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學士、史論系博士。曾任深圳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主要著作有《當代藝術問題》(與黃專合著)、《文人與畫——正史與小說中的畫家》、《創(chuàng)造與冥想:王廣義的藝術歷程》等。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學士、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史專業(yè)碩士。曾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OCAT深圳總館和OCAT研究中心執(zhí)行館長。主要著作有《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與嚴善錞合著)、《藝術世界的思想與行動》、《當代藝術中的政治與神學:論王廣義》等。
潘天壽一生都在努力證明這樣一種價值觀,那就是:影響我們文明生活達千年之久的藝術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情景中仍然有著別種藝術無法替代的歷史合理性和發(fā)展可能性;如果我們輕易地放棄這種傳統(tǒng),那么受損害的首先是我們自己。即使在討伐傳統(tǒng)的陣陣喧囂聲中,潘天壽這種努力的成功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成功的意義無論對他本人還是對于我們的文明生活無疑都是巨大的。就此而言,探討和清理這筆遺產,對于我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種義務,而且還是一種獲得財富的途徑。
本頁 左圖:潘天壽先生像
右圖:潘天壽《映日》紙本設色 軸 81×33cm
對頁 潘天壽《水墨山水圖軸》 60.5×68cm 1947年
《鐵鑄成山——潘天壽研究》不是一部單純的生活傳記,也不是對潘天壽的某個重大藝術課題的專項研究,它是我們對潘天壽本人藝術特征的綜合理解。事實上,研究的出發(fā)點正好是介于兩者之間:通過與潘天壽創(chuàng)作活動密切關聯(lián)的社會情境去研究和介紹潘天壽的藝術遺產。由于我們將藝術史理解為在不同的歷史和社會情境中藝術家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我們關注的是:潘天壽面臨的藝術難題、潘天壽提出的解題方案、潘天壽的具體實驗,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潘天壽藝術遺產的總體估價。因而,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們的這部書是一部潘天壽的“學術評傳”。
《鐵鑄成山——潘天壽研究》全書共分十四個章節(jié),原則上是按時間順序展開,把潘天壽在某個時期內最有特點的藝術風格或創(chuàng)作活動作為每個章節(jié)的主題。同時,在篇幅允許和內容需要的情況下,將與這一主題相關的其它時期的一些事件也盡可能地容納進來,將潘天壽藝術風格和藝術思想的研究還原到它當時的情境中。這種體例不僅容易使讀者帶著一種歷史的眼光去把握潘天壽藝術發(fā)展的一般進程,也似乎更接近“學術評傳”的設想。
作者:嚴善錞 黃專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ISBN:9787534092909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頁數(shù):262
字數(shù):270千字
出版時間:2022.05.01
嚴善錞與黃專自20 世紀90 年代初就開始積極參與潘天壽的個案研究。隨著他們在文人畫與現(xiàn)當代藝術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對潘天壽研究的視野也不斷拓寬。此次出版的《鐵鑄成山:潘天壽研究》則是他們在這些研究基礎上一種集大成的嘗試。僅從目錄看,如吳、浙派與南北宗的問題,重振文人畫傳統(tǒng)的決心,形式分析中的靜動平衡,緊密的結構與矛盾的空間,出世的欲念與中國畫的教學,等等,都是抓住了潘天壽研究的關鍵點。本書從材料的運用到問題的梳理,都有其獨特的學術價值,突顯了作者治學態(tài)度的嚴謹和思想的新銳,也大大推進了潘天壽研究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