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誠
[摘 要]對許多一線教師來說,面對敘事類習作教學常常會犯難。而藝術(shù)都是相通的,我們的習作教學可以向電視、電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取經(jīng),“師其長技以自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動力,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影視作品中慢鏡頭的妙處和法門,進而在習作中通過細寫動作、美寫畫面、多元表達等方法,讓筆下的人、物、事活起來,立于紙上。這樣,成為小導演的成就感會反過來鼓勵學生,使他們會更愿意去嘗試,從而寫出更好的作文。
[關(guān)鍵詞]敘事習作;慢鏡頭;鏡頭語言;影視借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2-0090-03
我現(xiàn)在任教四年級,學生目前在習作上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在三年級里,他們接觸了一年習作,對于寫出一篇作文已經(jīng)不陌生了。但是還是經(jīng)常把一篇敘事的習作寫得平鋪直敘,一眼就望到了底,毫無波瀾。如何把敘事類習作寫得有血有肉、生動又吸引人呢?相信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很多教師。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從電視劇、電影等學生感興趣的影視作品里找破解方法。
一、借助影視資源,讓學生看到慢鏡頭
在平時的生活、娛樂中,有許多電影、電視劇扣人心弦,引人入勝。近兩年《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優(yōu)秀影片層出不窮,學生們都津津樂道、樂此不疲。而我們教師更應該抓住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向?qū)W生發(fā)問:“你為什么會感動到落淚?”“為什么你會覺得這么揪心?”“對他的遭遇你為什么感到憤怒?”“反派被打倒時,你為何會不由自主地歡呼叫好?”“把電影里的那些描寫、刻畫的鏡頭去掉之后,你還會有這樣的感受嗎?”“你最喜歡的或者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場景?”
學生這樣一回憶,想起的自然是最驚心動魄、最精彩的鏡頭,并且也是他們討論得最多的鏡頭。這些鏡頭其實也是導演和編劇最想展現(xiàn)給觀眾的鏡頭,傾注了他們大量的心血。這不是和我們的寫作觀念殊途同歸了嗎?一篇文章里,學生想要表達的最核心部分,必然是最精彩的。但這樣的高潮為什么沒有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讓閱卷老師回味無窮呢?我們其實還是可以到電影中去尋找答案的。
我在班級里做過調(diào)查,基本全班學生都看過《大圣歸來》這部電影,百分之八十七的學生都表示對“小江流兒疑似被妖魔打死,大圣變身”的片段印象最深刻。于是,我和學生們又重溫了一下這個片段,并且提出要求:用自己的文字來把這個場景寫一寫。接下來,筆者就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筆寫下這個他們最喜歡的場景,感受慢鏡頭。
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慢鏡頭,但是如何去寫呢?這是他們的知識盲區(qū),需要教師來引路。慢鏡頭的特點是細致入微,在情節(jié)上絲絲入扣,抓人眼球。一般出現(xiàn)在事情的高潮部分或有特殊寓意的動作、物品的特寫上。但是和學生們講理論是事倍功半的,還得從興趣方面入手。
在之前,我已經(jīng)讓幾個學生寫了他們記憶中的大圣變身的場面。但是學生直接寫出來的場面籠統(tǒng)空洞、十分平淡。“看到江流兒被怪物甩出的石頭砸死,大圣哭了,淚水止不住地往下落。他大叫一聲,用很大的法力抽出金箍棒,朝怪物打過去?!薄按笫ゴ蠼幸宦暎骸?!’就發(fā)了瘋一樣拔出金箍棒去打妖怪。”這樣的作文又短又不生動。
二、重溫經(jīng)典鏡頭,讓學生熟悉慢鏡頭
學生雖然已經(jīng)對慢鏡頭有了一點了解,但是寫起來不生動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所以我和學生又一起看了這個片段,告訴他們要撥開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想想在情節(jié)之外還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對這幾個片段的印象最深刻。
