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為例"/>
魏心怡
愛情是人類最為強烈的一種感情,愛情悲劇這種藝術(shù)對人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中外文學作品中關(guān)于愛情悲劇的有很多,比如大眾比較熟悉的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很多學者對這兩部作品研究較多。今天我們從悲劇意識方面來研究另外兩部中西方的愛情悲劇作品《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這兩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照,反映了當時社會在婚姻方面的狹隘思想給年輕人帶來的傷害。但是中西方文學作品在表達愛情悲劇時又存在著一定的不同,這些不同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
《孔雀東南飛》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詩歌的形式、簡短的篇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同時它作為樂府詩也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這部文學作品雖然沒有明確的作者,但是內(nèi)容卻取材于現(xiàn)實的婚姻悲劇。全詩僅用1700余字就為讀者呈現(xiàn)了多個生動的畫面和豐富的情節(jié)內(nèi)容。在這首詩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焦仲卿和劉蘭芝兩人的被迫分離以及雙雙自殺的悲劇,還可以看到焦母的頑固不化和劉兄的蠻橫無理。文章結(jié)尾為我們呈現(xiàn)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后雙雙化蝶的畫面,通過這種神話形式寄托了人們對自由戀愛的追求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陰謀與愛情》這部文學作品主要圍繞著宰相瓦爾特的兒子費迪南和平民樂師米勒的女兒露易絲之間的愛情悲劇而寫。作者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故事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特別是上層社會的人際關(guān)系和生活場景。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部西方愛情悲劇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又具有地域特征。在這出愛情悲劇中除了當事人費迪南和露易絲外,還有兩類人參與其中,一種是與當事人有感情聯(lián)系的,比如米爾佛特夫人和伍而牧;一種是與這場愛情有利益關(guān)系的,比如宰相瓦爾特和平民樂師米勒夫婦 。費迪南和露易絲在外界的種種干擾之下最終雙雙赴死,選擇這種方式在一起。
《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這兩部作品之所以打動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都出于對愛情的執(zhí)著而選擇以極端的方式去反抗當時的社會。讀者在閱讀這兩部文學作品時無不為這兩對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而感動,更震撼于他們敢于去對抗那頑固的、不公平的社會。《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和劉蘭芝面對封建社會的宗法思想勢單力薄,但是他們用生命的代價表達了他們的反抗;《陰謀與愛情》中的費迪南和露易絲這種跨越階層的愛情在當時社會是被禁止的,而且會夾雜著各種利益關(guān)系,他們在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沒有成功走在一起,最終也是以殉情的方式做出了無聲的反抗。《陰謀與愛情》的作者所處的國家德國也是處于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為了獲取利益對下層人民實施嚴酷的統(tǒng)治,這也是文中處于不同社會地位的兩位主人公愛情悲劇發(fā)生的根源。這樣的愛情悲劇在當時的社會非常普遍,所以這部文學作品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政治傾向性?!犊兹笘|南飛》這首敘事詩也是取材于現(xiàn)實社會,這個故事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對封建禮教起到了一定的批判作用。
通過一步步的分析,《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的相似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們都圍繞著主人公的愛情所寫,而且愛情故事都是以悲劇結(jié)尾。這里的悲劇主要指的是主人公為了堅守愛情而選擇的殉情方式。其次,任何悲劇故事之所以出現(xiàn)悲劇的結(jié)果是因為在故事的發(fā)展中存在著激烈的矛盾沖突,這種矛盾沖突不可調(diào)和,最終導(dǎo)致了悲劇的發(fā)生。這兩部悲劇文學作品也不例外,其故事中也存在著激烈的矛盾沖突。最主要、最激烈的矛盾沖突是故事主人公的愛情與當時的封建社會要求并不符合,這樣的矛盾在當時的社會是尖銳的,而且還具有集中性的特點。另外,激烈的矛盾沖突使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得以推進,也有利于提高作品對讀者的吸引力。