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華
摘 要:近年來,教育行業(yè)發(fā)展迅速,新課標的實施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教育契機,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極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彌補傳統(tǒng)的淺層學習的缺陷?;诖?,“深度學習”理念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為此,本文中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對相關資料的認識,分析了高中語文課堂深度學習策略構建。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深度學習;策略構建
引言
深度學習是指深入的探究性、研討性學習。在教學中引入深度學習機制,符合現代教學理念,對全面塑造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語言鑒賞、閱讀活動、主題發(fā)掘、訓練創(chuàng)新等角度展開,嘗試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情境,在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完成學習價值的深度構建。深度學習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教師要做好對應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深度構建中,形成閱讀認知體系。
1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優(yōu)化閱讀氛圍
“情境”是新課標中出現的高頻詞匯。不難理解,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情境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以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開展深度學習的起點。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具體來講,情境除了要承載教學內容之外,還要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欲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從而促進深度學習的順利開展。比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這篇課文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借助語言、心理、行動的描寫學習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并體會細節(jié)描寫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從學生學情來看,由于部分學生沒有閱讀過原著內容,所以僅僅通過一個截取片段難以使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容,并且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我利用多媒體視頻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具體來講,這段視頻出自于1998 年版的電視劇《水滸傳》。通過劇中演員的表演,將故事人物的語言、行動以及故事環(huán)境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了出來。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直觀的畫面準確揣摩人物的性格。所以借助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而從教學內容的形式來看,影視劇無疑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喜歡。因此,借助視頻化的情境,可以優(yōu)化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無疑是順利開展深度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由此可見,在深度閱讀的組織過程中,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一種有效方法。
2組織合作學習,促進思維發(fā)散
在閱讀中,任何形式的認知活動都離不開與其他人的互動,所以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同樣是極為重要的。為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語文課程中,學生在閱讀中通常會產生具有差異的想法。而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使個人經驗與其他人的經驗相互碰撞,以此來幫助學生突破自身的思維限制。同時,由于學生的年齡相近,在溝通中沒有代溝,所以通過互動交流能夠給學生提供一種更加開放和舒適的環(huán)境。在深度閱讀中組織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由于學生存在差異,所以不同的搭配通常會產生不同的合作效果。一般來說,要保障小組內的學生有一定的差異性,以此來使學生實現優(yōu)勢互補。而在小組之間,則要保障不同小組的水平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第二,布置恰當的合作任務。任務是引發(fā)學生思考與交流的重要載體。相對于獨立思考中的探究性問題,合作學習中的任務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使學生在相互協(xié)作與思維碰撞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完成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活動走向多維與深度。第三,注意合作形式的多元化。比如可以結合文本中有爭論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學生在準備辯論活動時需搜集相關材料,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
3利用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重要的教學路徑,教學的過程就是不斷解疑釋疑的過程。這樣的問題教學,不是簡單的碎問碎答,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嘗試自主提出教學主問題,以成為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抓手。學生在問題驅動下,積極探索文本的深刻內蘊和表達藝術。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文本秘妙的欲望,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如《包身工》的學習,不是要求學生從文本內容中了解包身工所經歷的苦難,而是讓學生去探究是什么造成包身工這樣的悲慘命運。教師在學生熟悉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嘗試提出深入理解的問題,作為深度學習的抓手。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以“包身工制度產生的背景是什么?”“包身工制度發(fā)展的原因是什么?”“包身工制度發(fā)展的影響怎樣?”等系列問題為深入研讀的主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包身工制度的出現與日本的經濟侵略密切相關,尤其是農村農民災荒后無法維持生計,只好讓未成年的孩子到上海當包身工;這些包身工身體屬于帶工老板沒有人生自由,工作環(huán)境與外界隔絕,報酬低廉,日本資本家覺得可靠、安全、廉價,因而很快發(fā)展起來;日本人在上海開辦的30家工廠中包身工占到50%。這樣的探究,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和帝國主義對中國勞動者的殘酷壓榨。
結語
語文深度學習是什么?是學生在明確的學習任務中知道自己要學什么,在豐富的語文情境和語言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獲得思維的提升和心靈的成長。深度構建與深度學習相輔相成,教師在具體設計和引導時,需按照學生的閱讀學習基礎和思維取向,適時推出語言鑒賞任務,組織閱讀合作活動,拓展閱讀訓練寬度,為學生的深度閱讀和深度構建創(chuàng)設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陳德收.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20).
[2]夏青.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構建高效語文課堂[J].安徽教育科研,2020(24).
[3]郭彥彬.如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J].語文天地,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