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茶亭,一般建在通衢要道、名勝景區(qū),地形不同,式樣各異,茶亭的楹柱上常常鐫刻一些構(gòu)思獨特、妙語傳神的詩聯(lián)。炎炎夏日,過往行人至此歇足,邊飲茶,邊品聯(lián),也納涼,別有情趣。
明代,從廣州到佛山有一條寬平的省佛大道,沿途都建有一些茶亭供路人休憩,其中有一座系明末僉都御史南海人李待向出資興建,他在茶亭楹柱上親書一副對聯(lián):
不費一文錢,過客莫嫌茶味淡;且停雙腳履,勸君休說路途長。
這副茶亭聯(lián)對仗工整且雅俗共賞,頗有民歌味道,確能消疲解乏。
清代時,廣州市三眼橋橋頭的茶亭上亦有一聯(lián)曰: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求兩餐,分清邪正;頭頭是道,誰賓誰主?吃一碗,各自西東。
此聯(lián)從茶亭特點入手,用設(shè)問句引起人們遐想,寓警邪勸正之意,蘊含人生哲理,似覺俚而不俗。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南郊竹林寺山門前右側(cè)有一茶亭,亭柱懸有一聯(lián):
來時覺幽奧;到此豁心胸。
此聯(lián)措詞典雅,清麗舒展,短短十字,卻道出了一路風(fēng)光和游人心境,贊賞之余令人忘倦。
貴陽市的“圖云關(guān)”上,有個茶亭建于要道岔口,亭上有一副口語俚對,頗具人生哲理,冷靜想來,倒也耐人尋味:
兩腳不離大地,吃緊關(guān)頭,須要認(rèn)清岔路;一亭俯視群山,占高低步,自然趕上前人。
聯(lián)文明是寫實,實是寄情,堪稱妙對。
廣東東川縣境內(nèi)有一茶亭,聯(lián)語云:
坐一下來呀,哪管前途山水遠;飲幾杯走唄,只求世道義情長。
此聯(lián)猶對過客招呼,似和故人對坐,十分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并道出了生活中重情重義的風(fēng)尚。
浙江省紹興市的駐蹕嶺茶亭,建在嶺上古代皇帝南巡駐足休息的地方。茶亭聯(lián)云:
一掬甘泉,好把清涼澆熱客;兩頭嶺路,須將危險告行人。
品賞此語氣親切的聯(lián)語,對于長途跋涉者來說,頓感疲勞驟減,誠可謂:“香茶一杯解乏力;好話三句振雄心?!?/p>
江西省九江市中心的甘棠湖,是一處游覽勝地,湖畔有個茶亭謂之“浸月亭”,于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時初建,是游人品茗賞景佳處。茶亭聯(lián)曰:
不問石硯羊毫,一樣染成煙雨景;且把玉壺雀舌,幾番吟到月浸亭。
此聯(lián)文景交融,獨具特色,游亭觀聯(lián),雅趣盎然。
廣東珠海南山山徑的茶亭懸掛一副茶聯(lián):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好山溢情,好水淌趣,置身于青山綠水間,超然物外,心曠神怡,其樂無窮。過往行客,來去匆匆,停身小飲解渴,頃刻又各奔西東,踏上路程。此聯(lián)之真切,令人稱頌。
安徽省休寧縣一大道旁有座茶亭,上有一副茶聯(lián)寫得非常有趣:
南南北北,總須歷此關(guān),且望斷鐵門限,備夏水冬湯,應(yīng)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諸佛上天下地;東東西西,那許瞞了腳跟,試豎起金剛?cè)?,擊晨鐘暮鼓,喚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眾生吃飯穿衣?/p>
這副長茶聯(lián),充滿禪味,聯(lián)中引入禪家用語告訴世人,即使是神仙菩薩,也跟凡人一樣都離不開吃飯穿衣。聯(lián)中雖沒出現(xiàn)“茶”字,卻告訴人們,茶與禪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