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的關鍵領域關鍵系統(tǒng)安全風險研究

      2022-10-19 15:43:55周長鮮石浩東鄒雯倩
      決策與信息 2022年8期
      關鍵詞:人類

      ○周長鮮石浩東鄒雯倩

      (1.蘭州大學 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2.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高通脹、俄烏沖突及其導致的能源與糧食問題等全球性危機,引發(fā)了各國人民對全球風險的廣泛關注。由于風險具有“回旋鏢效應”,即遲早會沖擊風險的制造者或受益者而打破階級圖式。因此在面對全球風險時,國界的劃分越來越沒有意義。不得不承認,在全球治理失序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此,全球風險的治理還需結合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MDGs)、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對全球風險的前沿分析,在對關鍵領域關鍵系統(tǒng)安全風險本身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可靠的應對方略。

      一、全球風險的概念與相關理論

      “風險”是一個內涵和外延深廣的復合型概念。隨著工業(yè)技術的進步和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所面臨的社會風險日益增加,現代社會日漸步入全球“風險社會”時期。在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風險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團體,而是呈現出全球化趨勢。正如烏爾里?!へ惪耍║lrich Beck)所言,“在界定風險時,科學的理性壟斷訴求破滅了?,F代化的執(zhí)行者和受害者群體分別有著不同的觀點、利益和訴求,相互競爭,相互沖突”。因此,很難給全球風險一個準確的界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尚未針對不確定性極高的全球風險制訂在政治上具有預防性的風險管控政策。因此,還需從安全風險防控的視角加強對全球風險的系統(tǒng)研究。

      (一)全球風險社會的提出

      雖然關于風險的學術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但風險社會的概念是由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擞?986年才提出的。貝克認為,風險首先是指完全脫離人類感知能力的放射現象,此外還包括空氣、水、食品中的有毒物和污染物,以及由此對動植物和人所造成的短期或長期的影響。在貝克看來,風險是現代化的副產品,是不受歡迎的富余。還應該看到,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風險的表現形式及其影響也存在巨大差異。譬如,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內暴發(fā)以來,由于世界各國政治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差異,造成各國對疫情風險的界定及其防控采取了策略化的區(qū)別對待。事實證明,盡管全球風險社會理論倍受人們關注,且國內外學者分別從哲學、社會學、法學等角度對全球風險進行了較廣泛的研究,但風險的理論內涵與價值關聯極其復雜,不能簡單照搬相關概念與理論,還需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整合研究。

      (二)風險社會相關研究綜述

      本世紀初,風險社會就引起了各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廣泛關注。其中,以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為代表的各種國際組織和論壇都對人類社會將要面臨的全球性風險進行過較系統(tǒng)和深入的探討,這也引起了國內學界較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在貝克等人關于“帶威脅性的外部世界”的相關研究基礎上,國內學界對全球風險社會進行了積極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主要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關于風險社會的概念與特征的闡述。早在本世紀初,汪建豐(2002)就對風險、風險的二重性和風險社會與反思現代性等社會思潮進行了評述;楊雪冬(2004)對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的關系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總結,認為全球化風險的增加必將推動風險意識文化的形成與治理機制變革。(2)關于風險社會與全球治理合作方面的研究。范如國(2017)對全球風險社會治理的復雜性范式與中國參與進行了研究,提出全球治理正在演變?yōu)槿蝻L險社會治理;劉濤(2019)等學者對全球面臨的環(huán)境退化、企業(yè)的環(huán)境責任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從法律的維度對環(huán)境犯罪等問題進行了探討。(3)關于風險社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方面的研究。曹帥和許開軼(2018)等學者對逆全球化浪潮下全球風險社會的治理困境進行了專門研究,提出大國霸權加大了全球風險社會治理的難度,碎片化治理機制導致全球風險社會治理缺乏成效,民粹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導致全球集體行動困難等問題,呼吁加強多元主體治理的合作;張富利(2019)通過對全球風險社會時期的人工智能治理問題進行專門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法律應對機制。

