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雯君
語文思維指的是學生對語文要素進行鑒賞的方式,是學生語感敏銳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深刻認知的體現。只有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思維,才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突破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對教學課堂進行多元化設計,并將啟動學生的語文思維作為教學目標,不斷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體驗,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導入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有著眾多的形式,如利用游戲、設置問題、講述故事等。教師想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能夠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課堂導入。因此,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優(yōu)化課堂導入,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轉化為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進而實現學生語文思維的鍛煉[1]。
由于課堂導入有多種形式,教師要想快速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可以有效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
例如,在對《草原》這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見過草原的風景,都會產生好奇。這時教師便可以創(chuàng)設出對應的情境,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草原相關的圖片、音樂,再讓真正去過草原的學生來描述草原,讓學生初步感受草原的景色以及居住在草原的人民的生活習慣。
隨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與草原相關的紀錄片,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在學生對蒙古包、篝火、烤全羊等草原的特色景物進行了解后,教師便可以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閱讀文本,學生就會以十分積極的狀態(tài)來學習課文,從而順利啟動課堂教學。如此一來,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營造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后續(xù)教學的進行以及學生語文思維的啟動。
在正式進入教學后,教師就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特別是對于學習的重難點,教師更要能夠展開有效引導,不斷激活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感悟。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精講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則。如何通過精講來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就要能夠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探究,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再基于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引導,以此有效且深入地講解語文知識,實現學生學習思維的激活[2]。
例如,在對《丁香結》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隨后再讓學生進行模仿閱讀訓練。而在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學習時,教師要及時提出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課文中所描繪的丁香花像什么?作者是如何對丁香花進行描繪的?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閱讀與思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有更加明確的方向,且學生在無法明確問題的答案時,也會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能夠使課堂學習的氛圍更加濃烈。
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共同對文章進行探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也能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個性化的見解。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理解進行鼓勵評價,讓學生更加愿意獨立進行閱讀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利于學生閱讀認知的形成。如此一來,在利用有效的方法對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后,不僅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也推動了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在對課堂訓練進行設計時,教師要能夠實現多元素的融合,使得訓練內容能夠體現出創(chuàng)新性。在具體設計課堂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突破以往書面訓練這種單一的模式,讓訓練任務更加立體與有趣。以此讓學生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實現語文思維的激活,不斷增強思維體驗以及語文學習的動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有趣的訓練任務會特別感興趣,教師要對此有正確的認知,并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來進行選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3]。
例如,在教學《故宮博物館》這篇課文時,由于這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讓學生直接進行閱讀,并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理解。對此,教師便可以設計出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趣味訓練中:“先對課文進行閱讀,然后根據屏幕中所展現的故宮平面圖來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根據課文內容來確定建筑物的具體位置,并要特別關注不同建筑物所具有的特點。在大家都完成后,會進行抽簽,被抽中的同學要來當故宮的導游,將我們的教室假設為故宮來為大家進行講解,如果講解得好,則可以得到獎勵?!?/p>
為學生設計了游戲訓練后,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且學生在知道有獎勵后,也能夠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學生會先對文本內容進行了解,再針對故宮平面圖進行研究,并進行模仿講解,有效推動后續(xù)活動的開展。在學生真正進入到導游角色后,就能夠保持較為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如此一來,通過設計出趣味的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有一定難度的文本進行有效理解,也能夠通過參與訓練,增強學生的思維體驗,從而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想要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思維全面的發(fā)展,教師不能讓教學活動只局限于教材中,而是要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延伸,形成更加豐富的學習認知。
開放性的課外實踐活動,包括了課外閱讀、寫作訓練等,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需求來進行選擇,更加有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開放性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能夠促進活動的有效延伸,為學生設計課外學習的任務,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月光曲》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針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對這一世界名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了解。隨后,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延伸性的實踐任務:“在課余時間搜索并仔細聆聽這一首世界名曲,可以反復多次試聽,以此來針對這一名曲進行深入思考,并寫下聽后感,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痹诿鞔_了實踐任務后,學生就會利用網絡來進行搜索,并會在反復聆聽后進行個性化寫作。
此外,為了能夠體現出實踐的開放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聆聽其他世界名曲,感受不同曲子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并針對不同的曲子寫下聽后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全面思維。同時,教師還要能夠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有效評價,并對學生個性化的寫作進行肯定,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如此一來,通過為學生布置開放性的聽后感實踐任務,能夠讓學生收獲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仔細聆聽,更要會進行聯想與想象,以此調動學生綜合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語文思維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提出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后,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能夠更加注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與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需求來優(yōu)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趣味性訓練,讓學生參與到開放性實踐活動中,以此有效激活學生思維,不斷增強學生的思維體驗,促進其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從而真正達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