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蘭芳
(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課后練習是語文課本的主要部分,是由教材作者依據(jù)最新課程標準、中小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以及文本特征而精心編寫的。相比于其他版本教科書而言,新部所編教科書在課后練習的內容安排上針對性更強,對學生基本目標能力的練習要求也更加精細、具體。合理闡述了課后練習的基本特點,并明白了作者意圖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關鍵意義。
由于升學壓力的逐年提升,使得很多學校在教學上僅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對課文文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對于課文本文的解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課后習題的講解,往往是對課文知識的進一步闡釋。但是由于很多教師存在著教育理念陳舊,教育觀念落后等現(xiàn)象,僅僅將習題的完成度跟課后習題的正確率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的單一參考標準,而忽略了題目的設置與課文內在的聯(lián)系。特別是教師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僅僅是為了講解題目而講解,往往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而忽略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容易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容易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往往容易出現(xiàn)厭學等癥狀。
部編版本小學語文教科書,在課后練習目標的定位方面主要集中在理解與交流、積累與運用、拓展與實踐三個層面,進行了課后練習內容的探究和設計過程。
2.1 理解與交流維度。理解與交流的維度,主要由誦讀、默讀、理解課文內涵等練習內容組成,需要學員在習題過程具體理解課文重點內涵,并進行對有關領會的正確把握工作。同時,部編版本小學語文課后練習在特色位置方面,重點按照整體設計方法,針對篇章重點內容展開探究和剖析。舉例來說,部編版本的課文《觀潮》的課后練習設置和人教版有很大差異,在課后練習設置上需要學校先明確課文按何種次序講述錢塘江大潮。自己所想象的畫面是什么樣的,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在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深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2 積累與運用維度。積累與運用的維度則是以運用語言文字、片段、詩句等為主,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某一段落的詩句加以誦讀和模仿。而這些課后練習主張以提高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應用水平為主,并注重于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以往語文課程側重于知識理解能力,對語言表達能力不夠關注。而部編版本的語言課后練習就較好地規(guī)避了這一點,致力于訓練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水平。如課后練習加大了背誦、默寫、仿寫的試題設置等。
2.3 拓展與實踐維度。拓展與實踐項目將以研究社區(qū)文化、和其他項目間的關系為主。引導學習者參與社區(qū)實踐,甚至可以進行課外閱讀,達到擴展延伸功能。必須強調的是,并不是每個課程都必須進行這些練習項目,而且必須統(tǒng)籌規(guī)劃與合理安排,最好能夠滿足穿插的需要。
利用課后練習,通過訓練思維水平要想辦法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訓練學生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至關重要的手段,這就是新課程標準中需要實現(xiàn)的基本任務一點?!墩Z文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培育想象力,開創(chuàng)潛力的指導與目標,學生的想象力關乎學生在口語、作文等領域水平的提高,也同時關系到學生日后的成長。經過對部編教材及課后練習的總結可發(fā)現(xiàn),部編本教科書在訓練思維方面實現(xiàn)了數(shù)量與質量兼顧,而且訓練的媒介與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化。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課后附有了以下訓練內容:誦讀文章,一起讀一起想象文章描繪的圖畫。例如這些與提高想象力有關的訓練題共在二十篇要求精讀的文章后呈現(xiàn)了八次。這類有關想象的訓練融合了各種教學方法,有與誦讀并聯(lián),需要邊讀邊想象文章中涉及的景物和景物的;有與說并聯(lián),讓學習者深入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心靈,并認真揣摩人物形象心靈以便于切身掌握的;還有將寫作與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幫助學生透過培養(yǎng)想象力仿寫句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開闊眼界的。正是這種靈活新穎的問題設置使教師訓練想象力的計劃有了更具體的形式和豐富的媒介,老師也能夠按部就班地把這類訓練計劃融于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
