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昊 趙慶婷
摘 要 公共圖書館因在知識傳播、整合社會資源、促進社會溝通方面具有優(yōu)勢,在構建認知癥友好型社會方面被寄予期待。老年化程度嚴重的日本,其公共圖書館在構建認知癥友好型社會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政府政策的宏觀引導下,日本的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友好型社區(qū)、傳播普及相關知識、提供精神支持、構建交流空間等方面,積極探索構建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路徑。這些經驗對我國公共圖書館開展相關服務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 認知癥;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啟示;日本
分類號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6.012
Dementia Friendly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Japan and Its Enlightenments
Gao Hao, Zhao Qingting
Abstract Public libraries are expected to build a dementia-friendly society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soci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motion. Public libraries in Japan, a country with a severe degree of aging,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building a dementia-friendly society. Under the macro guidance of government policies, Japanese public libraries actively explore building dementia-friendly libraries in building friendly communities, disseminating and popularizing relevant knowledge, providing spiritual support, and building communication space. These experiences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public library to carry out related services in China.
Keywords Dementia. Public librar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Enlightenment. Japan.
0 引言
認知癥(Dementia)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大腦神經細胞的破壞和減少,導致人無法正常進行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一般用來指影響記憶、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大腦疾病[1]。認知癥的早期癥狀包括記憶力減退、難以完成熟悉的任務、語言問題及性格變化等。從治療來看,目前仍未有治愈認知癥的方法,但是認知癥患者可以通過護理等方式獲得支持。認知癥的類型主要包括血管性認知癥、路易體認知癥、額顳部認知癥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癥,其中被俗稱為“老年癡呆癥”的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人數(shù)最多[1]。
我國已經于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且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從整體來看,我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并不容樂觀,有近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約有4000萬[2]。從病因來看,在我國被稱為“癡呆癥”的認知癥,尤其是老年癡呆癥是引起老年人失能或殘疾的重要原因。對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為老年癡呆癥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除了在醫(yī)療、照護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以外,一些政策、指南尤其注重從精神層面為這一群體提供支持與保障,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到老年人及其家屬要了解老年癡呆等疾病的有關知識、社會組織要為失能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務、政府要為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服務等[2];《探索老年癡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級醫(yī)療機構、老齡辦等結合癡呆癥患者群體特征,制作防治宣教材料,組織專家編寫科普書籍,使公眾免費獲得癡呆癥相關科普知識及服務資源信息[3]。
