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商代樂舞《大濩》

      2022-09-19 09:44:04張曉慧
      殷都學(xué)刊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大武商湯卜辭

      張曉慧

      (安陽師范學(xué)院 音樂學(xué)院,河南 安陽 455000 )

      樂舞是虞夏商周四代相傳承的具有一定政治目的和功能的一種較為龐大的音樂形式,其中,《大濩》是目前文獻記載中具有代表性的商代樂舞,它的形成是商代祭祀巫風(fēng)的一種直接體現(xiàn),也是商代音樂形態(tài)的一種生動體現(xiàn)。在西周建立后,《大濩》還曾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力,但隨著“禮樂”制度的形成發(fā)展,《大濩》的地位逐漸發(fā)生了變化。

      一、《大濩》的名稱衍變

      樂舞《大濩》是“六大舞”的重要組成部分。鄭玄注云:“此周之所存六代之樂”。(2)阮元??蹋骸吨芏Y注疏》,第787頁。鄭玄進而指出:“《大濩》,湯樂也。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3)阮元??蹋骸吨芏Y注疏》,第787頁。鄭玄同時注云:“濩,戶故反。”“濩”“護”音同。賈公彥進一步疏云:“《大濩》,湯樂也,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者,亦祭法文,彼云除其虐,虐即邪,亦一也,或本作邪也,云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者。言護者即救護也,就護使天下得其所也?!?4)阮元校刻:《周禮注疏》,第788頁。賈公彥結(jié)合鄭玄對“大濩”的解釋,直接將“濩”釋為“護”,認為是“救護”的意思,所以,同一時期的商代樂舞《大濩》也有被稱為《大護》的。《墨子·三辯》云:“湯放桀于大水,環(huán)天下自立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后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又脩九招?!?5)墨子撰、方勇譯注:《墨子》,中華書局,2011年,第45頁。孫詒讓《墨子閑詁》云:“《風(fēng)俗通義·聲音篇》云:‘湯所《護》,護言救民也。’《藝文類聚·帝王部》引《春秋元命苞》云:‘湯之時,民大樂其救于患害,故護者,救也。’《白虎通義·禮樂篇》云:‘湯曰《大護》者,言湯承衰能護民之急也?!豆颉冯[五年何注云:‘殷曰《大護》,殷時民樂,大其護己也?!⑴c此同?!?6)孫怡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2017年,第41頁。由于后世文獻對《大濩》的理解均為“救民”“護民”,所以《大濩》也常常被稱為《大護》。《呂氏春秋·古樂》更是從“濩”“護”兩字的意義敷衍出《大濩》一樂的形成過程。“殷湯即位,夏為無道,暴虐萬民,侵削諸侯,不用軌度,天下患之。湯于是率六州以討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湯乃命伊尹作為《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見其善?!?7)許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呂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17年,第128頁。這一段文字雖然符合“功成作樂”的禮樂傳統(tǒng),但《大護》是否確為伊尹所做,且樂舞的目的是“以見其善”,還有待商榷。

      可以確定的是,在經(jīng)典文獻中,《大濩》為商代大型樂曲,且被西周所繼承,是確定無疑的。但《大濩》的意義是否真的為“救民、護民”還有待進一步論證,但從鄭玄開始,已經(jīng)將“濩”通為“護”,《大濩》也就可以和《大護》通用。除此之外,《大濩》《大護》大多情況下是可以省略為《濩》《護》的?!蹲髠鳌は骞拍辍吩疲骸拔琛渡亍?、《濩》”(8)阮元校刻:《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2008頁。,《墨子·三辯》云:“命曰《護》”,《春秋繁露》云:“湯作《濩》”。但實際上,“濩”“護”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說文解字》云:“濩,雨霤下,從水蒦聲。胡郭切。”(9)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第233頁?!白o,救視也,從言蒦聲。胡郭切。”(10)許慎:《說文解字》,第48頁。兩字一為描摹下雨的情形,一為救護、保護的意思,一從水,一從言,兩者是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的,但由于兩者的讀音相同,在經(jīng)典文獻中多通用,導(dǎo)致“濩”常寫為“護”,《大濩》常被視為《大護》。此外,作為祭名的“濩”,在殷墟甲骨卜辭中,也多為從水或從示,并沒有從言的。雖然卜辭中的“濩”與樂舞《大濩》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一些異義,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甲骨卜辭中常常出現(xiàn)的“濩”即為“濩祭”,且多數(shù)研究者也認為“濩”祭與商代樂舞的《大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11)邢文的《卜辭所見商樂〈大濩〉》對卜辭“濩”與樂舞《大濩》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詳細論證,持此觀點的還有羅振玉、葉玉森以及孫睿徹(《從甲骨卜辭來研討殷商的祭祀》,第74頁)、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第243-244頁)、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第1201-1202頁),但也有觀點認為卜辭中的“濩”與商代樂舞《大濩》沒有直接關(guān)系,見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見祭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3年,第165頁)。我們認為,既然“濩”為一種祭祀,且在甲骨卜辭中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即便不能確認“濩”祭與商代樂舞《大濩》的直接關(guān)系,仍可認為“濩”祭一定程度上具有樂舞《大濩》的某些功能。

