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金 壁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欲讀《尚書》,不可不知今古文《尚書》之爭(zhēng)。而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是清人研究《古文尚書》真?zhèn)沃匾?,體現(xiàn)了卓越的學(xué)術(shù)水平。此書既出,《尚書》研究者靡然向風(fēng),《古文尚書》真?zhèn)螁栴}遂成定言獻(xiàn)。故研讀《尚書》者不可不讀此書。今錢文忠整理的《尚書古文疏證》(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7)錯(cuò)誤頗多,導(dǎo)致文義不明甚至錯(cuò)謬悖亂。其疏失有如下數(shù)端,今分述之。
(1)第十二:《天志》中篇云:“紂……棄厥先神,祗不祀?!钡诙模航褚竺衲寺耢笾搿l蟆o。又“神祗”一詞。
(2)第五十四:雖似《春秋》,終有不盡司處。司——同
(3)第五十六:象見舜,正在床鼓琴。
正——生《孟子·萬章上》“舜在床琴”趙岐注:“象見舜生,在床鼓琴?!?/p>
(4)第五十七:禹契諄諄然皋陶是讓。契——唯《四庫(kù)全書》本作“唯”。
(5) 第七十二:王尚若商王中宗之祗謹(jǐn)于桑穀哉。
按,“穀”當(dāng)為“榖”,即楮樹。
以上是原書誤,整理者失校。
(6)第七:故墨子《尚同篇》有引《大誓》曰:“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fā)罪釣?!贬灐x
(7)第九:《中庸》卒章引《詩(shī)》日“德輶如毛”。日——曰
(8)第二十一:帶以虧韣。虧——弓?!抖Y記·月令》:“仲春之月……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髙禖之前?!编嵭ⅲ骸皫б怨~,授以弓矢,求男之祥也。”
(9)第二十五:“盡執(zhí)拘以歸于周”為“盡執(zhí)柯爰始淫為”??隆獟u 《說文·手部》:“抲,抲撝也。從手,可聲。《周書》曰:‘盡執(zhí)抲?!?/p>
(11)第九十四:蔡氏曰:“今滄州之地,比與平州接境。比——北
(12)第一百二十八:公明儀既人此。人——入
(13)第一百二十八:如陸與陳與王,雖深卻陰壞儒之壺奧。壺——壸(kǔn)壸奧,深妙精微之處。
以上原書無誤,整理致誤。
(14) 第十九:安國(guó)于裨諶、子產(chǎn)、臧武、仲齊、桓公凡事涉《左傳》者,無不覼縷陳之于《注》。
按,是“裨諶、子產(chǎn)、臧武仲、齊桓公”。
(15) 第六十八:歸而交秦淵云九里,中益研窮之。
按,清張穆《閻潛丘先生年譜》,秦淵云九,人名。下文有“秦云九、云九”。當(dāng)為:歸而交秦淵云九里中,益研窮之。
(16) 第五十七:舜之佐二十有二人,其最焉者九官,又其最焉者五臣,而五臣之中禹為最,稷契次之,皋陶次之,益又次之,此定評(píng)也。
按,五臣,若“稷契”為一人,僅得其四。《尚書》中舜明命棄為后稷,契為司徒,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竊比稷與契?!?/p>
(17) 第五十七: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
按,《左傳·昭公八年》杜預(yù)注:“在夏世,以后稷功,受此五國(guó),為西土之長(zhǎng)。駘在始平武功縣所治厘城,岐在……”當(dāng)為: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p>
(18)第五十七:《內(nèi)傳》昭二十八年云,昔后夔取于有仍氏,實(shí)生伯,封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后稷。后夔同時(shí)人,
按,據(jù)《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當(dāng)作“實(shí)生伯封。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焙箴ⅰ⒑筚缤瑫r(shí)人,
(19)第六十二: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見《史記》。
按,當(dāng)作: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20)第七十二:張燕公曲,江世所稱初唐宗匠也……曲江自荊州已后,同調(diào)諷詠,尤多暮年之作,則曲江亦初亦盛。
按,張燕公指張說,以其封燕國(guó)公;“曲江”為張九齡號(hào),以其為曲江人。
(21) 第二十一:《禮記注》有《中霤禮》《王居明堂禮》《別有奔喪禮》。
按,當(dāng)作:別有《奔喪禮》。
(22)第二十一:則若今《曲禮》《少儀》《內(nèi)則》《玉藻》。弟子職篇所記。
按,《弟子職》為《管子》篇名。
(23)第五十五:章懷太子賢于《后漢書·班固傳》典引《注》亦知。
按,《典引》是班固名文。
(24) 第五十七:至選詩(shī)謝靈運(yùn)“嚶鳴以悅豫,憂居猶郁陶”,
按,“選詩(shī)”,當(dāng)作《選·詩(shī)》。
