政變,從皇帝到朝臣,從廟堂到青樓,把一個家族故事演繹得比春秋戰(zhàn)國更為跌宕起伏。奪權(quán)、篡位、謀殺,末世中墮落的男性成了蓋世英豪。私通、私奔、改嫁,您美化男性也就罷了,為什么要讓干干凈凈的女兒們演奏亂世尋夫曲呢?就因為第一回“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中,賈雨村寫了“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渴望成功的賈雨村自己都不知道,原來遠(yuǎn)處有一個三歲的薛寶釵在求嫁他呢,你看“釵”是什么?薛寶釵呀,“時飛”不就是賈雨村的字嘛,所以薛寶釵跟賈雨村是有姻緣的。就因為第十四回,秦可卿送葬途中,賈寶玉路謁北靜王時,北靜王給了他一串鹡鸰香念珠,寶玉自然認(rèn)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應(yīng)給林妹妹,轉(zhuǎn)手給了林黛玉,但黛玉隨手扔了還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就讓北靜王愛上了林黛玉。就因為第三十一回回目的后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原來有金的不止薛寶釵,還有史湘云呢,寶釵有金鎖,史湘云有金麒麟,金玉姻緣原來是三個人的糾葛,就讓落魄中的史湘云嫁了落魄中的賈寶玉。難道都忘了《紅樓夢》曲中所唱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嗎?這里哪有賈雨村,哪有北靜王,又哪里來的史湘云呢?把末世悲劇演繹成亂世情緣也不是這樣的玩法吧。
《紅樓夢》有5277個單字,前八十回有60多萬字,以這種方式猜謎的話,每個人都能找到支撐他想法的文字和事件了,自然是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有當(dāng)歷史讀的,我想問一句,您能保證歷史記載都是全面客觀的嗎?歷史是人記錄的,避免不了人的主觀性,不是惡意歪曲,只需筆頭一偏,就可能改變其本來模樣,敢拿一本非歷史小說當(dāng)歷史讀,真真是拿歷史當(dāng)兒戲了。自傳說呢?如果是自傳,曹雪芹無疑是賈寶玉了,別的不說,只說曹雪芹的長相,據(jù)清朝裕瑞記載,曹雪芹“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就是長得身胖、頭大、臉黑,寶玉呢?寶黛第一次見面時有對他外貌的描述: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這種描述很抽像,書中還有另一人也是這種抽象描述,是林黛玉,說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帮A兒才貌世應(yīng)希,獨抱幽芳出繡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這樣寫的好處是你可以任意想象,你認(rèn)為什么樣是美就可以想象成什么樣,就是按你的意愿來想象,總會長在你的審美上。
一個似乎并不是很好看的黑壯胖子與一個無論如何都長在你審美點上的人,能合并成一個人嗎?連長相都做這樣大的改變,里面的故事、人物您敢信嗎?
《紅樓夢》是一本小說,它只是一本小說,再偉大也是一本小說。別杠,杠也是我對。
小說是什么?彼時小說與此時小說具有不同的意義。唐代《隋書·經(jīng)籍志》言:“小說者,街談巷語也?!眲⒅獛住妒吠ā飞险f:“街談巷議,時有可觀,小說卮言,猶賢于己。故好事君子,無所棄諸?!濒斞刚Z:“乃謂瑣屑之言,非道術(shù)所在,與后來所謂小說者固不同?!毙≌f,始于民間口口相傳,是使人愉悅的街談巷議、道聽途說,是娛樂項目,聽的是熱鬧,看的是八卦,要的是新奇,談不上文學(xué)修養(yǎng),也不追求高雅脫俗。
寫小說的是什么人呢?《漢書·藝文志》有明確表述:“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論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智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漢朝《漢書·藝文志》)。那個時代,寫小說是稗官所為,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一群鄉(xiāng)鎮(zhèn)的稗官走街串巷,走東家串西家,看下棋的,聽聽聊天的,圍觀一下打架的,然后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上報朝廷,不是貴族文人的雅事,想想看有古代哪個成功人士寫過小說?有哪個貴族子弟無愧無羞地說我在讀小說呢?看看名著的作者, 寫了《水滸傳》的施耐庵是張士誠軍師,寫了《三國演義》的羅貫中和寫了《西游記》的吳承恩出身商人家庭,寫了《儒林外史》的吳敬梓是無心科考的潦倒文人,他們在當(dāng)時都沒有多高的社會地位。