      我們且從一些甲骨卜辭看“濩”的使用:

      1.庚午卜,旅貞,翌辛卯其濩于□。(《合集》23070/2)

      2.乙亥卜,貞,王賓大乙濩,亡尤。(《合集》35499/5)

      3.乙丑卜,貞,王賓大乙濩,亡尤。(《合集》35500/5)

      4.丁卯卜,貞,王賓大丁濩,亡(尤)。(《合集》35516/5)

      6.乙卯卜,貞,王賓祖乙濩。(《合集》35681/5)

      7.乙未卜,貞,王賓?乙濩。(《輯佚》678)

      從上述卜辭顯示,濩祭的祭祀對象主要是“大乙、大丁、小甲、祖乙、祖丁、祖甲、大甲”等人,祭祀的效果是“無尤”,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類祭祀。邢文認為:“有理由相信,卜辭所見‘濩’祭與商樂《大濩》有關(guān)。”(12)邢文:《卜辭所見商樂〈大濩〉》,《古文字研究》,中華書局,2012年,第115頁。他同時引述吳其昌的觀點認為:“‘濩’字之義,必為一種樂舞之名,施之于祭,因即以為祭名者。既知其為樂舞,則樂舞之在殷代而名‘濩’者,斯必為‘大濩’矣?!?13)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詁》,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第67-68頁。作為商代最重要的“六舞”之一的《大濩》,出現(xiàn)在甲骨卜辭的重要祭祀場合顯然也是十分正常的。

      由“大濩”到“大護”再到“濩”“護”,雖然我們確知商代樂舞《大濩》的名稱來源于后世《周禮·春官》,但其本身的名稱卻有一個發(fā)展衍變的過程,又與甲骨卜辭中“濩”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二、《大濩》的功能、目的

      樂舞《大濩》是西周繼承自商代的重要樂舞,是屬于天子樂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在西周的禮樂制度中,《大濩》的表演是受到嚴(yán)格的等級限制的。雖然《周禮》所記《大濩》的功能并不一定完全等同于商代樂舞《大濩》,但根據(jù)虞夏商周樂舞的繼承關(guān)系,我們?nèi)钥蓮摹抖Y記》等經(jīng)典文獻中推測商代樂舞《大濩》的功能和作用。

