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玉,于海燕,秦兆寶,賈仕軍,任鴻濛
(1 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0;2 中國林科院林業(yè)研究所;3 中國林科院ABT研究開發(fā)中心)
樹莓是多年生灌木果樹,也是目前世界上結果最早的果樹之一,栽植當年即可少量掛果。樹莓果營養(yǎng)豐富、柔軟多汁、色澤鮮艷,富含糖、果酸及多種維生素,具有防衰老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保健功效。不僅是一種美味水果,也可加工成各種食品,如果酒、果汁、果醬、發(fā)酵飲料等,還可作為果凍、酸奶、冰激凌、巧克力糖以及樹莓糕點等多種食品的輔料[1]。
全世界樹莓栽培品種多達200 個以上,有一定規(guī)模的栽培品種近30 個,成為國際市場的商品品種不超過20 個,我國引進樹莓品種已有50 多個[2]。
目前,雖然國內對樹莓認知度在不斷提升,但是產品附加值較高,市場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時,樹莓栽培管理過程具有生產技術繁雜、用工較多,勞動強度較低的特點。在建園前需根據區(qū)域土壤、氣候、水文等地理條件,樹莓鮮果需求、深加工廠家等市場條件,勞動力是否充足等社會條件等進行綜合考量,確定是否適宜樹莓種植產業(yè)以及樹莓種植品種的選擇。
隆化縣是全國的貧困縣,地處在冀北山區(qū),山地古老,近似丘陵,河谷平川,尤以伊遜河兩岸河谷較為寬闊。該縣除河谷、狹窄平川外大部為低山丘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平均海拔750 m,最高峰位于北部和圍場縣交界處的敖包山,海拔1852 m。該縣緯度較高。無霜期只有130 d,且受季風的影響,冬季寒冷干燥,多風沙,夏季高溫多雨,多冰雹,種植平常水果生育期不夠,并且極易因倒春寒產生凍花凍果,形成不了產業(yè),項目區(qū)土質20 cm 以下是全是沙石,不存水,非常瘠薄,造成了當地農民一直在貧困線上。
發(fā)展樹莓產業(yè),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首先要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優(yōu)良高產樹莓品種,并制定出高效豐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
根據項目實施區(qū)域的區(qū)位和氣候條件,以及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較多的特點,建園品種選擇方案為:以生產凍果和產品深加工品種為主,鮮食品種為輔,名特優(yōu)采摘品種點綴的種植方案,選擇早熟、豐產、便于采摘且適應性較好的雙季莓品種波魯德、海爾特茲,并且以波魯德為主栽品種,少量栽植了海爾特茲為點綴品種。
紅樹莓生育期約110 d,需積溫2100~2500 ℃,無霜期在120 d 以上。對土壤的選擇性不高,在具有灌溉條件的平地或坡度不超15°的山區(qū)、半山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0.5%以上,土層厚度30 cm 以上,pH 值6.5~7.5 的黃土、壤土或砂壤土均可栽植[3]。
綜合項目區(qū)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灌溉條件、地形地勢等情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
結合項目區(qū)現有地形地勢、道路條件、水源情況等劃分栽植區(qū)。為使園區(qū)管理和運輸方便,必須合理規(guī)劃建設道路系統,園區(qū)內的主路和作業(yè)路要形成道路網,以主路和支路為界將園區(qū)劃分成若干個小區(qū),小區(qū)四周與道路相連。以小區(qū)為單位建立灌溉系統,管道、渠道沿路鋪設,方便維修維護。
由于項目區(qū)土層瘠薄、沙石較多,樹莓栽植前茬為玉米種植區(qū)。采用機械對土地進行整地找平,按照栽植行距2.4 m,結合地形每行長度50~80 m,栽植行寬1.2 m設計栽植行;將栽植行內較大石塊機械挑出,行間的好土回填至栽植行內,玉米秸稈和雜草粉碎后鋪到栽植行內作為綠肥;行內帶狀施有機肥,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5~2 t,均勻旋耕深20~30 cm,使土壤與有機肥、玉米秸稈混拌均勻。在栽植行上搭建“T”形架,每隔10 m埋一根水泥樁(水泥樁長2 m,寬10 cm,厚5 cm,下端埋入地下40~60 cm)作為立柱,采用PVC管材內套方鋼(20 mm方鋼)作為橫桿,橫桿長度為1 m,離地面高度為1.2 m。行間鋪設黑色園藝防草地布,行內鋪設黑色地膜。