《繡像紅樓夢》
《繡像紅樓夢 》內(nèi)文
曹雪芹是貴族,雖然沒落了,沒落到舉家食粥,病而無醫(yī)的境地,但依然是貴族,生活在封建社會不讀經(jīng)不科考,無意做官,置家族傳承、振興于不顧,把一本小說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不說大逆不道,也不能說是忠孝之舉。為了遮一遮作者的本心,減一減慚愧之情,設(shè)置千繞萬轉(zhuǎn)的迷宮,故弄玄虛、賣點關(guān)子,告訴讀者:我這可不是街談巷議、道聽途說、閑談八卦,里面有深故事,至于多深,看您的學(xué)識和智慧了,哈,好玩吧?原來也是皇帝新衣的玩法呢。
關(guān)于讀者,《紅樓夢》是小說,身為儒生,讀起來大致相當(dāng)于寶黛偷偷讀“西廂”,不能大話于天下。這樣好看的書不可不讀,讀完又不能不與人交流,但讓人知道自己在讀一本難登大雅之堂的話本,實在有失身份。于是,讓俗事雅起來,能夠減輕羞恥之心、慚愧之情的最好方法便是挖出其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正好契合了作者的心理。你高中時沉溺于網(wǎng)游、網(wǎng)劇,被家長抓包的反應(yīng)是什么?古人也有此心。寫者以高深的名義寫俗,讀者以脫俗的名義讀俗,家庭矛盾演變?yōu)閷m廷政變,家族興旺引申為復(fù)國強(qiáng)業(yè),在作者與讀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本在封建社會被定義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的通俗話本便成了有高深學(xué)問、有政治內(nèi)涵的高雅之作。
曹公把讀者引入迷局,沒有明確路線,沒有指明出口,卻給人留下無數(shù)個出口,給想象留出無限的空間。讀者也沒辜負(fù)曹公一片苦心,真真種出個百花齊放,唱出個百家爭鳴,扯進(jìn)來想扯的人物,編出來想編的故事,說是紅樓帝國也不為過,不得不感嘆,雪芹先生真乃高人!以一本小說引萬家開筆。
引人入局當(dāng)然要在開篇,否則讀者走遠(yuǎn)了帶不回來如何是好,于是開卷即云“風(fēng)塵懷閨秀”,告訴你,本書的主題是閨友閨情,不怨世不罵時。即使涉及到世態(tài),也是做背景出現(xiàn)的,讀者千萬切記。好的,不涉朝廷,只談閨友閨情,可為什么要如此強(qiáng)調(diào)呢?您是說了還是沒說?難道您不知道人們一定會在“此地?zé)o銀”的牌子下面深挖洞嗎?如果沒有這些說法我們就當(dāng)小說看了,可這幾句既出那還是單純的小說嗎?不挖出點影射事件來只能顯得讀者無知無才,更是對作者的藐視了,于是百多年來無數(shù)聰明人的創(chuàng)造式猜謎從未中斷,衍生出的文字?jǐn)?shù)量、故事版本早已超過小說本體了。
只是,《紅樓夢》誕生兩百年后的今天,寫小說成了雅事,小說家更受尊崇,重要的是《紅樓夢》在小說界立了一座豐碑,至今無人超越。
曹公,您是不是可以自豪且得意地告訴我們:別猜了,這就是一本小說。
當(dāng)然這不是一本普通意義的小說,是一部警世之書,始于欲念喚醒,終于欲念落空,歸于白茫茫一片真干凈的無得無失之境。
小說明里暗里警示著人們,欲念不可有,執(zhí)念不可有,貪念不可有。作者深知普通意義上的道理已不能喚醒局中人,只能以生命來敲警鐘了。
在賈府最耀眼的時刻到來之前,也就是元春省親之前有過三次警告:
第一次,以美戒美,以美止美。
欲念的喚醒:女媧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補(bǔ)天,剩了一塊被棄在了青梗峰下,無情無欲的頑石經(jīng)女媧之手有了靈性,有了欲望,看其他石頭都去補(bǔ)天唯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大家可以想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所有的石頭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即沒有被點醒,或者是被點醒了但都沒去補(bǔ)天,石頭還會不會日夜哀號?還是只有別的石頭都去補(bǔ)天,只有他被棄在青梗峰下才會這樣的日夜哀號?這就是人與所處群體發(fā)生變化對比帶來的危機(jī),也就是當(dāng)群體其他成員的地位等發(fā)生變化后對沒發(fā)生變化的人所造成的沖擊。我們有沒有可能在任何沖擊下都能保持常態(tài)?不管外界風(fēng)吹雨打、地動山搖我自巋然不動?看你修為了。
