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兆梅,鞠欣達
(1.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11;2.北華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和主要死亡原因,我國35~74歲成年人發(fā)病率為0.9%,近年來CHF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呼吸困難、乏力和液體潴留等[1].采取有效的衛(wèi)生教育管理、增強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是控制病情、防止復發(fā)的關鍵之一.結構化健康教育(Structed Health Education,SHE)是根據研究對象的個體情況在結構化教育模式基礎上構建的健康教育方式[2],主要針對患者自我管理缺陷和健康知識缺乏方面按模塊進行的個性化健康教育[3].本研究中CHF患者運用了SHE方法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降低了再入院率,而且還為CHF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了新的理念.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符合標準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齡41~89歲,平均 (67.72±11.55)歲.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干預組,每組38例,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3~87歲,平均(67.46±12.13)歲;干預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42~89歲,平均(67.97±11.1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職業(y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涉及的內容和操作完全符合醫(yī)學倫理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入選標準:依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診斷標準[1],慢性心力衰竭NY分級:心功能Ⅱ~Ⅳ級;年齡≥18歲;語言表達能力正常,能夠完成本次問卷調查者.
排除標準:篩選時需要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心臟移植術后、精神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健康知識教育,在入院第2天開始由主管護士進行入院教育、飲食指導、出院宣教等,并于出院后第30天、90天、180天進行電話隨訪.
1.2.2 干預組
1)建立結構化健康教育小組:結構化健康教育小組由心血管內科1名臨床醫(yī)學專家、1名臨床護理專家、2名臨床工作10 a以上主管護師、康復師與營養(yǎng)師各1名和2名研究人員組成,共同制定結構化健康教育方案.
2)干預前調查:與患者一對一面談,調查患者對CHF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掌握患者對疾病所存在的心理因素及現實困難,了解患者自我調整和管理能力的缺陷與需求等情況.
3)結構化健康教育內容:結構化健康教育小組根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1]并結合個案的調查結果,制定CHF個性化健康教育計劃,并整合6個教育模塊[4].見表1.
表1 CHF個性化健康教育計劃
4)結構化健康教育的實施:根據患者個人理解能力,由責任護士一對一進行講解,每次需完成1個管理模塊,教育時間控制在35 min 以內,教育內容在1周內完成.出院后第30天、90天、180天進行電話隨訪及院外指導.
1.3.1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應用青島大學張坤[5]研究開發(fā)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評定患者住院24 h內和出院第180天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包含32個條目,分為5個維度:自我信息管理、自我認知管理、自我行為管理、自我信心管理和自我心理管理.其總體分數32~1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1.3.2 心力衰竭生活質量水平
采用美國Jay Cohn博士于1987年研發(fā)的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量表[6](MLHFQ)評定CHF患者住院24 h內和出院第180天后生活質量水平.量表共包含3個維度,21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為0~5分,量表總分值0~105分.得分情況與患者生活質量成反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1.3.3 再入院率
比較兩組CHF患者出院6個月內的再入院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干預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管理信心、管理心理、管理信息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理行為、管理認知及自我管理總得分在干預后均有提高(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總得分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1).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均較對照組降低 (P<0.001);干預前后對照組情緒領域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身體領域、其他領域及生活質量總得分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干預組在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隨訪的6個月期間內,對照組再入院患者11例,再入院率為28.9%;干預組再入院患者5例,再入院率為13.2%.干預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6個月再入院率
CHF患者因對相關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及誘因等認知不足、治療依從性低、自我管理意識薄弱而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為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提高其生活質量,除藥物使用和常規(guī)護理外,還應提高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7].本研究通過調查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對照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干預前均有提高,且干預組提高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特日格勒[8]研究結果一致.因此,有目的、有計劃的結構化健康教育可增強CHF患者管理疾病的信心,提高其依從性,幫助患者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促進心臟功能的康復[9].
健康教育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主要方式,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及水平,從而改善CHF患者生活質量[10].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CHF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與梅姣姣[11]、楊學清等[12]研究結果一致.因此,根據患者個案特征及薄弱環(huán)節(jié)按模塊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確?;颊哒莆彰總€模塊的教育內容,提高CHF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并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10].
CHF具有發(fā)病率高、易反復發(fā)作、再入院率高等特點,5 a生存率僅為57%[13].本研究通過調查兩組CHF患者6個月再入院率,結果顯示:干預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結構化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但兩組6個月再入院率均高于劉耀華[14]的研究結果,可能的原因:本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7.72歲,高于其他文獻納入的患者平均年齡;研究地域為北方地區(qū),有高鹽飲食習慣,患者不能按要求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因此,還應重點對CHF患者進行飲食管理教育.
綜上所述,結構化健康教育能夠提高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但自我管理行為是一個具有持續(xù)性、動態(tài)性的積極自我控制的過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配合質性研究,探討分析SHE應用在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