由此可見,國家十分重視從精神層面為癡呆癥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持,而要實現(xiàn)精神支持,首先需要公眾對癡呆癥形成正確的認知,有關癡呆癥的知識普及和信息服務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就知識普及和信息服務而言,我國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長期以來通過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提供查詢、借閱等信息服務方式,為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特殊群體服務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有研究表明,關于認知癥及相關群體的信息服務支持盡管存在精神和身體上的限制,但即使患有中度認知癥的人也可以從閱讀文獻和獲取信息中獲益,公共圖書館可以為認知癥患者定制某些服務和館藏[4]。但是,從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現(xiàn)實狀況來看,面向老年群體的服務能力還很薄弱,其服務內容和方式較為單一[5]。相比較而言,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作為世界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鄰國日本①,其公共圖書館在服務認知癥群體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實踐,在建設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可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在面向老年人,尤其是老年認知癥群體進行社會服務與支持時提供參考。
1 日本構建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政策引領
1.1 制定建設認知癥友好型社會的政策
為了使認知癥患者可以繼續(xù)在熟悉的家和社區(qū)中生活,在社區(qū)范圍內盡可能幫助認知癥患者和其家人以及更多的人了解認知癥相關知識,日本厚生勞動省及其他中央行政機構制定了對認知癥群體友好型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劃,為日本社會系統(tǒng)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提供了政策引領和方向指引。
厚生勞動省于2012年6月18日發(fā)布《認知癥政策的未來方向》[6],并于2012年10月發(fā)布《認知癥措施推進5年計劃》[7](又稱《橙色計劃》),均圍繞以下七個方面推進對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社會支持:(1)建立和傳播標準化的認知癥護理路徑;(2)早期診斷和早期應對;(3)建設支持當?shù)厣鐓^(qū)的醫(yī)療服務機構;(4)建立支持當?shù)厣鐓^(qū)的護理服務;(5)加強對社區(qū)日常生活和家庭的支持;(6)加強對青年認知癥的措施;(7)培養(yǎng)負責醫(yī)療和長期護理服務的人力資源[6-7]。由于厚生勞動省所管轄的具體業(yè)務有限,上述規(guī)劃主要立足于醫(yī)療和護理層面,實際上并不能完全解決認知癥患者參與社會的所有問題,還需要從整個社會系統(tǒng)層面推進相關工作。為此,2015年1月,由厚生勞動省牽頭,聯(lián)合內閣府、警察廳、消費者廳、法務省、文部科學省等多個部門,在已有政策和規(guī)劃的基礎之上,共同修改制定了《認知癥政策推進綜合戰(zhàn)略:促進對老年認知癥患者友好的社區(qū)發(fā)展》[8](簡稱《新橙色計劃》),并于2017年7月修訂后發(fā)布。《新橙色計劃》的實施從七個方面展開:(1)提高公眾的認識和教育,加深其對認知癥的了解;(2)根據(jù)認知癥的病情,及時提供相應的醫(yī)療和護理服務;(3)加強對青少年認知癥的措施;(4)加強對認知癥患者和照顧者的支持;(5)推廣適合老年人的社區(qū),包括老年認知癥患者的社區(qū);(6)研究開發(fā)認知癥的預防、診斷、治療方法等,并促進其成果的推廣;(7)強調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觀點[8]?!缎鲁壬媱潯吩诳隙ㄔ柔t(yī)療、護理層面支持的同時,進一步強調要從公眾認知、社區(qū)層面建設認知癥友好型社會。這為作為公共文化機構的公共圖書館開展面向認知癥群體的服務,提供了政策依據(jù)和發(fā)展方向。
1.2 加強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宏觀引導
在建設認知癥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作為統(tǒng)籌日本國內教育、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的機構,文部科學省也積極投身到認知癥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中。認知癥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是加強公眾對認知癥的理解并形成正確認知。由于公共圖書館在知識儲備、傳播等方面具備優(yōu)勢,且具有連接社會諸多部門的公共性特征,因此被寄予了厚望。圖書館的功能不僅體現(xiàn)在支持市民的讀書支援、讀書啟發(fā),而且可以通過信息支持促進“地區(qū)和生活相關課題的解決”[9]?;谌毡窘ㄔO認知癥友好型社會的大環(huán)境及公共圖書館應發(fā)揮的功能,文部科學省出臺了多項政策來促進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