有了靈性之后,偏又有一僧一道來蠱惑,在石頭面前說起紅塵中的榮華富貴,石頭動心了,便求著要到塵世間去,這一僧一道有趣,做了誘惑者之后又警告石頭:紅塵中樂事不能永遠(yuǎn)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钡^凡心已熾,欲望已燃,哪里聽得進(jìn)這話去,乃復(fù)苦求再四。一僧一道便答應(yīng)帶石頭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 ”“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去安身樂業(yè)。
當(dāng)然了,欲念一旦被喚醒,很難消除。紅塵中的繁華情色極具魅惑,石頭墜入其間不能自拔。石頭與寶玉一體,這里不做區(qū)分。
第五回,賈母帶榮府的人到寧府做客,寶玉要休息的時候,被秦可卿帶到上房,當(dāng)他看到房中的對聯(lián)是: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p>
看到這種世俗的智慧,直接把寶玉勸退,寶玉便喊著快出去,及至到了秦氏的臥房看到了勸進(jìn)的對聯(lián):
“嫩寒鎖夢因春冷,(甲夾批:艷極,淫極?。┓?xì)饣\人是酒香。(甲夾批:已入夢境矣。)
忙說:“這里好?!?/p>
如同寶玉抓周抓的是脂粉釵環(huán)一樣,寶玉的性情表露無遺。當(dāng)然秦氏的臥室不止對聯(lián),還有飛燕舞過的金盤,安祿山擲過的傷了太真乳的木瓜,又有秦可卿親自展開的西子浣過的沙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寶玉就在這樣曖昧的氛圍中入睡了。
民國早期《改七香 紅樓夢 臨本》 上海有正書局精印
清代盛昱小楷錄《紅樓夢賦圖冊》
睡夢中賈寶玉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人性的弱點。
他被秦可卿引著到了太虛幻境,首先看到的是對聯(lián):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p>
對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講真、假、有、無的境界,確實是難為人。
緊接著又看到的對聯(lián)是(看到對聯(lián)一定要留心,不定哪副對聯(lián)里藏著自己的命運呢):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fēng)月債難償?!?/p>
寶玉感慨什么是“古今之情”,又何為“風(fēng)月之債”,于是招了邪魔入膏肓,卻是不自知。他對真、假無興趣,所以無感,但對情、對風(fēng)月、對風(fēng)月債好奇,所以有疑問,有了疑問便中魔至深。
他看到了“春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只是感嘆,卻沒有想到自身,他只是欣賞著花容月貌,卻沒有意識到春恨秋悲皆與他有關(guān)。
之后在仙姑的引導(dǎo)下看了十二釵正冊、副冊的命運,當(dāng)然看到了“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但他身處其中卻絲毫沒有感悟,不知道他的一生與此相關(guān)。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命運也不是一無所知,我們會捕捉到一些征兆,但有時是我們不愿承認(rèn),有時是不能承認(rèn),有時只能承認(rèn)卻也無能為力,而大多時候我們真的是一無所知。
用我們經(jīng)濟(jì)學(xué)來分析就是,信息在這里了,但你沒有分析信息的能力,于是對你來講就成了無效信息。當(dāng)然你可以說是因為信息不完全,但人生的完全信息是需要經(jīng)歷和智慧的,沒有經(jīng)歷和智慧的人生不可能有完全信息。
當(dāng)對聯(lián)、判詞都沒有喚醒寶玉的時候,仙姑決定讓他“歷飲饌聲色之幻”,即在吃喝玩樂中喚醒夢中人,此法有趣,神仙到底眷顧神仙,別人是以命來警醒賈府人,卻讓寶玉在“飲饌聲色”中自我醒悟。
于是他聞到了“群芳髓”,喝到了“千紅一窟”,他的反應(yīng)是“點頭稱賞”,沒有意識到所謂“群芳髓”是粉碎的碎,“千紅一窟”是哭泣的哭,是他姐妹們的淚、血,甚至生命,這樣的點頭稱賞是不是極具諷刺又極為可悲?
