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戀
(福建省廈門康樂新村幼兒園 福建 廈門 361000)
繪本是幼兒的主要閱讀對象,需要幼兒調動自身已有生活經驗、情感和想象,才能實現從觀察文字圖畫到認知與審美發(fā)展的轉化。繪本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元的閱讀空間和意義空間,基于幼兒全方位的閱讀體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幫助家長在引領幼兒閱讀過程中,通過誦讀、游戲、角色扮演、觀察、想象等多種活動的融合、碰撞、交匯,與幼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提高家長對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視,增進家庭親子關系,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發(fā)展。
1.1 提高教師對體驗式閱讀和親子關系的理解與認識。幼兒繪本的內容雖然在我們看來比較淺顯,但不可否認的是繪本內容涉獵的題材和領域很廣闊,通過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讓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增加對生活的了解和對世界的認知。在這些繪本中,有些是孩子們可以體驗的,有些是難以體驗的,還有些是不建議體驗的。因此,什么樣的繪本適合進行體驗式閱讀,是教師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教師要善于選擇哪些對幼兒而言具有積極意義的。同時,教師要重視孩子們體驗多種類別的繪本,尤其是親子繪本,幼兒園除了負責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等教學工作,同時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梁,通過親子繪本的體驗式閱讀,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實現幼兒教學的三者合一、家校共育。
1.2 班級家庭親子關系現狀以及選擇適合的繪本閱讀材料。
1.2.1 家庭親子關系現狀。為更加充分有效地提升教師和家長針對幼兒心理狀態(tài)以及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發(fā)展現狀的認知,可綜合選用親子關系問卷以及巴昂情緒量表等兩種評價模式,針對當前園內家庭親子關系情況進行分析,針對親子關系存在的問題進行研判,并給出更加全面有效的促進親子關系的措施與方案。親子關系調查問卷可以從家長及幼兒的雙向角度進行調查及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受家庭情況限制、父母工作限制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家長對幼兒的陪伴和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為有限,很多家長常常以命令的口吻對待幼兒,導致家庭親子關系受到嚴重影響[1]。而采用巴昂情緒量表則能夠針對幼兒的情緒智力發(fā)展狀況做出量化評估,現階段很多幼兒由于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親子陪伴受到制約,導致幼兒的心理社會能力難以得到充分鍛煉,情緒智力發(fā)展出現欠缺。
1.2.2 繪本閱讀材料的選擇。如何根據當前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的發(fā)展現狀,選定較為適宜的繪本閱讀材料,已成為園區(qū)教師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教師在選擇繪本材料的過程當中,應當時刻遵循親自閱讀、親身實踐、親心感受的“三親原則”,通過體驗式的閱讀模式挖掘繪本閱讀材料當中的價值,使家庭親子關系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同時也使幼兒心理社會能力實現不斷進步。很多家長由于并未受到過系統(tǒng)完善的學前教育培訓,對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的培育認識不夠充分,對繪本閱讀材料的選擇存在不科學、不完善的現象,一方面影響了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進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進一步構建。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當下園區(qū)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的發(fā)展現狀以及幼兒的接受程度針對繪本進行更加科學、更具針對性地選擇,使繪本閱讀材料的作用和意義能夠在親子閱讀過程當中得到更加直觀有效地展現。例如在親子關系問卷當中,教師明確了當前園區(qū)內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當中存在的問題,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存在欠缺,很多家長使用命令式的口吻進行表達,導致幼兒接受程度較差,影響了幼兒心理狀態(tài)的正常發(fā)展。因此教師可選用日本知名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代表作品《最喜歡媽媽》對幼兒進行引導和教育。在《最喜歡媽媽》當中,作者通過對媽媽和孩子的語言進行對比,讓家長與幼兒在體驗式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繪本當中表達的情感與意義,進而使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模式得以有效調整和優(yōu)化,確保繪本在親子溝通之間的教育價值得到更加顯著地體現。