      作為“六舞”之一,《周禮·大司樂》明確其主要功能是“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14)阮元??蹋骸吨芏Y注疏》,第787頁?!吨芏Y》同時指出,“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主要目的是“致鬼神示、和邦國、諧萬民、安賓客、說遠人、作動物”,而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祭、享、祀”,也就說作為樂舞的《大濩》主要在祭祀和重要儀式的場合上使用,其功能就是服務(wù)祭祀和儀式?!吨芏Y》中“六舞”分別有不同的祭祀功能,《云門》是祭“天神”,《咸池》是祭“地示”,《大夏》是祭“四望”,《大濩》則是祭“先妣”,而《大武》則是祭“先祖”。鄭玄在注中指出,《大濩》所祭祀的“先妣”就是周之先母“姜嫄”??梢钥闯?,《大濩》和其他五個樂舞的主要祭祀對象都是鬼神,屬于“娛神”性質(zhì)的樂舞,而祭祀的場合必定是宗廟。雖然周禮中已將《大濩》變?yōu)榧漓胂饶傅募漓霕肺?,但在“娛神”的性質(zhì)上,和最初樂舞的目的是一致的。鄭玄注中指出,“濩”即“護”,意為救護、護衛(wèi)的意思?!兜弁跏兰o(jì)》記載:“湯自伐桀后,大旱七年,洛川竭。使人持三足鼎祝于山川,曰:政卜節(jié)邪,使民疾,苞苴行邪,饞夫昌邪,宮室營邪,何不雨之極也?殷史卜,曰:當(dāng)以人禱。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禱,吾請自當(dāng)。遂齋戒剪發(fā)斷爪,以己為牲,禱于桑林之社;曰:唯余小子履,敢用玄牲,告于上天后。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及萬方: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言未已而大雨至,方數(shù)千里?!?15)皇甫謐等:《帝王世紀(jì)、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jì)年》,齊魯書社,2010年,第30頁。商湯祭祀上帝,祈福于民,本身就是一種隆重的“娛神”行為。商代本就是一個“巫風(fēng)”盛行的時代,商代“周祭”制度是其祭祀之風(fēng)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留存至今的大量甲骨卜辭本身就是祭祀占卜之辭。當(dāng)然,商湯自為尸,并非是要將自己作為祭品獻于上帝,而只是作為一個象征,表明商湯的自我犧牲精神?!凹坠俏闹袥]有見到把帝王作為人殉的記錄,也很難想象會有這樣的記載,可是在某種意義上,商代的帝王已經(jīng)是一種犧牲,他們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都作為溝通神民之隔的媒介?!?16)(英)艾蘭著,汪濤譯:《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shù)和宇宙觀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5頁。正是這種犧牲精神,商湯自禱于桑林也成了后世不斷演說的關(guān)于明主商湯的傳奇故事。從這一記載和西周將《大濩》釋為“以享先妣”的祭祀樂舞,可見《大濩》的重要意義,其通過“娛神”的方式達到“以諧萬邦”的目的。

      三、《大濩》的舞容、形制

      作為被西周繼承的商代樂舞《大濩》,其規(guī)模、體制和舞容必定是十分驚人的。王國維曾根據(jù)《禮記·樂記》的記載和《詩經(jīng)·周頌》的內(nèi)容較為詳細地呈現(xiàn)了西周樂舞《大武》的形制,并從“所象之事”“舞容”“舞詩篇名”“舞詩”等四個方面具體展現(xiàn)了《大武》的“六成”?!抖Y記·樂記》云:“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fù)綴,以崇天子?!彼^“六成”就是《大武》的六個部分或者說樂舞進行的六個過程,分別對應(yīng)六個具體的內(nèi)容。正是根據(jù)《禮記·樂記》的“六成”,王國維勾稽出《大武》的六首詩,分別是《我將》《武》《酌》《桓》《賚》《般》。實際上,這六首詩的內(nèi)容都非常簡單的,可以推測,詩的內(nèi)容只是配合樂舞表演的文字部分,或是由專人朗誦的部分,或是由專人歌唱的部分,但配合朗誦和歌唱的還有更加宏大的樂舞表演。王國維的研究被后世普遍接受并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完善,王國維對樂舞《大武》的分析方法同樣對呈現(xiàn)樂舞《大濩》有一定的指導(dǎo)價值。

      可以肯定的是,《大濩》在體制的規(guī)模上與《大武》應(yīng)該是不差上下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大武》,因為《大武》祭祀的是先祖,而《大濩》祭祀的先妣,是周的先母?!抖Y記》所記載的《大武》“六成”體現(xiàn)在魏文侯與子夏的對話之中,兩者的對話主要是探索“新樂”與“舊樂”的區(qū)別,而子夏口中的《大武》已經(jīng)是即將被人們所忘記的舊樂,為了論述古樂的價值,子夏對《大武》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和描述。由此可見,在魏文侯和子夏的時代,西周大型樂舞《大武》已經(jīng)即將湮沒無存了,更別說繼承自商代的樂舞《大濩》了。所以,在《禮記》中我們很難找到關(guān)于《大濩》的具體描述,但根據(jù)《周禮》、《左傳》等文獻的注疏,我們還是可以知道《大濩》所表現(xiàn)的主要內(nèi)容是商湯愛民護民的思想,而皇甫謐的《帝王紀(jì)世》更是詳細描述了商湯為民祈福的具體內(nèi)容。(17)皇甫謐《帝王世紀(jì)》記載:“湯自伐桀后,大旱七年,洛川竭。使人持三足鼎祝于山川,曰:政卜節(jié)邪,使民疾,苞苴行邪,饞夫昌邪,宮室營邪,何不雨之極也?殷史卜,曰:當(dāng)以人禱。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禱,吾請自當(dāng)。遂齋戒剪發(fā)斷爪,以己為牲,禱于桑林之社;曰:唯余小子履,敢用玄牲,告于上天后。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及萬方: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言未已而大雨至,方數(shù)千里。”根據(jù)皇甫謐《帝王世紀(jì)》的具體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一是商湯滅夏桀;二是七年大旱;三是持鼎而祭;四是貞人與商湯對話,需用“人禱”;五是商湯剪發(fā)斷爪,以己為牲,為民祈福;六是告于上天,祈雨而至。可以想見,《大濩》祭祀的內(nèi)容也一定是非常豐富的?!对娊?jīng)·商頌·長發(fā)》一詩是商代后裔“宋君祭祀商湯、伊尹配祀的樂歌”(18)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中華書局,2017年,第779頁。,其內(nèi)容大致也可以作為六個部分理解。雖然《長發(fā)》只是諸侯國宋國的祭祀樂舞,但因為宋國是商代后裔,其對祖先的祭祀應(yīng)該與西周繼承自商代的《大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由于《詩經(jīng)·商頌》的內(nèi)容過于減省,我們已不可能像王國維一樣從《商頌》中輯佚出《大濩》的主要詩篇。