2012年8月,文部科學省召開“討論圖書館未來的合作者會議”,并發(fā)表題為《關于未來圖書館設置和業(yè)務標準審查》的會議報告。報告認為,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增多及其復雜性,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圖書館服務,圖書館在業(yè)務設置上要應對社會變化和新挑戰(zhàn);作為各地區(qū)的地方知識中心,圖書館不僅要支持和促進人們的終身自主學習活動,還要與解決當?shù)貑栴}的政策掛鉤,從多方面滿足圖書館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為社會做出貢獻,支持解決社區(qū)面臨的各種問題并提供適合社區(qū)情況的信息服務[10]。這一報告強調了圖書館應在參與社區(qū)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要有所作為。在這一整體思路下,文部科學省參與《新橙色計劃》的制定,并明確了圖書館在“提高公眾的認識和教育,加深對認知癥的了解”以及“加強對社區(qū)日常生活和家庭的支持”等方面應承擔的責任[8]。除了在政策上進行指引以外,文部科學省還收集和發(fā)布了日本圖書館在建設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方面的典型案例,以此指導和推動整個圖書館行業(yè)建設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實踐。2020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fā)布《實用圖書館案例研究》,介紹了神奈川縣川崎市立宮前圖書館、廣島縣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富山縣魚津市立圖書館等圖書館在建設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方面的典型經驗[11]。一方面,可供其他圖書館在進行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時參考;另一方面,通過公開發(fā)布的形式,可以讓更多的公眾了解認知癥相關知識以及圖書館在支持認知癥患者、解決地域問題方面的努力。
2 日本構建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具體實踐
2.1 構建認知癥友好型社區(qū)
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圖書館理應為所在的社區(qū)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诖耍毡竟矆D書館以打造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方式參與社區(qū)解決認知癥相關問題的地域課題中,積極促進認知癥友好型社區(qū)的建設。
首先,圖書館從內部建設和培訓開始,組織圖書館管理員學習認知癥相關知識,培養(yǎng)圖書館管理員率先成為認知癥的支持者,以相對專業(yè)的身份開展相關活動。如:鳥取縣立圖書館從2006年開始致力于醫(yī)療健康信息服務,所有工作人員都參加了認知癥志愿者的課程培訓,相關課程持續(xù)至今。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成為老年認知癥支持者的條件也發(fā)生了變化。對此,鳥取縣立圖書館在立足內部培訓的基礎上,開始在整個圖書館行業(yè)范圍內向認知癥支持工作者學習相關經驗,并歡迎行業(yè)外的認知癥支持者一起交流、探討圖書館在建構讓居民安心的社區(qū)中的具體功能[12]。
其次,圖書館積極與社區(qū)合作,利用社區(qū)資源讓更多的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到認知癥主題活動中來。在與社區(qū)聯(lián)系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圖書館對所轄社區(qū)中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服務需求得以進一步了解,從而可以為該群體提供更好的服務。如鳥取縣立圖書館于2018年9月舉辦了“正確理解和預防認知癥·社區(qū)發(fā)展”活動,以加深市民對認知癥患者及其社區(qū)相關建設的了解[12]。大阪府堺市立圖書館為促進當?shù)厣鐓^(qū)居民對認知癥的了解,分別在不同分館舉辦了相關活動。如2019年在堺市立中央圖書館舉辦“一直活著在一起,走向誰都能安心生活的社會”主題活動;在堺市立中央圖書館通過共同編制宣傳手冊、深入社區(qū)進行宣傳的方式加強與社區(qū)的合作,所編制的認知癥相關宣傳手冊在館內公開進行展出、發(fā)行,相關宣傳活動也吸引了更多社區(qū)居民對認知癥疾病本身及患病群體的關注[13]。
2.2 認知癥相關知識的傳播與普及
在認知癥相關知識的傳播與普及方面,圖書館可以利用其藏書、數(shù)據(jù)庫等資源,通過多種形式將相關知識傳播至不同年齡層次的到訪讀者中。日本多家圖書館均開設了專門的認知癥友好型書架,將能夠傳播認知癥知識的書籍、便于攜帶閱覽的小冊子以及認知癥患者撰寫的相關書籍予以集中陳列、展示。這不僅能夠為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尋求相關知識提供援助,為老年群體預防認知癥提供知識參考,而且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認知癥及其患病群體的狀況。
有關認知癥友好型書架的選書原則與方向,日本圖書館主要依據(jù)2007年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LA)發(fā)布的專業(yè)報告《認知癥患者的圖書館服務準則》,重點選擇繪本、有聲書籍、與節(jié)日慶祝相關的專題書籍以及反映過去生活和當?shù)貧v史的相關書籍[4]。如神奈川縣川崎市立宮前圖書館從2015年開始開展各種認知癥相關工作,館內常設“認知癥患者友好型小書架”,展示了約180冊有關認知癥的圖書;市內每個地區(qū)的綜合支助中心和相關機構組織的小冊子和傳單也會及時陳列在書架周圍,以方便到訪圖書館的讀者瀏覽與閱讀[14]。秋田縣由利本莊市中央圖書館與該市社區(qū)綜合支助中心及老年人護理設施進行合作,從2019年10月開始,按照社區(qū)需求,每月更換80冊左右適合老年人閱讀的圖書資料;并依據(jù)有望對認知癥起到預防效果的回憶法①,選取以過去生活和習俗為主題的寫真集和圖畫書進行陳列,試圖通過圖書閱讀喚起人們對過去的記憶,起到預防認知癥的效果[15]。
