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子赤 圖/ 彭建輝
王一民和李一刀是高中同學(xué),從一個地方走出來的。王一民是市城管大隊的大隊長,威嚴(yán)得很,小商小販見了都得尿褲子。李一刀是市中醫(yī)院的外科醫(yī)生,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似乎一陣風(fēng)都能吹倒。
兩人既是同學(xué)又是老鄉(xiāng),可關(guān)系卻不咋樣,這和李一刀的老婆彭浪花有關(guān)。
那時王一民剛從部隊轉(zhuǎn)業(yè),李一刀剛從醫(yī)科大學(xué)畢業(yè),兩人形影不離。后來王一民和彭浪花談戀愛,談著談著,不知怎的,彭浪花竟然和李一刀好上了。為什么會這樣?彭浪花說,李一刀比王一民聰明,有思想。王一民大失面子,恨死了李一刀,且一恨就是三十年。
這座城市也就巴掌大,兩人雖是冤家,但每每還是要見面的。這年李一刀在老街北面買了一套一樓的新房,碰巧王一民的新房在老街南面,買的是五樓。李一刀搬家這天,王一民便來瞧熱鬧。
“李醫(yī)生呀,你為什么選一樓?又臟又亂,噪聲也大,都這么些年了,你怎么還是個邋遢貨?”王一民這話似有所指。高中時,李一刀的邋遢,可是全年級都出了名的。
“王隊長呀,你還真是不曉得,住一樓,那叫接地氣,能長壽呢?!崩钜坏恫患辈粣溃昂呛恰币宦?,說,“你知道吧,你家千金喜歡上了我家那邋遢貨呢。”
自己的女兒竟然和李一刀的兒子談戀愛?王一民真不知這事,一聽便傻了眼。本來想嘲諷一下李一刀,結(jié)果反被將了一軍,王一民心里那個氣呀,跺了一腳后,匆匆走人。
回家后,王一民做女兒的思想工作,勸她不要和李一刀的兒子談戀愛,可女兒就是不聽,要死要活的。唉,沒辦法,女大不由爹!
此后,王一民鬧心極了,再也不想見到李一刀了,還把李一刀的電話號碼拉入了黑名單。王一民不想見李一刀,可李一刀想見王一民,他是真心希望王一民的女兒能做自己的兒媳婦。
這天,王一民正指揮一群人在老街的路邊挖著什么,李一刀看到后,屁顛屁顛地來到王一民跟前,問道:“親家,忙什么呢?”
“沒看到???挖下水道!”王一民眼也不抬地回答。
李一刀故作不解地問:“一年前不是挖過兩次了嗎?這樣搞得滿街都是泥土,多不好?!?/p>
王一民沒好氣地說:“第一次是埋電纜線,第二次是埋燃氣管道……”
李一刀忍不住又問:“你們怎么不一次性計劃呢?”
“一次性計劃?你個水浸腦殼!告訴你,工作要按部就班,得一步步來……”王一民不想對李一刀多作解釋,話鋒一轉(zhuǎn),有意指著李一刀新買房子的路邊,對著施工的隊伍喊,“這個地方的溝要挖大些!曉得不?這家人是修馬桶的,臭水肯定比別人家多。”
李一刀自討沒趣,搖頭嘆氣地走了。
過了一陣子,兒女們開始計劃結(jié)婚的事了,李一刀卻總見不到王一民,電話又打不通。直到有一天,王一民把自己送到了李一刀的面前——王一民右下腹疼痛不已,是救護車把他送來的。王一民痛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這次他終于嘴軟了:“親家,快救我……”
李一刀笑了笑說:“親家,好不容易見到你了。放心吧,我修馬桶的手藝你是知道的?!?/p>
經(jīng)診斷,王一民得了急性闌尾炎,B超檢查還發(fā)現(xiàn)膽囊里有結(jié)石。按常規(guī),這兩個病灶可一次手術(shù)醫(yī)治。
一周后,王一民的腹部傷口開始拆線。李一刀問:“親家,沒哪里不舒服吧?”
王一民笑著說:“感謝親家,這下全身都舒坦了,可以出院了嗎?”
“這個……還不行?!崩钜坏兑荒樀膰?yán)肅,“別忘了你的病,有闌尾炎和膽囊結(jié)石。我只給你做了闌尾炎手術(shù),你的結(jié)石還得過些時候再做一次手術(shù)。”
王一民傻眼了:“怎么不一次性計劃呢?”
“一次性計劃?”李一刀不急不緩地說,“親家呀,我告訴你,工作要按部就班,得一步步來……”王一民一聽,蔫了。
過了一會兒,王一民開始大吵大鬧,要轉(zhuǎn)去其他醫(yī)院。護士一問原因,忍不住笑著說:“你的闌尾炎和膽囊結(jié)石,就是一次性手術(shù)解決的啊?!?/p>
王一民一愣,知道被李一刀耍了,便吵著要見李一刀。李一刀笑嘻嘻地來了:“親家,身為城管大隊的領(lǐng)導(dǎo),在醫(yī)院里吵吵嚷嚷的,這樣不太好吧?”
王一民滿眼是火:“姓李的,你不要欺人太甚!”
李一刀笑著說:“親家呀,按照我們中醫(yī)的觀點,怒傷肝呢,冷靜,冷靜。兒女們說下個月要結(jié)婚,你還得在我們醫(yī)院吃幾服中藥,好好調(diào)理調(diào)理?!?/p>
王一民怒不可遏:“誰是你的親家!結(jié)婚?我女兒嫁叫花子也不嫁給你家那狗崽子!”
李一刀在王一民的耳邊輕輕地說:“這事兒,可由不得我們做父母的嘍。”
一個月后,王一民和李一刀成了真正的親家,但有一個前提,等小夫妻倆有了娃兒,第一個娃得姓王,第二個娃再姓李。
誰知,王一民的女兒肚子特別爭氣,很快生了對龍鳳胎,完成了王一民和李一刀這對歡喜冤家的又一個“一次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