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統計數據的江蘇省海洋捕撈量結構及投入要素變化分析

      2022-09-29 06:55:38施金金王儲慶王燕平朱海晨湯建華
      漁業(yè)信息與戰(zhàn)略 2022年3期
      關鍵詞:漁獲海洋漁業(yè)總產量

      葛 慧,施金金,王儲慶,王燕平,閆 欣,吳 磊,朱海晨,湯建華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江蘇南通 226007)

      近些年,中國提出“漁業(yè)發(fā)展堅持新理念,強化水生生物資源養(yǎng)護,規(guī)范漁業(yè)發(fā)展行為,提倡發(fā)展綠色健康的生態(tài)漁業(yè)”[1]。江蘇省作為重要的沿海濱江大省,在《江蘇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建設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tài)文明格局,構建特色彰顯的現代海洋產業(yè)體系,打造全域一體海洋經濟空間格局”[2]。目前,江蘇省海洋漁業(yè)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但與其濱江臨海的地理優(yōu)勢不符,海洋漁業(yè)發(fā)展總體水平與全國其他海洋漁業(yè)先進地區(qū)相比存在差距[3],海洋捕撈漁業(yè)發(fā)展遠落后于浙江省等沿海省份。20世紀80年代,鄧聚龍教授創(chuàng)立了灰色關聯理論[4],首次對量少、可變性高的系統問題進行數據定量判別,根據各因素的數據曲線圖分析事件發(fā)展態(tài)勢。灰色系統理論在漁業(yè)領域應用甚廣,如唐議等[5]、王言豐等[6]、彭道民等[7]、李元剛和徐忠[8]利用灰色關聯理論,分析國家及省級漁業(yè)資源利用狀況、海洋產量結構、海洋物種資源量預測和人力資源結構等。鑒于此,本文依據江蘇省2010—2020年海洋捕撈產量、海洋單品捕撈量以及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數量、總噸位、主機總功率以及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等數據[9],結合灰色關聯理論[10]分析“十二五”“十三五”時期江蘇省海洋漁業(yè)發(fā)展中海洋捕撈量結構及投入要素變化[11],為江蘇省“十四五”時期科學發(fā)展“向海經濟”提供科學依據[12]。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中國漁業(yè)統計年鑒》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漁業(yè)相關生產數據[9],指標包括海洋捕撈總產量、分種類產量、主要經濟魚類產量以及海洋捕撈投入要素,其中分種類產量數據為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頭足類和其他;主要經濟魚類產量數據為海鰻、鰳魚、帶魚、鯧魚、小黃魚、大黃魚、梅童魚等;海洋捕撈投入要素主要為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數量、總噸位、主機總功率和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5]。

      1.2 研究方法

      通過計算得出六大分類品種產量占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的比例,以餅狀圖展現;以Excel軟件繪制出曲線圖呈現各分類品種產量數據的年增長率,分析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的變化以及捕撈漁獲物的結構變化。

      利用灰色關聯理論分析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投入要素與海洋捕撈總產量之間的關聯度[13],依次排序;計算2010—2020年江蘇省單位漁船數量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單位噸位CPUE、單位功率CPUE以及人均CPUE,制成線性圖像,得出捕撈投入-產出角度下江蘇省海洋漁業(yè)資源利用狀況。

      2 數據分析

      2.1 海洋捕撈產量

      2.1.1 海洋捕撈總產量變化

      根據《中國漁業(yè)統計年鑒》統計數據[9],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逐漸減少(圖1),2020年總產量較2010年降幅約26.76%。2010—2015年,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下降趨勢相對平緩,2016年開始,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下降明顯,到2020年達到最低值,為41.78×104t。