2.3 為認知癥患者提供精神支持
《認知癥政策的未來方向》中指出,對于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不僅需要在認知癥知識和護理技術方面給予支持,還需要提供包括精神支持在內的各方面支持[6]。對此,日本圖書館與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等展開合作,對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對癥下藥,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起“書籍處方項目”。該項目由醫(yī)療工作者根據(jù)認知癥患者的病情實際開立“處方書單”,病人可至相關圖書館獲取“對癥書籍”[16],從而更為專業(yè)地為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精神支持。除此之外,日本圖書館還與專家、教授等合作,適時召開針對認知癥患者的座談會,根據(jù)不同主題為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知識,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安慰與支持。
例如:在2019年的“世界老年認知月”活動中,宮崎縣日向市大王谷社區(qū)中心圖書室與19家藥店、醫(yī)療機構合作發(fā)起“書籍處方項目”,由專業(yè)的藥劑師和醫(yī)護人員接受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咨詢。這些專業(yè)人士除為患者開立可以提供精神支持的書籍清單外,還會根據(jù)患者的個人需求與相應機構取得聯(lián)系,為其獲取更為專業(yè)的援助。另外,該圖書館還設立真心話盒,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將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心話寫下來,投遞到話盒中,為他們提供情緒發(fā)泄的渠道[13]。又如廣島市立圖書館與廣島都市學園大學合作建立了“認知癥友好圖書館”,由該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的教師(職業(yè)治療師)、職業(yè)治療專業(yè)的學生與圖書館合作,學生負責在圖書館展板上介紹認知癥相關信息,為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信息支持;老師則擔任講師,主持召開面向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講座[17]。通過專業(yè)人士有針對性的知識傳播,可以幫助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進一步了解認知癥相關知識及康復方式,從而緩解他們因病情而帶來的緊張和壓力,以實現(xiàn)精神層面的支持。
2.4 為認知癥群體提供交流空間
2015年3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fā)布《認知癥患者友好型城市建設指南》,指出應讓認知癥患者加入到相關活動中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當創(chuàng)建讓認知癥患者和非認知癥患者均能參與和到達的場所[18]。換言之,在構建認知癥友好型社會時,不僅需要通過知識、精神等層面的外力給予認知癥群體單向式支持,而且需要讓這一群體自身參與到具體的實踐項目中,在互動交流中實現(xiàn)社會支持。基于這一理念,日本圖書館利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的優(yōu)勢,為認知癥群體創(chuàng)建了諸如“認知癥友好型咖啡館”等交流空間。如大阪府阪南市立圖書館自2019年起,與該市長期護理保險科、社區(qū)綜合支助中心、長期護理者家庭協(xié)會等機構合作創(chuàng)建認知癥咖啡館“Masters Cafe”,每周四下午舉行活動,吸引了包括圖書館讀者在內的眾多市民的參與。該咖啡館的特色之處在于,一些年輕的認知癥患者也加入了活動行列。對此,咖啡館還邀請講師專門舉辦“年輕人認知癥支援者學習會”[13]。廣島市立圖書館和廣島都市學園大學合作舉辦的“認知癥咖啡館”體現(xiàn)了代際之間交流的特色,大量大學生參與活動,為老年人讀繪本、介紹書籍,陪他們說話、聊天,不僅讓年輕群體了解到認知癥相關知識,而且為活動增添了生機與活力[17]。
認知癥友好型咖啡館的創(chuàng)辦,一方面為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這一群體提供了放松自我、交流心聲、分享經驗、互相鼓勵的空間,促進了認知癥群體內部的交流;另一方面,伴隨著越來越多非患者群體的參與,認知癥患者群體與非患者群體之間的交流得以深入,患者在表達心聲、傾訴煩惱的同時,也讓非患者群體對認知癥本身及其患病群體得以更深刻的了解,這對于改變公眾對認知癥群體的認知、營造友好社會氛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 日本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對于認知癥患者而言,利用圖書館不僅是出于信息獲取的目的,而且還有心理層面“避難”的考慮。谷川良博等人對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訪談結果表明,在打造“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期間,越來越多的認知癥患者來到圖書館[19],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通過圖書館所陳列的相關書籍來確認自我癥狀,并了解所需要閱讀的書籍和資料,以獲取知識層面的支持;二是選擇在館閱讀的方式,可以獲得在館人員的支持,也可以避免家人的過度擔心,并且圖書館相對安靜、不受他人干擾的閱讀氛圍容易使得患者在心理層面得到救贖。因此,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有可能成為老年人除家庭和護理機構以外的第三去處[19]。這一訪談一方面印證了公共圖書館對于認知癥患者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佐證了日本在建設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效。