再次,《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這兩部文學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浪漫性?,F(xiàn)實性指的是這兩部文學作品都是取材于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的事情,很大程度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浪漫性主要是指作品中營造出來的氛圍,使整個悲劇故事帶有一種濃厚的浪漫色彩,使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雖然為故事主人公的悲劇結(jié)局而感傷,但也會因為這種浪漫產(chǎn)生另一種情愫。比如《孔雀東南飛》中“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這句就表現(xiàn)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化為鴛鴦在林中相依相伴,“相向鳴”則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兩人的廝守以及互相傾訴對對方的愛慕之情?!蛾幹\與愛情》中的“你在我寧靜的年輕的心中扔了一把火,它永遠永遠不會熄滅”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犊兹笘|南飛》中的浪漫表達比較婉轉(zhuǎn)含蓄,《陰謀與愛情》中的浪漫表達則來得更加直接和熱烈,這主要是因為中西方人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這兩部文學作品既有現(xiàn)實社會的基礎(chǔ),也有浪漫成分的升華,這樣讀者在閱讀中會得到兩種不同的閱讀體驗,增強了作品的魅力。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兩部文學作品的相似性,這對作品的閱讀和理解會有促進作用。
以上分析了兩部作品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兩部作品是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因此它們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只有了解兩部作品的差異性,才能對他們的愛情悲劇理解得更加透徹,也才能真正走入作品、理解作品。
我國封建社會的婚姻是由父母決定的,男女雙方?jīng)]有自主權(quán),這也是《孔雀東南飛》中愛情悲劇發(fā)生的根源?!犊兹笘|南飛》創(chuàng)作于大漢王朝,在那個時代獨尊儒術(shù),儒家的封建禮教對人有多種束縛。首先,這種束縛表現(xiàn)在封建禮教對焦仲卿的束縛。文中焦母對劉蘭芝百般刁難,劉蘭芝雖然受到很多委屈,但是并不敢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告訴焦仲卿“及時相遣歸”。劉蘭芝這一句話一方面說明自己受到的委屈已經(jīng)達到了忍耐的極限,另一方面還帶有向焦仲卿求救的意思,讓焦仲卿和他的母親進行充分的溝通,不要這樣為難自己。這樣隱忍的要求焦仲卿何嘗不知,但是在傳統(tǒng)的孝道下焦仲卿并不能直接指出焦母的過錯,而是委婉地說:“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這是焦仲卿第一次對母親的行為做出反抗,也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但是焦母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生氣兒子對自己的不孝,并讓兒子休掉劉蘭芝另娶他人。焦母跋扈的形象通過“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對兒子說出這樣張狂的話語是因為有封建禮教的支持。焦仲卿作為地方官吏在母親面前也不敢造次,更不敢說出自己的堅持。這樣的封建禮教造就了這樣的焦仲卿,也造就了他們的愛情悲劇。其次,封建禮教的束縛表現(xiàn)在男尊女卑思想對劉蘭芝的壓迫上。《孔雀東南飛》中的愛情悲劇一方面是因為封建的孝道對焦仲卿的束縛,另一方面是因為封建的男尊女卑的階級關(guān)系。通過文中對劉蘭芝的描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我們可以看出,劉蘭芝作為一個傳統(tǒng)婦女不僅會做各種家務(wù),還有文化。這簡直是一個賢妻良母的典范。但就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婦女卻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愛情,面對焦母的苛責忍氣吞聲,面對丈夫也不敢直接說出自己的委屈,只能委婉地說出自己的處境。這是一種明顯的男尊女卑的表現(xiàn)。另外,當劉蘭芝被焦母成功遣返后,劉蘭芝兄長讓其嫁給太守的兒子。面對兄長的逼婚,劉蘭芝的母親雖然明白女兒不愿意,但是也無能為力,用一句“汝可去應(yīng)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劉蘭芝母親在自己兒子面前的做法也充分體現(xiàn)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封建社會婦女沒有話語權(quán)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作者在寫作《陰謀與愛情》時,雖然德國還處于封建社會,但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其中的一些思想對當時的年輕人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但是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封建主貴族卻不愿意接受這種進步思想,仍然以封建等級觀念維護自己的利益。