5.1 苗木選擇 項目區(qū)苗木是通過組培繁育的2年生容器大苗,由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優(yōu)選當年新生枝條30 cm 以上,基徑粗0.4 cm 以上,根系發(fā)達,枝條充實,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壯苗。
5.2 苗木處理 栽植前對苗木進行修根,需剪去容器苗外露損傷、不整齊的根。由于采用組培繁育的帶基質容器大苗,無法進行掛泥漿栽植。因此栽植前,采用20 mg/kg GGR6 號生根粉溶液浸透基質,并控水分至不滴水再進行移栽;也可葉噴20 mg/kg GGR6 號生根粉溶液,葉片水分陰干后進行移栽,以起到提高移栽成活率的目的。
5.3 苗木栽植 項目區(qū)采用“T”形架式,適宜單行栽植,在黑色地膜上打孔挖坑栽植,栽植株行距設置為0.35 m×2.40 m。該種植密度的優(yōu)勢在于,當年結果量大,栽植第2年即可帶狀成林,達到最高產量。栽植時需保持原來的容器苗根團不散。
5.4 栽后管理 栽植完成后,立即采用滴灌設施進行灌溉,保證栽植行內均澆透水。栽植后第2 d 下午,每667 m2滴灌GGR6 號生根粉4~5 g,促進栽植后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滴灌生根粉溶液前應該先滴清水10 min 以上,生根粉滴完后,繼續(xù)滴清水10~20 min,清除管道內殘留藥液,同時,使生根粉溶液充分作用于樹莓苗根部。
栽植后第7 d,葉面噴施15 mg/kg GGR6 號生根粉溶液;栽植后第15 d,再次每667 m2滴灌15 mg/kg GGR6 號生根粉4~5 g,促進栽植后樹莓苗生根成活。在苗木移栽和生長過程中,多次使用GGR6 號生根粉,可有效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加速苗木生長,促使樹莓建園后快速生根緩苗、壯苗,促使花芽分化。
移栽成活后,進行初次施肥,每667 m2沖施ABT益能肽·平衡肥1 kg,平衡型水溶肥(17-17-17)2.5 kg。促進莖葉及根系生長。
為做好秋季來臨前的營養(yǎng)積累和儲存,項目區(qū)進行第2 次滴灌施肥,每667 m2沖施ABT 益能肽·平衡肥1 kg,高鉀型水溶肥(12-8-30)3.5 kg。促進枝條和根系生長,加速枝條和根系木質化,促進養(yǎng)分回流。
6.1 施肥技術 為保障果園內樹莓的健壯生長,栽植完成后對園區(qū)行內土壤進行多次測定,根據土壤養(yǎng)分含量制定施肥計劃,促進樹莓生長,提早開花結果,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后期管理過程中的用肥成本。項目實施區(qū)土壤養(yǎng)分情況見表1。結合紅樹莓需肥規(guī)律,制定該項目區(qū)樹莓管理配方施肥方案。
表1 項目實施區(qū)土壤養(yǎng)分情況表
樹莓基肥多結合地面覆蓋時進行,直接覆蓋于種植行內。施用量,按有效成分計算,宜占全年總施肥量的70%左右。
根外追肥是對樹莓果樹快速補充營養(yǎng)的施肥方案,2~3 d 即可發(fā)揮肥效,但持效期較短,10 d 左右。樹莓花果期較長,果實直接鮮食,根外追肥僅可在掛果前進行,選擇濕潤無風的天氣,在10:00 以前或16:00以后噴施,要避免在過干天氣及中午高溫時噴肥。
6.2 水分管理 紅樹莓根系分布淺,不耐澇也不耐旱,生產上澆水以適量多次為宜[4]。為保障苗木的生長、節(jié)約當地有限的水資源、保障樹莓在高溫季節(jié)栽植后得到及時的灌溉、減少后期灌溉人工、節(jié)省灌溉成本。根據項目區(qū)的立地條件,全園安裝整套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沿道路鋪設主管道,每灌溉小區(qū)設分支管道,每行1 條毛細管道,每條毛細管道單設控制開關。滴灌采用低壓管道系統和分布在行內的滴灌帶,保證全園水肥分布均衡。
樹莓園灌溉關鍵時期為:萌芽前、莖葉生長期、花果期、采果后。一次灌水量以濕透根系分布層為度。
樹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不進行合理修剪,容易造成架面郁閉,光照不足,基生枝條成熟度差,花芽分化晚,果實小,品質差,產量低,因此必須要進行合理修剪。在枝條伸長到30~40 cm 時應及時剪除[5]。