      關(guān)于《大武》的舞容,王國維主要將“一成”描摹為“總干立山”,“二成”描摹為“發(fā)揚蹈厲”,“五成”描摹為“分夾而進”,“六成”描摹為“武亂皆坐”,其中“總干立山、發(fā)揚蹈厲、分夾而進、武亂皆坐”也都來自于《禮記·樂記》的記載,作為“武”舞的一種,《大武》自有其雄壯威嚴(yán)的一面。而關(guān)于《大濩》具體的舞容,我們可以從《商頌》和《左傳》中進行分析?!渡添灐つ恰纷鳛椤渡添灐返拈_篇,具體描摹了宋君祭祀先祖的樂舞場景,其中,出現(xiàn)在詩中的“猗與那與,置我鼗鼓”“奏鼓簡簡”“鼗鼓淵淵”“庸鼓有斁”“萬舞有奕”等詩句,可以從一個側(cè)面看出樂舞場景的盛大、壯美,以及應(yīng)用在樂舞場景的各類樂器,聲音的“簡簡”“淵淵”也可看出樂舞場景的整齊、美妙和浩蕩。從上述內(nèi)容可以想見商代樂舞《大濩》的大致舞容和形制。此外,《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了吳公子札與叔孫穆子關(guān)于音樂的對話,其中記載:“見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慙德,圣人之難也?!边@段對話展現(xiàn)了樂舞《大濩》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

      關(guān)于樂舞的體制,《禮記》有關(guān)于《大夏》《大武》的記載,但缺少對《大濩》的描述?!抖Y記·祭統(tǒng)》記載:“夫大嘗禘,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樂也?!薄爸旄捎衿荨币员憩F(xiàn)《大武》,“八佾”以呈現(xiàn)《大夏》,“朱干玉戚”描述的是樂舞的裝飾和所持道具,而“八佾”描述的是參與演出的人數(shù),“一佾”為八人,“八佾”即為六十四人。與《大夏》《大武》同屬西周“六舞”之一的《大濩》人數(shù)也當(dāng)在“八佾”左右。

