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琈 張淑艷
濟南市中心醫(yī)院眩暈門診檢查室 250013
后循環(huán)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一種由后循環(huán)的頸動脈系統(tǒng)短暫性缺血發(fā)作及腦梗死,導致后循環(huán)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現缺血血氧狀態(tài)的疾病。PCI臨床多表現為頭暈、冷汗、目眩、視物旋轉、肢體發(fā)涼、耳鳴、惡心嘔吐等癥狀,其中眩暈是該疾病典型癥狀,又稱為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該疾病易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疾病癥狀,但藥物毒副作用會導致前庭功能代償受到抑制,造成部分患者仍存在前庭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及生活質量。有關研究表明,對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眩暈癥狀,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擬探討老年性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應用本體覺訓練和前庭功能訓練的效果。
P
>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①常規(guī)宣教:責任護士為患者發(fā)放健康指導手冊,主要內容為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狀、發(fā)病機制、用藥指導、健康飲食及生活指導等,同時為患者講解手冊相關內容,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問題。②基礎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對負性情緒者予以心理疏導;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用藥,用藥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是否有血斑、出血癥狀,做好安全防護、康復鍛煉指導等措施。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本體覺訓練和前庭功能訓練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
.2
.1
成立康復干預小組 由護士長1名、護師2名、康復師1名、責任護士4名組成康復護理小組,邀請護理部主任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及考核,主要內容為后循環(huán)缺血癥狀、眩暈危害、本體覺訓練要點、前庭功能訓練要點及護患溝通技巧等,考核通過后進入干預階段。護士長負責康復訓練統(tǒng)籌安排、監(jiān)督,其他成員負責收集資料、康復訓練措施實施;各組員查閱眩暈癥患者康復訓練相關文獻,結合患者眩暈程度及臨床工作經驗,以會議討論形式共同制定本體覺訓練和前庭功能訓練干預方案。1
.2
.2
本體覺訓練和前庭功能訓練干預方案實施 (1)健康宣教:責任護士為患者講解功能訓練的重要性,為其發(fā)放本體覺訓練及前庭功能訓練指導手冊,主要內容為前庭功能系統(tǒng)作用、本體感覺作用、訓練意義、訓練內容、訓練注意事項、安全訓練要點等。同時將訓練操作知識點制作成視頻、圖片,并推送至微信群,提醒患者學習及實施功能訓練。(2)本體覺訓練干預:責任護士及康復師負責指導患者進行本體覺訓練,家屬協(xié)助配合,頻率1~2次/d,活動強度以患者耐受度為宜,療程為4 w,具體內容如下:①平衡儀訓練:指導患者借助動靜態(tài)平衡訓練儀了解身體重心位置,在某一范圍內隨光標擺動維持身體平衡,具體操作:雙下肢均勻負重后,依據光標將視覺信息移動至中心,然后逐漸增加視覺信息移動范圍(前后/左右),20~30 min/次。②位置感覺訓練:用眼罩遮住眼部,患者在無視覺狀態(tài)下進行重復伸展膝關節(jié)至不同規(guī)定角度,強化對軀體自我感知能力,10~20 min/次。③半蹲訓練:指導患者進行雙腿半蹲、單腿半蹲訓練,膝關節(jié)屈曲度為40°左右,在半蹲期間用手拋球鍛煉專注力。④步伐靈活性訓練:患者取正常站立姿態(tài),使身體保持放松狀態(tài),指導患者進行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方向跨步、退步、交叉步訓練,10~20 min/次。(3)前庭功能訓練干預:責任護士及康復師負責指導患者進行前庭功能訓練,家屬協(xié)助配合,頻率1~2次/d,活動強度以患者耐受度為宜,療程為4 w,具體內容如下:①前庭電刺激訓練:將人工耳蝸醫(yī)用電極置于雙乳突,開啟雙極直流電刺激,設置電流為0.5~1.0 m A,頻率為1Hz,10~20 min/次。②旋轉訓練:指導患者腰背挺直、四肢自然放松狀態(tài)坐于旋轉椅上,并用約束帶、固定帶固定,再按照順、逆時針交替旋轉,每隔5 min改變一次旋轉速度。③注視穩(wěn)定訓練:指導患者手持小視靶,使視靶處于靜止狀態(tài),引導患者緩慢移動頭部,眼睛注視于小視靶;家屬左右移動小視靶,患者頭部向靶相反方向左右移動,眼睛注視于小視靶,10~20 min/次。④弓步傳球訓練:患者右手持球呈雙腿半蹲狀,將球傳至右手,右手接球后上舉至頭頂,再放下傳至左手,左手將球送至左小腿部即完成一組訓練,囑患者訓練時注視球,熟練后可適當增加傳球速度,10~20 min/次。(4)動態(tài)評估:責任護士及時跟蹤患者康復訓練情況,對患者不良訓練動作予以糾正、指導,同時定期評估患者眩暈癥、平衡功能及生活質量情況,將評估結果反饋至護士長。