      總的來看,當前學界的相關成果已關涉到全球風險社會與相關社會思潮,并積累了一些具有啟發(fā)意義的研究成果。但許多研究成果對全球風險本身的研究還不夠,使人們仍然難以對全球風險的種類、特征等要素形成較明確的認知,既不利于對相關風險采取精準防控舉措,也難以滿足“小快靈”立法的現實需要,更難以建構有效的風險防控網絡機制。因此,還需根據現實社會各行業(yè)領域風險防控的需要,在進行系統(tǒng)化整合性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對關鍵領域和關鍵系統(tǒng)安全風險的類別化研究。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與啟示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該理念很快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對利己主義、零和競爭等價值理念的駁斥,順應了人類共同應對全球風險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具有強大的理論生命力。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再次強調,若要解決好人類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還需維護和踐行好多邊主義,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因此,新時期全球風險社會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所帶來的挑戰(zhàn),不僅影響到個體發(fā)展,更關系到公共利益的維護。特別是,要在對關鍵領域和關鍵系統(tǒng)安全風險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積極建構起具有針對性和精準化的風險防控機制。

      二、人類社會在關鍵領域關鍵系統(tǒng)面臨的主要風險

      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曾對全球風險的種類進行過列舉式的細化研究,但時過境遷,許多分類的科學性有待人們進行重新審視和認識。而且貝克的訓導仍警示人們風險“脫域機制”不斷發(fā)酵并愈演愈烈,在風險社會中,未知的、意料之外的后果成了歷史和社會的主宰力量。為全面而清晰地厘清“全球性、系統(tǒng)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非線性”的全球風險格局,為各國進行風險防控的“政策分析、政治議程和組織設置”制定提供參考,特結合2006年至2022年的《全球風險報告》內容,尤其是近5年報告中對中長期內將要發(fā)生的各種風險的預測,將相關風險按關鍵行業(yè)系統(tǒng)和關鍵領域劃分為15個主要類別,以為各行業(yè)和各領域安全風險防范工作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類別化參考。

      (一)氣候變化成為亟需引起關注的首要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近年來的調查報告顯示,未來10年里的全球十大風險中,前五項風險均與氣候變化相關。按風險發(fā)生可能性大小依次為:極端天氣、氣候治理行動失敗、自然災害、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和人為制造的環(huán)境災害。其中,海嘯、颶風和暴雪等極端天氣不僅明顯增多,而且破壞力也顯著增強;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仍在加深,頻繁出現極端高溫天氣,并由此誘發(fā)一系列氣候問題。2013年美國多地連續(xù)數日最高氣溫超過46℃,2019年底澳大利亞因高溫而引發(fā)的山火持續(xù)燃燒長達四個月,造成超10億只動物死亡。與此同時,生物多樣性銳減。數據顯示,如今地球上800多萬個物種中,約100萬個物種正面臨滅絕,而且滅絕速度也不斷刷新人類歷史記錄[10]。

      (二)水資源危機發(fā)生概率和影響力持續(xù)上升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用水量每年維持著1%左右的高增長率,并預計將持續(xù)至2050年前后,屆時將有超過20億人生活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或地區(qū),約40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時間處于嚴重缺水的狀態(tài)。而且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工業(yè)生產造成大規(guī)模的水污染,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過度集中等現象,全球遭受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人口數量將逐年上升。盡管令人難以啟齒但卻無法回避的是,安全的用水及其配套設施在排泄物處理上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是影響著人類生理健康的日常關鍵生活物資,對人類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此外,飲用水問題還可能引發(fā)地區(qū)性水資源沖突、人口的非自愿遷徙,以及危及糧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三)人口快速增長與自然資源總量有限之間存在沖突

      截至2020年5月,全球2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口總數已達75.85億人。有預測指出,到本世紀中期,全球人口將突破百億。不僅水資源將面臨更加嚴峻的供給壓力,而且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自然資源都將難以維系百億人的生存所需。加之現代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的大力發(fā)展,人類社會對自然資源的污染和浪費,將會進一步加劇人口與自然資源在短期內難以調和的矛盾。對此,聯合國自然資源委員會曾提出,目前全球自然資源利用率仍需提高,而且越是在嚴峻的國際形勢面前,就越是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四)民主化移植過程中帶來的政治格局動蕩