之后在仙姑的引領(lǐng)下又看《紅樓夢》歌舞,當(dāng)看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時他的反應(yīng)是無趣,這跟他在第三十六回夢中喊出的“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一樣,是他的愛情宣言,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他自己喊出來的對于金玉姻緣的抗?fàn)幒蛯δ臼鼍壍木S護(hù),此時卻是一無所知。
這就像我們回望曾經(jīng)走過的路,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的時候,會感慨,噢,當(dāng)時好幼稚,當(dāng)時很可笑,甚至到現(xiàn)在依然耿耿于懷;當(dāng)然,也許會夸一下自己當(dāng)時還挺聰明。但當(dāng)我們展望未來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真的是一片茫然。就像賈寶玉站在這里,看到的是他不久之后就要發(fā)生他身上的事情,但是他卻是一無所知。所以警幻仙姑說:“癡兒竟尚未悟!”
于是開始了對賈寶玉的引導(dǎo),告訴寶玉說他是情迷至深變?yōu)榍榘V,情癡至深,又變?yōu)橐庖K^的意淫,區(qū)別于“淫”。 “‘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能語達(dá),”在閨閣中是好友,卻見棄于世道。 于是她要救贖寶玉,便“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這是姐妹們的血淚釀制而成,紅樓夢曲是姐妹們的命和運),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 ,許配于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領(lǐng)汝領(lǐng)略此仙閨幻境之風(fēng)光尚然如此,何況塵境之情哉”,目的是讓他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jīng)濟(jì)之道。什么意思?先正心,再修身,然后齊家、治國,這是賈家祖上的囑托,也是家族給賈寶玉的責(zé)任。一番囑托之后,寶玉與可卿領(lǐng)略旖旎風(fēng)光,正在游玩之時碰到了狼群遂跌入深淵。
這種以美止美、以美戒美的做法,是以更美好來忘卻美好,以兼具了黛玉和寶釵之美的可卿讓寶玉知道,黛玉寶釵算什么,有更美的在此,忘記那倆土妞吧,而且欲念帶來的是深淵,是毀滅。這種法子雖然有趣,卻無效,寶玉記住的是旖旎,忘卻的是深淵,此警告效果不佳,倒是勾起了寶玉與襲人現(xiàn)實中的云雨情。
第二次,以淫戒淫,以命殉淫。
作者給賈瑞的定義是個最圖便宜沒行止的人,也就是說是個行止猥瑣之人。賈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養(yǎng)。代儒素日教訓(xùn)最嚴(yán),不許賈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賭錢,有誤學(xué)業(yè)。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通常屬于被囿于家中的方寸之地,較少有社會交往,沒見過什么世面,所以一見鳳姐就淪陷了,鳳姐長得很漂亮,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賈瑞沒有能力分辨人的復(fù)雜性,他只看到了含春的粉面和未啟的丹唇,聽到的是笑聲,看不到隱在背后的威,他的淪陷應(yīng)該是被鳳姐的美貌吸引,陷入期間不能自拔。鳳姐的萬般挑逗百般捉弄,讓他以為鳳姐對他有情,當(dāng)鳳姐約他見面時,他沒有懷疑鳳姐的誠意。直到讓他臘月間在外面凍了兩宿,找了賈蓉賈薔捉弄并逼迫他寫了五十兩銀子的欠條,賈瑞終于被逼進(jìn)絕路,有揮不去的相思之苦,有被捉弄的羞惱之恨,有無力還債的財務(wù)危機(jī),于是病了,病入膏肓。這時候來了跛足道人,他給了一面鏡子,上有“風(fēng)月寶鑒”四個字,說是警幻仙子所制,專治邪思妄動之癥,有濟(jì)世保生之功,并囑咐他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道士走后賈瑞開始照鏡子,反面是骷髏立在里面,好奇之下看了正面,好奇不僅害死貓,亦引得欲念深重的賈瑞走進(jìn)死亡之谷——鏡子正面是鳳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賈瑞抗拒不了鳳姐的誘惑,一次又一次進(jìn)鏡子,三四次后便被兩人用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臨走時賈瑞說:“讓我拿了鏡子再走!”
