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銳
石鼓
作為春秋時期文化的活化石,《石鼓文》凝結著我國早期先民的智慧與思想。石鼓出土于初唐,史籍所載最早可見于貞觀年間。唐宋以來,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為石鼓命名,其中以“石鼓”“石鼓文”“獵碣”較為常見。
從史學的角度來說,《石鼓文》記述漁獵、祭祀等活動場景,為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史實;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說,《石鼓文》保留業(yè)已消失的古文字,為研究考察上古文字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石鼓文》是可與《詩經(jīng)》媲美的敘事史詩,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說,《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演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在書法史上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以下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敘述。
《石鼓文》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記載秦國國軍選車徒、備器械,與周天子的使者同游漁獵的盛事,可以窺見春秋時期秦人在自然、政治、文化、生產(chǎn)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以描寫田獵的詩篇《車工》為例:春秋時期,戰(zhàn)車是國力、軍事實力的象征,開篇對車馬的夸贊,實則為驍勇善戰(zhàn)的秦人進行鋪墊。在濃重的渲染和鋪墊下,著重描繪狩獵的高潮,突出獵人狩獵的高超技藝以及勇猛剛健、自信豪邁的精神氣質。一篇《車工》體現(xiàn)出春秋時期秦人的尚武精神,也從側面體現(xiàn)出《石鼓文》所承載的史學價值。
《石鼓文》的詩文內(nèi)容雖反映了春秋早期的生活狀況,但由于刻石較晚,它的文字是春秋中晚期形成的,因此與同時期《秦公簋》《秦公磐》的文字風格極為相近,而與春秋早期和戰(zhàn)國時期的文字存在明顯差異。誠然,秦人直接繼承西周文字,而因其后來統(tǒng)一全國,所以秦系文字在中國文字發(fā)展史上占據(jù)正統(tǒng)地位?!妒奈摹纷鳛槌星皢⒑蟮那叵滴淖郑幻孢B著商周以來的古文字,一面連著大篆,因此具有舉足輕重的文字學價值。
石鼓文,共十枚,高約三尺,寬約兩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饒宗頤在《秦出土文獻編年》的序言中指出:“愚一向以為十鼓為長篇聯(lián)章體,與雅碩可媲美……涵泳十鼓之文,儼然王者氣象……十鼓信為自來‘畋獵文學’之極品,從后衍生出漢人《羽獵》《長楊》之巨制,此非秦初列于諸侯局促于一隅時所宜有,況出土文辭,除鐘譽較長外,至今未有第二類石鼓之制,故十鼓應為王室之作?!憋@然,這是從文學的觀點來看。與《詩經(jīng)·秦風》的風格、內(nèi)容頗為類似,《石鼓文》的文學價值也是彌足珍貴的。
《石鼓文》的書體屬于大篆體系,對后來秦小篆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極大影響,在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有“大篆唯一的法則”之美譽。與金文相比,《石鼓文》更加規(guī)范、嚴整,在用筆、結體、章法等方面具有獨特個性。具體而言,《石鼓文》用筆挺拔勻圓,以中鋒用筆為基本筆法,改造金文粗細不均的圖畫式用筆為圓轉如一、勻稱等粗的線條,行筆過程為藏鋒逆入,中鋒行筆,回鋒收筆,線條遒勁質樸?!妒奈摹凡粌H在用筆上呈現(xiàn)為大篆與小篆的過渡形態(tài),在結體上同樣兼有二者的特點,表現(xiàn)為左長右短、左低右高,上緊下松。從美學角度來看,《石鼓文》具有廟堂正大氣象的壯美、古樸疏朗的和諧之美、中鋒勁健的婉轉之美、金石氣韻的樸實之美。
摘編自《大匠之門》
《石鼓文》拓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