      近年來,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移植發(fā)達國家所謂的民主制度受挫,使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原有的社會、政治格局遭受重創(chuàng),造成社會動蕩而亟需重建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秩序。特別是,一些地區(qū)極端勢力,通過宗教灌輸和媒體宣傳等方式對青少年進行洗腦,建立“極權”化恐怖組織,激發(fā)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而對原有政治平衡造成打擊,使地區(qū)和平遭受極大破壞和威脅。

      (五)全球化決策和治理共識的達成更加艱難

      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狀況可看出,全球治理中仍缺乏應對變革所需的足夠動力和可靠協作機制。令人遺憾的是,在目前以歐美國家為主導的各類國際化合作組織體系中,國際合作非但沒有得到加強,而且面臨分裂的危險。盡管《聯合國千年宣言》中曾提出“自由、平等、團結、容忍、尊重大自然、共同承擔責任”等六項原則,但多年來并未得到有效的執(zhí)行。在國際體系中,國家間行為模式及其道德價值體系仍存在分歧甚至沖突,亟需進一步加強各方對話交流機制的健全與完善。

      (六)國家間信息技術方面的合作面臨挑戰(zhàn)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國家之間在信息技術方面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也在加劇。一方面,大規(guī)模數據泄露、網絡攻擊等事件高頻劇發(fā)(如2017年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波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造成大量基礎設施癱瘓),使得國際合作中的信息安全篩查更加苛刻。另一方面,由于各國軍事發(fā)展對網絡信息技術的依賴,數據安全日益升級為影響世界和平與沖突的關鍵要素,網絡數據庫本身也成為軍事沖突的前沿陣地,使國家間的信息技術合作更加審慎。此外,一些國家對尖端信息技術存在壁壘式保護,造成全球信息技術合作面臨重重阻礙。

      (七)貧富差距在多重維度上持續(xù)加大

      近年來,國家間的貧富差距呈現出加大趨勢。不僅在第一與第三世界國家之間,而且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之間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即使是在主權國家內部,尤其是在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各個社會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呈現分化趨勢。資料顯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私人財富增幅顯著,各國最富有的1%人口持有的財富占社會總財富的比重都在20%以上。貧富差距過大給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與地區(qū)安定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

      (八)人類健康受到多方面的威脅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顯示,環(huán)境污染、濫用抗生素導致的病菌異化,不僅造成埃博拉、新冠肺炎和瘧疾等多種類型傳染性疾病蔓延,而且使心腦血管、呼吸道、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普遍化,導致傳染病和慢性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在這種情況下,醫(yī)療資源分配不均、國家間的醫(yī)藥技術壁壘都將導致“健康貧富差距”加大。同時,心理健康正日漸成為又一大隱患。據統(tǒng)計,目前全球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數已高達近10億人,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疏導,這些人將可能成為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

      (九)由地區(qū)和性別差異所造成的教育危機

      近年來,盡管全球適齡兒童中小學教育失學率、貧困地區(qū)文盲率已大幅下降,非洲貧困地區(qū)兒童入學率也有明顯提高,但因地區(qū)和性別差異所引起的教育問題仍然嚴峻。僅在2019年,全球就有約6700萬兒童和7200萬青少年失學;在全球7.93億成年文盲人口中,女性占比高達三分之二。而且,造成教育問題的原因也越來越復雜多樣,除了貧困,還有戰(zhàn)爭、地區(qū)動蕩、宗教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等因素。即使是在一些發(fā)達國家,教育系統(tǒng)資源在不同地區(qū)間的分配也存在較大差異,許多落后地區(qū)的青年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容易受到民粹主義和極端勢力的煽動,而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不穩(wěn)定因素。

      (十)地緣政治和地區(qū)穩(wěn)定面臨嚴峻挑戰(zhàn)

      近年來,地緣政治和地區(qū)穩(wěn)定問題更加突出。國際組織面臨被民族主義勢力進一步分化的危險,主權國家在尋求國際合作時會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曾經被視為聯盟結構和多邊體系的國際關系及其長期存在的價值框架受到削弱,并將導致世界各國在關鍵領域的合作受到挑戰(zhàn)甚至破壞。特別是一些大國的民族主義傾向明顯,為了本國利益不惜犧牲他國合理利益,在鄰邦之間不斷挑釁制造爭端。此外,現今地緣政治的安全與穩(wěn)定不光涉及到傳統(tǒng)的軍事安全,還受到網絡信息技術、新時代的貿易和投資安全、聯盟破裂與沖突升級等因素的影響。

