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娜 江蘇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
新課標倡導真實性學習,現(xiàn)有課程如何貼合新課標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大概念,需要一線教師重點關注。綜合蘇科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4、5、6、7章節(jié),筆者進行了以“校園融媒體”為主題、以“數(shù)據(jù)”為大概念的大單元教學初探。
《“融”會貫通,校園融媒體》是“校園融媒體”大單元項目的起始課,其作為七年級第二學期信息技術(科技)課程的第一課,旨在引導學生對該單元有清晰正確的認識,厘清個人在組內承擔的角色及任務,這對之后課程的順利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通過構建真實有意義的課堂,利用逆向教學設計預設結果及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揭示與結果相對應的評估證據(jù),促使學生高質量完成任務。
七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樂于表現(xiàn)自我。他們在心理上處于成熟性與幼稚性統(tǒng)一階段,群體意識逐漸增強,但缺乏社會經(jīng)驗。學生通過真實情境下圍繞問題的學習,能更好地將核心素養(yǎng)與相關技能遷移應用于各類現(xiàn)實情境中,在任務中體驗真實職業(yè)的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造性,真正理解教學內容。
①了解融媒體的概念、學校融媒體的作用及意義。(信息意識)
②能通過圖示進一步了解融媒體,清楚融媒體所涉及的三大方面。(計算思維)
③能利用WPS文字進行策劃案的編寫。(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
④能合作學習,以4~5人為一組進行分組,在小組中承擔社會角色。(信息社會責任)
初中生如何開展融媒體宣傳?
①學校的宣傳渠道呈現(xiàn)出了哪些形式的信息?②什么是融媒體?它與傳統(tǒng)媒體及新媒體的區(qū)別在哪里?③從角色可行性出發(fā),作為學生進行融媒體宣傳是否可行?④從操作可行性出發(fā),怎樣的選題既能在校園中完成素材收集又能體現(xiàn)學校特色?⑤以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依托,還可以通過哪些宣傳體裁豐富宣傳窗口?(語文素養(yǎng))⑥小組合作探究,在校園融媒體宣傳過程中你傾向于嘗試哪類社會角色?⑦如何合理利用融媒體進行宣傳?⑧通過融媒體宣傳策劃,能習得的社會責任是什么?(大概念)
①能夠在課堂中自主思考數(shù)據(jù)的作用及意義。②能自我肯定進行個人社會角色的定位。③能進行合理的分工,完成一份校園文化宣傳方案的策劃。④能在即興小劇場中順利扮演相應社會角色。
①能夠主動觀察校園中的媒體類型。②能夠主動思考數(shù)據(jù)在社會中的意義。
師:同學們,從走進校門到進入班級,一路上能看到許多電子設備,這些是學校的宣傳媒介,上面呈現(xiàn)出了哪些類型的信息?
生:文字、圖片、聲音、視頻……
師: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fā)布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稱之為傳統(tǒng)媒體。(展示公眾號中的信息)隨著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媒體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如網(wǎng)站以及學校公眾號。這些媒體上的信息形式又有所不同,我們來找一找。
生:鏈接、點贊、交互、評論、轉發(fā)……
師:(出示課題)這些利用超鏈接、交互理念、跨媒介并且可以評論的媒體稱為新媒體。學校中的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如何發(fā)揮其作用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校園中常見的媒介導入,將學生迅速帶入課堂情境,通過校園中的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對比引導學生思考,拉近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師:(播放視頻)融媒體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xiàn)“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的新型媒體宣傳理念。從定義中看,融媒體是不是實質的媒體?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生:不是,融媒體是宣傳理念。
師:老師將融媒體宣傳過程中所涉及的人力、內容、宣傳三大方面進行了梳理(如下圖),請同學們討論并思考,每一層分別對應的方面。
生:策劃、記者、播音等屬于人力方面;文本、圖片、音頻等屬于內容方面;公眾號、網(wǎng)頁等屬于宣傳方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融媒體宣傳過程中對應的資源。
師:在融媒體宣傳過程中,有很多的社會角色,請就“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融媒體”知識進行現(xiàn)場采訪。參考選題如下:①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之間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②融媒體與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③融媒體的未來怎樣?④初中生進行融媒體專題宣傳策劃,除了操作素養(yǎng),還需要具備哪些素養(yǎng)?為什么?⑤對初中生進行融媒體專題宣傳策劃,在學習過程中特別需要關注哪些薄弱的地方?
另外,作為記者、受采訪者、攝像師,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生:提前溝通,熟悉采訪主題,互相協(xié)調合作。
師:看來,即使完成簡單的采訪,前期也要進行準備,才能順利完成采訪。那么,能在學校各類媒介上進行宣傳的內容,其作用是什么?
