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剛
(孔子博物館,山東 曲阜 273100)
在我國曲阜是碑刻集中盛產(chǎn)的地方,同時更是中國主要的碑帖產(chǎn)地之一,特別是在清代,刻帖之風尤為鼎盛,康熙、乾隆時期均有刻帖活動的相關記載,而且當時出現(xiàn)了較多文人私刻,這一歷史背景也為曲阜留下了眾多質(zhì)量上乘的碑帖拓片。曲阜孔氏更是因歷代統(tǒng)治者均將其先祖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作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而受到了諸多禮待,并在長時間的文化積淀下形成了顯赫的文化世家,世人矚目。尤其是書法家孔繼涑與其主導完成的《玉虹樓法帖》,在中國書法史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就與極高的聲譽。
《玉虹樓法帖》為清代著名刻帖(圖1),其全帖共計101卷,因而又有了別稱——《百一帖》,此帖中記錄了我國歷史過程中多位知名書法家的著作。依據(jù)類型的不同進行分類,分為14類。在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時代,編刻這樣龐大的法帖耗時漫長,工程量更是浩大。所以,就現(xiàn)代《玉虹樓法帖》的研究而言,明確其刊刻背景及刊刻情況仍然十分關鍵。
圖1 《玉虹樓法帖》刻石局部圖
目前,山東省曲阜市有一塊屹立多年的石碑,至今依然保留較為完整,它是曲阜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石碑所處區(qū)域為孔子后人的府邸,該建筑是在雍正年間初建,占地約30000平方米,共計七進院落,共有420多間房屋。該處院落在1949年初曾被用于部隊營房,后在20世紀70年代的“文革”期間被拆除??桌^涑(1727—1791),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第五子,孔子第六十九代孫,其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考取舉人,并候補中書。刻印了多篇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摹刻的《玉虹樓法帖》能夠展現(xiàn)出我國書法歷史的發(fā)展脈絡。
《玉虹樓法帖》種類多,且內(nèi)容較為豐富,故其刊刻時間跨度相對較長,在該法帖刊刻過程中參與人員除了孔繼涑,還有孔廣廉、孔昭薰及孔昭煥三人,故該法帖主要為孔氏家族多代人參與摹刻。這三人中孔廣廉為第一代摹刻人,是孔子的第七十代后人,當時曾官至刑部隸司主事,參與會典館纂修工作,誥授奉直大夫??渍褵ǎ诛@文,號堯峰,是著名的清代藏書家,孔子七十一代孫,在乾隆九年(1743)襲封衍圣公??鬃拥亩辔缓蟠鷮υ撎M行摹刻,使得該摹刻內(nèi)容更加豐富,還將多位著名書法家的真跡收錄在刻帖中,成為曲阜市的重要文物。由上述四人共同完成的《玉虹樓法帖》101卷中共分為14類,卷數(shù)以及內(nèi)容見表1。
表1 《玉虹樓法帖》字帖信息匯總
《玉虹樓法帖》卷數(shù)較多,工程量浩大,從其流傳至今的數(shù)量來看,目前有571塊之多,不管是歷代官刻還是私刻法帖均難以與之比肩。根據(jù)出土的相關文物佐證以及其他歷史研究資料顯示,該刻帖所包含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有690多件書法名作。該帖主要采用石灰?guī)r進行摹刻,摹刻所用的石灰?guī)r大小不一,主要包括兩種不同尺寸:其一,高32.5厘米左右、寬150厘米左右;其二,高32.5厘米左右、寬140厘米左右。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部分法帖丟失,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引起政府的關注,政府出資派人搜尋,最終將搜集回的法帖運到了孔廟進行保管,在1980年,將該法帖放置在孔廟中進行保護和保存。
結(jié)合上文介紹,可見《玉虹樓法帖》碑帖分類共為14類,其中包含《玉虹樓帖》(16卷)、《隱墨齋》(8卷)、《臨〈中興頌〉》(2卷)、《金人銘》《祝京兆》以及《張文敏書詩》各1卷等。整理所有拓片裝訂成冊,總計101冊,又叫《百一帖》,所包含內(nèi)容極為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能夠展現(xiàn)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fā)展變化和發(fā)展脈絡,其中有多項書法真跡已經(jīng)失傳,只能夠從該刻帖中感受我國古代書法的魅力。