      (十一)女性平等仍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根據聯合國婦女署發(fā)布的報告,為達成“促進性別平等與增強婦女權能”這一目標,近年來婦女境遇普遍得到改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已在消除兩性教育差距、提高非農業(yè)部門有償工作者女性比例、降低重體力與高危行業(yè)女性從業(yè)占比,以及增加女性在國家議會中的席位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然而,許多國家、地區(qū)、領域屬于弱勢群體的女性仍難以得到法律庇護,譬如某些國家的法律并不認定婚內強奸屬于犯罪行為;在一些國家的法律里,婦女甚至必須服從丈夫。約有三分之一生活在發(fā)展中國家的已婚婦女表示,個人的生理衛(wèi)生和醫(yī)療保健等費用難以從家庭支出中得到有效保障。

      (十二)跨國組織犯罪問題日益突出

      近年來,跨國組織犯罪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由原來的單純走私、販毒、器官交易等犯罪形式,進一步演化為與恐怖主義和地區(qū)極端勢力相勾結的多樣態(tài)組織犯罪,甚至發(fā)展為擁有龐大資金儲備和完整利益鏈條的犯罪集團。對此,雖然國際社會已建立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戰(zhàn)略性應對框架,并成立了聯合國打擊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但從維護國際和平穩(wěn)定的現實需要來看,隨著跨國組織犯罪的網絡化發(fā)展,各國目前對跨國組織犯罪仍缺乏強有力的打擊方式,亟待全面促進相關合作機制的健全與完善。

      (十三)能源安全問題面臨挑戰(zhàn)

      隨著清潔能源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根據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布的相關報告顯示,自2010年到2019年這10年間,僅太陽能發(fā)電量就從414GW增加到1650GW,增加了將近3倍;在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占到全球發(fā)電量的12.9%,減排將近20億噸二氧化碳。但是,由于現有基礎設施尚難以適應新興能源建設的需要,對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資源的轉化利用率還有待提高。據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沒有更有效的政策出臺,人類社會正與《巴黎協定》的目標漸行漸遠。此外,由于能源爭奪帶來地區(qū)沖突等問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全球能源實際利用率仍需提高,相關技術的國際合作還需加強。

      (十四)科技發(fā)展紅利顯著但潛在威脅加劇

      本世紀,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科技迅猛發(fā)展??萍棘F代化在為人們帶來的解放勞動力、提高生活質量、促進交流聯系等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特別是因信息泄露而帶來網絡攻擊等方面的安全隱患。不僅網絡攻擊和數據安全等潛在危險越來越頻繁地發(fā)生,而且它們已逐步威脅到國家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在俄烏沖突中,高科技化軍事技術(如無人戰(zhàn)機)已被應用于現實戰(zhàn)爭中,無形中也必將迫使有關國家和地區(qū)展開新一輪的軍事競備,對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與發(fā)展造成的威脅進一步加劇。

      (十五)亟待建立全球倫理秩序

      全球倫理,一般是指人類社會在各種文化傳統(tǒng)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有約束力的價值觀和道德態(tài)度,能夠得到人們高度認同的倫理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相對于技術規(guī)范而言,全球倫理是一種能夠得到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價值規(guī)范標準。早在1993年,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大會提出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相關的研究項目。盡管近年來有關組織機構已在支持人權事業(yè)、為公正與和平而努力,并為保護“同一個地球”而建立了相關組織與聯盟。但遺憾的是,各國之間并沒有達成一個被普遍認可的價值和行為準則。更甚的是,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借機宣揚西方“普世價值”的話語霸權,使得全球倫理的建設進程較之20世紀末更加艱難。

      三、加強全球安全風險防控的主要方略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變革,還需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根本來樹立系統(tǒng)化的風險防范體制機制。同時,需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在牢固樹立國家總體安全風險防范意識的基礎上,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為滿足精準化防控的要求,積極加強法律制度、科學技術和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設施等方面的軟硬件建設,全面建立健全依法防范和科學防范的風險防控治理體系。

