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上海秋霞圃古今聲景對比研究

      2022-11-16 08:41:44蒲寶婧沈金輝許曉青
      園林 2022年10期
      關鍵詞:聲景聲級聲源

      蒲寶婧 沈金輝 許曉青

      PU Baojing SHEN Jinhui XU Xiaoqing*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上海 200092)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092 )

      聲景是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的重要元素,對游人的情緒感知與心理健康營造有著重要作用。園林聲景的變遷可以反映園林歷史和格局的變化。聲景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料,通過對歷史聲景的分析,可以判讀園林的古今變化。選取秋霞圃志中的詩文進行分析,提取詞頻并統(tǒng)計頻率,描繪和推斷秋霞圃的歷史聲景。繼而通過聲漫步,選取園中6條重要園路,通過23名游園者的聲漫步和參與式體驗,描繪出秋霞圃今時聲景感知的特征。通過古今對比,梳理出秋霞圃聲景動態(tài)變遷的歷時性特點,并對園林欣賞與感知、保護與管理提出建議。

      聲景;中國古典園林;古今對比;秋霞圃

      聲景(soundscape)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作曲家莫雷·沙弗爾(R Murray Schaf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1]。中國古典園林聲景,雖未曾在傳統(tǒng)造園體系中被作為專有名詞所歸納,但其思想見解和園林實踐在很早便已存在[2]。從現(xiàn)有的研究類別來看,大致可劃分為對古時傳統(tǒng)園林聲景的研究,以及對今時園林聲景的研究(包括對擬建園林聲景的研究)兩大類[3]。袁曉梅從定性角度研究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聲景觀營造思想[4],通過客觀物理測量闡述了園林景觀格局的聲學降噪功能[5];程秀萍[6]從聲景常見的塑造手法揭示了其所呈現(xiàn)的美學意境;羅曼等[7]從題畫詩詞中解析了聲景名勝化的過程以闡明聲景遺產價值;謝輝等[8]通過分析雨聲聲源特點討論了聲景點與接收點的空間關系;許曉青等[9]通過主客觀數(shù)據(jù)對比研究了園林建成環(huán)境聲景對人們情緒感知的作用機制,以及運用扎根理論分析了風景資源中的視聽交互機制[10]。目前較少有文獻從古今對比角度來挖掘園林聲景的營建內容與價值內涵。本文以上海嘉定秋霞圃為例,通過推理園詩、聲漫步捕捉感知以及實測聲級的方式,描繪出秋霞圃古時聲景和今時聲景的特征,二者進行比較,勾畫出古典園林聲景動態(tài)變遷的歷時性特點,并對園林欣賞和感知、保護與管理提出建議。

      1 秋霞圃概況

      秋霞圃位于上海市嘉定區(qū),是上海著名的五大古典園林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明代的龔氏園、金氏園、沈氏園等三座私家園林和嘉定城隍廟。明正德、嘉靖年間,工部尚書龔弘(1478 - 1526年)在宅后建造園林,時稱“龔氏園”;金氏園在龔氏園之北建園(1582年),園中有柳云居、止舫、霽霞閣、冬榮館等建筑;沈氏園為明萬歷天啟年間龔氏園東側廢地所建。清順治二年(1645年)嘉定慘遭三次屠殺,龔氏后裔參加抗清斗爭,城破后以身殉節(jié),龔家敗落,宅園歸徽商汪氏,后大加拓建,改名秋霞圃,內有桃花潭、松風嶺、鶯語堤、寒香室、百五臺、歲寒徑、層云石、數(shù)雨齋、題青渡和灑雪廊共十景。清雍正四年(1726年),汪氏將秋霞圃捐給城隍廟,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合并東側的沈氏園,一起作為城隍廟的后花園。太平天國時期園中建筑全部被毀,清光緒年間陸續(xù)重建。今秋霞圃包括一廟三園4個景區(qū):東南角為城隍廟景區(qū)、東北側為凝霞閣景區(qū)(沈氏園)、西側為桃花潭景區(qū)(秋霞圃)、最北端為清鏡塘景區(qū)(金氏園),總面積約3 hm2。陳從周先生描述秋霞圃“就蘇南諸園而論,其設計手法仍屬上選”[11]。秋霞圃主景區(qū)面積不大,但布局緊湊精巧,假山蒼古天然,建筑位置合宜,為珍貴的明代園林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2 秋霞圃古今聲景特征對比

