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王穎 高歡玲 陳玲 楊玉霖
衰弱是隨年齡增長而引起生理儲備下降和應激能力減退的臨床綜合征,易造成跌倒、失能、殘疾甚至死亡等不良臨床結局。近年來,衰弱的概念不斷完善,已發(fā)展為包含軀體、心理、社會、環(huán)境的多維概念?,F(xiàn)階段關于軀體衰弱的研究眾多,而社會衰弱作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尚未被廣泛關注。Bunt等[1]于2017年提出,社會衰弱是指個體持續(xù)處于失去社會活動、社會行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一種或多種滿足基本社會需求的重要資源之中。研究證明,社會衰弱與失能、軀體衰弱、殘疾和死亡有關[2-3]。因此,預防社會衰弱在老年人中尤為重要。
睡眠障礙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研究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睡眠障礙的患病率為30.6%~41.2%[4]。長期睡眠障礙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認知損傷、抑郁等一系列疾病,對老年人造成巨大的身心壓力。國外研究表明,睡眠時間、嗜睡與社會衰弱存在一定相關性[5],但尚無明確定論。目前,我國關于社會衰弱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相關證據(jù)。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qū)老年人睡眠障礙與社會衰弱的關系,為老年人提高社會功能、改善社會衰弱,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將汾陽市5個街道編號,使用抽簽法隨機抽取3個街道,將已抽取的3個街道內所有社區(qū)編號,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在每個街道抽取2個社區(qū),共6個社區(qū)。從2021年3月1日至7月31日對居住在這6個社區(qū)內的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意識清醒,能夠理解并回答問題;(3)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有重大疾病者,如腦卒中、帕金森病,嚴重心、肝、腎功能受損者等;(2)有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1.2 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包括調查技巧、量表的計分方法和注意事項等,以保證調查的標準化和一致性。采用面對面問卷調查,調查前向受訪者解釋調查目的、問卷內容及填寫方法?,F(xiàn)場發(fā)放問卷,受訪者自行填寫,因視力障礙、文化程度低等無法親自填寫者,調查員逐一陳述問卷內容,受訪者作答后由調查員記錄。本研究的問卷共分為3個部分,包括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社會衰弱量表(HALFT)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問卷發(fā)放后當場回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20份,全部現(xiàn)場回收,無效問卷4份,最終有效問卷516份,有效回收率為99.23%。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筆者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居住狀態(tài)、吸煙情況、飲酒情況、合并慢性病種數(shù)、多重用藥、體育鍛煉、智力活動等。其中,根據(jù)汾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6],人均月收入分為≤1642元和>1642元;每1~3天至少抽過1支煙定義為吸煙,每周至少1次飲酒50 mL以上定義為飲酒[7];根據(jù)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將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心律不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頸或腰椎病、2型糖尿病、腦卒中、抑郁癥、癌癥9種常見慢性病列入調查[8];多重用藥定義為同時使用≥5種藥物[9];一次體育鍛煉定義為中等強度運動(散步、打太極拳等)50 min或較高強度運動(跑步、游泳、登山、球類運動、跳廣場舞等)25 min[10]。智力活動是指經常進行閱讀書報、寫作、書法、繪畫、攝影、演奏樂器、手工藝、下棋、打紙牌或麻將等與智力相關的活動[11]。
1.3.2 HALFT: 由Ma等[12]開發(fā),是自我報告式的社會衰弱評估工具。包括5個條目:(1)在過去1年內,不能幫助朋友或家人做事;(2)在過去1年內,從未參加過任何社交或休閑活動;(3)在過去的1周內感覺孤獨;(4)過去1年的收入不能夠維持1年的生活;(5)沒有1個每天都可以交談的人。得分范圍為0~5分,每個問題答“是”得1分,≥3分表示社會衰弱。
1.3.3 PSQI:是評估睡眠質量的常用工具。由Buysee等[13]編制,我國學者劉賢臣等[14]對其進行了漢化,量表信效度良好。該量表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共18個條目。每個維度計分0~3分,總分為7個維度分相加,得分為0~21分。PSQI>7分為存在睡眠障礙,若維度單項得分>1分,則該維度存在障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的影響因素。睡眠障礙與社會衰弱的相關性采用點二列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發(fā)生情況 516例社區(qū)老年人中,社會衰弱組66例,非社會衰弱組450例,社會衰弱發(fā)生率為12.79%;睡眠障礙組217例,非睡眠障礙組299例,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42.05%。本組社區(qū)老年人PSQI總分為(6.75±2.54)分,總體睡眠質量較差,PSQI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社區(qū)老年人PSQI各維度得分情況
2.2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的單因素分析 社會衰弱組老年人合并慢性病種數(shù)、體育鍛煉、智力活動、睡眠障礙與非社會衰弱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的單因素分析(n,%)
2.3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有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存在睡眠障礙的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的風險更高。見表3。
2.4 睡眠障礙組與非睡眠障礙組社會衰弱得分比較 睡眠障礙組與非睡眠障礙組老年人社會衰弱總分與各條目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4。
