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懿
今年8月,香港老字號蓮香樓正式結(jié)束營業(yè)。這間百年茶樓曾盛極一時,每日賓客如云。蓮香樓前身是廣州城西關(guān)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后因翰林學(xué)士陳如岳大贊其蓮蓉出色,易名為蓮香樓。于1918年在香港開設(shè)分店,上下樓分別做茶室、唐餅鋪。
也是在8月,作家葛亮的長篇小說《燕食記》出版,貫穿整個故事的嶺南老字號同欽樓所經(jīng)歷的百年曲折滄桑,與蓮香樓幾近重疊。小說自同欽樓的興衰講起,一路由港式茶樓追溯到廣府茶肆,從名庵古剎穿梭至高門大戶,于書籍報刊等陳年資料中,拼湊起浮沉輾轉(zhuǎn)的前塵往事。
上世紀20年代出生的榮貽生,命運被亂世的渦流裹挾。他在“羊城食壇第一家”太史第度過童年時光,后避禍湛江,向曾為三點會首領(lǐng)的葉鳳池拜師學(xué)廚??谷諔?zhàn)爭后,輾轉(zhuǎn)至香港,以打蓮蓉的好手藝成為同欽樓的行政總廚,最終隨著同欽樓的沒落退隱。徒弟陳五舉因愛情“叛出師門”,入贅從上海來香港的戴家,繼承了餐館生意,承諾不再使用從師父那里學(xué)得的技藝,轉(zhuǎn)而做起融合了嶺南風味的本幫菜,同時在香港的如浪巨變中,勉力應(yīng)對商業(yè)社會中傳統(tǒng)的變遷。
“燕食”,意為古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堆嗍秤洝费仫嬍澄幕陌l(fā)展脈絡(luò),以榮、陳師徒二人的傳奇身世及薪火存續(xù),見證辛亥革命以來的粵港時代風云。以一間老字號的發(fā)展歷程,穿透地緣民俗、人心世相的變遷,將廣東、廣西、香港、福建、上海聯(lián)結(jié)起來,以飲食的傳承、流變、革新勾連近代百年嶺南歷史,堪稱一部“嶺南夢華錄”。
葛亮想寫一部關(guān)于“吃”的小說,是很久的事了。在之前備受好評的小說《北鳶》中,他借主人公之口說道:“中國人的那點子道理,都在這吃里頭了?!痹谒磥?,飲食中有親情、有回憶、有過往,有歲月流轉(zhuǎn)和空間流動,有時候?qū)τ谖队X的渴望,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抵達?!堆嗍秤洝防铮蛱返匆簧?,垂垂老矣面對中秋之月時,觸懷的仍是多年前,與兄長之間的一壺酒、一頓飯。香港大佬邵公吃到滬味肉絲黃豆湯,老淚縱橫,回想起的是與故去的老大哥在上海一起打拼的往昔崢嶸。
飲食定格日常,也定格了歷史。香港最古早的茶樓叫杏花樓,據(jù)學(xué)者研究,孫中山和楊衢云、何啟等人就是在杏花樓的包間里,討論起義方略及對外宣言,并確立了建立共和國的大綱。在縷縷茶香中,一些重要的時刻被定義。在做了大量案頭工作與田野調(diào)察之后,葛亮將《燕食記》與一座茶樓的過往相聯(lián)。小人物在灶前揮勺顛鍋,身后翻滾著波譎云詭的宏大歷史風云。
香港是《燕食記》中的重要地標,也是葛亮寫作之路的起點。他出生于江南,2000年到香港大學(xué)讀碩士,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第二年開始寫作。這些年,他在《朱雀》里寫家鄉(xiāng)南京,在《北鳶》里憑借虛構(gòu)的襄城講家族史,到了《瓦貓》,故事的發(fā)生地又變成南京、香港和龍泉?!堆嗍秤洝烦霭鏁r,葛亮在嶺南生活的時間恰好和在江南度過的時間一樣長。他說自己一直能感受到“江南和嶺南之間的文化的流淌”,這本書也是他20余年嶺南生活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