      秋霞圃自建園初始至今,經歷易主、合并、戰(zhàn)爭、燒毀;辛亥革命后又于1920年變?yōu)閱⒘紝W校,幾經興廢,園景受到巨大摧殘;終在1980年重修、重建,于1987年全面竣工開放。針對歷史變革,對古今秋霞圃時間進行界定,1920年遷入啟良學校前的秋霞圃界定為“古”,1987年后重修開放的秋霞圃界定為“今”。

      2.1 聲源要素提取方法

      2.1.1 古時聲景分析方法

      秋霞圃歷經滄桑,留存記載甚少,1990年的《秋霞圃志》[12]及2008年的《秋霞圃志重修本》[13]是對于秋霞圃現(xiàn)存的最完整的記載。對書中1980年修繕前明、清、民國等時期文人雅士所吟詠詩詞中的聲源進行捕捉和分類梳理,總計詩文43首,聲源20余種。后通過統(tǒng)計詞頻,將統(tǒng)計到的聲源分為地理聲、生物聲和人類聲三類(圖1),結合文字資料對古時秋霞圃各類聲源出現(xiàn)的場景以及聲景感知特征進行重現(xiàn)、推理及分析(表1)。

      圖1 古詩分區(qū)聲景詞頻統(tǒng)計Fig.1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soundscape words in ancient poetry partitions

      表1 秋霞圃古時聲源感知Tab.1 Ancient sound source perception of Qiuxia Garden

      續(xù)上表

      2.1.2 今時聲景分析方法

      由于秋霞圃幾經滄桑,修繕完畢的龔氏園和沈氏園基本上按照原樣予以修復;而金氏園損毀嚴重,為原址廢墟上的擴建,對比參考價值較低,故實驗區(qū)域僅為桃花潭區(qū)和凝霞閣區(qū)。

      在2019年7月17、18、20(周末)三日進行聲漫步實驗,由23名風景園林專業(yè)的游園者參與式記錄實際情況,記錄內容包括時間、天氣、聲漫步路線、所聽到的聲源,以及漫步過程的全部感受。并且游園者手持TES-1357型聲級計,在23個測點進行瞬時聲級的測量,測量數(shù)值取1 min內每隔5 s測量一次的12個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23個測點較為平均地涵蓋了全園并覆蓋了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圖2)。

      圖2 秋霞圃23個測點Fig.2 23 measurement points in Qiuxia Garden

      2.2 古時聲景特征

      通過梳理歷史可知,秋霞圃前身的幾座園林在營造之初就很重視聲景的營造[13]。園林中一些景觀在營造時即考慮了借助植物、動物等要素,增加特有的園林聲景情趣。通過種植特定的植物,營造與植物相關的提名景觀,如松風嶺種植松樹以凸顯風吹過枝葉之聲;柳云居將翠竹種植在水邊,以凸顯竹葉觸水的聲響;數(shù)雨齋以樹葉凸顯雨聲等。園中還強化了動物的適生空間,鶯語堤以鶯鳥鳴聲為主;園主好鶴,欣賞仙鶴鳴叫或戲水之聲,并通過對山谷、溪流的營造,引入風聲、水聲等地理聲景,還特別設立有彈琴、唱歌、觀戲等景點,人為創(chuàng)造音樂聲。

      根據(jù)對園詩詞頻分析,舊時園子各區(qū)所呈現(xiàn)出的聲景各有特征(圖1)。桃花潭區(qū)與凝霞閣、清鏡塘二區(qū)動靜相別,地理聲、生物聲和人類聲三類聲音在整個園區(qū)的總聲源中均占據(jù)主導位置,且呈現(xiàn)更多樣更活潑的聲源,其中生物聲比重最大,魚嬉戲中聯(lián)動搖曳的荷花,鳥鳴聲圍繞桃花潭中心水面向四周展開,南北假山以或陡峭或雄厚的姿態(tài)成為天然的傳播屏障,亭臺軒榭或筑于山上;或構于潭畔,將動態(tài)的聲音環(huán)繞起來,疏密相宜的布局使得自然的山水園林特色在一方小天地里淋漓盡致地顯示。

