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小浦鎮(zhèn)中學 鄭國海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一門學科,實驗教學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科學實驗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實驗事與愿違,特別是有些化學實驗,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有的學生認知條件下很難解釋,使得有些教師害怕做實驗,害怕不成功,只好用口頭講述或視頻代替演示實驗,雖然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效果沒有老師一步一步演示來得直觀有效。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學》,九年級上第一章中探究酸的共性實驗中一共提到酸的五種性質(zhì),其中在以鹽酸為例演示酸與氧化銅反應實驗時,反應后試管中可能會出現(xiàn)綠色而不是預期藍色的異?,F(xiàn)象,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時,在氫氧化鈉中滴加酚酞試液后,試液紅色會褪去或紅色變淺的異?,F(xiàn)象,在變淺的溶液中滴加鹽酸時顏色先變得更紅再褪色的異常現(xiàn)象。這些異常現(xiàn)象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是什么原因?qū)е逻@些異?,F(xiàn)象呢?
經(jīng)過一系列的實驗和查找資料,我得出這些異?,F(xiàn)象與鹽酸的濃度和所用物質(zhì)的量有關(guān),如果不注意反應物的濃度會出現(xiàn)一些我們都無法和學生解釋清楚的現(xiàn)象。這些“異常現(xiàn)象”所涉及的知識超出了初中生認知的范圍,會對我們的教學產(chǎn)生干擾,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我經(jīng)過多次實驗,最后總結(jié)出鹽酸與相關(guān)反應物的濃度和用量,使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少走彎路。
教材中只給出稀鹽酸和少量氧化銅反應,并觀察反應現(xiàn)象,在實際操作中,我按照書本上的要求,發(fā)現(xiàn)反應后,并沒有出現(xiàn)預期的藍色,而是綠色,回想以前也做過這個實驗,藍色也不明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難道是氧化銅太多了?還是由于酸的原因呢?我查了相關(guān)的資料,無水氯化銅呈棕黃色,很濃的氯化銅溶液呈黃綠色,濃溶液呈綠色,稀溶液呈藍色,而實驗室用的就是氯化銅的稀溶液,所以實驗室的氯化銅溶液都呈藍色。為什么濃溶液會出現(xiàn)綠色呢?原來在稀溶液中銅離子和水反應生成【Cu(HO)】配合離子,這種絡合物的顏色是藍色的,也是銅離子的顏色,如果鹽酸的濃度過大,溶液中的氯離子的多了,有些【Cu(HO)】配合離子就變成了[CuCl]配合離子,而[CuCl]是黃色的,這兩種物質(zhì)在溶液中會使溶液變成藍綠色甚至綠色,知道了原因后,我就思考,沒有出現(xiàn)藍色的原因可能是鹽酸的濃度過大造成的,如果和鹽酸的濃度有關(guān),那么究竟多少濃度的鹽酸和氯化銅反應能看到預期的藍色呢?我?guī)е@個問題開始了我的探究之路。
首先我配置了10%、5%、1%濃度的鹽酸溶液備用(如圖1),分別和足量的氧化銅反應觀察顏色(如圖2)。發(fā)現(xiàn)氧化銅和10%鹽酸溶液反應時,溶液的顏色明顯呈深綠色,氧化銅與5%鹽酸反應時,溶液的顏色為藍綠色,與1%鹽酸溶液反應時,溶液的顏色為淡藍色。經(jīng)過多次的實驗都得到相同的實驗現(xiàn)象,我得出氧化銅與鹽酸反應后的顏色與鹽酸的濃度有關(guān)。到底濃度為多大時效果最明顯呢?既然5%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綠色,所以鹽酸的濃度要小于5%,
圖1
圖2
于是,我又配置了2%、3%、4%的三種種鹽酸溶液,再次做實驗對比(如圖3)。與3%的鹽酸反應顏色呈現(xiàn)明顯的藍色,與4%的鹽酸反應后的溶液顏色藍色更深,也是很明顯的,但與5%的鹽酸反應后的溶液顏色就呈綠色了,就看不出藍色了,在與鹽酸濃度2%反應后的溶液藍色稍淡,但也可以看出明顯的藍色,與鹽酸濃度為1%的溶液反應后藍色較淡。經(jīng)過多次的實驗我得出鹽酸與氧化銅反應,鹽酸的最佳濃度為3%左右。那么是否可以控制氯化銅的量也能達到目的呢?于是,我對書本上“向盛有少量的氧化銅粉末的試管中加入兩毫升鹽酸”中“少量的氧化銅”又進行了實驗,是否只要是少量的氧化銅與鹽酸反應就呈現(xiàn)藍色呢?分別取米粒那么大的氧化銅粉末分別和10%、7%、5%的鹽酸反應(圖4)。氧化銅均反應完,發(fā)現(xiàn)用少量氧化銅和10%的鹽酸反應溶液顏色明顯呈綠色,與7%的鹽酸反應溶液顏色也呈綠色但比10%的淡一點,與5%反應的溶液顏色呈綠色和藍色之間,藍色不明顯且較淡,多次實驗還是這個現(xiàn)象。以上實驗說明了氧化銅和鹽酸反應出現(xiàn)綠色的現(xiàn)象是鹽酸濃度過大引起的。但為何還要“少量”呢?原來用較多的氧化銅反應會發(fā)現(xiàn)未反應完的氧化銅使得整個溶液呈現(xiàn)黑色,