其實答案就在電影片段本身。通過分析這一段的鏡頭語言可以發(fā)現(xiàn),這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主角終于和最大的反派正面相遇,所以這一段節(jié)奏非常快,特別地吸睛。整個畫面的色調(diào)也變得鮮艷起來,呈現(xiàn)高飽和度,與之前受困遇挫的灰暗色調(diào)截然不同。除此之外,大圣變身抽金箍棒向妖魔揮出致命一擊這個瞬間之所以最難忘,是因為鏡頭在這時候慢了下來,很細致地刻畫了孫悟空的悲憤表情以及不顧一切沖破束縛抽出金箍棒的動作,揮向妖魔時金箍棒的速度也慢了下來,足足停留了兩秒!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趁熱打鐵,分析了慢鏡頭到底有什么奧妙。
1.動作特別細。一些原本不會被注意或者拍攝到的動作、細節(jié),用特寫或者慢速的方法展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
2.畫面很漂亮。一些美輪美奐的光影效果、流暢炫酷的動作鏡頭,帶給觀眾的是格外別致的視覺享受。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動作,極其能夠抓取觀眾的眼球。
3.有時候,一些特殊的慢鏡頭,導演把要刻畫的對象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添加在其中,多元化的鏡頭語言,大大豐富了其內(nèi)涵。
在這樣的分析之下,我再讓學生寫一寫腦海中的這個片段,效果是顯著的。學生的練筆有了本質(zhì)的飛躍,畫面感極強,金句頻出?!笆澜缍ǜ窳?,只有烈烈的風聲,眼眶再也無力支撐淚水的重量,就這么讓它滾落了出來……”“手上的鐵銬在大圣燃起的怒火下屈服了,雖然它盡了最后一絲努力想要禁錮它曾禁錮住的人,但事實再也不容許了,一片刺目的光芒中,大圣變成了它應有的樣子,猩紅的披風在他身后飛揚,向這個黑暗的世界發(fā)出嘶吼……”“金箍棒!沖破重重束縛,這光芒終于緩緩地再次閃耀在天地間。光芒所到之處,蕩滌了所有妖氣,黑暗盡皆退去……”
多么生動啊!這就是慢鏡頭。學生切身體會到了慢鏡頭的魅力。要是大家的作文都這么寫,怎能不打動人心呢?這時,我又趁熱打鐵進行引導:“其實我們的課本里也有不少慢鏡頭的描寫,《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里就有,你能找到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描寫普羅米修斯受刑的句子:“普羅米修斯的雙手和雙腳戴著鐵環(huán),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盡管如此,普羅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兇惡的鷲鷹,每天站在普羅米修斯的雙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臟。白天,他的肝臟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臟又重新長了起來。這樣,普羅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遠沒有了盡頭?!睂W生在閱讀感悟中很快就理解了,正是這樣的慢鏡頭描寫,才把普羅米修斯受盡折磨的場面寫得如此生動,讓人忍不住同情這位救助了無數(shù)黎民蒼生的英雄。
三、著意生活點滴,讓學生打磨慢鏡頭
從理論上認識了慢鏡頭,在影視劇里、課本里熟悉了慢鏡頭,投射在生活中的習作里,該怎么打磨呢?還是要回歸到習作的本真——表達上。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要表達,他們才會真正留意到生活中平時所忽略的部分。
1.打磨慢鏡頭,教師必須要推學生一把,幫他邁出一步,再邁出一步。
因為學生審美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牽引,帶領(lǐng)著他們?nèi)X取、去品嘗文學的“甘果”,一次又一次,學生必然會燃起興趣,主動走進文學的“果園”。
例如,大掃除中的一次擦窗戶,教師手把手教學生疊報紙擦玻璃的動作,這絕對不是一句簡單的“老師手把手地教我擦起來”就可以概括的。我請學生回憶、還原大掃除中的場景,便得到了這樣一段話:“我賣力擦了半天,可一回頭,差點氣個栽倒:玻璃上東一條西一道,全是水印子,完全沒有想象中的光可鑒人。這時,一雙溫暖的手抓住了我的手,團起一張報紙,從左拉到右,又從右拉到左?!褪沁@樣,用力要勻,一道要牢牢咬住上一道?!蠋煿艘豢跉猓陬B固污漬上重點擦一擦,擦好后再看一看,滿意地點點頭?!边@樣一來,“抓、團、拉,哈、擦、看”,把一個大動作化解成好幾個小動作,這樣就是一個很棒的、生動的慢鏡頭。
2. 一些動作,加上形容詞,再配上多元化的描寫角度,就完全不一樣了。教師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表達欲提升到臨界點,從“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
我校曾組織一次包青團的活動,活動后一名學生在日記里寫道:“我一看可以包了,迫不及待地扯了一塊面團就包,沒想到用力過猛,青團裂了一個大口子不說,還被同學們嘲笑了一頓,我簡直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習作課上,我請這名學生上臺當小演員,將作文中的場景還原一次,讓他像機器人一樣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重現(xiàn)。這樣,他對這個場面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而且經(jīng)同學們提示,可以模仿《陀螺》一課的寫法,綜合運用豐富細致的動作描寫和多元化的場面鏡頭來表現(xiàn)。于是,在學生筆下這個片段被改成了這樣一篇更為精致的短文:
揉好的青色面團,一盆盆赤色豆沙,在視覺與味覺上勾引著我們。要包青團了!這對我這樣一頓能吃七個青團的“青團狂熱粉”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敖裉炀陀晌仪鄨F小王子給大家露兩手?!蔽业靡獾叵虼蠹倚肌H挛宄?,我便做好一個?!按蠹铱矗醮髱熓肿龅那鄨F。”沒等我的話音落下來,同學們就哄堂大笑,對面的銘瑞捂著肚子說:“你的青團也太開心了吧!”我翻過來一看,果然,這青團咧著一個大口子。我又羞又臊,臉熱得能煎雞蛋,再也不敢自吹自擂了。
這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慢鏡頭,其實就是第一次做青團失敗導致青團沒包好露餡兒的事,但是這個學生把自己的情緒、表情多元化地融入動作里,流瀉在了文字上。看到了面團、豆沙,仿佛它們在勾引自己;青團的口子仿佛是同學們嘲笑的嘴巴,讀來總會不由得令讀者會心一笑。
3.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會相互傳染。以點帶面,以部分帶動集體。在教師的“文才杯最佳導演獎評選”等各種活動的鼓勵下,學生掀起一股“導戲”的熱潮。學生之間互相憋著一口氣,反復修改、請教老師,想要超過心里的明星同學。于是,各種佳作不斷涌現(xiàn),我趁機和班里的學生又分析了兩篇習作。
只見那青色的面皮在老師的手里顯得很乖巧,它很配合地蜷縮成一個團兒。老師的大拇指往面團的中間一掐,余下的四根修長的手指把面皮咕嚕咕嚕轉(zhuǎn)動起來。老師又用勺子舀了一個小豆沙球,丟進剛剛用大拇指掐的“小坑”里。接著三個手指一扭,那魔術(shù)斗篷般的掌心里便出現(xiàn)了一個三角形的青團。
看,“一掐、轉(zhuǎn)動、舀、丟、扭”一連串動詞,仿佛是李安導演手中的長鏡頭,我們眼前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幕:嫻熟的手中翻飛著豆沙餡和乖巧的面團。“蜷縮成一團兒、咕嚕咕嚕轉(zhuǎn)動、魔術(shù)斗篷般的掌心”,這些形容詞真是太貼切了,整個畫面漂亮靈巧而又充滿張力,為文章添色不少。
剛剛在老師手里仿佛“小貓崽”的青色小面團,在我的手里卻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豪豬”。它在我的手心里被拉來拉去,結(jié)果拉出了一身的“刺”。至于我的手,則是扎滿了青色的“刺”。漸漸地,那青色的面團越來越小,然后全部粘在了我的手心里。
這個片段把自己對面團無可奈何的心情添加在了文字里,乖巧的面團在老師手上是“小貓”,而在自己手上卻是“豪豬”,最后一手“刺”更接近于自嘲,讀者讀了之后,必然會從這樣的鏡頭中感受到作者的無奈。這些小細節(jié),如果不在這樣的慢鏡頭中,只是匆匆一掃,一定會略過去,就是看到,而沒有一顆感悟之心,那也一定會被忽略,這也正是我們需要教給學生的東西。
四、享受習作愉悅,讓學生愛上慢鏡頭
學生體會到了慢鏡頭給寫作帶來的改變和成功后,食髓知味,必然不會淺嘗即止。蕭伯納曾經(jīng)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敝挥谢ハ嘟涣?,感悟才會越來越多。生活中遇到想要表達的時刻,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拍攝”出一個又一個“慢鏡頭”,將情感傾注在文字中。之后再和同學交流,彼此的習作會更加完美。在觀影時,看到導演和編劇設置的一個又一個慢鏡頭,學生則會露出會心一笑,仿佛碰到了知己。學生之間還會討論某個鏡頭好與不好,儼然一副小導演的架勢,想來這些“小導演”們寫出的作文,再也不會寡淡稀薄了。
打通文學與藝術(shù)作品之間的壁壘,能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而是處處皆語文,時時可作文。讓我們的學生跟著一流的導演去學習,他們必定能更靈性地去表達自己的生活,去書寫自己的內(nèi)心,把小作文變成大電影。
[ 參 考 文 獻 ]
[1] 毛曉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科技資訊,2020,18(10):101+103.
[2] 王煙蒙.探尋文本秘妙:指向?qū)懽鞯拈喿x教學[J].江西教育,2019(17):64-66.
[3] 陳金銘.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80個妙招.[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4] 蔣軍晶.讓孩子學會寫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5] 蔣軍晶. 作文九問:跟特級教師蔣軍晶學寫作妙招.實戰(zhàn)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