生:教育意義、正面引導、宣傳學校活動、宣傳辦學理念……
師:學校宣傳是展示學校形象、凝聚人心的重要窗口。作為宣傳窗口,公眾號上已有許多同學提供的素材,但由同學們自主策劃的宣傳內容卻少之又少。你們認為什么樣的選題既能達到宣傳的效果,又能在學校完成,主題又具有教育意義呢?
設計意圖: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對學校宣傳的認識需要教師引導,通過即興小劇場,能促使學生對自身能力建立信心,并了解學校宣傳工作,理解數(shù)據(jù)在其中的作用及意義。
師:(播放視頻)學校剛過完百廿校慶,請思考校慶的選題是否可選。
生:可以/不可以。
師:校慶已過,再宣傳時效性也不強了,但部分內容與校慶中的宣傳內容相關,卻沒有深入挖掘,如積余學校石碑、刻有學風的校園文化石、承載校園歷史的校園建筑(米碼頭、九思池、九思亭、小善、小雅吉祥物等),你都了解嗎?
生:不了解。
師:正是因為不了解才要了解它、宣傳它,公眾號上目前沒有此類專題報道,因此選題有獨特性?,F(xiàn)在,我們一起來進行校園文化宣傳主題策劃,老師給出幾個選題,同學們也可以自主設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提供大量的輔助資源幫助學生探尋主題,能使學生在走入校園、認識校園的過程中,對校園中蘊含的悠久辦學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激起愛校之情并生成主動宣傳校園文化的意愿。
師:在融媒體宣傳的過程中,有些角色需要有很強的語言組織力及個人表現(xiàn)力,有些角色需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有些角色需要有較強的后期編輯能力,有些角色需要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合理分工,學校的宣傳窗口虛位以待,同學們,現(xiàn)在開始設計吧!(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上交一份策劃方案)
師:一份能令人信服的宣傳方案策劃書,必定是主題突出的、分工明確的,一份排版合理的策劃書,必定是層次鮮明的,更能給決策者留下深刻印象。請同學們完善并修飾策劃書,學生文件夾中提供了自學視頻以及操作口訣。
設計意圖:該內容是操作類知識,也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知識拓展,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作為銜接下節(jié)課堂的基礎知識。
結課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流程的總結,并借此提醒學生合理地利用融媒體進行宣傳,也需要進行操作流程的提前構思。通過社會角色的體驗及分工、融媒體宣傳方案策劃了解知識點,通過問答總結課堂知識點,通過評價表學生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及反思。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本課了解數(shù)據(jù)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義,并清楚課堂中關于融媒體的一系列活動,最終導向是希望學生能夠合理利用數(shù)據(jù),明確融媒體宣傳工作中的所有角色都是為了傳播正確價值觀的大概念。
該課是一節(jié)起始課,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更傾向于引導者,教學過程通過一系列活動最終指向正確的價值觀。該案例對技能的學習不作要求,學習重點聚集在大概念上,所有的活動均為最終引出大概念:合理通過社會角色利用數(shù)據(jù)傳遞正確價值取向。而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調控課堂知識,使其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需要教師作出取舍,因此在完善策劃案及拓展任務中,筆者都提供了自學材料,盡可能地平衡講授與學生探索的環(huán)節(jié)占比。
通過學生的反饋,筆者發(fā)現(xiàn)對主題的選擇,需要教師給予支架,如讓學生天馬行空任意發(fā)揮,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針對校園文化的介紹,教師提供了大量的資源支持,從公眾號內容的展示到紙質的校慶成果冊,從宣傳視頻與圖片展示到教師講解半成品策劃案及策劃案中的提示,一步步引導學生對校園中物化的校園文化進行思考并籌劃選題。
本案例以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4、5、6、7章的內容為基礎,融合四章節(jié)知識點,在保證課程順利開展的基礎之上,以“學科大概念”為出發(fā)點,精簡內容,重構課程內容。通過“初中生如何開展融媒體宣傳”的關鍵問題,進行項目式教學設計,整合文檔和演示文稿設計、圖片和音視頻加工制作,落實單元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融”會貫通,校園融媒體》的大單元項目式設計,在作業(yè)設計上能做到面向全體,進行分層分類設計;單元教學設計整體評價和單元課程資源開發(fā)后能夠形成課程、課題,優(yōu)秀作品可成為學校公眾號、網(wǎng)站、電子屏宣傳素材,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效果。
(點評人: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信息技術教研員 楊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