      凝霞閣景區(qū)人類聲比重最大,地理聲比重最少,結合多院組合的緊湊布局,院廊曲折相連,漏窗間若隱若現(xiàn),聲音在墻垣間回環(huán)往復,使“十畝之間”被賦有了更充足的生活氣息。清鏡塘區(qū)則更為靜態(tài),且三類聲源的比重較為平均,較其他二區(qū)更為疏朗開闊的自然布局,從溪塘到植物,從游徑到建筑,詩文描述聚焦于柳云居一點,吟誦、樂器、竹動等雅致之動襯園景之靜,不以人類聲為主導,卻盡顯人文主題。從詩文中也可看出古代的聲景也帶給人們愉悅、曠達、感傷、暢懷、趣味等情緒(表1)。

      關于秋霞圃的研究,根據(jù)古時園詩的詞頻統(tǒng)計來聞聲識景。地理聲、生物聲預示著園林的自然度。從自然角度講,桃花潭景區(qū)的地理聲和生物聲最多,其次是清鏡塘景區(qū),最后是以建筑為主的凝霞閣景區(qū)。人類聲角度預示古時園林中人的使用和活動,桃花潭景區(qū)人類聲最多,凝霞閣景區(qū)次之,清鏡塘最少。按照三種聲源對古時聲景進行梳理:

      地理聲方面,凝霞閣區(qū)的雨聲在古詩文中并未被提及,雖現(xiàn)代著有以“室外飄飄細雨、室內瀝瀝可聞”為名的“數(shù)雨齋”,但究其舊址及廢棄年代已然無考。地理聲被緊湊的建筑布局和墻所遮擋,視覺的不可見性也使得被減弱后的地理聲作為背景聲而很少被關注。但雨聲在桃花潭、清鏡塘景區(qū)卻很明顯,桃花潭的松竹、清鏡塘的竹子成為了雨聲很好的介質,讓雨聲在兩個景區(qū)更加凸顯,這也是從植物造景到造聲的一個典型。

      生物聲方面,桃花潭區(qū)的鳥鳴聲最為豐富,包含鶯、鶴、鷗、鷺、鳩等多種鳥類,清朝康熙年間的汪氏園還曾建有“鶯語堤”的景觀。此外,松風嶺的營建也增加了鳥類的生境空間,鳥鳴聲和松聲的豐富性成正相關關系。桃花潭為園中涉禽提供棲息之所,潭內泥沼為其供給食物。南北山疊石引涓涓流水,動態(tài)的水聲似是活泉,躍動的魚兒也觸發(fā)水聲,相較于現(xiàn)代靜態(tài)的水景多了活潑與生氣。園中諸多景點原址雖已無從可考,但根據(jù)其聲音描述可知皆圍繞中央水面展開,既包含豐富的生物聲,也是人們開展游園、嬉戲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桃花潭和凝霞閣二區(qū)可以聽到清鏡塘未曾記錄過的蟾聲。蟾喜潮濕環(huán)境,棲息于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塘邊等,聲源與目前園中水景能相互印證。凝霞閣北側的淺水區(qū),是容易形成蟾蜍棲息的淺水生境,大概也是二區(qū)同時能聽到蟾聲的原因。從園詩中提取的生物聲間的差異也可從側面推測出古時各區(qū)景觀風貌的整體畫像。

      人類聲方面,桃花潭區(qū)的人類聲聲源類型是三區(qū)中最為豐富的,包含了園中多樣的園林游樂活動:烹茶、交談、奏樂、歌曲、吟誦、扣弦、漁樂,充分展示了傳統(tǒng)自然山水園林的樂趣,也是古時山水園林作為室外進行娛樂活動重要場所的印證。凝霞閣人類聲的豐富度稍次之,但宴會聲特以凝霞閣獨有,證明古時宴請賓客等活動還是居多發(fā)生在住所之中,這些活動依托著大量的建筑空間。今天的秋霞圃已從私家園林變?yōu)楣矆@林,生活方式已大不相同,通過對園詩聲源的分析可以推斷古人的娛樂方式和主要使用場所。

