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60—1987年廈門市園林植物園景觀營造史探析

      2022-10-26 08:13:12陳芬芳
      中國園林 2022年9期
      關鍵詞:植物園廈門市廈門

      任 堯 陳芬芳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俗稱萬石植物園、廈門植物園,是中國城建系統(tǒng)植物園下的第四座植物園,是福建省第一座綜合性植物園,是廈門鼓浪嶼——萬石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萬石山而建的廈門市園林植物園,自明清以來園區(qū)內的風景園林營造活動持續(xù)不斷。本文以1960—1987年植物園的營建活動為線索,通過調研,結合文獻史料和人物訪談,還原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初期建設史,呈現(xiàn)廈門植物園在該時期的規(guī)劃設計和景觀營建特點。廈門植物園建園初期的文獻資料大多缺失,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該方面研究的空白。

      孫筱祥先生對廈門植物園的規(guī)劃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植物園設計領域的一個優(yōu)秀案例,體現(xiàn)了該時期孫筱祥的植物園規(guī)劃設計思想。本文以廈門植物園規(guī)劃設計與景觀營建方面的論述為出發(fā)點,總結該時期孫筱祥造園思想的特點,窺探孫筱祥在植物園領域的設計思想。

      1 萬石山的景觀資源

      1.1 自然地理資源

      廈門植物園所依托的萬石山,于燕山期①形成基本的地質構造和地貌的基本輪廓。由于基巖裸露,球狀風化強烈,石蛋地貌發(fā)育,常常形成壯麗的“石浪排天”景觀。薛起鳳②稱贊:“山巖多勝概,萬石最稱奇;[1]86”黃蓮士③亦云:“山以石為勝,巖因水更奇。[1]87”萬石山有2條重要的水系——樵溪和水磨坑溪,二者是萬石山植被的主要灌溉來源,均發(fā)源于獅山。溪水流經之處,山巖環(huán)抱,幽巖邃洞,池潭映碧,花木茂盛。清道光《廈門志》記載:“樵溪,近紫巖,源出獅山,曲折西流,經天界寺前,匯于水磨,達于海……水磨坑溪,經萬石巖,過深田汛,至岳廟前入于海。[2]”樵溪和水磨坑溪二者匯于天界寺前,共同注入中山公園水系,繼而流入大海(圖1)。民國以前,萬石山除各古剎及景點有綠植覆蓋外,大多為裸露山體,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圖2)。

      圖1 樵溪、水磨坑溪和中山公園的水系關系(作者改繪自20世紀30年代廈門市地圖)

      圖2 20世紀30年代的萬石山景象[3]

      20世紀50年代,廈門市成立專門綠化機構,開始了山林綠化復興之路。至60年代,廈門市的山林綠化工作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群眾植樹造林運動,萬石山3.7萬多畝(約2 470hm2)荒山禿地在綠山還林中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廈門島水資源貧乏,內陸溪流短小,全市降雨量在地區(qū)與季節(jié)之間分配不均,造成水旱災害頻繁[4],常遭受臺風的襲擊和影響,引發(fā)山洪。為了調節(jié)過量雨水,減少降雨對城區(qū)的影響,防止山洪和泥沙泛濫周邊區(qū)域,1952年,市政方面設壩截流樵溪和水磨坑溪,取萬石山上兩溪交匯處較為平緩的地帶,建成萬石水庫;1956年,在萬石水庫東南約1.3km處,截流水磨坑溪建成西山水庫。樵溪和水磨坑溪原支流較多,呈樹枝狀沿山勢向四面分流。萬石水庫建成后,對2條水溪的改造也隨之開始。改造的重點是建閘、引流和儲水,靈活控制水磨坑溪和樵溪匯入萬石水庫。從后來植物園的發(fā)展來看,2條水溪的改造促成了沿途多處景觀節(jié)點的形成(圖3)。