通過課后練習,引導口語表達口語交際要求引導學習者能進行標準表述、完整表達,并能完整表達自身的實際觀點與情感。中小學生在初進學校時的口語表現(xiàn)中難免不連貫或存在語序上的提問,教師應盡快加以改進,防止中小學生在習作教育的階段中發(fā)生語不及意、語焉不詳和語序錯亂的狀況。一年級課本中,仿照說話的練習就是根據(jù)學生口語表現(xiàn)而設計的,共分為五項,難度層層遞進,科學設置了難度梯度。
從模仿課文中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學說一些偏正式短語;到仿照文中我會的句式嘗試說出完整的句子;再到比照著《比尾巴》一文中的兒歌詞句,說出一組類似的句子。模仿示例說話的練習題難度和要求都體現(xiàn)出了遞增的趨勢,起步的訓練難度較低,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和練習,為提高他們規(guī)范的口語表達能力搭建了橋梁。
規(guī)范表述只是學校語言教育的側重之一,除此以外,和學習者的環(huán)境有關的語言知識,也可以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在教學實踐中自然產生成功感,進而鼓勵學生主動投身更多的教學中。例如,《口耳目》就要求學習者表現(xiàn)出我們的口、耳、目、手、足分別能做哪些事?就能夠讓學生聯(lián)想到身體不同部位和器官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同時可以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做出表達。比如精通樂器的學生會想到口可以吹笛子,手可以彈鋼琴;愛好閱讀的學生能提到目可以看讀本,手可以拿書翻書;喜歡體育的學生馬上想到足可以踢足球,手可以打籃球等等。
借助課后練習,營造說讀氛圍部編教師對各個方面的課堂教學都有不同程度地注重,對我說寫作的訓練也相當注重。二年級下冊教材的課后練習,在編寫中充分考慮到了現(xiàn)在孩子們都已不陌生的口說寫話能力,但仍要做到熟練流暢地說與寫能力尚有相當?shù)牟罹噙@一情況,并適當?shù)貙⒕毩暯档阶钸m應他們的程度上,用演一演、評一評、仿一仿等簡單有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說話,也為他們提供了趣味盎然的素材話題和輕松自在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風娃娃》—課時,首先提問:同學們,我們從文中可以看到,風娃娃幫助大家做了很多好事,那是不是風娃娃只能做這些事呢?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風娃娃是不是還有一些其他事可以做?快看一下課后習題三,看看題目中提供的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吧。這樣一來,原本生活中的風還能做些什么的枯燥問題因為增加了10個相關的提示詞而降低了一些難度,也為學生們的思考提供了一個方向,讓他們從提示詞出發(fā),在訓練中主動去思考和想象,也為仿寫作業(yè)提供了素材。此外,課后習題二要求根據(jù)下面的提示講講這個故事,筆者再次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的提示詞,以風娃娃來到田野的引子為例,啟發(fā)學生思考風娃娃到田野里做了哪些事情,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開始復述課文,從中歸納出整篇課文的脈絡。隨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其他提綱自己完成復述任務,不難看出學生掌握了方法后的復述更加有條理性和邏輯性。
以本學期教授的新部編入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把課后習題分成四類,針對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4.1 家庭預習+課堂指導。針對有感情朗讀課文與背誦,以及對文章質疑的習題,筆者采取的方法是提前布置家庭預習。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字詞的方法,能夠解決一些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能夠做到把課文讀通順。本班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在用讀、圈、標、認、組五步法進行預習,讀是讀熟課文,圈是圈畫生字,標是標出自然段,認是認會生字,組是給生字組兩個詞語。到了四年級,結合教材第二單元的訓練主題: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每篇課文的習題也增加了與主題相一致的練習。例如,在《一只豆莢里的五粒豆》的課后第1題為讀完課文,把你的問卷寫一下。到了《蝙蝠與雷達》和《呼風喚雨的時代》這兩篇課文閱讀后,第1題進一步提出分小隊梳理問卷列表,想一想應該從哪個視角提出。分小隊梳理問卷列表,給問卷分類。從上述問題中可看出它們間的遞進關聯(lián),并層層深入,以訓練學習者的質疑能力。于是在家庭預習中,筆者加了一個個小問字,對英語課文誦讀中不明白的地點指出。之后,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堂教學中主要指導學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掌握提問方法。
