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睿(江蘇省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
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共學模式科學有效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敘事文章教學中,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便于教師更好地發(fā)揮指導幫助作用,更利于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自主學習,共同成長,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本文就小學語文敘事文章教學中共學模式的應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生生共學,教師首先應在開展教學時合理安排共學小組。共學小組成員不宜過多或過少。如果小組成員過多,則會加大在學習中的交流難度,同時小組成員中不同意見的增多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影響學生共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效率。如果人數(shù)過少,則可能造成信息的缺乏,共學小組無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喪失學習熱情,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共學小組安排時,應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個人能力情況合理編組。以學生的個人意愿為主,采取以自由組合為基礎,教師適當指導的方針,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主要包括小組負責人、討論記錄員、資料整理員、總結(jié)匯報員等。具體分工如下:
表1 共學小組成員分工
共學小組的排座方法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扇形排列。根據(jù)教室面積和小組數(shù)量,按照扇形方式排列,有利于老師在共學小組之間巡視和指導。學生自由組合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溝通順暢的伙伴,有利于進行合作。
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個人能力,教師適當給予指導與調(diào)整,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平衡各個組之間的實力總體差距,激發(fā)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幫助每個學生在共學中都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應強調(diào)學生要開拓視野,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和生活。針對記敘內(nèi)容,細心收集寫作素材。選定好寫作題材后,首先要帶領學生理清事件脈絡,針對一件事有三問:為什么?怎么樣?結(jié)果如何?可以利用學習單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列出寫作提綱。
以部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二《多彩的活動》為例。在習作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yè):重點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一項活動,并簡單寫出這些活動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經(jīng)過和氛圍,活動后的結(jié)果和感受。課上,通過學習單帶領學生共同學習寫作要點。
首先,帶領學生梳理寫作的具體要素。
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感受舉例 體育課 操場 全班同學 競賽 緊張、興奮我的練習
其次,帶領學生梳理事件過程。
要素 說明 范例 我的練習起因?qū)懽鞯膭訖C或事情的原由交代清楚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同學們早早來到操場站好了隊,準備上體育課。隨著“叮鈴鈴”的鈴聲,體育老師宣布,今天要舉行50米接力跑比賽!……經(jīng)過圍繞主題闡述事實,詳細說明事件發(fā)生的過程我們分成了4個小組,人人拼命往前跑,我所在的小組遙遙領先,順利接棒,起跑,沖刺,后面的小隊也緊追不舍……結(jié)果交代事件的結(jié)果,人物的感受,點明文章的主旨我們小組第一個沖破中終點線,獲得了班級第一名!我們每個人都異常地興奮,大家互相擊掌,充滿歡聲笑語……
因此,通過學生之間互相溝通交流的方式,可以共同進行思考與研究,縮小彼此之間的差距。在選擇好習作的題目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共同圍繞著選題進行討論,談談每個人的寫作構(gòu)思,提供不同的思路。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共同確定小組習作的框架。老師和同學相互點評,提出修改意見。
仍以上述習作二《多彩的活動》為例。在課堂上,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防止學生跑題。之后讓學生交流探討習作框架的制定。比如活動“難忘”的原因。以“難忘”為中心,描寫活動的具體過程,活動的場景,活動的相關(guān)人物,以及活動帶給你的體驗。由于共學小組之間描寫的題材類似,小組成員之間具有共同語言,便于同學之間互相探討交流。同時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和鼓勵,達到互相啟發(f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習作完成后,共學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分享習作成果??偨Y(jié)本次習作的收獲,學習了什么新的敘事方法,積累了哪些新的寫作素材,反思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同時,共學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互相點評,指出別人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此取長補短。最后,教師綜合各個共學小組的意見,表現(xiàn)先進、鼓勵后進。對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或錯誤集中講解,讓大家吸取經(jīng)驗,避免再次發(fā)生。教師還應根據(jù)不同共學小組以及不同學生個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意見,以保證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促進所有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共同提升。
師生共學模式中,并非老師的單向傳輸,而是以學生為主導。通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相合作,完成學習目標。在師生共學模式中,教師重點負責引導學生學習的大方向,幫助學生掌握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而這正是新課改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師生共學模式不是被動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能夠更好地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幫助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把握學習進度,根據(jù)興趣愛好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同時,也能夠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情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
更為重要的是,師生共學模式的應用,通過師生的密切合作,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師生之間如同伙伴,學習氛圍輕松融洽,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促進師生共同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