基于孔子博物館館藏碑帖,其拓本保存良好的共有2套,保存最完整的一套有96冊(187號),屬于清拓本,經(jīng)折裝,縱30.5厘米,橫13.5厘米。該套拓本在《玉虹樓法帖》中保存15冊,共計13卷,通過裝裱冊數(shù)來看,其與卷本并不對應,其中包含13冊《玉虹樓鑒真》、12冊《玉虹樓續(xù)鑒真》、18冊《谷園摹古》以及《國朝名人》11冊、《瀛海仙班》10冊、《金人銘》分二冊(分為上下冊)、《隱墨齋》8冊、《米海岳》1冊(不完整)、《祝京兆成趣園記》1冊(全)、《黃涪州淡山巖帖》1冊(全)、《臨〈中興頌〉》2冊、《張文敏小楷》1冊、《張文敏書詩》1冊,缺失了《玉虹樓石刻》,此外還有部分散冊頁,散冊頁因有較多缺失未能成冊。比較其他法帖,《玉虹樓法帖》相對而言缺失程度較小,且有單獨裝裱的一份《玉虹樓全帖目錄》手寫冊,對比尺寸其較碑帖拓本更小,縱17.1厘米,橫10.7厘米,外部為錦緞做的如意形古籍包裝涵套,冊頁外有木夾板,整體保存良好(圖2)。
圖2 《玉虹樓法帖》[(清)孔繼涑輯清乾隆間拓本]現(xiàn)存館藏拓本局部
另外,館中還藏有孔繼涑行書、楷書、詩札、手稿等書法作品共計21幅。對孔繼涑的書學觀念進行探析,是對其書法乃至整個清代中期書法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桌^涑作為孔子后裔,其一生都在儒家文化中浸潤,縱觀其書學觀念,也同樣是在儒家文化的潤養(yǎng)下發(fā)展,因而其書學觀念不僅是其個人學書歷程的體悟及總結(jié),更是對當時時代背景下書家心中帖學思想的具象呈現(xiàn)(圖3~圖5)。
圖3 《玉虹樓法帖》(1736刻石舊拓本)現(xiàn)存拓本局部圖
圖4 《玉虹樓法帖》(近代新拓)現(xiàn)存拓本局部圖
圖5 《玉虹樓法帖》(近代新拓)現(xiàn)存拓本局部圖
《玉虹樓法帖》中收集的書法作品數(shù)量多、內(nèi)容廣,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書法資料。該帖編刻涵蓋東漢至清代的195位書法名家書法遺跡(共計596件)。從其特點上來說,此帖以張照、孔繼涑臨摹或自書為主,同時還有一系列歷史書法名人真跡摹刻而成的作品。縱觀《玉虹樓法帖》中收集的書法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以張照作品最為繁多,張照與孔繼涑均為清代前期帖學書法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他們之間不僅有師徒關系,更有翁婿之誼。
張照作為清康雍年間帖學書法的集大成者及松江書派嫡傳者,其對孔繼涑的書法啟蒙及成長均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桌^涑師承張照后,早年間因書跡與張照酷似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贊賞。孔繼涑的書法學于張照,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云:“中年進而學蘇黃學米,晚更學歐虞顏?!笨桌^涑不僅書法學于張照,而且在書學觀念方面也多承于張照?!豆啪壿弯洝分杏幸痪砜桌^涑自款云:“作字不懸臂,一世不得佳,能懸臂則出筆自然不俗。晉宋間人瀟灑古淡正得此法也,然非無間斷,雖學已成功不能精熟。前人有謂腕不貼案即得虛圓,不在懸之太高,此遷就之說耳。余學之幾卅廿,旋學旋輟,迄于無成,正以不能無斷續(xù)之故。要之不能懸臂作蠅頭書,則三分大字雖能懸,不佳。不能三分則五六分者,不佳。推而至于寸許,皆是一理……”。在張照離世后,孔繼涑便萌生了紀念張照的想法,《玉虹樓法帖》編纂初衷正是因孔繼涑想要保存張照的墨跡,此后伴隨資料收集的逐漸增加,便逐步擴大成了刊刻叢帖。在大量書法作品的不斷加持下,促使該法帖涵蓋廣泛、自成體系,因而盡管其屬于一種獨立刻帖,但仍可在中國書法史上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玉虹樓法帖》中收錄的墨跡大部分為東漢至清乾隆年間整個歷史時期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可以說這些書法作品對于后世書法學習者是無比寶貴的財富,更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材料。同時,其不僅是法帖,也是叢帖,無論基于官刻抑或民間私刻法帖,其刊刻歷史名家的數(shù)量及卷數(shù)均是難以超越的,具有極高的鑒賞及研究價值。