來自貴族的費迪南和來自平民的露易絲在自由平等的思想下相愛了,但是他們的愛情得不到仍以貴族自居的宰相的認同。這種跨越階級的愛情在宰相那種家庭中是不允許出現(xiàn)的,因此他們的愛情遇到了外界強有力的阻撓。費迪南雖然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受到了良好的封建等級教育,但是在愛情面前他勇于憑借自己的力量做斗爭,而且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下表現(xiàn)出對愛情不顧一切的態(tài)度。面對宰相父親的強力阻撓,具有貴族修養(yǎng)的費迪南敢于用利劍指向父親。這種行為的大膽直接無不是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費迪南面對父親的阻撓時甚至想與露易絲私奔,為了愛情愿意舍棄一切。這種對愛情自由的理解是他做出以上各種行為的思想基礎(chǔ)。對平民露易絲來說,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是對信仰的一種突破,也是受到資本主義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雖然他們的愛情以悲劇結(jié)束,但是從中所反映出來的先進思想,以及敢于直接反抗的精神是另一種形式的勝利。
《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雖然都是愛情悲劇,但是在產(chǎn)生悲劇的情節(jié)安排上卻存在著不同。長期以來,中國的悲劇創(chuàng)作一般是把悲劇人物置于一個完美的境地中,悲劇人物往往具有較高尚的道德情操,造成其悲劇的主要原因是主人公基于各種道德的束縛無法對各種外界力量做出反抗,在一種“好人”的標簽下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主人公的悲劇命運不是因為自身產(chǎn)生的,而是因為自己的不公平遭遇產(chǎn)生的。比如《孔雀東南飛》中的主人公,不論是男主人公還是女主人公,他們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可以稱得上男女的典范。但就是這樣的好人卻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他們的愛情悲劇是在焦母和劉兄二人的助推下一步步發(fā)生的。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置在中國很多悲劇作品中出現(xiàn),也逐漸成為作家所慣用的一種模式,讀者也習慣了這種悲劇情節(jié)設(shè)置模式。
對《陰謀與愛情》而言,雖然其悲劇的產(chǎn)生與當時的社會有很大的關(guān)系,但是作者在情節(jié)設(shè)置上往往把主人公的性格置于一種缺陷的狀態(tài),這種性格問題對主人公的悲劇產(chǎn)生也有很大的影響?!蛾幹\與愛情》中宰相為了阻撓兩人的愛情設(shè)計了一個陰謀,故事的主人公對此卻有不同的性格表現(xiàn)。費迪南基于自身貴族的成長環(huán)境對二人的未來有著很大的自信,這種自信不僅強烈,而且還帶著一定的盲目性,他最初并沒有深入分析問題的嚴重性,當發(fā)覺問題嚴重時又沖動地用劍指向父親。對女主人公而言,她一方面因為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對愛情產(chǎn)生動搖,另一方面因為面對熱烈的愛情又具有敢于沖破階層束縛的勇氣。在文中的其他情節(ji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費迪南性格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愛沖動、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緒等;露易絲也因太過小心以致無法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這些性格問題的存在對他們的愛情悲劇也有一定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性格對一個人的成長以及處事的重要性。
中西方在悲劇文學作品的審美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孔雀東南飛》雖然是一個愛情悲劇故事,但是在詩的最后“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這就給讀者傳達出一種具有“團圓”意味的結(jié)局,這種結(jié)局給予讀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悲劇意味,給讀者帶來的悲劇震撼不夠明顯。但是我們再看《陰謀與愛情》,其中對人物內(nèi)心的描寫不僅真實,而且直接,對死亡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這種悲劇的記敘方式更加徹底,也更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閱讀體驗。對死亡最精彩的描寫莫過于作者是帶著一種冷眼旁觀的心態(tài),不摻雜個人的感情,這樣的描寫是一種真實的記錄,是帶著“真”的心態(tài)在審美。這種從頭至尾的悲劇才是真正的悲劇,同時這種悲劇也會給讀者更多的思考。
通過對《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的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每一部作品都是基于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來寫的,都映射著當時社會的某些方面,因此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