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圓鈴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yī)院,廣西 南寧,530100)
臨床中所開展的數字化種植牙主要通過數字外科技術,也就是人們常使用的計算機、電腦設計的技術,將其應用于牙種植技術中[1-2]。如術前通過對患者采集數字化的X 線攝像,通過數字化的CT,獲得患者牙齒和頜骨的數據,臨床能夠將這些數據轉化為電腦中的模型,并打印成3D 模型。臨床通過在該項技術中開展模擬種植牙操作,以此確定植入的最佳數量以及方向、位置。通過上述信息,制造各種種植導板,在手術過程中,通過種植導板達到遠期指定的最佳設計意圖,以此確保種植牙的精準性[3-4]。本文就口腔種植應用數字化技術的效果與意義,從各方面開展詳細綜述,為后期治療工作提供一定幫助。
口腔醫(yī)學影像技術是診斷口腔臨床疾病的有效依據,也是開展后續(xù)治療的基礎,以往傳統放射線檢查技術主要包括曲面斷層攝像以及X 線平片,經傳統影像學技術檢查后僅僅能夠獲得二維平面圖像,在成像過程中,極易出現多種解剖結構重疊的現象此外,操作方式錯誤以及投射角度不恰當均能夠造成檢查圖像出現變性或扭曲,繼而增加診斷難度[5-6]。傳統口腔種植技術,二維影像無法為術前診斷提供準確的參考信息,無法在術前幫助醫(yī)生準確判斷缺牙區(qū)頜骨情況:如頜骨密度、寬度、深度以及種植體與頜骨內重要組織之間的關系。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螺旋CT 技術被逐漸應用于口腔醫(yī)學治療中,經過對物體一維使用扇形X 線束探測,對三維影像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重建,能夠有效突破與彌補傳統影像學技術采用的二維影像結果中的局限性與不足,從此數字化三維影像時代得以順利發(fā)展[7-8]。隨著臨床應用的螺旋CT 技術暴露出的儀器設備昂貴、放射劑量大以及空間分辨率低、掃描時間長等缺點,導致螺旋CT技術無法進一步深入應用于口腔頜面部三維影像重建中。自專用于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機出現以后,在臨床修復工作中,專用于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機能夠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手術規(guī)劃過程以及術前診斷等相關參考依據。臨床相關研究表明,專用于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機是口腔種植術中一種較為理想的影像檢查技術[9-10]。但目前臨床專用于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機具有一定弊端,其在檢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金屬偽影,導致軟組織分辨率以及圖像質量較低。在臨床后期所開展的專用于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技術發(fā)展中,可盡可能的將弊端減少,增強錐形束CT 技術與其他牙頜面軟組織的三維重建數據融合力,以此達到重現全面且直觀的口腔頜面部數據等信息[11-12]。
術前通過對患者采集數字化的X 線攝像,數字化的CT,獲得患者牙齒和頜骨的數據,我們將這些數據可以轉化為電腦中的模型,甚至打印出來的3D 模型。我們在這些模型上進行模擬種植牙的操作,確定最佳的植入的位置、方向、數量。利用這些數字化信息,我們可以制造出種植導板,用種植導板來實現最佳的設計意圖。在導板幫助下,將種植體內植入種植窩洞,種植體軸向穿出點為修復后牙冠切端偏舌側,種植深度以唇側齦緣下所植入的愈合連接處,局部可取自體骨置于種植體表面,若需要使用植骨替換材料,可使用可吸收的原膜覆蓋的植骨材料,植骨厚度以患者唇側豐滿為宜,促使牙齦乳頭成型,無張力縫合關閉創(chuàng)口[13-14]。相關研究表明[15-16],種植同期進行骨再生術以及整改全瓷牙均需要嚴格按照最終修復體位置進行延期修復。術后,可使用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顯示種植體植入的深度以及三維位置,評估種植效果,以此保障種植體的安全以及周圍相鄰組織的可靠性。待種植體與頜骨緊密結合后,利用CAM/CAD 數字化技術制作種植牙全瓷冠修復體[18-19]。臨床所采用的全瓷牙數字3D 技術主要依靠電腦制作,無需采用傳統的石膏模型[20-21]。通過數字激光掃描器,對所需要治療的牙體進行數字取向,整合獲得的精確數據,制作成3D 效果離體牙,隨后將數據傳輸成功后進行加工處理,研磨出牙齒,進行拋光-上色-粘結,以此制成合格且精美的牙齒[22-23]。最后將全瓷牙植入基臺中,完成種植修復。
臨床傳統口腔牙科在開展治療工作時,需首先制作外科導板,制作方式需先取支架以及印模,牙科醫(yī)師需在支架上制作診斷蠟型,隨后通過蠟型評估與判斷未來修復效果,隨后復制蠟型得出的最終診斷模板,患者佩戴診斷模板使用CT 掃描時,獲得預成修復體信息以及存在頜骨影像的模型,最后設計外科模板,口腔醫(yī)生便可對患者口腔開展種植工作[24]。整個治療需要患者反復多次就診,且制作假牙步驟相對繁多,操作過程較為復雜[25]。數字化口腔種植治療開展時,將CAM/CAD 技術與專用于口腔頜面部的錐形束CT 相結合,能夠進一步提高全程數字化牙種植治療的最終效果[26-27]。全程數字化治療主要包括:(1)對骨密度軟硬組織形態(tài)使用數字化放射性掃描,在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曲面中重建面部、頜部以及顱部結構,以此達到重建三維立體結構的目的,從硬組織-軟組織、內口-外口,達到全面術前診斷的目的[28-29]。與傳統CT 掃描相比,這類治療技術具有快速重建以及極易經口腔種植、硬組織信息量打、放射性暴露劑量低等設計與診斷優(yōu)勢;(2)與傳統外科導板相比,使用口內掃描儀制作數字化印模,能夠縮短操作時間,確?;颊咧委熓孢m度,避免印模材料變形,便于數字化印模信息的儲存與交流[30]。
數字化口腔種植技術應用于臨床口腔以及其他學科中是一種良好交融,能夠為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石,形成良好的發(fā)展趨勢。與此同時,數字化口腔種植技術在治療口腔疾病中效果顯著,在術前以及術后治療與評估中,優(yōu)勢突出,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