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珍
(甘肅省康樂縣蓮麓鎮(zhèn)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綜合服務(wù)中心 甘肅 康樂 731500)
黃瓜為葫蘆科1年生蔓生植物,肉質(zhì)脆嫩、味甘汁多,具有清熱解渴、利水消腫、美容等功效,市場需求量大。但黃瓜根系較淺,從土壤中吸收水肥的能力弱,對地溫敏感,不耐高溫,且怕低溫。為了增強水肥吸收能力及對逆境的耐受力,需選擇合適的砧木進行嫁接栽培。黑籽南瓜根系強壯、長勢強、耐低溫,康樂縣多以黑籽南瓜為砧木進行黃瓜嫁接栽培。
康樂縣越冬茬日光溫室黃瓜于9月25日~10月5日播種,10月25日~11月5日定植,12月25日~次年1月10日初次采收。多選用耐低溫弱光、抗病蟲害能力強、長勢健壯、節(jié)間短、早熟性好的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品種,如中密12、津優(yōu)35號、中農(nóng)26號等。
2.1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0.4%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150~200倍的40%福爾馬林浸種1~1.5 h,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通透性較好的濕潤紗布包好,置于28℃~33℃溫度下催芽,20~24 h后部分種子會露出根尖,此時將溫度降為24℃左右,當80%以上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1]。
2.2 播種。用至少3年未種植過瓜類、上茬作物為蒜類或豆類的田園土和充分腐熟的牛糞(也可是雞糞或豬糞等)按體積比1∶2混合,配制成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土過篩后裝入營養(yǎng)缽,澆足水后播種。每缽播1粒種子,播后覆蓋一層厚1 cm左右的營養(yǎng)土。
2.3 苗期管理。播種后至真葉吐心期間,白天溫度控制為30℃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6℃~20℃。真葉吐心至第3片真葉展開期間,白天溫度控制在23℃~26℃,夜間溫度控制在14℃~18℃。第2片真葉展開后,葉面噴施1次苗期專用葉面肥。苗期易發(fā)生猝倒病,可噴霧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
3.1 嫁接。砧木黑籽南瓜育苗方法同接穗,但播期比接穗晚3~5 d。嫁接前用噴壺給砧木和接穗均噴1次清水,以促使秧苗堅挺,提高嫁接成活率。
3.1.1 貼接法。用經(jīng)過消毒的刀片在砧木生長點一片子葉基部,呈約40°角從上向下斜切,將生長點、葉芽及另一片子葉切掉;在接穗子葉下方約1 cm處,呈約40°角將胚軸自上而下斜切;將砧木苗和接穗苗的切面對齊、對正,再用嫁接夾固定即可。
3.1.2 靠接法。用刀片切掉砧木的生長點、腋芽及真葉,在生長點下方0.6~0.8 cm處平行于子葉展開方向自上而下將胚軸斜切1刀,切口角度30°~35°,切口長0.5~0.8 cm,切口深度控制為胚軸直徑的1/2;在生長點下方1.5 cm處垂直于子葉展開方向從下向上斜切接穗,切口角度30°~35°;將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內(nèi),使砧木子葉和接穗子葉呈十字形,且接穗子葉在上、砧木子葉在下,然后用嫁接夾固定即可。
3.2 嫁接苗管理。為避免接穗萎蔫、傷口感染,嫁接當天需噴施50%多菌靈600倍液。嫁接后的前3d,要覆蓋遮陽網(wǎng),加蓋小拱棚保持密閉狀態(tài),相對濕度控制為90%~95%,白天溫度控制為26℃~30℃,夜間溫度控制為18℃左右。嫁接后4~7 d,早晚讓嫁接苗接受短時間的弱光照,并適當通風,以降低空氣濕度。嫁接7d后傷口基本愈合,以嫁接苗不發(fā)生萎蔫為標準逐漸延長光照時間、增強光照強度。砧木上萌發(fā)出的新芽要及時徹底抹除,接穗新葉開始生長意味著嫁接成功,之后應(yīng)保持營養(yǎng)缽水分充足,但定植前3~5d要停水煉苗。
