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陽
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zhàn),是孫權和劉備聯(lián)合對抗曹操的一場大戰(zhàn)。戰(zhàn)爭的結局是孫劉大獲全勝,曹操一敗涂地。這場戰(zhàn)爭奠定了后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這一期的詩詞漫游記,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牧的《赤壁》,體會詩人在赤壁的所見所感。
詩詞入場
公元842 年,杜牧擔任黃州刺史。黃州境內有一座赤壁山,杜牧以為這里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他無意中從江邊沙石里發(fā)現(xiàn)了一截折斷的鐵戟。摩挲著這六百多年前的歷史遺物,杜牧心潮翻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當年的那場鏖(áo)戰(zhàn)。他想到雄姿英發(fā)的周郎得到上天的眷顧,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戰(zhàn)績。可是,如果東風不幫助周郎,歷史又會如何改寫?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讀詩心得
以小見大和以形象說話是杜牧這首詩的最大特色。一場幾十萬人參與的血腥戰(zhàn)役,千軍萬馬,千頭萬緒,一般人不知從何說起。但是杜牧偏偏舉重若輕,從一截折斷的鐵戟說起。這截鐵戟埋藏在沙石中,清洗之后,杜牧認出它是六百多年前的三國遺物。從一截折斷的鐵戟,聯(lián)想到一場浩大兇險的戰(zhàn)役,這種寫法就是典型的以小見大。杜牧有所感悟,但他不是在這首詩里直接議論,而是通過形象說話。他用形象化的詩歌說:假如東風不給周瑜方便,第二年春天,曹操的銅雀臺里,就會囚禁著周瑜的夫人小喬和孫策(孫權的哥哥)的夫人大喬了。杜牧用此來指代孫權和周瑜可能會被曹操打敗,這就是以形象說話。
詩人來了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文學家、詩人。作為文人,杜牧最大的特點是喜好談論軍事。他志向遠大,十幾歲時就開始研究兵法;后來他注解《孫子兵法》,又撰寫《戰(zhàn)論》《守論》,對自己的文韜武略很是自負。杜牧因為自己精于兵法卻無用武之地,所以對于周瑜的成功,他表達了一種微妙的感慨。
詩詞中的文化
在湖北境內的長江兩岸,有兩個赤壁:一個在長江北岸的黃州城西(今湖北黃岡市),一個在長江南岸的咸寧蒲圻(1998 年改名赤壁市)。后人把蒲圻赤壁叫作“周郎赤壁”,又叫“武赤壁”,表明這里是曹操和孫劉聯(lián)軍征戰(zhàn)的戰(zhàn)場;把黃州赤壁叫作“東坡赤壁”,又叫“文赤壁”,表明這里是杜牧和蘇軾等文人藝術想象的赤壁。
蒲圻赤壁,是延伸到長江之中的石磯,地勢突兀高聳。臨江的懸崖上,有石刻“赤壁”兩個大字,據(jù)考證是唐朝人所書。蒲圻赤壁對面的烏林,就是孫劉聯(lián)軍火燒曹操大軍的所在地。所謂的火燒赤壁,其實是火燒烏林。黃州的赤壁山麓向西突出近百米長,如同赤壁山的鼻梁,因此名叫赤鼻磯。無論是黃州赤壁,還是蒲圻赤壁,山體巖壁都呈赭赤色,遠遠望去,如同烈火熊熊燃燒一般,這種赤紅色的巖壁就叫赤壁。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里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明他所寫的黃州赤壁不一定是蒲圻赤壁。但是宋代以后的許多文人墨客都把黃州赤壁當成赤壁之戰(zhàn)的蒲圻赤壁來寫。陸游、辛棄疾等詩詞大家在自己的詩詞中都寫到黃州赤壁,以文赤壁取代了武赤壁。
讀詩有問
曹操建銅雀臺是為了鎖住“二喬”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諸葛亮激怒周瑜的好戲??酌鞅痴b曹植的《銅雀臺賦》,“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其意思是說,曹操在銅雀臺的左右兩邊建造了玉龍臺和金鳳臺,手牽東吳的大喬和小喬,一起玩樂。諸葛亮的意思是曹操兵發(fā)江南,就是為了搶奪大喬和小喬。小說中寫道:“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于是,周瑜下定決心聯(lián)合劉備抗擊曹操。
根據(jù)史書記載,建安十五年(210 年)冬天,曹操在鄴城建銅雀臺。臺上有樓,鑄造一丈五尺高的銅雀,放置在樓頂上。銅雀舒展雙翅奮搖尾羽,好像要凌空飛去一般,因此取名銅雀臺。曹操經(jīng)常和手下文士武將在此飲宴,縱論天下大事,曹丕、曹植等人還創(chuàng)作了《銅雀臺賦》。曹植的《銅雀臺賦》中并沒有“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這樣的句子。
小說中的情節(jié)應該是羅貫中憑空虛構的。因為赤壁大戰(zhàn)前夕,銅雀臺還沒有建造;曹植寫《銅雀臺賦》,也是赤壁之戰(zhàn)四年后的事情。小說家為了故事情節(jié)的精彩刺激而虛構歷史,所以我們讀《三國演義》時要注意,不能將小說與歷史相混淆。
小鏈接
黃州赤壁的聞名于世,首先靠杜牧,最終靠蘇軾,他們是黃州赤壁的形象大使。當年,蘇軾被貶到黃州,寫下千古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在這首詞中表達了對周瑜建功立業(yè)的仰慕和對自己屢遭貶謫的感嘆。他說自己“故國神游”,可惜不像周瑜“雄姿英發(fā)”,而是“早生華發(fā)”。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