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蘇軾到黃庭堅:宋代援禪入書的精神探析

      2022-11-11 04:47:52劉玉宏
      南方文壇 2022年5期
      關鍵詞:黃庭堅禪宗蘇軾

      參禪學佛在宋代成為文人的一種時尚,禪宗的盛行對文人的人格形態(tài)、文化品格、審美觀念、世俗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人審美理念的改變又反映出書法的精神面貌。在宋代書法的演變中,文人把禪宗的“頓悟”觀念引入書法的形式表現(xiàn)中,禪宗的“頓悟”是通過主觀內省的功夫對佛教的“真諦”達到徹底的體認和把握的,這種思辨方式對宋代文人的啟示很大,文化巨擘蘇軾、黃庭堅以禪宗美學為切入點,對宋代書法的變法進行了筆法上的改造和理論上的總結。蘇、黃的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宋代起到審美價值引領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蘇、黃的推動,把禪宗審美觀念引入書法,宋代書法是否還停留在唐法的窠臼,還在為法所囿?歷史沒有假設,但若通過我們對蘇軾、黃庭堅二人精神脈絡的探析,便可以從中找到宋代書法變法的內在聯(lián)系。

      一、蘇軾“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價值影響

      宋代文化的寬松給文人營造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蘇軾雖然屢次遭到貶謫,但在文學藝術上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蘇軾因為對禪宗的信仰,作品也深刻地打下了禪宗美學的烙印,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他所闡發(fā)的書法變革思想,宋代書法由于蘇軾的倡導逐漸走出技法的羈絆,形成以“尚意”為審美的風格特點。

      蘇軾在宋仁宗嘉祐年間通過“殿試”,并深得歐陽修、韓琦器重,《宋史》載:“宰相韓琦曰:‘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yǎng)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后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后異辭矣?!雹倏梢?,蘇軾的才氣在當時深得朝廷的賞識。然而,蘇軾才情過高卻性情耿直,在派系斗爭中很快敗下陣來,被朝廷貶到黃州。躊躇滿志的蘇軾經受官場失意,在文學藝術上卻綻放出燦爛的光彩。

      蘇軾在學識上的淵博,以及他豪邁的性格,造就了他的詩詞不但清新雄健、清空豪放,而且能以詩入詞,開創(chuàng)了宋詞豪放一派。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上他主張“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提倡不為傳統(tǒng)的技法束縛,要直接抒發(fā)內在的情感世界,因此,他的作品顯得自由靈動,直抒胸臆,顯示了獨特的書寫韻味。但蘇軾的這種直抒胸臆并非完全不講法度,而是要跳出法度的羈絆,直達內心世界。他在評價吳道子繪畫的《書吳道子畫后》中說“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強調要在法度中去出新,要在理性的基礎上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蘇軾的書學理念與他的審美觀念存在著內在必然的聯(lián)系,由于崇尚禪宗,禪宗主張的“呵佛罵祖”等鄙視權威的修為方式對蘇軾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體現(xiàn)在他的創(chuàng)作觀念上就是不為法度所束縛的“直指人心”。蘇軾的創(chuàng)新觀念并非生來就有,而是在人生仕途中的坎坷經歷造就了他的創(chuàng)新理念。早在蘇軾年輕時就懷有積極的入世情懷,抱著“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遠大理念,但中年后的仕途經歷使蘇軾的入世情節(jié)受到重創(chuàng),因此他把注意力轉向了參禪問道以慰藉郁悶的心靈。