      圖3 樵溪和水磨坑溪改造示意及景點分布

      1.2 人文景觀資源

      根據《嘉禾名勝記》④和《鷺江名勝詩鈔》⑤中的詩詞記載,自明代,萬石山已成為文人雅士游觴對句、市民游玩踏青的好去處。鄭成功據廈抗清時期,萬石山成為其屯兵和讀書之所,形成了以鄭成功為核心的延平文化⑥。依托萬石山的巖穴山洞,山上營建了不少巖寺。1941年,《新廈門指南》全面列出了廈門大八景、小八景和景外景共計24處[5]。這二十四景中,在植物園范圍內的有6處,分別是:天界曉鐘、萬石朝天、中巖玉笏、太平石笑、紫云得路和高讀琴洞,其中除高讀琴洞外,其余5處分別對應的巖寺為:天界寺、萬石蓮寺、中巖寺、太平巖寺和紫云巖寺。

      綜上所述,萬石山基于其獨特的地形地貌、水系和植被特點孕育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萬石山在開辟前就是風景游覽區(qū),游覽屬性也一直存在。20世紀50—60年代,諸如水庫建設、水系梳理、治山綠山等一系列基建活動的開展,為廈門植物園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 植物園的前期規(guī)劃

      2.1 植物園的發(fā)展背景

      現(xiàn)代植物園發(fā)源于歐洲,于近代科學的西學東漸中傳入我國。經過幾個世紀的發(fā)展,根據時代的不同情況及需求,植物園的類型已豐富多樣[6]。1956—1960年是我國植物園建設的一個井噴期,植物園數(shù)量達到34座。中科院的建立和全國自然科學規(guī)劃的施行讓植物學重新得到重視,這期間,中科院領導建設的植物園達到10座,是我國植物園的主基調。這個時期,我國的植物園正處在一邊建園、一邊規(guī)劃的階段[7]176。

      1960年“福建省廈門市廈門林業(yè)試驗苗圃”成立,選址于萬石水庫東側山地。次年,苗圃的發(fā)展得到了福建省林業(yè)廳的支持,林業(yè)部副部長羅玉川⑦訪廈后,“廈門林業(yè)試驗苗圃”改建為“廈門樹木園”,植物園的建立進入籌備階段,1962年,派請北京林學院專家組⑧,開始正式規(guī)劃“廈門市植物園”。時任北京林學院園林設計教研室主任的孫筱祥先生在1962—1963年參與指導植物園的初期規(guī)劃,是在廈時間最長的專家組成員。

      2.2 園地選擇

      孫筱祥認為,植物園要求有復雜的地形地貌,因為有復雜的地形地貌,才能形成不同的小氣候,有復雜的小氣候,才能引種馴化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原產的外來植物[7]179。植物園的大小根據其性質、任務而定[6]。建園初期的植物園為荒山荒地,規(guī)劃面積大。由于缺少明確的用地范圍文獻,根據1987年廈門市園林植物園規(guī)劃分區(qū)示意圖(1993—2012年),結合人物訪談⑨,推測出植物園在初期規(guī)劃時的紅線范圍和重點規(guī)劃區(qū)域。植物園建園初期的園地面積約為98hm2[8],主要圍繞萬石水庫進行規(guī)劃,規(guī)劃面積約為園地面積的1/3,北至標本樓北,南至天界寺下,東至花圃處,西至現(xiàn)西側圍墻處(圖4)。這塊區(qū)域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周圍有五老峰和太平山遮擋,背海而建,可以抵擋極端天氣的破壞,泥沙堆積,離水資源近,土壤條件較好,有利于栽培當?shù)刂参?,引種外來植物,同時也利于植物園后期的開發(fā)建設。