教師與家長在使用繪本閱讀材料的過程當中,應當及時捕捉到繪本當中的情感元素,采用合適的方法和手段使幼兒對繪本內容得到更加深入和豐富的理解,從而使幼兒的感知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在繪本體驗式閱讀當中得到充分發(fā)展,幼兒心理社會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1.3 驗證適合在家庭中開展體驗式閱讀的繪本內容。幼兒園的教學畢竟是集中教育,在有限的時間內,有些事物是很難在校園體驗到的,所以體驗式閱讀就延伸到了家庭,由家長成為體驗閱讀的主體,開展適合的體驗閱讀內容。通過親子之間進行角色扮演、對話練習和推進演繹情節(jié),從而加深孩子們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能力,甚至可以對故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2]。讓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度過一段娛樂時光,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家長將能夠利用的科學繪本和故事繪本進行深入的挖掘并整理成繪本資源圖冊,方便日后對孩子進行體驗式教學提供充足的資源。
2.1 雙向開展體驗式親子閱讀活動。
2.1.1 在家庭中。由上文我們能夠得出結論,繪本閱讀在親子關系構建以及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當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而相較于園區(qū)閱讀來說,在家庭中開展體驗式親子閱讀活動具有以下幾方面優(yōu)勢,首先是環(huán)境較為適宜,相較于幼兒園區(qū)或學校環(huán)境來說,幼兒對家庭環(huán)境更加熟悉,因此通過在家庭當中開展體驗式閱讀活動能夠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能夠在親子閱讀過程當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想象能力,同時也使自我心理社會能力得到不斷進步。
通過調查問卷、巴昂情緒量表等手段和渠道,我們能夠針對園區(qū)內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發(fā)展狀況乃至親子溝通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把握,進而拿出可行有效的體驗式親子閱讀開展方案,使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協調有序,雙方能夠實現有效地換位思考,從而實現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使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更加密切。例如,在選擇《最喜歡媽媽》作為家庭當中開展體驗式親子閱讀的載體后,教師可以結合園區(qū)內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發(fā)展現狀,要求幼兒和家長針對繪本當中的交流方式進行思考,分析自己家庭當中是否出現過類似的交流情況,并針對溝通方式的不斷優(yōu)化與調整進行討論,采用錄音的方式進行記錄,使幼兒能夠從閱讀實踐過程當中實現對自我表述能力的有效鍛煉,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另外,為有效提升幼兒參與家庭渠道體驗式親子閱讀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針對性地推出相關類型的活動或游戲邀請幼兒與家長一同參與。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幼兒和家長依托信息技術實現《最喜歡媽媽》繪本情節(jié)和形式的線上表演,并通過視頻方式予以記錄,使家長能夠充分認識到溝通方式在交流過程當中所展現的重要意義,有效提升他們對家庭親子溝通的重視程度[3]。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與家長在休息時間段開展角色互換的小游戲,要求雙方角色互換,一方面讓幼兒體會到家長承擔生活、養(yǎng)育孩子的艱辛和困難,另一方面也使家長意識到幼兒同樣具備獨立的意識和想法,在交流和溝通的過程當中應當予以關注和理解。
為了強化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可以引入書信交流模式,讓雙方依托書信這一載體針對生活當中的問題予以表達,并針對繪本當中的內容進行探討,讓幼兒與家長雙方能夠在繪本故事的背景下針對生活當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刻地探討和交流,使親子溝通的主動性得以進一步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幼兒家庭閱讀模式的特點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教師可以針對當前園區(qū)內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發(fā)展現狀進行繪本或書目的推薦,要求家長和幼兒寫下自己的讀后感,讓他們能夠在閱讀和總結過程當中同樣對自身家庭的親子交流與溝通狀況做出較為完善的梳理和評估,并找出親子關系發(fā)展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使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感情發(fā)展更加密切,幼兒的心理社會能力全面提升,確保繪本閱讀作用的進一步體現[4]。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家長開展家庭閱讀沙龍,讓家長能夠在進行體驗式親子閱讀的過程當中與其他家長進行經驗的溝通與交流,同時對自己的幼兒教育方式進行反思,讓親子溝通、親子互動更加完善,推動幼兒家庭親子關系的全面進步。