這就是賈瑞,臨走時都沒忘了鏡子中的鳳姐,到死都沒有擺脫情欲的誘惑,所以即使不是鳳姐也會有其他人,使賈瑞毀在色、情、欲上。
賈瑞死后,當(dāng)家人要燒鏡子時,“只聽鏡內(nèi)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美人在前,有誰去計較她是不是會化成骷髏骨,丑為真,卻使人痛苦,美為假,卻使人愉悅。所謂“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賈瑞無法化解的欲念亦是世人的執(zhí)念。不撞南墻而回頭,不入深淵而止步,是灑脫、是通達(dá)、是智慧,有幾個人能做到呢?賈瑞去世后,除了豐豐富富辦完喪事,別無他言。賈瑞之死除了給人添些談資外,并無引起警覺,賈家的男性們依然墮落著。
第二次警告無效。
第三次,以命戒情。
秦鐘是個男女通吃的“情種”,他一出場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睛,美色至少是他行走賈家的利器之一,但美色誘人更傷人,在得到賈家庇護(hù)的同時亦在賈家墮落,在姐姐的葬禮上得趣饅頭庵,真是將色欲做到佛家清靜地。死前勸寶玉“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后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dá)為是”。這句話出自秦鐘之口極為反常,我們把它理解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而且反常之語更應(yīng)該引起人的警覺,尤其是這種反常之語來自知音好友,但是欲念已深,怎會深思,更不要說放下執(zhí)念。當(dāng)然,執(zhí)念如果能放下就不是執(zhí)念了。別人的經(jīng)歷再悲慘也只是故事,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終究不會觸動靈魂,秦鐘的逝去令“寶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無可如何了”,何曾想到自身呢?
秦可卿是孤兒,被無兒無女的秦業(yè)從育嬰堂抱回?fù)狃B(yǎng),“長大時,生的形容裊娜,性格風(fēng)流”。風(fēng)流一詞有講究, 賈府無論男女,長相風(fēng)流的有不少人,黛玉“有一段自然的風(fēng)流態(tài)度”,晴雯是“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秦鐘“舉止風(fēng)流,似在寶玉之上”,“香憐”和“玉愛”只因生得嫵媚風(fēng)流“得此外號”。賈薔比賈蓉生得還風(fēng)流俊俏,水溶“也是生得才貌雙全,風(fēng)流瀟灑”?!坝热闶秋L(fēng)流標(biāo)致”。只是性格風(fēng)流的唯秦可卿一人。性格風(fēng)流的秦可卿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
看她的判詞:
“情天情?;们樯?,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p>
判詞中出現(xiàn)“情和淫”字樣的也只此一家。當(dāng)然不能說她以一己之力毀了賈府,但她所代表的情和欲是賈府衰敗的根由。
她的淫與寶玉的意淫不同,意淫是可以做閨中密友的,就是你可以讓他陪你逛街、幫你拎包,給你化妝等等,他還樂在其中,就是可以成為閨蜜。而淫由不同,警幻仙子說:“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云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fù)戀其情所致也?!?秦氏的情、色、淫融于一體的。
寶玉整天混在女孩兒堆里眾人皆知,但秦氏的淫卻只在臥室顯現(xiàn),眾人面前是溫柔和平的典范。賈母等人到寧府做客,寶玉累了要休息,賈母很放心地把寶玉交給秦氏去安置,哪想到秦氏可沒有 “七歲不同席,不同食”的規(guī)矩,將這個小叔叔安置在了自己的房間,在這種曖昧的氛圍中,寶玉的情欲就在有情有貌、性格風(fēng)流的秦可卿面前萌動了,所以他是帶著欲念入睡的,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就這樣被帶偏了。
焦大所罵的:“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叔子的養(yǎng)小叔子。”直指賈珍和秦氏。這一事件中,讀者通常指責(zé)賈珍,同情的是秦氏,認(rèn)為一個弱女子哪里有力量反抗。但是我們看到了賈寶玉,這樣一個純真的孩子都淪落了,秦氏真的無辜嗎?