      2.1.2 海洋捕撈漁獲物結構變化

      分析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漁獲物產量數據發(fā)現其呈現緩慢減少趨勢(圖1)。2010年和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六大分類品種漁獲物產量占海洋捕撈總產量的比例分別如圖2所示,由高至低分別為魚類、甲殼類、貝類、頭足類、藻類和其他。魚類產量小幅下降,但優(yōu)勢明顯,占海洋捕撈總產量的50%~60%;甲殼類產量占海洋捕撈產量的比例略有增加,從2010年的21.13%增至2020年的29.95%;其余貝類、藻類、頭足類和其他產量占海洋捕撈產量比例均下降。江蘇省海洋捕撈漁獲物主要為魚類、甲殼類,其余種類雖有小幅變化,但未對江蘇省海洋捕撈漁獲物結構產生主要影響。

      圖1 2010—2020年海洋捕撈各大類漁獲物產量及總產量Fig.1 Production and total production of marine catch by category during 2010—2020

      圖2 2010年和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產量分類構成Fig.2 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marine fishing output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10 and 2020

      從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漁業(yè)發(fā)展來看(圖3),海洋捕撈漁獲物年際產量變化呈波動趨勢,但總體來說波動不劇烈。其中,魚類、甲殼類年際變化較小,藻類的變化幅度顯著,貝類、頭足類和其他種類年際變化幅度在50%左右。據此推斷漁業(yè)資源利用逐漸趨于均衡化,主要漁獲物魚類和甲殼類保持優(yōu)勢種地位。

      圖3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各大類漁獲物年際變化Fig.3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atch of marine fisheries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2 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產量變化分析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產量波動變化(圖4),2011年達到產量峰值,為29.99×104t,2011—2015年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產量下降;2016年主要經濟魚類產量較2015年緩慢回升,但未有質的突破,2020年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產量為19.94×104t。總體上,江蘇省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產量呈下降趨勢,2020年較2010年減少近30.60%。

      圖4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產量Fig.4 Production of main economic species of marine fish caught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江蘇省目前主要統計的海洋捕撈經濟魚種共26種,以2010—2020年各主要魚類品種出現最高產量統計(表1),梅童魚、帶魚和小黃魚等底層魚類是最具優(yōu)勢的主捕經濟品種;中上層魚類中,鯧魚為主捕魚類漁獲物優(yōu)勢種。單品種產量最高的是帶魚,但產量逐年減少;其余品種產量也在波動中下降??偟膩碚f,2010—2020年,江蘇省大多數海洋捕撈主捕經濟種單品種產量有所減少,如海鰻、大黃魚、小黃魚、帶魚、梅童魚、鮸魚等;鳀魚、鯡魚、鯛魚、竹筴魚等產量有所增加。

      表1 2010—2020年江蘇省主要魚類經濟種產量統計Tab.1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f main fish caught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3 海洋捕撈投入要素變化

      繪制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海洋捕撈機動漁船主機總功率、海洋捕撈漁船總數量以及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柱狀和折線組合圖(圖5和圖6),分析江蘇省“十二五”“十三五”時期海洋捕撈投入要素變化情況:2010—2020年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呈增長趨勢,2017年達到峰值34.692×104總噸,漲幅為31.78%,隨后趨于穩(wěn)定。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功率為波動變化,2011年較2010年大幅增長,增長率為12.41%;2017年達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2020年功率總數較2017年峰值減少了13.21%;2020年,海洋捕撈機動漁船功率為56.196×104kW。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數量持續(xù)減少,2020年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量為4 747艘,較2010年減少一半以上。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大幅減少,2010—2015年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變化不明顯,但2016年后,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斷崖式減少,總人數為100 960人,較2010年減少近47.12%。

      圖5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功率、總噸位變化Fig.5 Changes of total power and tonnage of marine fishing motor vessels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圖6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量及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人口數變化Fig.6 Changes in number of marine fishing motor vessels and professional marine fishing popul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漁船平均主機功率(kW)、每船平均噸位(總噸)均呈遞增趨勢;每總噸平均主機功率(kW·總噸-1)為平穩(wěn)趨勢,無顯著變化(圖7)。

      圖7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機動漁船船均主機功率和平均噸位、每總噸平均主機功率年變化Fig.7 Annual changes of average main engine power,average tonnage and average main engine power per ton of marine fishing motor vessels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4 海洋捕撈投入要素與海洋捕撈總產量的關系