      關(guān)于樂舞《大濩》的音樂形式,除在《商頌·那》中出現(xiàn)的“鼓”“鼗鼓”“庸”“管”“磬”之外,《周禮·大司樂》也記載了與《大濩》樂舞相配合的音樂形式?!吨芏Y·大司樂》記載:“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备鶕?jù)此段文字,可以看出,在舞《大濩》之前,首先要進行“奏”樂,其次要進行“歌唱”,但奏樂、歌唱、舞蹈三者的順序也并非一成不變,有可能在保持一定順序的情形之下,有部分環(huán)節(jié)的循環(huán),比如“歌唱”和“舞蹈”環(huán)節(jié)的交叉進行。當(dāng)然,除了奏樂、歌唱、舞蹈之外,還不能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有“朗誦”。《尚書·虞書·舜典》記載:“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缭唬骸?!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這段文字至少告訴我們,舜帝命夔教冑子的“樂”包含了“詩、歌、聲、律”,而根據(jù)夔最后的行動“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教冑子的“樂”還要包含“擊‘樂’”和“率‘舞’”。當(dāng)然,聲和律主要是表演的效果和需要遵循的規(guī)則,嚴(yán)格來說不是教冑子的“樂”所包含的組成部分,實際上的組成部分就是“詩、歌、樂、舞”,詩是朗誦,歌是歌唱,樂是樂器演奏,舞是舞蹈表演。而對于重要的大型樂舞《大濩》來說,自然也包含詩、歌、樂、舞四個部分,根據(jù)《周禮》記載,《大濩》的歌、樂、舞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而詩的部分就體現(xiàn)在類似于《商頌》的詩歌朗誦部分,這一部分類似于祭祀過程中巫師的祭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周禮》的記載,《大濩》的音樂屬性應(yīng)該是低沉肅穆和柔緩的,“奏夷則,歌小呂”顯示要奏的音樂是屬于“夷則”“小呂”律的音樂,從音樂學(xué)的角度講,“夷則”“小呂”是屬于聲音較為低沉的聲部,鄭玄注云“夷則小呂屬陰”,在樂舞之前的演奏和歌唱部分,都是屬于較為低沉柔緩的聲音。《禮記·郊特牲》記載:“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闋,然后出迎牲。聲音之號,所以詔告于天地之間也。”可以想見,在樂舞《大濩》之中,樂和歌的成分應(yīng)該是比較重的。至于《大濩》的演奏效果,后世也有記載,《韓詩外傳》卷八記載:“湯作護。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愛仁。聞其征聲,使人樂養(yǎng)而好施。聞其羽聲,使人恭敬而好禮?!表n嬰已是漢代人,很難聽到或看到樂舞《大濩》,其所說的宮聲、商聲、角聲、徵聲、羽聲多為臆測,韓嬰所說的樂舞所帶給人的感覺應(yīng)該主要來源于樂舞《大濩》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但這一內(nèi)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樂舞《大濩》核心音樂表現(xiàn)。

      《大濩》作為樂舞之名,是由周公制禮作樂之后,定型于《周禮》之中。之所以稱之為《大濩》,一方面是因為《云門》《大卷》《大韶》《咸池》《大夏》《大濩》《大武》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均與虞夏商周四代先公先王有關(guān),地位之高,功業(yè)之大,無人能及;另一方面是因為《周禮》要將六“大舞”與六“小舞”區(qū)別開來,代表不同的等級和儀式。在未被《周禮》定名之前,商代樂舞《大濩》應(yīng)該就是僅有一字“濩”,這也和西周樂舞《大武》在通常情況下被稱之為“武”是一樣的。由于“濩”“護”音通,后人又將《大濩》稱之為《大護》或《護》,其意義也被演變?yōu)椤皭圩o、救護、護衛(wèi)”之義。根據(jù)王國維對樂舞《大武》的研究和后世文獻的記載,大致可以描摹出樂舞《大濩》的形制,包括其舞容、樂舞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樂舞表演方式以及同時呈現(xiàn)的詩、歌、樂、舞形態(tài)。

      猜你喜歡
      大武商湯卜辭
      音頻式自媒體品牌課:微課開發(fā)新選擇——以北大武志紅的心理學(xué)課為例
      伊尹攝政
      殷墟卜辭所見宗法釋例
      東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20
      殷墟非王卜辭的再整理與研究
      三峽論壇(2020年2期)2020-10-20 05:04:56
      撤離
      再談卜辭中的“/又史”及相關(guān)問題
      從《大武》“樂”看戲劇教化人心之能效
      戲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38
      商湯并非靠仁慈奪得天下
      百家講壇(2016年8期)2016-07-23 17:40:05
      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zhèn)商品豬旋毛蟲感染情況調(diào)查報告
      上下五千年
      房产| 洞头县| 巍山| 河东区| 成安县| 荆门市| 孟连| 曲麻莱县| 简阳市| 安仁县| 伊春市| 虹口区| 延安市| 连州市| 顺昌县| 旺苍县| 连州市| 青冈县| 沙洋县| 株洲县| 澜沧| 彰化市| 乌拉特后旗| 鄂温| 龙游县| 巨野县| 凤山县| 神木县| 固原市| 新丰县| 乐陵市| 宁南县| 八宿县| 雅安市| 昆明市| 盱眙县| 诸城市| 大石桥市| 牡丹江市| 略阳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