秦可卿對應(yīng)的紅樓夢曲是《好事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fēng)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紅樓夢》中不乏美貌女子,但秦氏的容貌依然出挑。第七回周瑞家的看到香菱拉著她的手說:“倒好個模樣兒,竟有些像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兒?!?尤氏對賈蓉說:“你再要娶這么一個媳婦,這么個模樣兒,這么個性情的人兒,打著燈籠也沒地方找去?!?有美貌又擅風(fēng)情的秦可卿,偏偏是“香塵隕落”“懸梁自縊在高樓大廈”。 秦氏的情不知歸了何處,賈氏父子的故事卻是更加精彩,這父子倆有意思,對秦氏有爬灰之行,對尤氏姐妹有聚麀之誚,幾個女子都是情色難敵的角色,也不知是誰墮落了誰。柳湘蓮那句寧府“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算不得夸張,也沒冤枉了尤氏姐妹。
秦鐘也是驚艷著進(jìn)了賈府。寶玉與秦鐘的第一次見面,覺得秦鐘人品出眾卻生于寒薄之家,自己雖生得尊貴,卻是荼毒了富貴;秦鐘恨自己生于清寒之家,因有 “貧富”之限,二人不能親近。二人的相見恨晚直逼寶黛,這樣曖昧的表述雖覺美好,卻不敢深究。秦氏姐弟以美色和風(fēng)情挑動著賈府男性的神經(jīng),難怪“擅風(fēng)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出現(xiàn)在秦可卿的判詞中。
無論判詞還是紅樓夢曲,對秦可卿的描述并不美好,但不妨礙她成為賈府媳婦的典范,書中夸媳婦的時候不多,但對秦可卿的稱贊卻是不絕于耳,秦可卿是賈母眼中極為妥當(dāng)?shù)娜耍醚U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尤氏說“那個親戚,那個一家的長輩不喜歡他”。王熙鳳并不見和誰親近,卻和秦氏厚密;賈寶玉認(rèn)為女兒才是干凈的,而女人個個是壞的,但秦氏之死卻好像在他心中戮了一刀,直奔出一口血來;秦氏去世時,“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他平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人見人愛的秦可卿似乎與“敗家的根本”并無關(guān)聯(lián),但“宿孽總因情”她脫不了干系,寶玉在她臥室的意亂情迷不是偶然,她死后賈珍的表現(xiàn)來看也是付出了真情的,只是這亂倫之情實屬亂家之根。寧府的混亂延伸到旁枝側(cè)脈,賈薔有謠言誹謗在身,賈珍因避嫌疑分與房舍自立門戶過活的,只是什么謠言呢?作者不說讀者盡管猜。群童鬧學(xué)堂由色相之爭而引起,可見賈府的混亂已不分老幼了。而賈瑞之于鳳姐,賈赦之于鴛鴦,賈璉之于鮑二家的,多姑娘兒及尤二姐等,竟被賈府的家規(guī)家法視為合理的存在。王熙鳳過生日,賈璉與鮑二家的偷情,賈母知道后說:“什么要緊的事!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里保得住不這么著。”且把不是攬在自己身上,對賈璉并無十分責(zé)備。寶玉、柳湘蓮、蔣玉涵等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言表;薛蟠薛大傻子屬于不上品、不缺錢的人不帶他玩,只能以錢買色或是依勢奪色,但也屬于最無約束的一個人,做起事情來無底線,以致鬧出人命,就這樣一個人卻被賈府子弟引誘得比當(dāng)日更壞了十倍,賈府男性之墮落還有底線嗎?
說秦可卿是敗家的根由,是情欲在寧府的泛濫加劇了賈府男性的墮落,而賈敬, 這個寧府的家長,自是燒汞煉丹,于府中諸事毫不掛心,任子孫陷入情欲深淵不能自拔,箕裘頹墮之下,寧府焉能不衰敗,賈府焉能不衰敗。
秦可卿之死有著更為深遠(yuǎn)的寓意。秦可卿——這個情的化身,是育嬰堂的孤兒,來蹤全無,意味著情無來處,亦無歸處,卻可攪得天昏地暗,秦可卿毀滅在天昏地暗中,她與賈珍之事連焦大這樣的外圍奴仆盡知,合府上下應(yīng)該無人不曉,至少有風(fēng)聞,但在賈母眼中卻“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面對家族秩序無存、道德倫理盡喪,是真的無知無覺,還是只能無知無覺?
但這個情欲的墮落者,卻是家族第一個警醒者,她要警醒的不是某個人,她要救贖整個賈府,至少保下敗落后的安穩(wěn)。她也知道救無可救,所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死前對鳳姐言:“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fù)始,豈人力能可常保的?!钡叭缃衲苡跇s時籌畫下將來衰時的世業(yè),亦可謂常保永全了”。遺憾的是王熙鳳陶醉于秦氏之死帶來的權(quán)力和元春封妃的家族榮耀,秦氏之言真真只當(dāng)成夢中之語了。
三人均在元春省親前逝去,用生命換來的警示沒有引起人的關(guān)注。之后的狂歡淹沒了對生命的哀嘆。賈府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中一步步走入衰敗。
大廈將傾,眾兒女“好一似食盡鳥投林”,各自命運各自安吧。
(責(zé)任編輯: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