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第一幼兒園 王俊莉
幼兒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中的最基本部分,也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教育與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語言行為都有著直接的關系,幼兒階段至小學教育的銜接階段也是幼兒成長的重要階段,與幼兒的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或缺的緊密聯(lián)系。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中,幼小銜接中的家庭教育已經(jīng)引起了幼兒園、家庭以及小學教育的廣泛關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幼兒在進入小學教育階段的適應性與快速提升能力。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升入小學教育的階段,這一階段幼兒無論是心理活動還是生活習慣都需要做出調(diào)整,以最優(yōu)質(zhì)的狀態(tài)去適應小學教育。在這一階段如果教育不恰當,會導致幼兒對小學學習生活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這一階段的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據(jù)了主導位置,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意義較大,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小銜接教育。這階段的教育對幼兒一生的成長有較大的影響,可以較好地提高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提高心理素質(zhì)能力,已經(jīng)被大多數(shù)家長所廣泛認識。
第一,在幼小銜接家庭教育中,家長應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讓幼兒有健康的身心條件去接受小學教育。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管理有一定的差異,家長應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幼兒進入小學教育時能盡快適應,避免出現(xiàn)對小學學習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是較為重要的,家庭成員的陪伴與正確引導,都會給幼兒身心上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的重點,正確的家庭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適應性與自我生活的基本能力。
第二,幼小銜接作為教育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需要的家庭教育比任何時候都要多。由于幼兒的心理特點,因此需要得到家長更多的呵護,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培養(yǎng)與引導。家長除了對幼兒進行心理引導之外,還要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基本能力與學習過程中的抗壓能力。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家長更要注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與小學有著較大的不同,家長對幼兒的引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幼兒能獨立面對小學教育中所面對的困難,才能做到幼小教育的有效銜接。有教育專家指出,幼兒的教育最初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是在家庭教育階段,對于塑造幼兒的性格特點以及自身能力都有極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幼兒園到小學教育階段,是幼兒一生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如果銜接方式不得當,就會導致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幼兒對課堂教育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這樣的心理對幼兒有極大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幼小銜接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于家庭以及學前教育共同努力,加強對幼兒的心理教育以及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做出相對有效的督促,為幼兒即將步入的小學生活做好鋪墊。
首先,根據(jù)小學教師反映,剛升入小學的幼兒,存在較為明顯的現(xiàn)象為心理情緒波動較大,由學前教育升到小學教育,幼兒的心理會出現(xiàn)興奮、緊張、焦慮這三個階段,幼兒的這三種心理反應也是初升入小學階段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與目前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幼兒園環(huán)境有關,大多數(shù)初入學的小學生生活自立能力較差,對家庭的依賴較為明顯,缺乏獨立處理基本事物的能力。另外,幼兒教育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小學教育的要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在幼兒教育中的知識學習都是在游戲的過程中簡單學習。然而進入小學教育階段,則是要將以往簡單的學習內(nèi)容,通過符號、文字以教科書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突然改變的學習方式與突然加大的學習內(nèi)容,如果缺乏正確的心理引導,就會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對小學教育抗拒的現(xiàn)象。因此,只有從緩解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焦慮的情緒,并對幼兒進行正確的知識教學,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幼小銜接中幼兒的心理素質(zhì)與教育過程。
其次,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shù)的家長較為注重幼兒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略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對于幼兒短期成效較為明顯的訓練項目較為熱情,而忽略了與幼兒自身發(fā)展相關的訓練與培養(yǎng)。這種急功近利的學習方式,不僅得不到相對的學習效果,還會對幼兒的心理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當前最為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在幼兒進入小學教育的初期,家長擔心幼兒學習進度得不到提升,通過自行教學的方式,提前將教材中的內(nèi)容講授給學生。這種超前的學習方式,不僅不會讓幼兒的小學課程變得輕松,反而會使幼兒覺得學習過一遍的東西過于簡單,而出現(xiàn)對待課堂學習不專心、課下作業(yè)不認真的現(xiàn)象,這種不良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將會對小學課堂學習有極大的影響。
最后,通過對幼小銜接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幼兒進入小學教育階段學習感到困難的原因,與幼兒自身的能力有直接的關系。由于家庭環(huán)境與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原因,當前幼兒的抗壓能力與自主學習意識普遍較弱,在進入小學教育的學習中,就會因為主動性、獨立性較差而出現(xiàn)學習過程中思維性較差的現(xiàn)象。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有著較大的區(qū)別,無論是學習方式還是學習難度,都有著本質(zhì)性的不同,由于幼兒的適應能力較差,在進入小學教育后會有諸多的不適應,缺乏一定的責任感,無法獨立完成課堂教學中所布置的學習任務。以上這幾種問題是幼小銜接中最為常見的幾種問題,也是對幼兒的小學教育影響較大的問題,只有從幼兒園、家庭、學校的銜接中著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到小學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
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從幼兒園到學校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學習環(huán)境,都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需要幼兒有一段的適應時間,這一時間段對幼兒的影響較大,也是問題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表現(xiàn)階段。通過對幼兒情緒行為的分析與了解,初步認識到幼小銜接中所存在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兩種:
首先,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生活環(huán)境對幼兒的心理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對幼兒的要求較低,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是相對輕松的氛圍。然而隨著幼兒步入小學階段,會接觸到陌生的教師、同學,以及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這樣幼兒會對小學生活產(chǎn)生一種抵觸甚至是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在生活中的另一種不同表現(xiàn),是對幼兒自立能力的考驗,在幼兒園教育中有部分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然而有部分自立能力較弱、對家長或者幼兒教師過于依賴的幼兒,就會產(chǎn)生對小學教育學習恐懼的心理,對于獨自去面對的小學生活,會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這些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幼兒的心理活動,是最為常見也是需要引起家長高度重視的,要通過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來改變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使其盡快適應小學教育。