家長在與幼兒一同開展體驗式親子閱讀的過程當中,應當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繪本閱讀習慣,具體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首先,要求幼兒養(yǎng)成愛護繪本的習慣,針對閱讀完成的繪本進行自覺整理和收納,從而使繪本的閱讀價值得到更加有效地顯現。其次,為了使幼兒更加有效地掌握閱讀方法和閱讀手段,家長應當引導幼兒針對繪本當中的各項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提高他們的閱讀熱情以及閱讀興趣。最后,受兒童繪本特點的影響,其藝術形象以及主要內容一般都涵蓋著一定的道理和思想方法,家長應當針對性地引導幼兒對這些思想和道理進行初步總結和理解,使幼兒能夠在享受閱讀快樂的同時鍛煉自己對社會的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社會能力,使繪本親子閱讀帶來的價值和意義更加顯著。
2.1.2 在學校中。相較于面對家庭所開展的體驗式親子閱讀模式來說,在學校與園區(qū)內開展的體驗式閱讀雖然在環(huán)境熟悉程度以及閱讀便捷程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短板,但由于專業(yè)教師能夠針對幼兒進行體驗式親子閱讀活動當中的表現進行全面測評,并能夠根據測評結果對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目標、開展方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優(yōu)化,因此同樣也是繪本體驗式親子閱讀的重要途徑及渠道之一。教師應當時刻遵循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和原則,針對當前幼兒繪本體驗式閱讀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更加可行、合理、科學的幼兒表現評價方案,讓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發(fā)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各項問題能夠更加直觀地表現在教師面前,從而使閱讀活動所開展的理念和渠道得到更加完善準確的優(yōu)化參考。
教師可以通過巴昂情緒量表以及心理社會能力觀測記錄表兩種方式針對幼兒進行繪本體驗式親子閱讀過程當中的表現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升體驗式閱讀模式的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讓幼兒的能力能夠在閱讀實踐過程當中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鍛煉和展現。具體來說,借助相關的觀測記錄以及參數量表,教師能夠針對幼兒的心理社會能力發(fā)展狀況進行全方位監(jiān)控,并將監(jiān)控結果及時向幼兒家長做出反饋和報告,讓家長能夠針對自己在家庭當中進行的親子溝通模式進行反思和梳理,從源頭上認識到親子閱讀、親子互動乃至親子交流對提高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的重要意義,進而讓家長能夠實現換位思考,充分體會到幼兒在日常生活乃至繪本閱讀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問題和困惑,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親子關系進行有效改善和提升。同時,大量的觀察與訪談發(fā)現,[5]男幼師對于幼兒堅強勇敢的性格、獨立性、競爭意識、自信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角度推動幼兒心理社會能力分析的措施落實,首先是采取幼兒自評的模式和措施。由于幼兒是親子溝通以及親子活動當中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其自身感受對推動心理社會能力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及參考價值。教師可以在教室墻面上采用互動墻面以及積分本等方式引導幼兒對自己的心理社會能力進行評估,讓幼兒能夠在閱讀活動、學習活動以及親子互動和交流過程當中提高自我評估能力和水平,進而推進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互評,讓幼兒通過角色互換、繪本閱讀等方式著力了解父母及家長在生活當中的艱辛,并通過親自閱讀、親身實踐、親心感受等“三親”途徑,引導幼兒正確看待親子關系,讓幼兒明確家長的良苦用心,使幼兒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進而使他們的心理社會能力得到全面良好地發(fā)展與進步。教師應當針對當下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的發(fā)展現狀以及本園區(qū)內幼兒家庭親子互動和溝通的實際情況對教育教學方案進行總結和優(yōu)化,依托繪本體驗式閱讀、家長溝通與互動、角色互換小游戲等親子活動,使家長能夠在實踐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在親子互動當中的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讓他們更能夠理解幼兒的成長現象,使幼兒的心理社會能力能夠在親子活動當中得到全面科學地發(fā)展,同時也使園區(qū)內幼兒家庭關系以及親子關系更加和諧穩(wěn)定。繪本以豐富、有趣的圖畫信息和隱藏的各種細節(jié)[6],不僅有利于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也可以豐富幼兒對社會性情感的體驗和認知。
總而言之,繪本體驗式閱讀適合幼兒的早期閱讀,孩子們不僅能夠根據繪本故事中的情節(jié)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而且還能通過親子共讀的形式,增進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促進幼兒的心理社會能力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和家長要重視幼兒階段的繪本體驗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