      2.3 今時聲景特征

      通過聲漫步梳理,對聲源感知類型、所提及頻次和所在地點進行了統(tǒng)計(表2)(圖3)。

      表2 秋霞圃今時聲漫步感知Tab.2 Modern sound source perception of Qiuxia Garden

      圖3 全區(qū)聲漫步聲源記錄頻率統(tǒng)計Fig.3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sound source recording of sound walking in the whole area

      地理聲方面,聲源類型與古時基本一致。今時的水池是按照原有地形恢復,在池底開挖土井匯集地下水源,最終形成水的自然循環(huán)對流[14],使得園林中尚存水聲。松聲、竹聲是風聲通過介質發(fā)出的聲音,今人描述為樹葉沙沙聲。

      生物聲方面,由于生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園內不再有鶴、鷗、鷺等鳴叫。值得注意的是,蟋蟀聲在古代詩文中出現(xiàn),現(xiàn)代人卻不曾提及;無獨有偶,聲漫步中記錄了非常多的蟬鳴聲,在古人的詩文中,卻未見提及。誠然,古今聲源的對比可能會受到詩文收錄是否完整、實驗時間與季節(jié)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氣候的變遷也可能會造成生物棲息環(huán)境的改變,該部分在未來的研究中還可繼續(xù)挖掘。

      人類聲方面,許多古詩文中提及的聲景已經消失。今人所感知到的聲源不再有寶塔鈴聲、宴飲聲、彈琴聲、戲曲聲、叩打船舷聲和烹茶聲等,取而代之的是飛機聲、收音機聲、晨練聲等,這些聲音所帶來的新感受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聲源的改變與園林使用方式的變化有關。

      針對秋霞圃今時聲景空間分布特征,運用GIS空間插值進行了探索分析(圖4)。今時游客的加入,使得分析不得不考慮平日和周末兩種情況。結果顯示不同的時間段,桃花潭區(qū)與凝霞閣區(qū)都產生了較大且相同的動靜差異,即桃花潭區(qū)在上午(11:00)的聲級高于凝霞閣區(qū),較為吵鬧;而在下午(15:00)的聲級低于凝霞閣區(qū),較為安靜。結合實地聲漫步和聲壓級測量,分析發(fā)現(xiàn),蟬鳴、鳥叫、風聲、植物間樹葉摩擦的聲音等生物聲和地理聲是影響聲壓變化的主要聲源,其中蟬鳴對聲級影響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鳥鳴聲、犬吠聲能讓聲壓數(shù)值出現(xiàn)短暫峰值;風聲、樹葉聲等影響較小且在各時段都維持穩(wěn)定。排除自然因素,游人交談聲腳步聲、無人機或客機飛過的聲音也在短時間內對聲環(huán)境有顯著影響。對比聲級實測數(shù)據(jù),無人機飛過的嗡嗡聲和客機的轟隆聲的聲級數(shù)值遠低于蟬鳴的平均聲級,但卻被游人們判斷為最明顯的噪聲。

      圖4 秋霞圃瞬時聲級圖Fig.4 Instantaneous sound level diagram of Qiuxia Garden

      2.4 古今園林聲景變遷的背景

      古時的秋霞圃作為仕宦殷戶、文人墨客的私人居所,園主人是最主要的游賞者,其聲景營造主要依據(jù)園主人的喜好和品位。視覺與聽覺的結合,使一些有意而為的設計成為了園林聲景的點睛之筆。今時秋霞圃經專家們的勠力整修,已盡量修復原樣之貌。然而對比古時,更突出的變化是私家園林到公共園林的使用功能轉換。園林使用方式的變化也導致了園中人類聲這種聲源的改變,尤其是凝霞閣不再作為園主人的居所和宴請賓客之地,桃花潭也因為轉化為公共園林屬性的緣故,不再有夜間擊槳、唱戲的聲景。另一方面,由于秋霞圃周邊城市格局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古寺(法華寺)鐘聲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交通噪聲、夏季高密度飛機噪聲等機械聲。今時聲景特征中出現(xiàn)的諸多與園景不融合的人類聲,在感官上給游人造成了負面的心理暗示,聲源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程度嚴重影響了游園體驗。

