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一、食器
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有的主要用于烹飪,有的則用于取食。
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的奢侈豪華。鼎還可用于祭祀,并作為王權(quán)的象征。人們以“問鼎”比喻圖謀王位或顛覆某國政權(quán)。如《世說新語》:“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p>
鑊。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時常在鑊中把肉煮熟,再將肉移到鼎中就食。如《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p>
鬲。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形制與鼎相近。圓腹三足,三足中空,與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地受火,以加快煮食物的速度。如《爾雅·釋器》中說:“鼎款(空)足者謂之鬲?!?/p>
甑。蒸食物則可用甑。甑,上、下兩部分能分開,上為甑(后來變成蒸籠),下為鬲。戰(zhàn)國后期,甑、釜常常連用。釜像鍋,甑底有細孔,放在釜上。如《項羽本紀(jì)》:“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p>
除烹飪器物外,還有取食器,如箸(筷子);盛食器,如豆(原用于盛飯,后逐漸變?yōu)槭⑷忉u、肉羹)、籩(《爾雅·釋器》中說:“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保?、簞(竹制或葦制,盛飯)、簋(主要用于盛飯,最初為竹木制或土瓦制,后多用青銅制成);放置食器的用具,如案(長方四足或圓形三足。食器先放在案上,然后再擺在席上,成語有“舉案齊眉”)。
甗。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現(xiàn)在的籠屜,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除實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還是禮器,與鼎、簋、豆、壺、盤等組成成套隨葬品。
二、酒器
按《說文解字》記載,按照其用途分類,可大致分為盛酒器和飲酒器兩類。古代的酒器,即用于釀酒、盛酒、溫酒和飲酒的器物,大多是陶質(zhì)和青銅質(zhì)的。
1. 盛酒器
酉。《說文·酉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象古文酋之形?!边@個字的古形是圓腹,細頸,抽象地看像我們現(xiàn)在的細口容器,呈圓腹容器狀。林義光曾說:“古酒字皆為酉……酉像釀器形,酒所容也?!庇媳玖x是容器,但是引申義是酒,后來酉字分支后,酒才專用作飲酒的酒字。
尊?!墩f文·酋部》:“尊,酒器也,從酋,廾已奉之?!睘楦咦?,圓形或方形的盛酒器,有六尊。這六尊分別是犧牛角作的酒罇、象牙作的酒罇、沒有尊腳尊、底著地的酒罇、壺形的酒罇、太古的酒罇、刻畫了山巒的酒罇,以備祭祀和宴請賓客時用作禮器。尊作為古代的盛酒禮器,用于祭祀和宴會,這六種尊便是尊的六種形制。
彝。《說文·糸部》:“彝,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是廟堂常備的祭器。字形采用“糸”作邊旁;“糸”,表示紡織的盛器。字形也采用“廾”作邊旁,與尊一樣,表示雙手持器,盛器中裝的是寶物?!傲椭福弘u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 ”彝是酒器總稱,常見的便是六彝,以動物形塑造。
壺。《說文·壺部》:“壺,昆吾圜器也。象形。從大,象其蓋也?!眽厥莻€象形字,上面是蓋子,下面是壺體。是深腹、斂口的一種容器,可以用來裝酒,也可以用來裝其他液體。后為了使用方便,在壺身上加了壺嘴。
卣。是一種器皿,屬于中國古代酒器??跈E圓形,足為圈形,有蓋和提梁,腹深,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圓筒形等。卣常見于商朝和西周時期,通常商朝的卣多橢圓形,西周則多圓形。
盉。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diào)和酒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后有鋬(耳),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鏨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最早出現(xiàn)于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zhàn)國。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xiàn)于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zhuǎn)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觶。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青銅制,形似尊而小,或有蓋。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禮記·禮器》:“尊者舉觶?!编嵭⒎Q:凡飲酒時,“三升日觶”。
鐎。也稱鐎斗,是一種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流行于兩漢魏晉,至唐宋逐漸消失,關(guān)于其起源和用途,一直有很多說法。有人認為它是溫酒器,也有人認為是敲擊警眾的器皿,還有人說是煮茶的用具。
卮。是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的一種盛酒的杯器,容量為4升,圓筒形,常有三只足,一側(cè)有耳。戰(zhàn)國末期出現(xiàn),流行于秦漢時期,漢代之后雖少見,但唐宋時仍有人在使用。
2. 飲酒器
爵。《說文·官部》:“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官酒,又持之也,所以飲?!奔坠俏木糇质窍笮巫?,小篆加手為占。用以盛酒和溫酒。 因為爵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的飲酒器,所以后來也引申為爵位之意。
角?!墩f文·角部》:“角,獸角也,象形。”不釋為酒器。古人最早以牛角為酒器,為便于牛角立住,用兩根木棍捆住,即為后世之爵的雛形,所以爵有二足。
觥。《說文·角部》:“觥,兌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麟麟,故謂之麟。聯(lián),俗麟從光?!蓖鯂S《說膚》:“是于飲器中為最大,一獻者光也,充也,廓也,皆大之意。”膚最初指用野牛的角作的酒器,蓋作獸頭形。野牛角大,所制酒器最初相當(dāng)于大爵,后橫放,成為盛酒器,觥因此得名。
觴。《說文·角部》:“觶實曰觴,虛曰觶。從角,錫省聲。玄,摘文觴,從爵省?!笔M酒稱觴,空杯叫觶,由此可見觴原本不是酒器的專名。王羲之《蘭亭序》:“又有清水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曲水流觴用的就是耳杯。飲酒的酒器都可以稱觴,因為觴泛指盛滿酒的酒器。
觚。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盛行于商周時期,作用相當(dāng)于酒杯。造型為圓形細長身,侈口,細腰,圈足外撇。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
斝。是中國古代先民的盛酒器和禮器,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fā)展而成。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后,定為御用的酒杯。
三、其他器物
榻。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如《孔雀東南飛》:“移我琉璃榻?!?/p>
床。古代也指供人坐臥的器具。如《孔雀東南飛》:“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p>
幾。一種小桌子。如《促織》:“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shè)香幾。”
案。長方形的桌子,與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異。如《左忠毅公逸事》:“廡下一生伏案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