4.2 分開拆散+整合重組。針對理解課文脈絡與內容,學習課文方法類型的習題,大多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如果教師能夠把這類題目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適當改編,進行拆組,再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那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我們正在處理的《觀潮》課后第2題說說文章是根據(jù)哪個方向講述了錢塘江大潮的,你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選擇印象最深地和同學交流。時,進行了分開拆散,把1個問題拆成了3個問題:1.誦讀文章,可以說一說文章是根據(jù)什么方式講述了錢塘江大潮故事的?2.選擇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讀一讀。3.全班交流,在你頭腦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感知,再到部分領悟,最后發(fā)揮想象,交流感受。
《蟋蟀的房屋》一課的,在第一題,學生默寫了課文,看看什么蟋蟀的房屋才能算作了不起的建筑。用作者的話講述了蟋蟀房屋的建造經過。第2題,文章圍繞著蟋蟀的房屋說了哪兩個方面的東西?作者又是如何分析的?第3題,文章把蟋蟀比作人,用蟋蟀的巢穴比喻人的房屋,講了這么做的好處。針對這三個問題,筆者進行了整合重組,向學生出示了下面3個問題:1.讀課題,什么是住宅?作家常以蟋蟀的巢穴比喻人的住所,把蟋蟀比作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默讀課文,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講了哪兩方面的內容?作者是怎樣觀察的?3.再讀讀課文,看看什么蟋蟀的房子才能算作了不起的建筑。以一個人的話講述蟋蟀房屋的建設歷程。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入手,進行質疑,從理解詞語到寫法講解,一氣呵成,下面的兩個問題是先找出住宅的特點,再理解工程的偉大,學生便于接受。
4.3 閱讀理解+家庭作業(yè)?!缎W語文規(guī)范》的教育主張中提出,中小學語文教育應重視對詞語的積淀、理解與應用,重視基本功的練習,為高中學生奠定了扎實的詞語根基。語言訓練這類題目同樣適宜于融入語文課堂教學。針對積累優(yōu)美生動的句子、詞語、古詩的習題,筆者的做法是在課文講解中引導學生畫出相關語句,進行閱讀理解,有時伴隨技能訓練。例:在《走月亮》上課后練習時,第3題,學生抄寫看,稻谷將要成長了,稻穗低垂著頭,稻田像一個月光鍍亮的銀毯。這個句式中運用了大量對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段,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也練習說一說,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待學生真正理解后,筆者會把抄寫的任務布置成家庭作業(yè),以節(jié)省課堂教學的時間。
4.4 情景改編+實踐操作。關于一些選做的練習,通常分為:實際中的問題,小練筆,語文課本劇演,閱讀鏈接等項目,大都為學生在課堂完成后所用,作為所學知識的積累與延伸,而且大多是為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積極性、鍛煉他們的邏輯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整體語言素質而設計的?!墩Z文課程標準》認為,語言是實用性較強的學科,要注重提高學習者的語言實際能力,而鍛煉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應該來自語言實際。由于這類題目靈活開放,難度較大。很多老師選擇不做,筆者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編和實踐。
課文《爬山虎的腳》課后小練筆:選一種植物,觀察一段時間,試著用資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記錄它的變化。針對此題,筆者帶領學生開展了花盆種菜活動,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進行蔬菜的成長記錄,學生很有興趣,受益匪淺。再如《盤古開天地》課后選做題:搜集中國神話故事讀一讀,然后講給同學聽。在學習本單元之前,筆者就為每位學生準備了不同版本的《中國神話故事》,利用早讀時間進行閱讀,并召開故事會有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綜上所述,學校語文課后練習在較大程度上著重反映出課堂練習的重要內涵,并滲透著語文課堂教法和學法。可以說,課后練習基本上可看作學習者了解基礎知識和完成知識轉化過程的主要載體,理應給予高度重視。針對小學語文課后練習的重點,建議語文老師人員在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認真研究課后的練習內容,并嚴格貫徹和實施課程標準內容,以保證教學目標得到順利實現(xiàn)。與此同時,語文老師人員在聚焦于語文課后練習內容的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注重提高語文表達練習力度,以保證語文要求得到貫徹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