2.5 社區(qū)老年人睡眠質量與社會衰弱的關系 PSQI與社會衰弱呈中度正相關(r=0.429,P<0.01);PSQI量表7個維度的得分均與社會衰弱總分呈正相關(P<0.05)。
表3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4 睡眠障礙組與睡眠良好組社會衰弱得分比較(±s,分)
表4 睡眠障礙組與睡眠良好組社會衰弱得分比較(±s,分)
項目睡眠障礙組(n=217)睡眠良好組(n=299)社會衰弱總分2.04±1.031.36±0.70** 條目10.36±0.480.20±0.40** 條目20.55±0.500.39±0.48** 條目30.53±0.500.37±0.48** 條目40.21±0.400.12±0.33* 條目50.39±0.490.27±0.45**注:與睡眠障礙組比較,*P<0.05,**P<0.01
3.1 社區(qū)老年人睡眠障礙現(xiàn)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PSQI得分為(6.75±2.54)分,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42.05%,低于賴小星等[15]對老年住院病人56.5%的調查結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社區(qū)老年人較住院老年人身體狀況好,疾病帶來的疼痛、焦慮、抑郁會改變住院老年人正常的睡眠節(jié)律,并且由于睡眠環(huán)境改變,老年人易出現(xiàn)睡眠紊亂、失眠等一系列睡眠障礙的癥狀。就PSQI的7個維度而言,睡眠時間及主觀睡眠質量是主要的睡眠問題,這與奚婧等[16]的研究結果相似。一方面,褪黑素與睡眠晝夜節(jié)律相關,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松果體衰退及褪黑素分泌減少,睡眠時間相應縮短;另一方面,老年人往往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是誘發(fā)睡眠障礙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證明,身體狀況越差的老年人睡眠障礙風險越高[17],再者老年人睡眠大多淺而輕,睡眠過程中覺醒次數(shù)多,導致主觀睡眠質量較差。睡眠障礙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但并不是衰老過程的固有部分,除與正常的衰老過程有關,還可能與疾病如慢性疼痛、尿頻以及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等造成的呼吸困難有關[18]。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65歲老年人每天睡眠時間為7~8 h,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睡眠時間在6~9 h的老年人有更好的認知功能、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9]。由此可見,老年人對睡眠的需求并沒有減少,這提示社區(qū)醫(yī)務人員及老年人照料者要對老年人睡眠障礙給予足夠關注,關鍵是找出導致睡眠障礙的原因,并盡早開始針對性的干預及治療,由此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質量,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整體生活質量。
3.2 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現(xiàn)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社會衰弱發(fā)生率為12.79%,高于Ma等[12]及張文雅等[20]分別對北京市、湖北省社區(qū)老年人群的研究結果(7.7%、10.86%),可能是由于年齡是社會衰弱的影響因素[1],而本研究中高齡老人所占比例較之前的研究更高;低于日本學者Makizako等[21]、新加坡學者Teo等[22]對社區(qū)老年人群的調查結果(14.7%、18.4%),這可能由于在調查地區(qū)、社會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此外,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可能對社會衰弱發(fā)生率產生影響。研究表明,團體性鍛煉活動不僅能夠改善軀體衰弱,還可以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有益于減輕社會衰弱的程度[23]。社區(qū)應為老年人提供多種社會互動的機會,如創(chuàng)建老年人活動室、鼓勵老年人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參加太極拳、合唱團等團體性活動;發(fā)揮老年人的政治優(yōu)勢,舉辦講黨史等講座活動,使其參與感、價值感得到最大化體現(xiàn),以促進身體、社會及心理功能的改善和提高。
3.3 社區(qū)老年人睡眠障礙與社會衰弱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調整了合并慢性病種數(shù)、體育鍛煉、智力活動后,睡眠障礙與社會衰弱獨立相關,且睡眠障礙與社會衰弱具有中度相關性(r=0.429,P<0.001),同時,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均與社會衰弱存在相關性(P<0.05)。睡眠障礙組與非睡眠障礙組老年人社會衰弱總分及各條目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睡眠障礙組認知衰弱總得分及各條目得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礙組,提示處于睡眠障礙的老年人發(fā)生社會衰弱的可能性更大。究其原因,首先,睡眠障礙會破壞情緒調節(jié)和穩(wěn)定,并影響神經正常活動,還會使IL-6、CRP等炎癥因子升高,共同導致抑郁發(fā)生[24],而抑郁會促使社交退縮,不利于社交網絡的維持。其次,睡眠質量與代謝、體溫調節(jié)、免疫功能、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緊密相關,睡眠障礙極易增加共病的風險[25],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從而限制老年人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最后,睡眠障礙可能通過神經變性和神經遞質改變導致認知障礙[26],認知障礙進一步會導致社交網絡減弱。因此,社區(qū)醫(yī)護人員要加強對老年人睡眠障礙的關注,可從控制情緒、管理慢性病、運動鍛煉等非藥物治療方式入手,必要時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由此提高老年人睡眠質量,減少或延緩社會衰弱發(fā)生。
綜上,社區(qū)老年人睡眠障礙和社會衰弱發(fā)生率均較高,睡眠障礙是社會衰弱的獨立影響因素,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社區(qū)醫(yī)護人員需加強對老年人睡眠障礙的關注,進行重點評估和篩查,針對原因從多維度進行預防與干預,提高睡眠質量,以改善社會衰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