定植后第2年,樹莓進入豐產期,為保證果實品質,達到優(yōu)質、豐產、穩(wěn)產的目的,在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進行相應的修剪。
7.1 萌芽期 早春幼嫩的結果枝新稍生長至3~4 cm時,去除行間的基生枝,保留栽植帶內所有基生枝,栽植帶寬控制在1.0 m內,以集中水分養(yǎng)分的同時,便于行間作業(yè)和管理。
7.2 枝蔓快速生長期 初生莖生長期,當大部分基生枝生長高度達0.5 m,進行第2 次修剪。從基部貼根疏除栽植帶上的細枝、病弱枝、過矮枝、過密枝,每10~15 cm 空間預留一個粗壯、高、長勢旺的基生枝,保證枝蔓生長發(fā)育的一致性。改善栽植行內通風透光情況,對達到高度的枝蔓及時進行綁縛,防止倒伏。
7.3 花期修剪 頂花序抽生、現蕾或初花期,從基部貼根疏除還沒抽生花序的基生枝、過密枝、細弱枝,每10~20 cm 的空間預留1 個枝蔓,并將在“T”形架面外的枝蔓順入架內。促進栽植帶內的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fā)生、促進果實著色、提高果實品質,同時保證各基生枝的開花期、成熟期一致,利于集中采收,便于果實采收期管理[6]。
7.4 休眠期修剪 雙季莓休眠期修剪宜采用平茬,在枝干的生理活性減弱,大部分養(yǎng)分回流到根系期開始至第2年春天根系萌動前進行平茬。但入春后,枝蔓逐步失水抽條,硬度加大,修剪的強度增大。因此在早霜后30 d進行平茬較佳,保證來年基生枝的抽生數量和健壯長勢的同時,降低了平茬修剪工作強度。
樹莓果實容易腐爛,合理的采摘時間很重要,充分成熟之前比充分成熟或過熟后采摘的果實貨架期要長,對于鮮食樹莓,最佳采收期應在果實第1 次完全變紅并向暗紅色轉變之前。果實較軟,收獲的果實應直接放入特制的小容器,最好是200~300 g 容量。通常需要每天采收或1~2 d 采收1 次,采后放入包裝袋或容器中,常溫下避光保存不超過24 h,盡量避免雨天進行采收。
鮮果也可以速凍起來,用于以后出售。呼吸作用會導致采摘后的果實收縮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預冷是果實收獲后與儲存前的冷卻處理措施,及時預冷對樹莓果實保鮮很關鍵。采摘后立即速凍,其效果最佳。
樹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莖腐病、根腐病等,可在初發(fā)期噴施生物農藥丁香芹酚防治;蟲害主要有金龜子、蝽象、果蠅、柳蝙蝠蛾、葉螨等,可選用苦參堿、齊螨素乳油防治。采用預防為主的農業(yè)綜合防治措施。以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按照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科學防治[7]。
9.1 農業(yè)防治 一是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保證株叢通風透光;二是平衡施肥和灌水,提高植株抗性;三是清除枯枝落葉,能夠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四是秋季清掃園地,將病枝、殘枝、落葉、落果等集中燒毀,減少病蟲侵染來源。
9.2 物理防治 根據害蟲的生物學特性,采取黃藍板、殺蟲燈、糖醋液等方法誘殺害蟲。
9.3 化學防治 根據“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防治原則,春季紅樹莓發(fā)芽前,使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施全園,預防螨類和多種病害。
果實成熟期需要持續(xù)進行果實采摘,禁止進行全株噴霧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
通過項目的實施,集成了紅樹莓河灘沙石地高效移栽種植技術;應用ABT 系列生根粉有效促進根系發(fā)育,保證紅樹莓在冀北山區(qū)河灘沙石地成活率達到98%以上。系統研究了紅樹莓不同時期的養(yǎng)分需求,提出了底肥和不同階段的追施方案,使項目區(qū)紅樹莓比北京種植園的單果重、667 m2產量分別提高4.2%、10%以上,含糖量提高0.5%。構建了一套紅樹莓在冀北山區(qū)河灘沙石地河灘高效栽培管理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