      圖4 孫筱祥規(guī)劃時期植物園功能分區(qū)想象復原圖

      3 孫筱祥與廈門植物園總體規(guī)劃

      3.1 孫筱祥的造園思想特點

      孫筱祥1946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園藝系,獲得農學士學位,1944—1952年師從徐悲鴻學國畫,1954年在東南大學師從劉敦楨、童寯、楊廷寶等大師學習建筑設計,后長期在北京林學院教授“園林藝術及設計原理”課程。孫筱祥具有良好的園藝學、建筑學和繪畫基礎,長期從事園林設計教學工作,在20世紀50—60年代,完成了多座植物園的總體規(guī)劃,如華南植物園、杭州植物園、北京植物園、海南植物園(“文革”被毀)、廈門植物園及北京林學院植物園(被毀)等。

      文章研究的是20世紀50—60年代孫筱祥的造園思想和植物園規(guī)劃思想,研究來源一部分是植物園實地調研和與廈門市園林植物園前主任陳榕生⑩的訪談,另外一部分是分析孫筱祥在該時期發(fā)表或編著的4篇著作(表1),這4篇文獻的發(fā)表時間與孫筱祥參與廈門植物園規(guī)劃的時間接近,集中反映了該時期孫筱祥的造園思想。

      表1 20世紀50—60年代孫筱祥的主要論著

      1)孫筱祥注重園林的空間構圖,創(chuàng)造性地從中國山水畫的角度去研究傳統(tǒng)園林,從畫論中尋求造園理論,并將其運用到實踐項目中。

      2)造園要分析使用者的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需求,及其對園林形態(tài)的影響。古典園林的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官僚、地主等剝削階級,現(xiàn)代園林的使用者是廣大的無產階級。

      3)作為植物學和園藝學方面的專家,孫筱祥注重植物配置和植物規(guī)劃設計,注重植物的地域性設計,如華南植物園規(guī)劃木蘭園、姜科植物園、棕櫚園、陰生植物區(qū)等植物專類園;北京植物園規(guī)劃芍藥園、丁香園、宿根花卉園、梅園等植物專類園;花港觀魚設計中,以牡丹、海棠和櫻花為主調植物,以廣葉玉蘭為基調植物等。

      4)孫筱祥的造園思想有明顯的社會主義傾向,呼吁造園家樹立正確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強調園林是社會主義園林綠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60年代,我國植物園的建設廣泛吸收了植物學者、園藝學者、園林工作者、建筑師、工程師等參與植物園的規(guī)劃和討論,孫筱祥是同時代研究者中,強調傳統(tǒng)造園理論與現(xiàn)代植物園規(guī)劃設計結合的學者。

      3.2 廈門植物園的總體布局與功能分區(qū)

      孫筱祥強調植物園是社會主義園林綠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廣大的無產階級服務。按照孫筱祥對植物園類型的劃分,廈門植物園屬于地方領導的綜合性植物園?。在任務上首先要滿足科學研究及科學生產的作用,再者就是對市民進行植物學科方面的科學教育,轉化到功能方面,主要分為展覽區(qū)和苗圃及試驗研究區(qū),另外還要為市民提供游憩、休息等區(qū)域。

      孫筱祥注重植物園的地域性設計。基于廈門島的自然氣候特點,孫筱祥強調廈門植物園的定位是南亞熱帶植物園,以棕櫚植物、竹類植物、藤本植物、大花喬木和大型草本為引種馴化研究的重點?,因此確定廈門植物園在全國植物園網中的位置,明確了植物園的地域性特點。植物園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城市綠地,它擁有豐富的植物種類,不僅是一個植物科學展覽館,而且兼具審美和教育的功能[12]。根據植物園的定位,明確工作范圍和主要承擔的任務,廈門植物園分為展覽和科研兩大功能區(qū)。

      萬石山西麓為廈門老城區(qū),利用原有城市路網,辟西門為入園大門。利用原有地形和修建水庫時形成的道路,園內形成了“一環(huán)五區(qū)”的總體布局(圖4)?!耙画h(huán)”即圍繞萬石水庫形成的環(huán)形道路系統(tǒng);“五區(qū)”即展覽功能的四大植物展示區(qū)和科研功能的引種馴化區(qū)。