      蘇軾作為有宋一代的文壇盟主,擁有著極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他所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自然也受到時人的珍愛,流傳到現(xiàn)在的有楷書《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等,行書有《赤壁賦》《洞庭春色賦》《黃州寒食詩》等,而《黃州寒食詩》最被世人推崇,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該帖古意盎然、渾然天成,字里行間流露出深厚的蘊藉,韻味悠長,給人以天趣橫生的生動面貌。這種特點的形成不僅和蘇軾被貶于黃州時憤懣沉郁的心情有關,更與他豁然大度的心胸有關,而禪宗宣揚的“頓悟”思想則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對于蘇軾的書法,明代詹景鳳在他所著《東圖玄覽編》中有一段評價:“蓋以之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筆,筆無其筆。即坡亦不知其手所以至,與生平所作大殊絕。”可見此帖的地位之高,評判認為帖中蘊含著一種濃厚的超然于物外自由之境,這也算是蘇軾書法個人意趣的真實寫照。正如青源惟信禪師的一段名言:“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雹谔K軾的書法之所以有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天真之趣,正是他對禪宗理念的深刻理解,把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引向心靈,給出直觀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直抒胸臆的,不受任何外部力量掩蓋,抓住的是內心的直覺體驗,所以他在書論中提到“法無定法”,寫書法不受法度的約束,而在于無意間的情感流露,因此他標榜自己的書法乃是“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了。這種觀念反映出蘇軾的人生哲學上空幻、淡漠,甚至是對社會的一種退避、厭世的感嘆。遠大的理想抱負在他這里都變成了一種幻化的世界,他只能以淡漠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實的世界,那么禪宗正給蘇軾提供了可供參照的心靈慰藉。

      二、“忘我”的本心追求

      如禪宗的“無往”理念解決了蘇軾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無往”就是讓人“不執(zhí)著”“不滯留”于面臨的物象世界,以超脫的心境克服心理的障礙。因此蘇軾的書法創(chuàng)作也遵循著這種理念,以“不主故?!钡男木呈惆l(fā)著真摯的情感世界,也許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宣泄。禪宗以直指人心為主要表達手段,蘇軾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上提倡對“本心”的直接表達,因此他也毫無遮掩地表達他“援禪入書”的原始動機的創(chuàng)作緣由,他在評價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時表示“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③,表現(xiàn)了他對書法美學的獨到見解。他強調書法創(chuàng)作要進入一種“無我”“無法”的精神狀態(tài),正是禪宗所講的“心即是佛”“即心即佛”的狀態(tài),強調的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主觀表現(xiàn),是一種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情感抒發(fā),而對客體的表達完全由心來主導,把一切創(chuàng)作行為歸結為心的作用。他自我解嘲道“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認為作書脫離于法度之外,不必刻意求工,而要任運于自然,達到“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④的境界。蘇軾書法視書道為禪道,把書法創(chuàng)作比擬為海上沙和空中雨,要有一種自然天成的效果,在這種超逸灑脫的品格之下,蘇軾完全進入到禪宗的審美境界,他對書法的實踐和闡發(fā)以妙境為最終歸屬,以禪境為創(chuàng)作起點,因此“只要不執(zhí)著于人與字,是與非,以禪的眼光看自己、看字,讓主體的生命靈性融入字中,進入禪的境界,自然‘萬物皆禪,字即是我,我在字的點畫中”⑤,書法與禪融匯成一種理念,以澄明朗照之心去表達“無意于佳乃佳”的藝術之境。

      蘇軾以“忘我”的狀態(tài)對宋代書法進行了改造,以禪宗的審美境界對書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又以文壇盟主的地位宣揚他的書學理念,對宋代書法時代風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而這與禪宗在宋代的興盛和影響有著內在的關系,但更加重要的是他努力地推動。

      三、黃庭堅的繼承與拓展

      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出生于江西,自幼耳濡目染,受禪學熏陶甚重,加上他又長期游學于蘇軾門下,受蘇軾思想影響也很大,在政治上又與蘇同步,不茍同于新黨,因此仕途上也屢受挫折,從而促使他在思想上投身于禪宗的懷抱。黃庭堅才華橫溢,與蘇軾并稱“蘇黃”,詩詞書法在宋代占有崇高的地位。黃庭堅書法以行、草書見長,因為他早年做過校書郎、著作佐郎,有機會看到內廷珍藏的大量古代名人墨跡,對他的書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的書法以長撇大捺見長,點畫向雙向伸展,有縱橫開張之勢,在奇崛中寓有浩逸之態(tài),尤其是在草書的表現(xiàn)上更加地雄放瑰奇,線條沉著痛快而不失遒勁,在章法上多以側險為勢,深得張旭、懷素的筆意。蘇軾在《跋魯直為王晉卿小書爾雅》評價黃庭堅的書法:“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游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三反?!雹蘅梢?,蘇軾對黃庭堅在筆法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顯得頗有微詞。而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認為:“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雖昂藏郁拔,而神閑意秾,入門自媚。若其筆法,瘦勁婉通,則自篆隸?!雹唿S體書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而黃庭堅在書法上的創(chuàng)造和他篤信禪宗是分不開的,生活上的坎坷以及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萌生了歸隱山林、獨善其身的渴望,在接受禪宗觀念的熏陶之后,他對禪宗的信仰不亞于其師蘇軾,在儒家的忠信孝悌、仁義禮智中得不到解脫后,禪宗“我心即佛”解決了黃庭堅在精神上的極大困惑。

