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
摘要:古詩文誦讀是我們進行國民教育的一大重要舉措,古詩文閱讀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感受經典。古詩文誦讀內容除了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文之外還有學校編寫的校本教材,古詩文誦讀教學也應該從學生自身以及環(huán)境兩方面開展,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更要形成古詩文誦讀的教學環(huán)境。讓古詩文教學更多方面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以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
一、誦讀為何物,蒙學在相長—小學古詩文誦讀的概述
“誦”是有感情和有節(jié)拍的吟詠?!白x”不只僅包括有感情有節(jié)奏,還包括對韻味的感悟和主旨的把握。李秀然在《誦讀藝術:技巧與訓練》一書中曾提出:“誦讀就是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藝術加工,把文學作品中訴諸人們視覺的書面文字轉化為訴諸人民聽覺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小學古詩文教學實際上是對于蒙學的一種繼承,蒙學在之前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基本的讀書認字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具備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小學古詩文教學采用的是古人讀書的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一遍遍對于文章的閱讀,從一開始的滿是生僻字到后來其意自通。誦讀也是利用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體會古詩文其中的內涵。
二、誦讀有哪些,校本加教材—小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內容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共收錄136首古詩文,其中一年級13首,二年級14首,三年級20首,四年級23首,五年級25首,六年級31首,外加收錄10首。小學六年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學段的古詩內容比較淺顯容易,以《詠鵝》《池上》為代表,古詩特點以描寫景色為主,內容富有童趣,貼近自然生活以及孩童生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圖片展示、意境教學的方式。第二學段的學生相比第一學段的學生有了自己的思維,古詩文選材內容更加豐富,除了關于描寫景色的《詠柳》《梅花》還有關于送別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以及元曲、人物等,教師教學在之前講解基礎上結合注釋以及多媒體,講解更加深化,注重知識與情感多維度教學,培育學生的思想感情。第三學段的學生古詩詞選文更加注重經典文化以及詩詞中的情感。《涼州詞》《長歌行》《浪淘沙》等古詩句內容更難理解,含有較多專業(yè)名詞,需要結合注釋理解。教師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注釋的理解。
(二)校本古詩文教材
古代詩文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淀的古典詩文不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理應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發(fā)揚中華文化的光環(huán)。在小學進行古詩文誦讀既顯得尤為重要,除了1-6年級課本中選用的內容,學校應該開發(fā)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教材。
三、誦讀教學如何長,興趣習慣環(huán)境中—小學古詩文誦讀教學策略研究
(一)從學生自身進行古詩文誦讀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才是古詩文誦讀教學成功的關鍵。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向學生灌輸古詩文價值的思想,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意識到古詩文對于他們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其次充分利用古詩文背后的古詩以及引經據典、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講解,以有趣的形式進行古詩文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例如在講解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講述的是久客異鄉(xiāng)、緬懷故?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之情。在第?、?句中,詩?置?于故鄉(xiāng)熟悉??陌?的環(huán)境之中,?路迤邐?來,?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返歸,鬢?疏落,不禁感慨系之。?句?“少?離家”與“??回”的句中?對,概括寫出數?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暗寓?傷“??”之情。次句以“鬢?衰(cuī催,疏落之意)”頂承上句,具體寫出??的“??”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映襯變化了的“鬢?”,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幅?畫像,轉?為富于戲劇性的?童笑問的場??!靶柨蛷暮翁巵怼?,在?童這只是淡淡的?問,?盡?意?;在詩?,卻成了重重的?擊,引出了他的?窮感慨,??的?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答處悄然作結,?弦外之?卻如空?傳響,哀婉備?,久久不絕。
(二)從大環(huán)境進行古詩文誦讀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文誦讀詩句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是夾雜著晦澀難懂的詞語以及生僻字。讀通讀順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作為教師如何更好地進行古詩文誦讀教學,我們應該是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細水長流的。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強化訓練,從而如魚得水。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本身自我約束力欠缺,對于家長和老師依賴性較大,對知識容易理解不透徹。所以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首先確立一個良好的標準。在誦讀古詩文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勤查字典并及時進行標記的好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更要注重抑揚頓挫,對于不會的讀音多加練習,不要模糊。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這樣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古詩文誦讀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和教學環(huán)境的支持。一個人習慣的改變不單單依靠于自身,更依靠于環(huán)境的熏陶。如果學校對于古詩文重視的話,學生就會從中受到影響。我們可以在學校中專門挑一塊墻來張貼學生古詩文書寫作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在平時的上下課過程中,感受到學校的氛圍。在業(yè)余生活中可以舉辦古詩文朗誦大賽或者古詩文知識競賽,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文學習的熱情,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情操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的帶入進去。除此之外在語文課上課前10分鐘可以讓學生組織古詩文誦讀,形成每日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方便學生課堂的學習,更加深學生對古詩的了解。
四、誦讀意義為何在,民族自豪在心中—小學生語文古詩文誦讀的意義。
小學教育,對于古詩文誦讀的重視無疑是在減慢教學的速度,壓制教學的浮躁。中學教育大都強調成績,對于很多知識都是一帶而過,忽視了只是背后的故事忽視的那些反而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而小學古詩文誦讀就是帶領學生去體會古詩文背后的故事和思想感情,從根源上幫助學生喜歡學習古詩文打好語文教育的基礎。
古詩文作為中華文明的其中一部分,誦讀教學無疑是幫助學生提升民族自信心,牢記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中華兒女尋根溯源回歸教育本身的初心。古詩文教育和歷史教育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國民教育,只有學好他們才能更好地稱作為中華兒女。
古詩文誦讀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美的熏陶,小學生可以通過詩句形成對于好壞、美丑的的印象,詩人通過將感情含蓄的隱藏在詩詞中,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魅力,從而擴展學生的審美境界。
古詩文中具有篇幅短小、語言精煉的特點,所以學生需要通過想象力,品味詩句中的魅力。從側面學生必須通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古詩詞想象成一幅畫,感受畫中的感情。
參考文獻:
[1]張同.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初探[J].學周刊,2022,(16):99-101.
[2]劉穎.小學語文經典詩文誦讀指導探究[A].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經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論文集[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2022:238-242.
[3]梁蕾.讓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同行[J].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22,(04):47-49.
[4]胡友春.探討小學語文的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J].新作文,2022,(06):70-71.
[5]馬玉玲.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2,(06):14-16.
[6]趙雪蓮.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實踐[J].學周刊,2022,(0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