      展覽區(qū)環(huán)布在萬石水庫四周,位置靠近植物園西大門,面向群眾開放,以科普、游憩為主,科研為輔。西大門是植物園的主入口,該區(qū)域對游客的吸引力最大。萬石水庫可以為灌溉植物提供便利,調節(jié)環(huán)境微氣候,同時可以很好地發(fā)揮其景觀作用,結合觀賞植物形成不錯的景觀。植物展覽區(qū)主要按照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植被類型、觀賞植物與園林藝術結合等原則進行布局,如按照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規(guī)劃的裸子植物區(qū);按照植被類型規(guī)劃的竹類植物區(qū)、棕櫚植物區(qū),觀賞植物與園林藝術結合的南洋杉草坪等。

      苗圃試驗區(qū)專用于科研和生產,面向群眾的功能性較弱。在萬石水庫的東側山坡建有植物栽培溫室,水庫東側的緩地為花圃培育區(qū)。故將植物栽培溫室擴建為引種馴化區(qū),花圃的位置保留不變,二者共同構成植物園的科研區(qū)域??蒲泄δ軈^(qū)位于植物園東南側,距離中心景區(qū)較遠,可以較好地避開游人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3.3 廈門植物園的園林布局與空間構圖

      孫筱祥認為,植物園的設計不僅需要將有關地形地貌、建筑布局和種植設計之間的關系統(tǒng)一起來,還要讓植物園的布局使科學與園林藝術結合起來[7]176,這就使得植物園的設計與園林藝術構圖聯(lián)系起來。孫筱祥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有很深的研究,他認為傳統(tǒng)畫論中強調“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咫尺千里,起伏開合”“相反相成,一本萬殊”[11]的構圖原則。孫筱祥將這3點原則運用到了杭州花港觀魚的實踐項目中,相應地提出園林構圖的主要原則分為:主體突出,主次分明;構圖整體的不可分割性;多樣統(tǒng)一與對立統(tǒng)一[9]。在廈門植物園的設計中,同樣也體現(xiàn)了這3點構圖原則。

      3.3.1 主體突出,主次分明

      植物園初期的規(guī)劃以萬石水庫為中心,水庫周邊布置植物展覽區(qū)。萬石湖為外向型空間,游客從西大門進入園區(qū),通過一段階梯后首先進入視野的就是萬石湖。萬石湖湖面面積約為2萬m2,可蓄水15萬m3。湖面開朗遼闊,其北側、南側和東側皆以山為背景,山水之間為植物展覽區(qū),具有優(yōu)美的山水架構,這3個方向的景深最遠可達700m,可以看到萬石山的萬石朝天、天界曉鐘等景點。西側可眺望市區(qū),透視景深約2 300m,視線最遠處可至鷺江?。為了避免湖面過分單調,豐富湖面的景觀層次,20世紀80年代,在樵溪與水磨坑溪匯入萬石湖的地方分別設計了春秋橋和天趣橋,分割湖面,聯(lián)系竹徑、棕櫚島與萬石湖兩岸;在湖的東側和南側點綴3座亭榭,作為視線焦點和景觀控制點。萬石湖在空間構圖上以開朗景觀為主,起到統(tǒng)籌全局的作用。萬石湖周邊分布的植物展覽區(qū)分別是裸子植物區(qū)、竹類植物區(qū)、棕櫚植物區(qū)、引種馴化區(qū)及南洋杉草坪。幾個展覽區(qū)各具特色,以向心性布局環(huán)繞于萬石湖,通過環(huán)湖的道路進行串聯(lián)(圖5、6),形成了植物園主體突出、主次分明的空間構圖。