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認知癥的診療水平也相應地得以提升,認知癥患者群體將作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而存在。公共圖書館在對認知癥等特殊群體的社會支持方面,理應并且能夠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日本圖書館業(yè)打造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參與認知癥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實踐,能夠為我國圖書館開展相關業(yè)務提供借鑒經驗。
3.1 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需制度層面的保障
3.1.1 制定綜合戰(zhàn)略,確立協(xié)同機制
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單靠圖書館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協(xié)同推進才能夠完成。但是由于社會各部門相對分散,而且工作職責范圍不盡相同,在協(xié)同合作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日本的經驗是,首先由厚生省牽頭,聯(lián)合多部門共同制定建設認知癥友好型社會的相關政策,這一方面可以保障認知癥群體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參與,另一方面可以明確各部門在其中的職責及協(xié)同機制。而具體到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則是作為建設認知癥友好型社會中的一環(huán),在多部門的協(xié)調合作之下,強化圖書館在其中的功能。
就我國而言,在強化對認知癥特殊群體的圖書館服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具體而言,首先需要多部門聯(lián)合共同制定綜合性戰(zhàn)略,由整個社會系統(tǒng)共同推進認知癥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在社會各個層面體現(xiàn)對這一群體的關照。其次,還需要明確相關部門和機構之間協(xié)同合作的責任和義務,從政策層面確立協(xié)同機制。
3.1.2 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圖書館職責
在有關老年人的健康福祉方面,我國相關部委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關懷政策和保障老年人健康的措施,并且提出對老年認知癥患者應予以精神層面的慰藉。但是整體而言,在公共文化服務層面面向認知癥患者的具體政策仍相對缺失。實際上,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認知癥患者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不僅有助于改善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生存狀態(tài),而且有利于全社會來關注這一群體、了解認知癥問題,這對于我國推進積極老齡化、實現(xiàn)“健康中國”戰(zhàn)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在公共文化服務層面出臺相關政策,以明確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關照認知癥等特殊群體中的職責。
具體而言,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在政策層面明確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認知癥友好型社會建設中的責任擔當,進一步細化圖書館等機構面向認知癥群體所開展的服務內容,并予以規(guī)范化。此外,相關主管部門還可以選擇國內外具有典型性和示范作用的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將其具體實踐的理論、思路、方案等內容編輯成冊,予以推廣,讓更多的圖書館加入構建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的行列。
3.2 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需創(chuàng)新具體措施
3.2.1 整合社會資源,加強機構合作
由于認知癥作為病癥的特殊性,認知癥群體實現(xiàn)社會參與涉及到社會系統(tǒng)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雖然在知識傳播、促成社會認知方面,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仍需要借助社區(qū)、醫(yī)療機構、學校等社會機構的力量予以助力,通過多種渠道將相關專業(yè)知識傳播出去,從而促使整個社會層面形成對認知癥的正確認知。圖書館作為社會系統(tǒng)中的重要一環(huán),長期以來在公眾層面形成了較好的信任度和影響力,在與社會系統(tǒng)其他部門的聯(lián)系上也具有優(yōu)勢。因此,可以將圖書館作為一個中樞機構,既可以集結醫(yī)療、養(yǎng)老、大學研究所等機構的資源,又可以聯(lián)系社區(qū)等基層組織,聯(lián)合開展專業(yè)程度和信賴程度皆高的活動。