(25) 第五十七:讀歸熙甫,《孟子》此章敘道統(tǒng)不及周公,顏?zhàn)诱撘嗫苫腥挥谄涔室印?/p>
按,歸熙甫,明學(xué)者歸有光,有《孟子敘道統(tǒng)而不及周公顏?zhàn)印分摗?/p>
(26) 第五十七:周有亂臣十人,而君奭曰,惟茲四人。
按,《君奭》,《尚書》篇名,周公所作。
(27)第五十七:然則陸象山謂唐虞之際道在皋陶者,似止見謨有皋陶,而不知另有棄稷。
按,當(dāng)為:似止見《謨》有《皋陶》,而不知另有《棄稷》。
(28)第六十一:康成則遠(yuǎn)從《周書》“克殷解殷末孫受德”、
按,《克殷》為《周書》篇名?!敖狻笔菚x孔晁注解書之名。即如《淮南子》諸篇“訓(xùn)”字,是東漢高誘注釋書之名。然古人多稱其篇名為《度訓(xùn)解》《周月解》《天文訓(xùn)》《時(shí)則訓(xùn)》云云。今姑仍其舊。當(dāng)為:康成則遠(yuǎn)從《周書·克殷解》“殷末孫受德”、
(29) 第六十九: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為戴師愈偽作。
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署名“麻衣道者”,又稱《正易心法》。
(30)第七十二:以王右丞系盛唐也,詶春夜竹亭之贈(zèng),同左掖梨花之詠,
按,王維有《春夜竹亭贈(zèng)錢少府歸藍(lán)田》詩(shī),錢起有《酬王維春夜竹亭贈(zèng)別》;王維又有《左掖梨花》詩(shī)。當(dāng)為:《詶春夜竹亭之贈(zèng)》同《左掖梨花》之詠,
(31)第七十二:即宋人之萬首絕句,金人之鼓吹,猶不論也。高柄無識(shí),不論神意,祗論皮毛,奉嚴(yán)羽之說以選品匯。
按,《萬首絕句》即宋洪邁《唐人萬首絕句》,《鼓吹》即金代元好問《唐詩(shī)鼓吹》,《品匯》即明高柄《唐詩(shī)品匯》。
(32)第七十四:《周颙傳》始著四聲切韻行于時(shí),
按,周颙著《四聲切韻》?!赌鲜贰酚小吨茱J列傳》。當(dāng)作:《周颙傳》:“始著《四聲切韻》行于時(shí)?!?/p>
(33)第八十:所去者,亦不過三十有二篇,使不得滓穢雅頌殽亂。二《南》初不害其為全經(jīng)也。
按,閻君主張從《毛詩(shī)》中刪去“淫詩(shī)”。故當(dāng)為:使不得滓穢《雅》《頌》,殽亂二《南》,初不害其為全經(jīng)也。
(34)第八十二:《綱目》書法云:
按,元?jiǎng)⒂岩嬷锻ㄨb綱目書法》,故當(dāng)為《綱目書法》。
(35) 第八十二:又按歸熙甫亦有考定《武成》云:
按,《明史·藝文一》:“歸有光《洪范傳》一卷、《考定武成》一卷?!?/p>
(36)第五:古者天子出征,所謂類帝宜社,諸祭要亦不過數(shù)日間。即遍及豈得拘祭不欲數(shù)……
按,類、帝、宜、社,皆古代祭名。“祭不欲數(shù)”是《禮記·祭義》文。當(dāng)為:所謂類、帝、宜、社諸祭,要亦不過數(shù)日間即遍及,豈得拘“祭不欲數(shù)”……
(37)第五: 余至此始悟晚出《武成》改丁未祀周廟者欲合柔日,改庚戌柴望,不似《漢志》庚戌辛亥連日者,避祭不欲數(shù)之文也。
按,當(dāng)為:余至此始悟:晚出《武成》改丁未祀周廟者,欲合柔日;改庚戌柴望,不似《漢志》庚戌辛亥連日者,避“祭不欲數(shù)”之文也。
(38)第六:《論語》又有“無求備于一人,有侮圣人”之言……《左傳》有“上天降災(zāi),有天禍許國(guó)而假手于我寡人”
按,“侮圣人之言”出《論語·季氏》?!疤斓溤S國(guó)……而假手于我寡人”,《隱公十一年》之文。故當(dāng)為:《論語》又有“無求備于一人”、有“侮圣人之言”……《左傳》有“上天降災(zāi)”,有“天禍許國(guó),而假手于我寡人”。
(39)第八: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詩(shī)人以為亦孔之丑是也。
按,皆《毛詩(shī)·小雅·十月之交》句。當(dāng)作:“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詩(shī)人以為“亦孔之丑”是也。
(40)第七:《國(guó)語》引《泰誓》曰“朕夢(mèng),協(xié)朕卜”。
按,《尚書·泰誓》:“朕夢(mèng)協(xié)朕卜。”
(41)第九: 今竄入《五子之歌》中,曰“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按,《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p>
(42)第十二:汋曰于鑠“王師遵養(yǎng),時(shí)晦耆昧”也。
按,《汋》即《毛詩(shī)·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yǎng)時(shí)晦”是首二句?!瓣让痢笔恰蹲髠鳌ば辍冯S武子解釋《酌》“遵養(yǎng)時(shí)晦”語(杜預(yù)注為“耆,致也。致討于昧”),不當(dāng)闌入《毛詩(shī)》。當(dāng)作:“《汋》曰:‘於鑠王師,遵養(yǎng)時(shí)晦?!让烈病!薄办丁笔菄@詞,音wū,不得簡(jiǎn)化為“于”。