撒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有機肥120000~180000kg/hm2、復(fù)合肥630kg/hm2、硫酸鉀180kg/hm2、磷酸二銨360kg/hm2,將土壤深翻35~40 cm,耙細、整平、起壟、覆膜。定植前2 d澆足底水,定植前1 d苗床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滅菌。在晴天上午定植,挑選苗齡28~35 d,節(jié)間短,3~4片真葉,株高10~16 cm,莖橫徑0.5 cm左右,葉片平展、肥厚、有光澤,根系發(fā)達,子葉完整,嫁接傷口愈合徹底的健壯苗,一壟雙行,株距30 cm,行距25 cm。定植不宜太深,定植后澆定植水。
緩苗后視土壤情況澆1次緩苗水;為了避免植株營養(yǎng)生長過旺,根瓜坐住之前不澆水、不追肥;根瓜采收前隨澆水追施速效復(fù)合肥150~180 kg/hm2;用刀片將接口處黃瓜基部萌生的不定根切除;定植后20 d左右,莖蔓長35~40 cm時要及時吊蔓,以防倒伏;吊蔓后黃瓜莖蔓的高度超過生產(chǎn)者的作業(yè)高度時要落蔓。生育期內(nèi)白天溫度控制為25℃~31℃,夜間溫度控制為16℃~18℃;冬春季確保光照充足,夏季溫度超過32℃時及時覆蓋遮陽網(wǎng);根瓜膨大期隨澆水追施尿素和硫酸鉀各90~105 kg/hm2;冬季每個月澆水2次(每次320~450 m3/hm2),隨澆水追施高鉀沖施肥(210~240 kg/hm2)1次;春季每個月澆水3次(每次300~360 m3/hm2),隨澆水追施高鉀沖施肥(210~240 kg/hm2)1次;夏季每個月澆水4次(每次300~360 m3/hm2),隨澆水追施高鉀沖施肥(150~180 kg/hm2)1次;隨時清理棚內(nèi)病老葉。
6.1 灰霉病?;颐共≈饕:θ~片、莖蔓和幼瓜,幼瓜發(fā)病后快速萎縮腐爛,葉片發(fā)病后產(chǎn)生帶有灰霉的紅褐色病斑,莖蔓發(fā)病后局部腐爛或病莖折斷,導(dǎo)致植株死亡,嚴重影響產(chǎn)量。發(fā)病初期用10%速克靈煙劑(3.75 kg/hm2)熏4~5 h;也可用2.5%適樂適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隔6 d噴1次,連噴3~4次。
6.2 白粉病。剛發(fā)病時霉層下部表皮仍為綠色,發(fā)病部位布滿白粉。白粉菌對“硫”較敏感,在黃瓜植株生長早期,用硫磺粉(24 kg/hm2)熏蒸8~10 h,可有效預(yù)防該病。發(fā)病后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900~1 000倍液,或75%達克寧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交替噴施,每隔6 d噴1次,連噴2~3次。
6.3 根結(jié)線蟲。通過危害根部使植株地上部分發(fā)育不良或萎蔫枯死,主要通過土壤、病苗、灌溉等傳播。定植前用米樂爾3%顆粒劑60~75 kg/hm2,拌干細土600~750 kg/hm2撒施到土壤中;生長期用1.8%蟲螨克乳油1 200~1 600倍液灌根2次;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理棚內(nèi)的殘枝敗葉。
6.4 白粉虱。若蟲聚集在葉片背面吸取汁液,導(dǎo)致葉片枯黃萎蔫或植株枯死,同時害蟲分泌的密露會使植株的光合作用減弱。避免與西紅柿、菜豆混栽;與芹菜、甜椒等不易被白粉虱危害的蔬菜輪作;懸掛黃板誘殺白粉虱;交替噴施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200~1 500倍液和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1 800~2 000倍液,每隔6 d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