      禪宗所謂的參禪悟道實質上是一種精神的追求,目的是為了解脫世俗的一切束縛,使人達到對生命的徹悟。黃庭堅以書法的創(chuàng)新表達他對禪的理解,他在《次韻答斌老病起獨游東園》中說“萬事同一機,多慮乃禪病,排悶有新詩,忘蹄出兔經,蓮花出淤泥,可見慎喜性,小立近幽香,心與晚色靜”,內心的沉靜與修禪是相通的,客觀世界的物性又是由心生發(fā)出來,修禪使人心靜,他以禪的視角審視客觀物象。

      黃庭堅沿著蘇軾的創(chuàng)新之路,進一步推進援禪入書,把宋代書法向意的方向發(fā)展。他與蘇軾同為宋代書法走向“尚意”的開拓者,共同自覺地把禪宗的審美理念引向書法。他的傳世精品如《??谇f題名卷》《黃州寒食詩跋》《松風閣詩》《諸上座帖》等直抒胸臆,充滿著禪境,為宋代書法的變法樹立了典范。書法是心靈真實情感的流露,是思想的直觀表達,寫字其實是在寫心,是創(chuàng)作者人格修為的綜合體現(xiàn)。黃庭堅對書法的改革相比蘇軾顯得更加張揚高調,他不計較字體變化的尺度,而是隨性揮灑,有一瀉千里之感,他對政治的不滿通過書法線條的開張得以宣泄,他以禪宗的理念不受拘束地進行創(chuàng)作,盡情地抒發(fā)他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

      四、“韻、俗、意”的三點升華

      黃庭堅的書學理論可以概括為“韻、俗、意”三點,重“韻”忌“俗”尚“意”中,“俗”是由根本特性走向高層次審美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若固守陳法則會走向“俗”的一面,若有創(chuàng)新則會導向“意”的審美環(huán)節(jié)。他緊緊抓住了宋代書法從俗走向雅的本質特征,以“韻”為基礎,建立三層環(huán)節(jié)。劉熙載《藝概·書概》評價黃庭堅書法說:“黃山谷論書最重一‘韻字,蓋俗氣未盡者,皆不足以言韻也?!雹唷八住焙汀绊崱笔且粚q證關系,兩者共同推進書法走向雅的方向。黃庭堅認為“凡書畫當觀韻”,書法和繪畫都應以“韻”為出發(fā)點,首先要有“韻”才能避免“俗”的出現(xiàn),他在《筆法記》中說:“韻者,隱跡之形,備儀不俗?!雹彡U明了自己對韻的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韻呢?曹寶麟先生認為“書法的‘韻,基本上可用‘不俗來詮釋,而俗與不俗,則決定書者的人格、修養(yǎng)、文化等的高低”⑩,曹先生認為人格修養(yǎng)高則作品就不俗,人格、修養(yǎng)的高低在歷史上也多作為評判人物的標準,可見,在書法中對“俗”的理解是以人格修為為評判尺度的。因此,黃庭堅認為“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八住痹跁▌?chuàng)作中可以直觀地反映人的人格特征,但人格特征又如何養(yǎng)成呢?黃庭堅又認為“學字既成,且養(yǎng)于胸中無俗氣,然后可以作,示人為楷式”11,學習書法要先養(yǎng)精氣神,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這樣再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自然可以當作楷模了。總之,人格的修為對書法起到重要的作用,黃庭堅以禪宗的審美去錘煉自身的人格或許也正是出于這個本意。他在《山谷題跋》中說“觀魏晉間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擾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shù)梅路稹?2,他從魏晉時期找到了歷史參照,提倡書法中“韻”的重要性。

