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佩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用泥條盤筑的方式制作花瓶,體驗陶藝的樂趣。
2.讓幼兒在盤筑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花瓶瓶身的形狀和大小。
二、教學準備
參考作品圖片、花瓶、濕毛巾、水、高白泥、小刀、牙刷、報紙、轉盤等。
三、教學過程
1. 出示范例,幼兒欣賞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兒:“花瓶!”
教師:“它好不好看?哪里好看?”
幼兒:“瓶身上的裝飾很好看?!薄扒€的造型很美?!?/p>
教師:“它可以用來做什么?”
幼兒:“可以用來插干花或鮮花?!薄耙部梢苑N水生植物?!?/p>
2. 觀察細節(jié)
教師:“你們猜它是怎么做的?”
幼兒:“先做底,再做身體?!?/p>
教師:“它的身體上下都是一樣大的嗎?”
幼兒:“不一樣,瓶身中間最粗,瓶口和瓶底比較窄。”
教師總結:“花瓶的瓶身是用泥條一條一條疊起來的,就像搭積木一樣,這種方法叫作泥條盤筑。操作的時候要控制好瓶身的形狀,瓶底和瓶口處較窄,瓶肚較寬,最后再添加裝飾。”
3. 教師講解、示范
(1)介紹工具
教師:“今天的活動我們需要用到的新工具是拉坯機,也就是制陶用的轉盤。大家要注意陶泥不能直接放在轉盤上,不然會粘住,所以要先撕一小塊報紙墊在上面?!?/p>
(2)制作步驟
① 制作瓶底。先取出一小塊陶泥,在手上搓搓圓、壓壓扁,再放在轉盤的報紙上,這樣花瓶的底就做好了。
② 搓泥條。把泥搓成和手指頭差不多粗細的泥條。
③ 制作瓶身。用牙刷蘸水在泥條上刷出條狀的紋路,這個步驟叫作打毛。然后把打毛完的泥條沿著瓶底周圍盤上去,再輕輕地用手按一按。一層盤完再接著盤第二層,以此類推。在盤筑的過程中,注意瓶身的形狀,剛開始上一層要比下一層寬一點,到后面上一層要比下一層窄一點,這樣瓶身就形成了一個圓鼓鼓的形狀。
④加強結構。瓶身盤筑到一半的時候,需要在花瓶中間塞報紙,用來支撐花瓶的內(nèi)部,避免塌陷。
⑤添加裝飾??梢栽谄可砗推靠谔庍M行裝飾,例如用多余的陶泥搓成條在瓶身兩側加上對稱的把手,還可以添畫一些簡單的圖形,例如用小刀直接在泥條上劃出一些線條和點。
4. 幼兒操作
(1)教師提醒幼兒注意以下事項:
①把展開的報紙撕成小塊,再揉成團,這樣做使報紙團更加結實。
②塞報紙時,要盡量塞滿瓶身內(nèi)部,再用手壓實。
③每一根泥條都要打毛,以便讓泥條之間粘得更牢固。
④泥條不能搓太細,不然容易倒塌,而且影響制作速度。
⑤待作品晾干后進行上色。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幼兒開始制作,教師提醒幼兒在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
5. 交流成果
教師:“你們最喜歡哪個花瓶?”
幼兒:“我最喜歡最大的那個花瓶。”
教師:“為什么呢?”
幼兒:“因為它可以裝很多的水?!?/p>
幼兒:“我喜歡最高的花瓶,它可以插花莖很長的花?!?/p>
幼兒:“我最喜歡瓶身有愛心圖案的?!?/p>
教師:“大家做的花瓶都很好看,等課后老師請專業(yè)的師傅把它們燒制好,就可以真正用來插花了?!?/p>
四、教學建議
1.大班幼兒基本可以獨立完成本次活動,小班或中班的幼兒可以小組分工合作完成。
2.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的想法給予及時的肯定。
五、給家長的建議
陶瓷藝術是我國的瑰寶,建議家長可以帶幼兒去博物館、美術館參觀陶瓷藝術品,讓他們了解陶瓷的歷史,感受陶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