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月,李玉婧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科,福建 福州 350005
聲帶息肉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發(fā)于職業(yè)用嗓者,是引起聲音嘶啞的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還包括呼吸 困難、吸氣性喉喘鳴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1]。手術是現(xiàn)階段治療聲帶息肉的主要方式,內(nèi)鏡下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手術效率高、操作精確度高、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于聲帶息肉治療中,其療效被臨床證實[2]。但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仍然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chuàng)傷,會使患者產(chǎn)生害怕、擔憂等消極情緒,使得患者以消極態(tài)度面對手術治療,影響其手術效果,故需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干預[3]。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臨床護理模式,近年來被用于健康相關行為的認知干預中,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4]。鑒于此,本研究探討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對聲帶息肉手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74例聲帶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7例。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診療指南—耳鼻喉科分冊》中聲帶息肉的診斷標準[5]。(2)臨床表現(xiàn)及喉鏡檢查均提示患有聲帶息肉。(3)病程≥3個月。(4)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5)治療依從性良好。(6)病歷資料完整。(7)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心腦血管疾病。(2)伴肝腎功能異常。(3)伴血液系統(tǒng)疾病。(4)伴惡性腫瘤。(5)妊娠期、哺乳期婦女。(6)中途退出研究。實驗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46.72±5.88)歲;病程3~17年,平均病程(9.28±3.04)年。對照組:男18例,女19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6.35±6.14)歲;病程3~18年,平均病程(9.24±2.89)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患者接受入院宣教、入院護理評估、術前檢查指導、告知注意事項、病情觀察、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服務。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1)行為態(tài)度。入院時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聲帶息肉的形成、不良后果及手術方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增強患者配合手術及護理的意識,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幫助患者實行行為重建,出院時告知患者術后嗓音保健貴在堅持,強調(diào)術后忌酒戒煙、不食辛辣刺激食物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術后康復的信心,幫助患者樹立主觀意識。(2)主觀規(guī)范。入院時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既往病史等,引導患者及其家屬說出內(nèi)心疑慮,予以患者心理疏導,并給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以減輕患者害怕、擔憂等情緒,增強患者的術后自我護理意識,通過激勵性語言鼓勵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以積極情緒面對術后生活;出院時護理人員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每周可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對其進行隨訪,了解其出院后的自我護理行為、心理狀態(tài)及康復情況,對于患者遇到的特殊性問題可及時予以解決,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3)知覺行為控制。通過解疑答惑、語言開導、移情相制、順情從欲等情志開導技巧幫助患者控制情緒,并可通過呼吸放松訓練、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轉(zhuǎn)移其注意力,以減輕其心理障礙;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病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指導方案,邀請家屬全程參與監(jiān)督患者,飲食盡量以清淡、易消化等食物為主,以幫助患者控制不良行為。
1.3.1 應對方式 應用簡易應對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a,SCSQ)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應對方式。SCSQ量表包括積極應對、消極應對2個維度,各維度總分0~30分,積極應對評分越高且消極應對評分越低,則表示患者的應對方式越佳[6]。
1.3.2 自我管理能力 應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ESCA量表共有4個維度、43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分別計0~4分,總分范圍0~172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自我護理行為越佳[7]。
1.3.3 聲帶功能 于干預前后采用北京陽宸電子有效公司生產(chǎn)的USSA計算機頻譜語音分析系統(tǒng)對兩組患者進行嗓音學分析,檢測嗓音學指標最大發(fā)聲時間(MPT)、諧噪比(H/N)、頻率微擾商(FPQ)、振幅微擾商(APQ)。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CSQ量表中消極應對評分較干預前明顯降低,積極應對評分較干預前明顯升高,且實驗組患者的降低或升高幅度較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應對方式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應對方式情況(±s) 分
組別實驗組(n=37)對照組(n=37)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干預前16.39±1.62 16.20±1.28 0.560 0.577干預后22.66±3.10 19.82±2.61 4.263 0 t值t值-10.904-7.575 P值00-13.471-6.899干預前11.24±1.45 11.45±1.79-0.554 0.581干預后7.73±0.64 9.24±0.77-9.173 0 P值00 t值P值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ESCA量表4個維度及總評分均較 干預前明顯升高,且實驗組患者的升高幅度較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況(±s) 分
a表示組內(nèi)比較,P<0.05;b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實驗組(n=37)對照組(n=37)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自我管理技能27.47±3.53 35.75±4.67ab 27.25±3.25 31.81±4.10a自我責任感26.15±3.24 33.72±4.12ab 26.20±3.38 29.13±3.89a自我概念22.25±2.74 30.91±4.06ab 22.19±2.62 26.46±3.43a健康知識26.18±3.91 38.77±4.62ab 26.25±3.86 32.43±4.31a總分99.91±8.21 130.67±16.12ab 99.69±8.39 115.57±12.74a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MPT、H/N、FPQ、APQ均較干預 前明顯改善,且實驗組患者的H/N、MPT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聲帶功能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聲帶功能情況(±s)
a表示組內(nèi)比較,P<0.05;b表示組間比較,P<0.05。
組別實驗組(n=37)對照組(n=37)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MPT(s)12.55±2.11 18.01±3.31ab 12.47±2.37 16.12±2.80a H/N 8.18±0.41 10.67±1.12ab 8.30±0.56 9.43±0.67a FPQ 0.19±0.04 0.18±0.03a 0.19±0.05 0.18±0.02a APQ 0.06±0.02 0.05±0.01a 0.06±0.02 0.05±0.01a
聲帶息肉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增生病變,常發(fā)于聲帶固有層,是因長期發(fā)聲不當、過度用嗓、不良刺激以及慢性炎癥引起的[8]。手術切除是治療聲帶息肉的首選手段,但部分患者會對手術效果過度擔心,從而引起負面情緒產(chǎn)生,導致患者不配合手術治療,影響其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故在聲帶息肉患者圍術期開展有效護理措施干預,對順利開展手術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9]。既往臨床針對聲帶息肉手術患者常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但其護理效果不理想,患者護理滿意度較低。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是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導向,通過行為意向影響患者的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及知覺行為控制,從而促進患者行為轉(zhuǎn)變,以達到維護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10]。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SCSQ量表中消極應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積極應對評分、ES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可改變患者應對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原因可能是,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各項健康教育知識,還需要鼓勵患者將健康指導付諸實踐,提高其對疾病及手術的認知,告知患者形成健康行為的益處,通過正確妊娠以規(guī)范患者的行為態(tài)度,可幫助患者改變其行為態(tài)度,形成積極態(tài)度應對疾病,并通過心理疏導、情志開導技巧幫助患者控制情緒,通過情感支持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自我管理中,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告知患者痊愈后的美好生活,提高患者對未來生活的期待感,充分調(diào)動患者的康復信念,幫助患者養(yǎng)成健康行為,以改善其預后。本研究結(jié)果中,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MPT、H/N、FPQ、APQ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且H/N、MPT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這說明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干預能夠幫助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手術并順利度過手術時期,術后通過嗓音保健及飲食指導以促進其手術創(chuàng)面愈合,從而改善患者的聲帶功能。
綜上所述,以行為計劃理論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可改變聲帶息肉手術患者應對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聲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