      圖5 植物展區(qū)與萬石湖的向心關系

      圖6 植物展區(qū)之間的道路連接關系

      3.3.2 構圖整體的不可分割性

      植物園的空間構圖,峰回路轉,開合收放,變化無窮。幾個展覽區(qū)的空間組織上也不是一覽無余,而是結合萬石山的地貌及植物的特點,通過空間的變化將各個局部連接起來,每個局部空間獨立成一個靜止的構圖。這些空間,依據游覽路線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流動連續(xù)的構圖。不同的展覽區(qū)之間通過萬石湖形成對景或透景關系,相互觀望,相互烘托,營造出了豐富的景觀層次(圖7~11)。

      3.3.3 多樣統(tǒng)一與對立統(tǒng)一

      植物展覽區(qū)分別發(fā)揮各自植物的特點,營造出了多樣的游覽空間(圖7)。棕櫚植物區(qū),利用棕櫚植物特殊的樹和葉的形狀,營造出強烈的熱帶氣息,棕櫚島上種植喬木、藤本或灌木類棕櫚,空間或開闊通透,與萬石湖形成透景關系,或幽靜深遠,引人入勝,整個區(qū)域空間曠奧結合,變化豐富(圖8);竹類植物區(qū),利用不同竹類的形狀和樣式,結合山石地貌,形成了多樣的游覽空間,各具特色(圖9);萬石湖的南側,開辟了南洋杉林區(qū),南洋杉草坪是這個區(qū)域的主要景點,此處種植的南洋杉樹形高大,婀娜多姿,形態(tài)各異。南洋杉草坪很好地利用緩坡表現(xiàn)高、大、寬、廣的意境,南洋杉多種植在草坪周邊,使得這片空間具有很好的內聚性,為了避免空間過分寬廣,在草坪中間三兩聚集種植數(shù)株南洋杉,形成一個半封閉的空間,此處借鑒了中國園林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手法,形成了空間的多重性。由于南洋杉的種植較疏,樹干之間的空隙較大,形成天然的透景線和漏景的效果,與周圍的空間互相流動(圖10)。這些植物展覽區(qū)作為內向型的局部空間,互相之間的道路連接方式也十分豐富,或利用地形高差起伏跌落,或利用水系通過汀步或小橋連接,或利用山石和植物形成藏露關系,產生強烈的引導和暗示,引人探幽(圖11)。

      圖7 萬石水庫片區(qū)總體規(guī)劃

      圖8 棕櫚植物區(qū)

      圖9 竹類植物區(qū)

      圖10 南洋杉草坪

      圖11 展覽區(qū)之間豐富的連接形式

      4 結語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初期規(guī)劃,以廈門地區(qū)的自然氣候特征為基礎,結合了古典園林之風與現(xiàn)代公園的設計手法,塑造了一座具有典型南亞熱帶特點的地域性植物園。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初期規(guī)劃是孫筱祥將中國傳統(tǒng)造園的藝術方法運用到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的典型案例,是孫筱祥在植物園規(guī)劃領域設計思想的體現(xiàn)。孫筱祥在植物園的規(guī)劃中,樹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慮了植物園的地域性特點,注重植物園的空間布局設計。孫筱祥對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規(guī)劃也體現(xiàn)了他對植物園長遠規(guī)劃的考慮,改革開放后,植物園又進行了2次重要的規(guī)劃設計,2次規(guī)劃修編均緊密圍繞著引種馴化目標,以“寓科學普及于休憩之中”和“風景名勝區(qū)與植物園和諧一體”的原則建設植物園,完善植物園的分區(qū)及專類園建設[13],這些指導思想是對孫筱祥規(guī)劃思想最佳的借鑒、回應和延續(xù)。

      注: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繪制和拍攝。

      致謝:感謝廈門市園林植物園陳榕生、蔡邦平對研究內容提供的幫助。

      注釋:

      ① 燕山構造期,簡稱燕山期,是侏羅紀至早白堊世早期(199.6—133.9Ma)之間的構造期,在此期間,在今中國及周邊地區(qū)發(fā)生了燕山運動或稱燕山事件。