      2.4.1 捕撈投入要素與海洋捕撈總產量關聯度

      灰色關聯理論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提出[10],主要通過對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開發(fā),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對系統運行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和確切描述,并據以進行科學預測。本文借助灰色關聯理論分析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漁船數量、總噸位、海洋捕撈漁船主機總功率、專業(yè)勞動力數量與海洋捕撈產量關聯度。

      設2010—2020年捕撈投入要素為n×m的矩陣,其中n表示研究年份,m表示四個投入要素指標,將海洋捕撈產量作為參考數據列x0′(k),其中k為具體的第幾年(1≤k≤11,k為正整數),通過均值化法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

      式(1)中,i=0,1,…,m;k=1,…,11,其中i表示投入要素的指標序號。

      逐個計算四個投入要素指標與參考數據列的絕對差值,計算關聯系數ζi:

      式(2)中,ρ稱為分辨系數,本文參考唐議等[5]論文,故ρ取值0.5。

      最后,計算關聯度ri:

      通過灰色理論計算得出(表2),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產量x0′(k)與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關聯度最高x4′(k),其次分別是捕撈機動漁船主機總功率x3′(k)、捕撈機動漁船數量x1′(k)、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x2′(k)。

      表2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投入要素與海洋捕撈產量關聯度Tab.2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marine fishing input factors and marine fishing output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4.2 海洋捕撈總產量CPUE變化

      分別以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量、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海洋捕撈機動漁船主機總功率、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為數據基礎,計算得出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單船CPUE(t·船-1),單位功率CPUE(t·kW-1),單位噸位CPUE(t·總噸-1),專業(yè)勞動力CPUE(t·人-1)(圖8-11)。結論顯示,2010—2020年,單船CPUE呈逐年上升趨勢;單位功率CPUE波動變化;單位噸位CPUE呈逐漸下降趨勢;人均CPUE緩慢增長。

      圖8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單船CPUEFig.8 Single vessel CPUE of marine fishing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1)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呈下降趨勢。其中,2016—2020年,即“十三五”時期,江蘇省漁獲物總產量負增長明顯。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漁獲物產量結構以魚類和甲殼類為主。2010年,魚類和甲殼類產量占漁獲物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59.92%和21.13%;2020年,魚類和甲殼類產量占漁獲物總產量的比例發(fā)生變化,分別為55.62%和29.95%;對比發(fā)現,魚類產量比例有所減少,甲殼類比例有所增加。貝類、藻類、頭足類的比重有一定的年際變化,但總體仍以魚類、甲殼類為主。

      圖9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單位功率CPUEFig.9 Unit power CPUE of marine fishing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圖10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單位噸位CPUEFig.10 Marine fishing unit tonnage CPUE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圖11 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人均CPUEFig.11 Per capita CPUE of marine fishermen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江蘇省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種中底層魚類以梅童魚、帶魚、小黃魚為主,中上層魚類以鯧魚為主,其余漁獲物經濟品種均有出現,但未對整體漁獲物結構產生顯著影響。

      (3)江蘇省海洋捕撈投入要素分析結果為: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量和專業(yè)勞動力人口數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0—2017年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顯著增長后逐漸趨于平穩(wěn),整體呈現上升趨勢;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功率則波動變化,2017年達到峰值,隨后迅速下降。

      (4)江蘇省海洋捕撈產量與投入要素的關聯度,即海洋捕撈產量與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關聯度最高,與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關聯度最低,其關聯度排序為:海洋捕撈專業(yè)勞動力數量>海洋捕撈機動漁船主機總功率>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量>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總噸位。另外,單船CPUE和人均CPUE均為上升趨勢,單位噸位CPUE下降,單位功率CPUE波動明顯。