圖3
圖4
要等幾分鐘才能等到未反應的圖氧化銅沉淀下來,才能看到藍色的現(xiàn)象,這樣既浪費了藥品,又耽誤了教學時間,那么教材上少量的氧化銅到底是多少為宜呢?我分別取黃豆粒那么大的氧化銅,半粒黃豆那么大的氧化銅,和三分之一黃豆粒那么大的氧化銅分別和4毫升的3%的鹽酸反應(如圖5),觀察現(xiàn)象(如圖6),黃豆那么大的氧化銅明顯多了,有很多未反應完,要等幾分鐘才能等到未反應的氧化銅沉淀下來,半粒黃豆大的氧化銅還有少量的氧化銅未反應,三分之一黃豆大的氧化銅基本反應完,所以氧化銅還是要盡量的少,以不超過半粒黃豆那么大一點或米粒那么大點為宜。
圖5
圖6
鹽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教材中取3毫升氫氧化鈉稀溶液,各滴一滴酚酞試液,再分別向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溶液,邊滴邊振蕩觀察現(xiàn)象。在一次的教學演示實驗中,我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了酚酞,看到了紅色,我并沒有馬上滴入鹽酸,而是講解為什么要滴入酚酞這一轉(zhuǎn)化法的思想,等我想滴入鹽酸時,試管中的紅色變得很淡了,這一奇怪的現(xiàn)象激了我的好奇心,難道酚酞試液變質(zhì)了嗎?我又重新做了實驗,滴入酚酞試液,這次我馬上滴加鹽酸完成了教材中的實驗,課后,我對課堂上實驗中紅色慢慢褪去的現(xiàn)象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找出了這種異?,F(xiàn)象的原因。酚酞是一種有機弱酸,它在酸性溶液中,H濃度較高時,形成無色分子。但隨著溶液中H濃度的減小,OH濃度的增大,酚酞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并進一步電離成紅色離子,在pH<8.2的溶液里為無色的內(nèi)酯式結(jié)構(gòu),當pH>8.2時為紅色的醌式結(jié)構(gòu)。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鹽,在堿性介質(zhì)中很不穩(wěn)定,它會慢慢地轉(zhuǎn)化成無色羧酸鹽式;遇到較濃的堿液,會立即轉(zhuǎn)變成無色的羧酸鹽式。所以,酚酞試劑滴入到濃堿溶液時,酚酞開始變紅,很快紅色褪去變成無色。由此我得出紅色漸漸褪去的原因是我滴加的氫氧化鈉溶液太濃了,那么實驗中的氫氧化鈉的濃度為多少時才不會褪去呢?我又開始探索氫氧化鈉的濃度和褪色情況。首先我配置了20%、10%、5%的三種氫氧化鈉溶液,分別取4毫升倒入試管,每支試管中滴入兩滴酚酞試液(如圖7),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酚酞試液幾乎是滴入5秒種就褪色了,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酚酞在1分鐘內(nèi)顏色也變淡了,4分鐘顏色完全褪去了,5%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酚酞也變淡了,說明5%的溶液也濃了,于是,我分別配置了1%的、2%、3%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酚酞實驗(如圖8),滴入顏色都呈明顯的紅色,但也不能放很久,10分鐘后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酚酞紅色也褪去了(如圖9),如果在教學中馬上滴加鹽酸做實驗是沒關(guān)系,如放置幾分鐘是不行的。如果用放置了幾分鐘的淡紅色溶液做實驗會出現(xiàn)隨著鹽酸的滴入,顏色先變得更紅再褪去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先滴入的鹽酸反中和掉一部分的氫氧化鈉,使得氫氧化鈉的濃度降低,酚酞返回到醌式結(jié)構(gòu),紅色更明顯了。
圖7
圖8
圖9
綜合上述實驗我得出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鈉的濃度要低于5%,因為教材中還有反應后用滴管吸取溶液滴在蒸發(fā)皿中在酒精燈上烘干觀察反應生成的鹽,所以濃度不能太稀,建議用4%的氫氧化鈉溶液為宜,否則用1%甚至更低的濃度做實驗也可以。所以教材中用“稀”的氫氧化鈉溶液是有道理的,只不過沒有說明濃度而已。
綜合以上實驗,我得出這些異?,F(xiàn)象都是由于反應物的濃度和用量不當產(chǎn)生的,鹽酸與氧化銅反應鹽酸的濃度控制在3%,體積為4毫升左右,氧化銅不能太多,米粒那么大一點就行了,我建議以后實驗室是要配備容量更小的鑰匙,在取用像氧化銅、二氧化錳等少量藥品時更方便、更環(huán)保。中和反應中氫氧化鈉的濃度4%,并且滴入酚酞后盡早滴加鹽酸,時間不超過3分鐘,這幾點把握了,“異?,F(xiàn)象”就不會出現(xiàn)了。實驗教學中我們要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一些異常現(xiàn)象留意、研究、鉆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使我們的實驗教學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