      ② 薛起鳳,字飛三,號震湖,清代海澄鎮(zhèn)海衛(wèi)人,后遷廈門。乾隆三十年(1765年)舉人。通曉經書,與黃蓮士等人結云州詩社。參與修撰《同安縣志》,修撰《鷺江志》,個人作品結集《梧山草》。

      ③ 黃蓮士,生卒年不詳,清代廈門名士。

      ④ 清代廈門著名詩人黃日紀編輯,版刻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廈門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風景名勝詩集,收錄清代至清乾隆時期的數(shù)十位作者的詩詞與記事文,內容反映廈門的名勝古跡。

      ⑤ 民國時期名士江熙1926年編輯,1948年正式出版的《廈門風景名勝詩集》,體例完全仿照《嘉禾名勝記》,收錄宋至近代的眾多人士的律詩和絕句,所收入的詩歌基本與《嘉禾名勝記》不重復。

      ⑥ 鄭成功(1624—1662),因受南明昭宗永歷帝敕封為“延平王”,后世尊稱“延平郡王”,延平文化名稱由此而來。

      ⑦ 羅玉川(1909—1989),1951年8月至“文革”期間任國家林業(yè)部副部長。

      ⑧ 通過與陳榕生先生的訪談得知專家組主要成員是李駒、陳俊愉、孫筱祥、陳有民和周家琪[14]124。

      ⑨ 通過與陳榕生先生和廈門市園林植物園蔡邦平副主任的訪談,推測出建園初期的紅線范圍和重點規(guī)劃范圍[14]121-133。

      ⑩ 陳榕生(1933—),1960年開始著手創(chuàng)建廈門市園林植物園,是目前唯一一位見證廈門市園林植物園全過程的建園核心人物,1984年5月—1993年5月任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主任,2013年獲得中國植物園終生成就獎,2018年獲得第一屆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終身成就獎。

      ? 1981年,綜合以上2本,孫筱祥編著了《園林藝術及園林設計》油印講義,書中對植物園規(guī)劃設計和景觀營造都做了詳細的理論分析,該著作影響了之后幾十年的中國現(xiàn)代園林教育。

      ? 孫筱祥將植物園按照隸屬系統(tǒng)的不同分為5類,分別是屬于中科院領導的有綜合任務的正規(guī)植物園、地方領導的綜合性正規(guī)植物園、文教系統(tǒng)的附屬植物園、產業(yè)部門植物園和研究機構附屬標本園。

      ? 通過與陳榕生先生的訪談明確了孫筱祥對廈門植物園引種馴化重點的指導[14]124。

      猜你喜歡
      植物園廈門市廈門
      國家植物園
      自然雜志(2023年6期)2023-12-25 00:55:50
      廈門正新
      中國自行車(2022年6期)2022-10-29 02:05:40
      植物園的“虎”明星
      學與玩(2022年6期)2022-10-28 09:19:02
      跟動物聊國家植物園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園
      組織祭掃活動 緬懷革命先烈
      紅土地(2019年5期)2019-07-12 09:32:44
      “偶”遇廈門
      海峽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50
      廈門貓街
      海峽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6
      食在廈門
      2015年廈門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總表
      宜兰县| 永安市| 罗城| 金沙县| 邯郸县| 许昌县| 中方县| 巴林右旗| 永宁县| 新竹县| 阳原县| 黔西县| 秭归县| 天水市| 壤塘县| 无棣县| 咸阳市| 循化| 临高县| 乐至县| 旌德县| 满洲里市| 红安县| 清苑县| 双峰县| 札达县| 乌拉特前旗| 丹阳市| 禄劝| 河间市| 上犹县| 基隆市| 保山市| 翼城县| 五常市| 太原市| 张家港市| 金堂县| 伊吾县| 沙雅县|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