      3.2 討論

      (1)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呈下降趨勢,漁獲物總產量負增長明顯,統計的主要經濟魚類產量略有年際變化,魚類、甲殼類為主要經濟種,所占比例較大。2010—2020年江蘇省海洋捕撈總產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江蘇省漁業(yè)發(fā)展以淡水漁業(yè)為主[14],尤其是淡水養(yǎng)殖業(yè),海洋漁業(yè)發(fā)展優(yōu)勢不明顯,主要以傳統捕撈業(yè)為主;隨著經濟和工業(yè)的發(fā)展,近海生態(tài)遭到破壞,海洋漁業(yè)發(fā)展空間縮減,海洋漁業(yè)發(fā)展水域受到污染[15],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所退化,魚類產卵場和索餌場功能退化,海洋漁業(yè)資源受到威脅;2017年,江蘇省海洋伏季休漁時間從原來的6月1日整體提前至5月1日,一定程度上對海洋捕撈產量產生影響[16];江蘇省通過不斷規(guī)范漁具漁法,取締非法違規(guī)漁具,使得海洋生產環(huán)境逐漸秩序化,海洋捕撈生產規(guī)范化,實現海洋漁業(yè)資源的恢復[17]。另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18],江蘇省海洋捕撈產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沖擊。

      (2)江蘇省海洋捕撈個別優(yōu)勢種產量減少,尤其是帶魚、小黃魚[19]、鯧魚等經濟魚類生物學特征研究發(fā)現,其性腺發(fā)育親體體長、產卵親體體長以及生殖群體組成均呈現縮小趨勢,親體數量減少,補充群體利用不足,漁業(yè)資源發(fā)展后勁不足[20]。這與很多專家對江蘇省近海海洋捕撈研究結論相似,例如,小黃魚的最大捕撈體長發(fā)生變化[21];傳統的海洋經濟魚類漁獲量減少,難以形成大規(guī)模漁汛期,“小型魚”“低齡魚”“低值魚”反而出現較多[22];湯建華等[23-24]在近些年江蘇省近海漁業(yè)資源調查中也發(fā)現銀鯧、小黃魚、帶魚等經濟魚類初次性成熟體長逐漸減小。

      (3)基于海洋捕撈投入要素變化及與海洋捕撈總產量的關系分析結果,江蘇省海洋捕撈業(yè)逐漸在摒棄以要素投入為主的發(fā)展模式,呈現出漁船減少、強度降低,主要單位努力量參考值上升,產量減少的格局。主要原因可能為:原農業(yè)部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實施海洋漁業(yè)漁業(yè)概況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25]明確要求:到2020年,減少海洋捕撈總產量,壓減海洋捕撈漁船和漁船功率,促進海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在《全國漁業(yè)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26]以及《農業(yè)部關于加快推進漁業(yè)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27]中提到:盡可能實現海洋捕撈總產量與海洋漁業(yè)資源承載力協調,取締非法捕撈無證船只,有序向外海、深遠海拓展,發(fā)展環(huán)境友好型海洋漁業(yè)?!督K省2015—2019年國內漁業(yè)捕撈和養(yǎng)殖業(yè)油價補貼政策調整實施方案》及后續(xù)政策的執(zhí)行[28],鼓勵漁船轉產轉業(yè),對海洋漁業(yè)實行減產轉產,對海洋捕撈漁船數及漁船功率實行“雙控”,降低海洋漁業(yè)捕撈強度,實現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促使?jié)O業(yè)生產有序、漁業(yè)增效、漁民增收。中、日、韓漁業(yè)協定生效,大量漁民和漁船從傳統漁場退出[29],大量專業(yè)勞動力謀求新的發(fā)展出路,加之海洋捕撈環(huán)境艱苦,老一輩捕撈勞動力已無法適應高強度的生產作業(yè),逐漸退出捕撈生產。