      黃庭堅所認為的“韻”其實質是受禪宗“佛性論”思想的影響,“禪宗主張以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自稱能‘傳佛心印,覺悟眾生本有的佛性……禪宗認為佛教的終極真理是不可言說的,要么以不落言詮的‘默來表達,要么以遮詮來表達,……禪宗提倡‘不道之道,宣揚直覺體味、忽然默契的‘無修之修”13。禪宗所說的“本心、本性、自性”等理念是指人的內在本質特性,禪宗特點就在于對人本質特征的挖掘。而黃庭堅在書法上圍繞的“韻、俗、意”的探索其實也正是對人的本質探索和挖掘,只不過他借助于禪宗闡發(fā)出來。如他認為的“蓋字中無筆,如禪句中無眼,非深解宗理者,末易及此”,書法的用筆和禪境一樣,如何理解禪宗也相當于如何理解書法,他以書法比擬禪宗,通過禪理解釋書理,這在當時給宋代書法的轉型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很好的參照。他的書學思想也常以禪宗為例證,來說明書法的本質,如他所講“余嘗評近世三家書,楊少師如散僧入圣,李西臺如法師參禪,王著如小僧縛律……”“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直須具此眼者,乃能知之”14等書學思想中充滿了禪宗的機鋒妙語。黃庭堅對禪宗的信仰幾近癡迷,所以他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也都深深地打下禪宗的烙印,他的詩句也都參入禪的意境,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牽驢飲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中嘴”“自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須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等詩句反映了他以禪入詩的新境界。

      五、結語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語境,也是彰顯時代特征的文化情懷。宋代文化的確立和發(fā)揚一方面與政治有關,另一方面與宋代禪宗的流行也有關,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引領著宋代文化的走向,由于“蘇黃”對禪宗的信仰和推崇,引導了宋代書法逐漸走向以“意”為主的價值取向?!疤K黃”不但在實踐上做出表率,更以理論進行總結概括,他們的援禪入書引導了宋代書法從“尚法”的窠臼中脫離出來,走向以抒情為主的“尚意”,蘇軾、黃庭堅在書法上所倡導的援禪入書不僅影響有宋一代,他們倡導的書學理念更蘊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新意識,指引著宋代以后書法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

      【注釋】

      ①脫脫等撰:《宋史》,中華書局,1977,第1080頁。

      ②皮朝綱:《臨濟禪法、無位真人與禪宗美學》,《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2期。

      ③趙熊、岐嶇:《蘇軾,米芾行書集聯(lián)》,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第49頁。

      ④慧能:《壇經》,郭朋校釋,巴蜀書社,2007,第79頁。

      ⑤季羨林、吳亨根等:《禪與東方文化》,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6,第161頁。

      ⑥蘇軾:《蘇軾文集》卷六九,中華書局,1986,第2195頁。

      ⑦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王云五主編,商務印書館,1937,第59頁。

      ⑧⑨1114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第707、398、467、567頁。

      ⑩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第158頁。

      12黃庭堅:《山谷題跋》,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第289頁。

      13何學森:《書法文化教程》,華文出版社,2006,第122頁。

      (劉玉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猜你喜歡
      黃庭堅禪宗蘇軾
      禪宗軟件
      英語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從善如流
      蘇軾“吞并六菜”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
      蘇軾吟詩赴宴
      黃山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愚公移山》和醫(yī)學“禪宗”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衡东县| 邵东县| 平顺县| 宁国市| 云南省| 库尔勒市| 潼南县| 法库县| 靖宇县| 永济市| 乐亭县| 邵武市| 布拖县| 营山县| 库伦旗| 徐州市| 剑阁县| 江门市| 蛟河市| 苗栗市| 镇远县| 万州区| 宜春市| 彭山县| 洮南市| 海伦市| 大厂| 七台河市| 静乐县| 华蓥市| 广宗县| 阳东县| 麻阳| 临邑县| 阿坝县| 秀山| 金坛市| 志丹县| 鱼台县| 德昌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