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宏,鄭志成,王碩煜,楊 鈞,倪振航
(安徽馬鋼表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馬鞍山 243000)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馬鋼在2020年投資新建了一條重型H型鋼生產線及重型異型坯生產線。該重型異型坯產線共配置了四種端面的結晶器,分別為三種異型坯端面1300×510×140、1030×440×130、900×510×130和一種小板坯端面280×550。由于其斷面尺寸正好適合在一流異型坯的空間中設置兩流小板坯,所以稱之為“雙板坯”。該產線由國外知名公司設計,其中關鍵設備(含結晶器)也是該公司提供的,只是產線建成投產后其結晶器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經常出現(xiàn)漏鋼事故,特別是生產雙板坯產品時,其提供的幾套結晶器上線使用后均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了漏鋼現(xiàn)象,因此用戶迫切的需要解決這一難題。
在結晶器出現(xiàn)漏鋼事故后,就對各項參數(shù)進行了逐一排查,均與設計相符。最終矛頭指向了結晶器錐度。國外公司作為保密技術不向用戶提供錐度設計圖。我們對原裝的雙板坯結晶器的錐度進行了檢測。我們用等距截面測量型腔尺寸,測量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原裝雙板坯結晶器錐度實測數(shù)據 mm
我們根據所檢測到的數(shù)據繪制了結晶器型腔尺寸的變化曲線圖(見圖1),從曲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原裝的結晶器錐度基本上可以分為三段,0 mm-250 mm為第一段,250 mm-450 mm為第二段,450 mm-780 mm為第三段。其設計理念符合了現(xiàn)下結晶器設計的主流前沿思想——使結晶器錐度設計盡可能的貼近鋼水在結晶器內冷卻收縮的形變,以達到精確控制鑄坯與結晶器表面的氣隙,保證鑄坯在結晶器內的冷卻過程與理論計算的結果相一致,進而保證高拉速生產,提高生產效率[1]。
圖1 結晶器實物型腔尺寸變化曲線圖
為了驗證其錐度是否合理,我們通過查看連續(xù)鑄鋼手冊[2]和王碩明、曹廣疇、張家泉、錢宏智等的著作[3]-[5],使用其理論:在已知結晶器總錐度和結晶器下口尺寸的前提下,通過簡易的拋物線方程計算結晶器的型腔尺寸。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下列公式計算結晶器的下口尺寸:
a2=a+xa+A1
b2=b+xb-A2
其中a2為結晶器下口寬度尺寸;b2為結晶器下口厚度尺寸;a為鑄坯冷態(tài)公稱寬度尺寸;b為鑄坯冷態(tài)公稱厚度尺寸;x為收縮系數(shù),一般在1.3%-2.5%之間,本次計算取其最大值2.5%進行;A1、A2為弧形連鑄機減薄量,參照表2選取。代入公式計算結晶器下口尺寸:
寬度:a2=550+0.025×550+2=565.75 mm
厚度:b2=280+0.025×280-0=287.00 mm
表2 A 值得選擇
參考原裝機結晶器總裝圖圖示下口尺寸,取結晶器下口尺寸:寬度563.5 mm,厚度287 mm。結合實測結晶器上口水平截面尺寸:寬度569.55 mm,厚度290.25 mm(徑向尺寸為290.08 mm)代入結晶器總錐度計算公式計算結晶器總錐度:
寬度:(569.55 mm - 563.5 mm) ÷ (569.55 mm·0.78 m) ≈ 0.0136 = 1.36 %/m
厚度:(290.08 mm - 287 mm) ÷ (290.08 mm·0.78 m) ≈ 0.0136 = 1.36 %/m
我們用基于結晶器總錐度的拋物線錐度設計,根據經驗我們選擇了拋物線的簡易表達式:y=kx2,根據結晶器上下口尺寸、結晶器長度、總錐度等這些已知條件,可以得出結晶器距離下口x處的結晶器邊長尺寸表達式[6]:
其中a(x)為寬度在距離下口x處的尺寸;b(x)為厚度在距離下口x處的尺寸;R為結晶器總錐度;R’為結晶器下口錐度。我們取R’=0和R’=R代入公式,可以得到相應的錐度曲線。我們把計算所得曲線與實物測量所得曲線進行對比,如圖2所示,我們發(fā)現(xiàn)實物的錐度存在超出理論錐度曲線極限范圍的現(xiàn)象,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優(yōu)化。
圖2 型腔理論曲線與實物曲線對比圖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多錐度結晶器雖然能夠降低鑄坯縱裂紋趨勢,提高拉坯速度,但是也更強調特定的鋼種和特定的目標拉速。因此多錐度結晶器比較適合鋼種單一、拉速穩(wěn)定、大批量生產的高速連鑄機;而對于連鑄品種較多、拉速底、小批量生產的連鑄機多錐度結晶器并不完全適應[7]。
通過與客戶之間的交流,該生產線的特點就是生產批量小、生產的鋼種變化多。所以并不適合使用其原裝機的結晶器。我們參考了李建超關于板坯連鑄結晶器的研究結果:單錐度結晶器更具有適應性[8]。最終決定采用單錐度。綜合結晶器總錐度、連鑄機大弧、等相關參數(shù)對結晶器型腔進行了三維造型,并優(yōu)化型腔曲面。優(yōu)化完成之后,我們按設計的型腔錐度繪制錐度曲線,將其所形成的曲線與圖2曲線進行綜合比較(見圖3),所得錐度與理論單錐度曲線接近,并按該錐度制作了結晶器上線試用。
圖3 優(yōu)化后型腔錐度曲線對比圖
優(yōu)化后的結晶器上線試用后效果較好,未出現(xiàn)漏鋼等問題,鑄坯質量達到了設計要求。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對于結晶器內鋼水的冷卻過程的模擬越加貼近實際。也促進了結晶器內部型腔的升級發(fā)展,從單錐度到雙錐度再到多錐度,每一次升級都伴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鋼種、拉速、截面尺寸等限制條件多錐度結晶器只適用于大批量、單品種連鑄生產線。而對于小批量、多品種的連鑄生產線則是單錐度結晶器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