      4 建議

      (1)有序拓展海洋漁業(yè)發(fā)展空間,積極轉變海洋漁業(yè)發(fā)展方式,促進海洋捕撈轉型升級。海洋捕撈是傳統海洋漁業(yè)的重要內容。建議在嚴格落實海洋捕撈漁船“雙減”機制[30]的前提下,把握江蘇海洋經濟“十四五”規(guī)劃的發(fā)展方針[2],嚴格把控江蘇省海洋捕撈總量[31],探索開展海洋漁業(yè)資源限額和漁獲物定點上岸試點工作[32],謀求傳統漁業(yè)轉型的新路子,發(fā)揮江蘇省“江河湖海”聯動格局優(yōu)勢,加速培養(yǎng)海洋產業(yè)集群效應,以港興產,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海洋產業(yè)鏈。

      (2)加強海洋漁業(yè)資源保護和恢復,貫徹落實“綠色發(fā)展向海經濟”的宏觀理念。海洋漁業(yè)是傳統的資源型產業(yè),任何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建議以健康生態(tài)發(fā)展為目標,建立合理的生態(tài)及海洋生物保護區(qū)或緩沖區(qū),為海洋漁業(yè)資源的產卵、索餌、洄游提供“生命通道”[33];科學合理評估漁業(yè)資源和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承載力,因地制宜開展海洋牧場建設[34],有序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并適時開展增殖放流品種回捕,強化資源評估與評價,為海洋漁業(yè)綠色發(fā)展提供方向。

      (3)提高聯合綜合執(zhí)法能力,完善海洋漁業(yè)執(zhí)法監(jiān)督管理體系,規(guī)范海洋漁業(yè)生產行為。海洋漁業(yè)發(fā)展需要漁業(yè)制度和管理的不斷約束和規(guī)范,依法治漁是海洋漁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之本。建議江蘇省漁業(yè)管理相關部門加強漁政、漁監(jiān)、船檢、市場監(jiān)管部門、統計局、科研單位等多部門協同聯合,強化執(zhí)法監(jiān)督,依法取締非法漁船和違規(guī)禁用漁具,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35],全面落實伏季休漁制度,為海洋漁業(yè)規(guī)范有序發(fā)展提供保障。

      (4)建立健全涉海數據庫,增加科研投入,提高從業(yè)人員素質,統籌完善海洋漁業(yè)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評估機制??茖W研究是解決海洋漁業(yè)問題的基礎。建議不斷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發(fā)展[36],提高海洋漁業(yè)從業(yè)人員整體素質,普及海洋漁業(yè)和漁具漁法知識,規(guī)范海洋漁撈日志的填報和上交,建立漁獲物溯源機制[37],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度,完善海洋漁業(yè)本底資料,開發(fā)建立有效可用的海洋漁業(yè)數據庫和海洋漁船監(jiān)控系統,為海洋漁業(yè)資源及漁場的變動提供科學佐證,為海洋漁業(yè)研究與發(fā)展提供切實可靠的歷史依據。

      猜你喜歡
      漁獲海洋漁業(yè)總產量
      2021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 比2020年增產72.3萬噸
      11月化肥總產量繼續(xù)下降
      海洋漁業(yè)產業(yè)結構演變與海洋漁業(yè)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基于內容價值的海洋漁業(yè)生產管理視頻數據壓縮方法
      首批國家級海洋捕撈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廣西唯一入選名額落戶南漁港
      農家之友(2020年9期)2020-04-21 02:18:42
      東海北部桁桿拖蝦漁獲組成分析
      我國70年來糧食總產量增長4.8倍
      南海北部深海區(qū)燈光罩網漁獲物組成及漁獲率的時空分布
      漁獲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52
      《海洋漁業(yè)》榮獲第一屆中國水產學會期刊集群(聯盟)優(yōu)秀期刊獎
      如东县| 监利县| 扶风县| 长阳| 乐安县| 加查县| 赤峰市| 师宗县| 衡水市| 白城市| 仪陇县| 津市市| 儋州市| 陈巴尔虎旗| 治县。| 敦化市| 梅州市| 临武县| 大丰市| 崇阳县| 元阳县| 通化市| 廉江市| 永德县| 云安县| 武乡县| 安庆市| 濉溪县| 隆安县| 措美县| 健康| 桑植县| 永川市| 万载县| 海伦市| 通渭县| 塔河县| 清镇市| 老河口市| 吉首市|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