具體而言,在進行活動籌備時,可以通過居委會等組織,了解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在書籍資料閱讀及其他精神層面服務方面的需求,從而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在舉辦活動之前,可依靠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等開展針對性宣傳,讓更多的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加入活動中。在開展相關活動時,可以考慮與居委會、村委會等組織合作,深入社區(qū)內部舉辦相關活動,以方便認知癥患者的參與;同時,可以聯(lián)合多個社區(qū)開展活動,形成連片效應,以提升影響力。
此外,圖書館也可與大學展開深度合作。一方面,利用大學的研究優(yōu)勢,與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yè)開展合作,提升認知癥服務的科學水平和專業(yè)水準。另一方面,可以集結大學生群體的力量,通過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服務認知癥群體的行列中。這既可以吸收年輕人的新想法和智慧,為圖書館舉辦相關活動注入新鮮的血液,還有助于在年輕群體中形成對認知癥群體的正確認知,從而為構建認知癥友好型社會打下基礎。
3.2.2 多種渠道并用,普及宣傳知識
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眾獲取信息的機構,對于認知癥患者以及老年人等易發(fā)群體而言,圖書館一方面可以提供認知癥相關知識的書籍、資料等,有助于幫助他們及時了解認知癥的具體癥狀,促進認知癥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公眾對認知癥認知不完備甚至存在偏差的情況,圖書館可充分發(fā)揮其知識傳播功能,推動相關知識的科學普及,從而促使公眾形成正確認知。
首先,我國圖書館可參照日本圖書館設立“認知癥專題書架”,方便來館人員對相關書籍的獲取。在書籍的選取方面,可參照IFLA發(fā)布的《認知癥患者的圖書館服務準則》,重點考慮帶有大而清晰插圖的插圖書,散文、童話、短篇小說等文本簡短、易于閱讀的書,與節(jié)日慶祝等有關的專題書籍,以及關于過去和當?shù)貧v史的書籍、名人傳記等[4]。
其次,拓展認知癥相關知識的宣傳渠道與方式。隨著“兩微一端”的發(fā)展,目前國內的圖書館大多設有微信公眾號、客戶端等新媒體傳播渠道,可定期策劃相關主題宣傳或專欄,系統(tǒng)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也可由圖書館員牽頭組織建立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微信互助群,定期向認知癥患者、家屬以及對于認知癥友好的人群推送認知癥相關知識,以確保他們即便無法親自到達圖書館,也可以獲得相關知識。此外,圖書館還可以利用我國重陽節(jié)、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等重大紀念日或節(jié)日,采用地方戲、民謠、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進行認知癥相關知識的宣傳。
3.2.3 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打造專業(yè)團隊
從日本有關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建設的實踐來看,日本圖書館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不僅在形式方面新穎,能夠吸引更多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加入,而且能夠使圖書館逐漸成為庇護這一群體心靈的港灣。此外,日本諸多圖書館開展的“認知癥咖啡館”活動,為認知癥群體、家屬以及公眾構建了一個深入交流與互動的公共空間。這些活動對于我國圖書館開展特殊群體服務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可參考日本的“認知癥咖啡館”形式開展“認知癥茶館”服務,讓具有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公共空間在為認知癥群體服務中發(fā)揮功能;也可以結合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進行回憶療法,為認知癥老年人提供“回憶教室”,在其中放置能夠喚起記憶的玩具、電影、故事書等,從而讓認知癥患者在熟悉的記憶中找回自我,以達到緩解病情、放松心情的效果。
建設認知癥友好型圖書館需打造包括圖書館員、專家學者以及其他社會人士在內的專業(yè)團隊。首先,需要加強對圖書館工作人員認知癥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其成為認知癥友好型支持者。圖書館工作人員將直接面對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屬,只有在具備相關知識儲備的情況下,才可以提供更為專業(yè)和有針對性的服務。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還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專業(yè)素養(yǎng)可以引領公眾對認知癥及相關群體形成正確認知。其次,加強對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訓。除了大學生志愿者外,也可以吸納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成為志愿者。此外,還可吸引更多具有專業(yè)知識儲備的專家學者進入志愿者隊伍,為認知癥患者群體提供更加專業(yè)、科學的服務和建議。
參考文獻:
Alzheimer Disease International. Dementia facts & figures [EB/OL]. [2021-03-03]. https://www.alzint.org/about/dementia-facts-figures/.