      (一)轉變思想觀念:積極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面對全球風險治理問題,首要的是要在對人類破壞自然環(huán)境等自利行為進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礎上,積極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和把握“黑天鵝”和“灰犀?!钡雀鞣N非常規(guī)風險和常規(guī)風險事件的發(fā)生規(guī)律。積極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大局意識,通過完善事前預警、事中控制和事后追責的有效機制,針對現代化風險事件的復雜性、系統(tǒng)性和不確定性,通過對各類風險自身特征的科學把握,審慎制定有效應對舉措,盡量將各類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

      (二)加強依法治理:健全完善風險防范法律體系

      面對全球風險社會的各種挑戰(zhàn),考慮到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復雜性等特征,基于對各種風險防范成本的考慮,還需通過風險防范法律體系的健全完善來加強依法治理。對此,在立法規(guī)范上,還需加強國家立法對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理性規(guī)范。在積極加強對各種安全風險事前防范的基礎上,有效利用法律手段將各類安全風險規(guī)制在可控范圍內。

      (三)堅持科學防范:利用現代科技提升防控能力

      現代社會,通過新興科技的賦能,人們對安全風險的防控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大數據在公共衛(wèi)生安全風險治理中,以數據安全與規(guī)范為基石,完善疫情防控的應急管理模式,打造全方位的社區(qū)應急管理體系,助力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勝利和常態(tài)下“動態(tài)清零”政策的貫徹。在全球風險治理中,新興科學技術已被廣泛用于識別、預判、預警等工作環(huán)節(jié),能顯著提高人類對各類風險信息的利用和掌控能力。尤其是在公共衛(wèi)生安全方面,還應大力加強對疫苗的研發(fā)和治療方案的綜合優(yōu)化。

      (四)建構風險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多元主體之間的協作機制

      自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國際國內的多元主體合作提出了許多新的重要要求,亟需從風險防控的頂層設計出發(fā)加強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特別是,隨著社區(qū)在風險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彰顯,還需積極健全完善多元主體協作機制的建設。兩年多以來,我國在疫情防控、基層社區(qū)治理、科技賦能上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但還需進一步加強理論總結,同時還要加強智庫機構、研發(fā)企業(yè)、國際組織和國家機構間的合作,全面加強全球化的風險治理體系建設。

      (五)落實全球治理理念:加強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時期,隨著全球化風險格局發(fā)生演變,以及現代交通、物流、國際商貿來往的發(fā)展,一個國家要將某一全球疫情擋在國門之外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全球風險的預防,不僅在國家治理層面需要龐大的人力、資金和技術支持,更需要全球治理機制的有效協同。對此,還需基于人類個體發(fā)展和公共價值維護的共同需要,從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對政治發(fā)展理念進行適時提升。

      四、結語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未來人類社會仍需面對各類風險挑戰(zhàn)。一方面,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風險在當前復雜的全球體系中層層傳遞,給國家治理帶來從全球變暖到網絡犯罪、恐怖主義再到個人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當前國際社會民粹主義和單邊主義傾向明顯,造成相關國際合作呈現遞減態(tài)勢,使國家間的合作成本增加。對此,還需在秉持“同一個地球”“同一個世界”等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強世界各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理性合作,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猜你喜歡
      人類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沒有進化好
      人類過去長啥樣
      出發(fā)!去最北人類定居地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共建“人類之眼”
      人類,快醒醒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岳普湖县| 黄龙县| 大厂| 松江区| 延安市| 北宁市| 额尔古纳市| 清新县| 长阳| 缙云县| 东乌| 都江堰市| 准格尔旗| 绍兴市| 砚山县| 文山县| 西城区| 南京市| 四会市| 澄江县| 黄平县| 贺州市| 三亚市| 攀枝花市| 无棣县| 寿宁县| 静海县| 措勤县| 黔西县| 太康县| 青浦区| 临江市| 霍林郭勒市| 凉城县| 乌什县| 灌阳县| 铅山县| 嘉荫县| 聂拉木县| 吉安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