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飛 易映紅 次仁云丹 程如愿 杜江
病人,女,41歲,藏族。因高處墜落致胸部疼痛1天,于2021年4月13日入院。體格檢查:生命體征平穩(wěn)。胸前正中上段凹陷畸形,局部可見淤青、瘀斑,胸壁無明顯靜脈曲張。胸式呼吸,無明顯反常呼吸。胸前正中部壓痛明顯,胸廓擠壓征陽性。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聽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輔助檢查:胸部CT及三維重建提示:胸骨柄體脫位,胸骨柄向背側移位,柄體移位明顯(圖1)。入院診斷:胸骨柄體脫位Ⅱ型。全麻后取平臥位,雙上肢外展妥善固定。取胸前正中切口,長約8 cm。術中見胸骨柄體脫位,關節(jié)囊破裂,胸骨柄向背側移位。電刀切除少許關節(jié)軟骨后,用骨膜剝離子撬撥向后移位的胸骨柄復位。復位后放置塑形后的斜T形鎖定接骨板,分別鉆孔、測深后選擇長短合適的3.5 mm鎖定金屬接骨螺釘牢固固定。術中探查手術切口無明顯活動性出血,縫合關閉切口。無菌輔料加壓包扎。術后處理:術后鹽袋壓迫手術部位1天,2天后適當下床活動。復查胸骨DR正側位片,復位滿意、內(nèi)固定位置良好(圖2)。術后10天胸前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切口愈合。
A 術前胸部CT;B 三維重建A 術后胸骨DR正位片;B 側位片圖1 術前圖2 術后
討論胸部創(chuàng)傷以胸骨骨折多見,胸骨柄體脫位較為罕見。病人從約2米高處墜落,胸前正中部被地面石頭頂傷,胸骨角在巨大外傷作用下致使柄體關節(jié)囊破裂導致脫位、胸骨柄向背側移位。診斷時要注意有無合并胸骨骨折。胸骨柄體脫位分為兩種類型[1]:Ⅰ型為胸骨體向背側移位;Ⅱ型為胸骨柄向背側移位。該病人診斷為胸骨柄體脫位Ⅱ型。
術前討論時我們選擇手術治療,摒棄了手法復位。我們認為:(1)徒手復位風險較大,極易導致胸腔臟器損傷;(2)手法復位療效不確切。胸骨柄體脫位最佳的手術方案尚未確定,方法各異[2]。《臨床骨科學》提到在柄體脫位手法不能復位時,可在局麻下手術切開復位克氏針固定[3]。也有T形鈦板固定治療胸骨柄體脫位的報道[4]。柄體關節(jié)形成凸起的胸骨角及胸骨柄表面不平整,加大接骨板貼合的難度。斜T形鎖定接骨板塑性后更利于跨越柄體關節(jié)貼合在胸骨柄、胸骨體處,再鎖定加壓達到良好復位和牢固固定的手術效果。
胸骨下方為縱隔重要臟器、重要大血管和神經(jīng)。撬撥復位和鉆孔測深動作一定要做到細心大膽而又輕柔有序。電鉆鉆孔深度的把握尤為重要,我們選擇3.5 mm鎖定金屬接骨螺釘在胸骨柄、體兩端進行逐一固定。既能保證內(nèi)固定的牢固、又能確保手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