中國政府網(wǎng).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EB/OL].[2021-03-20].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中國政府網(wǎng).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探索開展抑郁癥、老年癡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的通知[EB/OL].[2021-03-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11/content_5542555.htm.
MORTENSEN H A,NIELSEN G S.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ementia2007[EB/OL].
[2021-03-22].https://www.ifla.org/publications/ifla-professional-reports-104.
寇垠,何威亞.日本圖書館參與地域綜合照護網(wǎng)絡的經驗[J].圖書館論壇,2020(10): 176-183.
厚生労働省.今後の認知癥施策の方向性について[EB/OL].[2021-03-21]. https://www.mhlw.go.jp/stf/shingi/2r9852000002fv2e-att/2r9852000002fv5j.pdf.
厚生労働省.認知癥施策推進5か年計畫(オレンジプラン)[EB/OL]. [2021-03-21]. https://www.mhlw.go.jp/stf/houdou/2r9852000002j8dh-att/2r9852000002j8ey.pdf.
厚生労働省,等.認知癥施策推進総合戦略(新オレンジプラン):認知癥高齢者等にやさしい地域づくりに向けて[EB/OL].[2021-03-21]. https://www.mhlw.go.jp/file/06-Seisakujouhou-1230000-Roukenkyoku/kaitei_orangeplan.pdf.
舟田彰.地域包括ケアシステムと図書館:“認知癥の人にやさしいサービス”の現(xiàn)狀とこれから(特集·2016年度図書館學セミナー)[J].図書館界,2017,69(1):11-18.
文部科學省.図書館の設置及び運営上の望ましい基準の見直しについて「これからの図書館の在り方検討協(xié)力者會議」報告書[EB/OL].[2021-03-14]. 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shingi/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3/01/31/1330310.pdf.
文部科學省.図書館実踐事例集:地域の要望や社會の要請に応えるために[EB/OL].[2021-03-4].https://www.mext.go.jp/a_menu/shougai/tosho/mext_01041.html.
鳥取縣立圖書館.「認知癥サポーター養(yǎng)成講座」の開催について[EB/OL].[2021-03-05]. https://www.library.pref.tottori.jp/coverage/H29/post-37.html.
厚生省.図書館における取組[EB/OL].[2021-03-07]. https://www.mhlw.go.jp/content/000556280.pdf.
川崎市立宮前図書館認知癥への取り組み:「認知癥の人にやさしい小さな本棚」[EB/OL].[2020-03-14].https://www.mext.go.jp/content/000011124_041.pdf.
「認知癥カフェ」移動文庫の取組:地域包括支援センター·介護施設との連攜[EB/OL].[2021-03-14].https://www.mext.go.jp/content/000011124_039.pdf.
呑海沙織.英國のリーディング·ウェル·プログラム:認知癥のための本の処方箋プロジェクトを中心に[J].情報學,2018,15(2):1-12.
「認知癥にやさしい図書館」の取組:みんなにやさしい図書館を目指して[EB/OL].[2021-03-14].https://www.mext.go.jp/content/000011124_053.pdf.
認知癥の人にやさしいまちづくりガイド[EB/OL].[2021-03-18].http://www.glocom.ac.jp/project/dementia/wp-content/uploads/2015/04/dfc_guide.pdf.
谷川良博,片山智恵美,山田有夏.認知癥にやさしい図書館の取り組みの進展[J].健康科學と人間形成,2020,6(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