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州縣文源小學(541500)黃金娟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習作訓練時,很多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來查閱習作內(nèi)容,之后進行抄襲或模仿。這不但使習作失去了本身的意義,而且學生越來越依賴手機,越來越疲于思考,導致學習能力難以提升。所以,教師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習作態(tài)度,同時根據(jù)教材中不同單元的習作要求,選取適合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力和表達欲望,讓他們經(jīng)過不斷的習作訓練,提高表達的自信心。
習作前的指導能夠使學生了解話題的主要指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對習作內(nèi)容進行規(guī)劃。例如,習作題目為《我的植物朋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植物,然后展開對植物的想象,同時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描述與植物交朋友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提醒學生盡量去描述自己比較了解的植物,這樣才能夠?qū)懗鲋参锏奶攸c,并且能夠準確地描述植物的形狀、顏色等信息。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植物細節(jié)進行觀察,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與植物進行接觸和交流,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這樣描寫起來才能更具體。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感受植物的特點,如用手觸摸植物的表面,閉眼觸摸植物的形狀,聞植物的味道等。學生有了切身的體會,再進行描述,習作就會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再如,教學習作《放風箏》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以下兩個方面的指導。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風箏文化。我國的風箏文化歷史悠久,并且在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多種含義。作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的方式去了解風箏文化,去感受放風箏的樂趣,這樣能豐富寫作的內(nèi)容。二是引導學生在放風箏的過程中體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樂趣。這些引導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選材的指導能夠使學生懂得需要表達的內(nèi)容,接下來重點就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詞語、寫作方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想法有效地展現(xiàn)出來。
由于大部分學生對習作缺乏經(jīng)驗,導致習作過程中沒有建構(gòu)行文思路的意識。對此,在習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指導工作,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建議,讓學生能夠在行文中思路更加清晰。例如,寫作《放風箏》,可以對放風箏的具體過程以及操作方法進行細致的描述,并且可以在描述過程中加入放風箏過程中獲得的快樂感受。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如按照空間順序或時間順序進行描寫,這樣能夠使作文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卣乙恍├膩碜寣W生學習,使學生在例文的影響下寫出更加貼合主題的作文。
剛學寫作,大部分的學生往往只能粗略地勾勒出事件的梗概,對事件缺乏細節(jié)描述,并且不能在事件的描述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因此也達不到文章感染人的目標。所以習作課不能只教會學生寫什么,還應該進一步教授學生怎么寫。例如指導寫作《我的植物朋友》,可以讓學生對植物的顏色、形狀、味道等進行詳細的描寫,這樣就能夠使植物的特征更加具體地顯示出來,從而達到生動、形象的習作要求。
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行文的過程中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例如,有的學生寫《我的植物朋友》時,形象地把月季花比喻為一團火焰,這些火焰成為黑夜中的明燈,為黑夜點亮道路,讓人們能夠踩著月季的燈火勇往直前。這種描述方法使月季花的特點更加明顯,同時也表達了學生的獨特思想。這就是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加入自己的個性思考的效果。學生能夠在習作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給植物賦予人類的靈魂,使植物朋友變得更加活靈活現(xiàn)。這樣的作文不僅能夠展現(xiàn)出習作主題,并且傳遞出作者的風格,達到了習作訓練的目標。
目前一些學生存在著用智能手機搜索相關(guān)作文來進行抄襲或模仿的行為,這樣的作文就失去了其意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授作文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寫出自我想法的習慣。例如,在《我的生活小經(jīng)驗》的習作訓練中,學生由于受到父母、爺爺奶奶溺愛,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導致作文寫不出。這時,教師就可以在習作前組織一次活動,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作文積累素材,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不會沒有內(nèi)容或千篇一律了。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記錄。例如,今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菜,一位老奶奶跌倒了,許多人圍觀,卻沒有人敢過去幫忙。這時,有一位大學生過去扶起了老奶奶,老奶奶感激地說了一聲謝謝。在超市遇到這樣的事情,回到家就可以把它記錄在日記里,以后在遇到《我最難忘的事》或者《我最難忘的人》這類作文題時就可以把它當做作文素材來用了。最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的事、美好的人,學會記錄下來。這樣,在習作課上學生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想法,而不再依賴手機去搜索作文來抄襲,從而做到了會寫、樂寫、愛寫。另外,在寫作技巧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靈活運用,不要生搬硬套,要大膽想象,勇于嘗試。在經(jīng)歷一次次的習作練習之后,學生就會對寫作不再畏懼,而是逐漸愛上寫作了。