其次,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也是影響幼兒的關鍵,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教育方式上有著基本的差異,幼兒園教育是以游戲的方式,通過幼兒之間的互動過程進行簡單的知識學習。然而,進入小學教育之后,就成為以文化教育為主的學習方式,其課程長度也有一定的不同,并且要樹立一些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需要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對于初入小學的幼兒來講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教育方式的不同之外,教學方法的不同,也是幼小銜接中較為明顯的問題之一,幼兒園的學習方法是具有一定的直觀化與趣味性,并且是根據(jù)幼兒的特點進行教學。而小學教育則是有一定的學習要求,并且要接觸對知識教育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掌握,這些都需要幼兒有刻苦的精神才能完成的。這也是幼小銜接中幼兒所缺乏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加強幼兒的耐力培養(yǎng),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關鍵。在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與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大多數(shù)的家庭并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小銜接的影響,在有效銜接中家庭關注幼兒的心理活動,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占據(jù)著不可取代的角色。
幼小銜接與家庭的早期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家庭作為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在幼兒的成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家庭為幼兒帶來的不能僅僅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還要有高品質(zhì)的素質(zhì)教育。做好幼小銜接的教育工作,要從提高家長思想上的認識做起。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是幼兒成長中較為重要的階段,幼兒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與人溝通的基本能力,都是對幼小銜接影響較大的組成部分。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與幼兒的適應能力有密切的關系,通過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能使幼兒盡快適應小學教育。另外,家庭教育的及時性也是無可替代的,幼兒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會有明顯的表現(xiàn),家長通過幼兒成長中所表現(xiàn)出的性格特點,做出針對性的培養(yǎng)與教育,家庭教育無論與幼兒園還是學校相比較,都是最為有利的教育行為。通過家長對幼兒生活習慣循序漸進的正確引導,幼兒可以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以及積極向上的思想。由此可見,在家庭教育實際應用中,家長思想意識的提升,可以培養(yǎng)幼兒更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幼小銜接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與幼兒的性格成長有直接關系,在幼小銜接中幼兒的適應能力,與幼小銜接的過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家長要注重家庭教育,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造多方面的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去適應,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適應能力。在幼兒園與小學交接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信心與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性息息相關,幼兒的適應性越強,就會更快地融入小學教育學習中。所以,家長在培養(yǎng)幼兒適應性的同時,要注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例如,為幼兒設定一些學習目標,讓幼兒獨立完成,并鼓勵其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獨立完成這些挑戰(zhàn)。這種通過提高幼兒自信心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能鍛煉幼兒的心理素質(zhì),還能不斷提升幼兒面對問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讓幼兒通過學習認識到學習的過程充滿樂趣,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對事物的適應能力。
根據(jù)對初入小學的學生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生活獨立性較強的幼兒,與生活能力差的幼兒相對比較,適應性強的幼兒可以快速適應全新的環(huán)境,而適應性較差的幼兒則需要一定的時間。家庭教育的過于寵溺,會導致幼兒對家庭過于依賴,無論遇到任何事都需要家人出面解決,這樣的成長不利于幼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與教育。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影響幼兒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要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jīng)逐漸長大,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要學會獨立完成,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也要學會獨立克服,只有培養(yǎng)幼兒堅韌的性格,幼兒在步入小學教育中才不會覺得迷茫無助。另外,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快速適應小學教育的關鍵,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與幼兒心理有直接的關系,幼兒升入小學生活中,所要面對的是全新的環(huán)境以及人群,幼兒難免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的心理活動,此時提高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使其快速融入新環(huán)境。所以,家長應加強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讓幼兒有盡量多的時間與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接觸,并在交往游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幼兒有屬于自己的朋友。良好的活動氛圍可以讓幼兒在接觸到陌生同學的時候不會有緊張的感覺,而是能夠盡快融入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由此可見,提高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是幼小銜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幼兒較好地完成幼兒園到小學這一關鍵的過渡階段,更快地適享受小學教育所帶來的樂趣。
無論在人生的那個成長階段,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對代生活中的事物,只要有興趣都會有好的效果。在對幼兒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根據(jù)幼兒興趣愛好,充分保護好幼兒對學習以及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只要幼兒對一些事物產(chǎn)生興趣,就會對其進行認真的學習與觀察。如果此時對幼兒進行興趣培養(yǎng),無疑是效果最佳的時期,家長應在幼兒興趣上升時期,引導幼兒感受小學教育的樂趣,從而讓幼兒有進入小學學習的愿望。例如,在接送幼兒去幼兒園的路上,見到有小學生去學校,就可以對幼兒講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幼兒產(chǎn)生一些對小學生活的羨慕感。幼兒的世界相對簡單,一句話就可以對幼兒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通過家長在生活中不斷地灌輸小學學習中的樂趣,就會使幼兒對小學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并且在步入小學之后盡快適應小學教育。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作為小學教育中最為重要的階段,讓幼兒從幼兒園盡快融入小學教育中,與幼兒園、小學教育以及家庭都有著緊密聯(lián)系。其中家庭教育是對幼兒影響最大的部分,家庭教育無論是對幼兒的心理成長還是生活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引導幼兒快速融入小學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幼兒在各方面都能接受小學生活,才能獨立面對小學教育中所面對的學習問題。為此,家庭教育就成為幼小銜接中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