      3 結論與展望

      3.1 聞聲識景以輔助對園林格局的認知

      一些特殊的園林,在沒有古圖考證的情況下,聲音可作為一種文獻記錄,描繪園林景觀的構成。由于聲源的類型、響度、混響時間和傳播距離受到造園設計元素功能特點、空間尺度和布局方式的影響[9],因此,多樣化的聲景特征可以反映各類場所的空間特質,既能一定程度上客觀理性地再現(xiàn)歷史原貌,又能推敲時間變遷所帶來的變化,也是一種認知園林的方式?,F(xiàn)象學理論認為場所精神不僅由視覺決定[15],聲景作為園林整體景觀的組成要素之一,在賦予場地獨特性與辨識度、喚醒人對場所記憶感知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本文嘗試運用詞頻統(tǒng)計法和推理法對古代園林的聲景進行了梳理,并通過聲源的空間位置及其生物生境特征和生活習性,推斷了古時園林的大致風貌格局與特征?;诼暰吧鷳B(tài)學的基本概念,多樣化的聲景特征又反映了各類場所的空間特質,此方法可以作為缺乏圖像印證條件下的認知園林景觀的一種方法。

      3.2 文脈延續(xù)與聲景保護

      城市發(fā)展的迅猛讓諸多文化遺產還未留意便已消逝,以秋霞圃為對象,整理園內典型的、特有的聲源,并思考歷史文化遺存如何在現(xiàn)代繼續(xù)弘揚有著重要意義。從今昔對比中可以看到一些歷史地標聲的消逝,古寺(法華寺)作為遠景聲景,映入園中形成氛圍。今天鐘聲已經不再能聽到,取而代之的飛行器聲音變得十分頻繁,這不得不讓我們思索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地標聲應如何保存。建議對古典園林的聲景,尤其是具有價值的歷史地標聲重新評估,并通過藝術化的展示手段、分級分區(qū)等方式加以保護和展示。對于古代非?;钴S的桃花潭人文聲景,可以通過恢復一些歷史場景來進行展示,以讓游客能夠體驗。通過聽覺可以喚醒人們對于場所記憶的其他感知,最終賦予場地獨特性與辨識度。同時,如何在現(xiàn)代游覽模式下,使人的行為對于聲景營建的破壞降至最低,在游賞中更好地感受古典園林創(chuàng)造的聲景之美,也是未來園林保護與可持續(xù)營造值得研究的議題。

      猜你喜歡
      聲景聲級聲源
      一種等效40 h聲級的計算方法探討
      虛擬聲源定位的等效源近場聲全息算法
      當代城市聲景研究進展
      風景園林(2021年4期)2021-04-23 09:56:26
      《白噪音》中后現(xiàn)代聲景的死亡倫理思考
      基于分析軟件“CiteSpace”的聲景研究英文文獻知識圖譜分析
      聲學技術(2020年4期)2020-09-15 08:06:06
      基于GCC-nearest時延估計的室內聲源定位
      電子制作(2019年23期)2019-02-23 13:21:12
      運用內積相關性結合迭代相減識別兩點聲源
      火車站列車運行噪聲測試與分析
      AWA6228型聲級計監(jiān)測室內噪聲的問題探討
      力-聲互易在水下聲源強度測量中的應用
      江口县| 新泰市| 汨罗市| 黔西县| 新绛县| 汕头市| 靖西县| 西峡县| 朝阳县| 鄱阳县| 灵武市| 泽普县| 北海市| 昆山市| 武威市| 浑源县| 青田县| 澜沧| 静宁县| 赣州市| 大兴区| 惠东县| 辉南县| 普宁市| 盐山县| 凤翔县| 元谋县| 柳江县| 揭西县| 新和县| 西和县| 安乡县| 溧水县| 镇坪县| 罗甸县| 唐河县| 虹口区| 大安市| 富平县| 建宁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