護士長組織小組討論分析影響訓練效果相關因素,及時發(fā)現臨床護理問題,并適當調整康復訓練策略,持續(xù)干預3個月。①眩暈程度:采用眩暈障礙量表( DHI-S) 評估兩組老年眩暈患者干預前后的眩暈程度。該量表從患者軀體、情感、社會功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共10個條目,各條目均為0~4分,總分為0~40,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眩暈程度越嚴重。②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平衡功能康復情況。該量表包括14個問題,各問題均為0~4分,總分為0~56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平衡功能越好。③生活質量:采用改良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活動能力(移動、行走、上下樓梯)與自我照顧(進食、個人衛(wèi)生、如廁)2個維度,共10個條目,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P
<0.05),見表1。表1 兩組患者的眩暈程度比較(分,
P
<0.05),見表2。表2 兩組患者的平衡功能比較(分,
P
<0.05),見表3。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分,
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是由于持續(xù)高血壓、小動脈硬化等因素導致PCI的腦血管疾病,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頭暈、視力模糊、眩暈、姿勢不穩(wěn)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多發(fā)生于老年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疾病患者例數呈上升趨勢。藥物是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可一定程度緩解疾病癥狀,但該疾病發(fā)病機制復雜,難以對癥治療,導致部分患者仍存在眩暈、平衡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關研究表明,老年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平衡功能出現障礙會增加跌倒、墜床、暈倒等意外事件發(fā)生風險,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復,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臨床亟需有效康復護理措施提升患者平衡功能,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人體平衡功能控制依賴于視覺、本體感覺及前庭系統(tǒng),其中前庭系統(tǒng)對機體平衡控制最為重要。有關研究表明,對眩暈患者的前庭神經系統(tǒng)進行反復刺激及訓練,可促進患者平衡系統(tǒng)重建,有效提升患者前庭功能、緩解患者眩暈癥狀。前庭功能訓練是眩暈患者常用物理治療法,是通過有效康復訓練措施對機體前庭系統(tǒng)進行反復、長期刺激,可有效促進患者平衡功能恢復,提升患者前庭不對稱信息的適應能力,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眩暈癥狀。有關研究表明,本體覺訓練應用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能有效促進患者本體感覺功能及平衡功能恢復,提升患者肢體平衡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體覺訓練是通過誘發(fā)或刺激本體視覺,在視覺反饋下調整患者姿勢不對稱性,協(xié)調機體肌群控制能力,進而優(yōu)化本體視覺功能。本體覺訓練聯(lián)合前庭功能訓練屬于一種創(chuàng)新型康復訓練模式,該模式將本體覺訓練及前庭功能訓練優(yōu)勢相結合,通過實施本體覺訓練及前庭功能訓練措施,可充分刺激、重塑平衡功能系統(tǒng),從而有效提升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患者眩暈癥狀,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將本體覺訓練和前庭功能訓練應用于老年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護理中,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本體覺訓練、前庭功能訓練、動態(tài)評估等護理措施,可刺激患者的視覺、本體覺及前庭功能神經系統(tǒng),提升患者平衡控制能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緩解患者眩暈癥狀,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本體覺訓練與前庭功能訓練干預能顯著緩解老年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眩暈癥狀,提升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將本體覺訓練與前庭功能訓練干預應用于老年性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中,可顯著降低患者眩暈癥狀程度,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