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劉金英
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為什么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深度學習的方法,以及如何具備深度學習能力,并從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入手探究。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通常以數學概念講解和例題知識點的講授為主,讓學生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典型例題去融入和應用數學概念。但是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普遍缺乏有效的課堂練習,這就導致學生可能無法將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靈活應用到解答數學題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程度總是停留在淺層階段,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增加課堂練習比重,增強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進入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分層教學模式中更加高階的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明確的課堂學習目標,深度學習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知識點學習的深層性和多維度兩方面。這需要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思考和整合表面化知識,從更深層的維度思考學科內容,從而有效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深度學習實質上是與淺層化學習相對而言的一種教學理念,其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幫助學生在學科基礎扎實的情況下進行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拓展學習,讓學生能夠把握課程中所蘊含的知識點,并且構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是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目標,教師可以通過不斷的教學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尋求一種既符合小學生學習特性,又能夠保證學習效率的教學手法。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意識到若想促進小學生數學科目的深度學習,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利用知識點學習和習題練習使學生具備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保證課堂高效性的基礎上,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數學難”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實現對課堂知識的深入探究,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時,還能夠通過養(yǎng)成的深度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豎向學習核心內容,把握數學知識重難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授學生深度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知,幫助學生從基礎的概念出發(fā),通過課堂例題的學習和課堂習題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點。此外,學生掌握了深度學習的能力可以在課下獨立學習的過程中強化自主學習效率,在沒有教師的指導和講解環(huán)境下,學生依然可以對數學題目進行獨立探究和解答,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體驗感。小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技能,還能促進自身思維邏輯的提升。教師在落實深度學習理念的課堂中,首先要保證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延伸,深化小學生對數學科目的認知能力,促進其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對學生來說,在數學課堂上應用深度學習不僅可以認識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方法,還能夠在此基礎上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布置的數學習題還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并且通過解題過程查漏補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由此,學生可以建立數學學科基礎,并在以后的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運用已經掌握的深度學習技能,更加高效地應對數學學習和實踐練習。小學生若想實現數學科目的深度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還應當不斷探索,力求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注意基礎數學知識的積累,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建立強大的數學學科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通過設置課堂練習的方式逐步形成深度學習的模式,這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的數學問題情境,利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并且能夠在各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練習適當難度的題目,由此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只有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概念,才能夠靈活地在解題過程中運用這些知識,才能夠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教師利用課堂練習給學生鋪設好一條完整的學習路徑,讓學生可以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應用。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時,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边@樣,學生在了解概念后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實現課堂習題計算,以此實現深度學習效果。
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在沒有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數學練習,這樣只會降低學生做題的效率和正確性。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從淺入深地學習的好習慣,再融合分層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增加課堂練習教學,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題目分析和解答能力,這樣可以逐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數學思維的引導下掌握數學題目,進而可以在具體的實踐練習中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數學能力。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學生在進行計算練習之前,需要掌握筆算的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多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與哪一位相乘,積就寫在哪一位下面?!比缓笤谡n堂上給學生加入課堂練習,如“根據15×3=45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150×3= (),150×30=( ),1500×30=( )”,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原本的算式拓展數學思維,更加準確和高效地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實現深度學習,還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合作的方式加強自己的數學探究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融入適當的隨堂練習內容,讓學生可以在共同協(xié)作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這樣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數學特長和優(yōu)勢,在解題的過程中相互幫助和補充,從而利用多元化的教學促進課堂深度學習。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tǒng)計圖”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并用一格表示一的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學生可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特點和優(yōu)勢。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整理數據,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統(tǒng)計數據(數數、畫√、寫“正”字等),組織匯報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得到有效的練習,還能夠體驗深度學習模式。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設置系統(tǒng)化的課堂練習,能夠讓學生結合基礎知識和實踐進行學習和探究,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地進行學習,并且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到教學重心,讓學生切實提升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