就上文提到《玉虹樓法帖》所具有的多重價值中,筆者主要從其歷史價值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玉虹樓法帖》納入了從魏晉時期到清代我國多名優(yōu)秀書法家的名篇和真跡,通過摹刻的方式使真跡得以保存,從而使得書法名家的真跡能夠被后人鑒賞,在現(xiàn)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鑒真類中收錄了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謝安以及文徵明等多位書法大家的法帖,同時該帖中則納入了王鐸及李白等人的著名法帖,國朝名人類中則納入了宣從光、梁同書、顧炎武、高士奇等人的墨跡。此外,在《玉虹樓帖》16卷、《臨〈中興頌〉》2卷、《瀛海仙班》10卷、《張文敏小楷》1卷和《張文敏書詩》1卷中均有張照書作刊刻,其中《瀛海仙班》為張照小楷??蹋R《中興頌》主要刊刻了張照臨摹顏真卿《大唐中興頌帖》,而《玉虹樓法帖》刊刻了張照的各種書體,以上資料均為張照書法藝術研究的重要資料。
《玉虹樓法帖》為我國著名的法帖,其不管與官刻還是民刻相比,在涵蓋面、數(shù)量、質(zhì)量上均有著十分顯著的價值,其刊刻書法家、遺跡數(shù)量以及卷數(shù)等相比于其他法帖更加豐富。盡管該帖也經(jīng)歷了朝代更替、多次戰(zhàn)亂,但是少有丟失,僅僅丟失了小部分,是當前我國書法刻印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法帖,對于書法研究以及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玉虹樓法帖》相比其他法帖存在很大的不同,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刻印形式,而是創(chuàng)新地采用內(nèi)容更加直觀的摹刻形式,使得書法內(nèi)容更加豐富,書法作家的真跡展現(xiàn)更加全面。同時,該法帖在摹刻過程中創(chuàng)新地采用了按照朝代順序的記錄方式,將不同朝代的書法家及其作品按照朝代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從而使法帖更加有序。將張照書跡刊刻到了《玉虹樓法帖》中,大大豐富了法帖內(nèi)容、深度及廣度,為后世書法愛好者留下了極具觀賞性、鑒賞性的傳世之作?!队窈鐦欠ㄌ吩诂F(xiàn)代書法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開創(chuàng)了書法作品記錄的多個先河,小法帖摹刻叢帖的方式賦予了該帖生命力,使其能夠在當代的書法研究中更具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總的來說,碑帖拓片屬于極具中國特色的一種古老文化藝術載體。在書法藝術的傳承中,法帖是重要形式,通過對館藏碑刻拓片的研究利用,有助于深化相關學者對碑刻文物的研究與保護,大大推動書法藝術的傳承發(fā)展。孔繼涑最初進行法帖刊刻的目的是為紀念張照,而伴隨資料收集的逐漸增加便逐步擴大成了刊刻叢帖。受孔氏家族特殊地位的影響,世人爭相與其交好,這也促使孔氏家族成員廣交好友,為其后來歷代書法遺物的收集提供了方便。再加上孔府有世代相傳的手工藝人,其技藝精湛,這也為法帖的摹刻提供了質(zhì)量保障。由孔繼涑主導刊刻的《玉虹樓法帖》規(guī)模浩大、質(zhì)量上乘,可謂民間法帖收藏之巔峰。孔繼涑憑堅強的毅力與不懈的追求,投入了大半生的心血,完成了《玉虹樓法帖》的編纂及刊刻,該法帖系統(tǒng)而全面地收錄了歷代書法名家各類書體,刻石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更為難能可貴??梢哉f,作為一代帖學大家,孔繼涑對中國書法傳承及弘揚厥功甚偉,對于我國書法藝術的弘揚、繼承以及傳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該帖演化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刻帖。
①陳培站.《玉虹樓法帖》刊刻等問題摭談[J].書法,2021(10):166-169.
②張惠淇.論傳拓技藝對刻帖書法的傳承[J].漢字文化,2019(22):34-35.
③張慶勛.孔繼涑與張照書法交游考[J].大學書法,2020(2):90-95.
④張慶勛.孔繼涑書法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9.
⑤張惠淇.論傳拓技藝對刻帖書法的傳承[J].漢字文化,2019(22):34-35.
⑥于麗媛.孔繼涑和《玉虹樓法帖》[J].山東檔案,2019(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