在學生習作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做好當場修改。例如,通過差異化評分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習作過程中堅持工整寫字;對學生習作當中的精彩語句進行圈畫,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好的方面,從而能夠在日常的習作中選擇性地運用好方法,寫出優(yōu)秀習作;教師還應對學生習作中需要修改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見,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寫好作文的要求,從而能夠在習作過程中運用豐富的詞匯、恰當?shù)男揶o手法等,使作文變得更加生動、使人讀來受到感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修改,進一步掌握習作的技巧,提高寫作能力。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對習作進行多次修改,促使學生在習作當中嚴格地要求自己,寫出符合要求的習作。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通過不斷地閱讀來提高自身的語感以及語言運用能力,并且從課外讀物中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從而有效地提高習作的水平。
在習作后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是對學生作文的一種肯定,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步驟。作文評改要尊重學生的辛苦成果,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肯定,從而虛心接受教師的建議,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參與到評改中。學生可以先自我評改,之后學生之間再評改,這樣既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也可以使學生在評改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別人作文的優(yōu)點,從而學習借鑒。鼓勵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不僅能使學生準確地理解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能讓他們學會指導別人怎么去寫好作文,進而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在互評中,學生有機會看到很多同學的作文,這樣一來,當看到別人的寫作優(yōu)點時,就可以學習;當發(fā)現(xiàn)別人的缺點時,就可以引以為戒。學生在思想上多了一層交流的機會,這也是好事。而且每次評改作文時,每個學生只評改一本,負擔也不重,每次都重新抽簽換人,評改的學生也覺得有新鮮感,更加有興趣來做這件事,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評改作文的熱情。評改作文時,學生站在評改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角色互換能力與心理適應能力,使學生以后在思考問題時更加成熟。所以,鼓勵學生相互評改,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益處。
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之后,學生最期待的就是習作講評課了,因為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收獲勞動成果的快樂,還能享受被老師與同學肯定的成就感。當學生聽到自己的作文被當作范文來朗讀時,心里肯定樂開了花。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被肯定與夸贊,得到教師的鼓勵之后,學生會更加努力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好。所以,教師應該在改作文時把學生作文里面的每一個優(yōu)點都標注出來,在作文講評課上朗讀學生作文時,特別要把這些優(yōu)點說出來,讓同學們學習。這樣,寫作文的學生肯定也會掩飾不住地高興,伴隨著教師的點名表揚,伴隨著同學們投來的羨慕的目光,學生的內(nèi)心會感到無比的驕傲。在講評完之后,教師可以挑選出最好的幾篇作文張貼在班級學習欄里,這樣更加能夠激勵學生發(fā)憤圖強。其實,光靠學習欄里展示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可以把這些優(yōu)秀作品保存下來,期末的時候把它們印成作文集。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出現(xiàn)在作文集里時,他們的開心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以后,學生對待習作的態(tài)度會大有轉(zhuǎn)變,會努力使自己的作文出現(xiàn)在作文集里,學生學習的動力就會增加,寫作興趣也會跟著提高。所以,習作后的講評十分重要,它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寫作,在寫作中獲得提升。
綜上所述,習作教學過程中的寫、評、改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在相應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習作要求,傳授寫作技巧,在評改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地對內(nèi)容進行修改,還需要將學生也融入評改的過程中,由此便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