(43)第十二:今文《立政》篇“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按,當(dāng)作:“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p>
(44)第十四:“綏厥士女”下復(fù)出“惟其士女,紹我周王,見休”一句,變作“昭我周王,天休震動(dòng)”二句。
按,《孟子·滕文公下》:“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篚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古文尚書·武成》:“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dòng)?!惫十?dāng)作:“綏厥士女”下復(fù)出“惟其士女”;“紹我周王見休”一句,變作“昭我周王,天休震動(dòng)”二句。
(45) 第十五:僅昭十四年《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一則而已。
按,《左傳·昭公十四年》:“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昬墨賊,殺。’皋陶之刑也?!惫屎缶洚?dāng)作:僅《昭十四年》“《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一則而已。
(46) 第十六:注《貍首詩(shī)》云:今逸。蓋以《射義》曾孫侯氏八語為即貍首。
按,《貍首》,逸詩(shī)名?!抖Y記·檀弓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柙唬骸偸字嗳?,執(zhí)女手之卷然?!惫十?dāng)作:注《貍首》詩(shī)云:“今逸?!鄙w以《射義》曾孫侯氏八語為即《貍首》。
(47) 第二十四:《漢書·儒林傳》安國(guó)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guó)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范》《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
按,當(dāng)作“而司馬遷亦從安國(guó)問故”,問故,問古文說。
(48)第二十四:實(shí)于四門,四門穆穆。
按,此《舜典》文,“實(shí)”為“賓”字之誤。
(49) 第二十四: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大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
按,“大王、王季、文王”即“三王”,“三”當(dāng)屬下句。
(50) 第二十四:成王執(zhí)書以泣,曰:“惟予幼,人弗及知?!?/p>
按,“幼人”連讀。
(51)至于“屬婦”為“婦女芻”?!氨M執(zhí)拘以歸于周”為“盡執(zhí)柯爰始淫為”。“劓刵椓”為“刖劓斀黥”。“敷重篾席”,“敷”為“布”?!懊褙璨恍a傷心”,“罔”為“妄”。“峙乃糗糧”為“糇粻用勱”?!跋辔覈?guó)家”為“邦家”。
按,當(dāng)為:至于“屬婦”為“女芻婦”;“盡執(zhí)拘以歸于周”,為“盡執(zhí)抲”;“爰始淫為劓刵椓黥”,為“刖劓斀黥”;“敷重篾席”,“敷”為“布”;“民罔不衋傷心”,“罔”為“妄”;“峙乃糗糧”,為“糇粻”;“用勱相我國(guó)家”,為“邦家”。
(52) 第二十六:《書·無逸》稱“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guó)五十年;”
按,“厥”屬下句。
(53)第二十六:《樂記》稱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無所為觀兵。更舉之事自偽《泰誓》……
按,《武》,周樂舞名。當(dāng)為:《樂記》稱“《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無所為觀兵、更舉之事。自偽《泰誓》……
(54)第二十六:《泰誓》上篇曰:“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肆予小子,發(fā)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p>
按,《禮記·曲禮下》:“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周武王姬發(fā)彼時(shí)雖已服闋,然載文王木主以征,示不敢自專,故自號(hào)“小子發(fā)”。
(55)第二十六:蓋《墨子兼愛》中篇云:“昔者,武王將事泰山,隧傳曰……”
按,“隧”,通路也。武王望祀泰岳,故曰“將事泰山隧”也。
(56) 第二十六:《論語》載雖有周親四語于大賚后,謹(jǐn)權(quán)量之前,俱初定天下事,亦自相類。
按,《論語·堯曰》章:“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jǐn)權(quán)量,審法度……”故當(dāng)為:《論語》載“雖有周親”四語于“大賚”后、“謹(jǐn)權(quán)量”之前,俱初定天下事,亦自相類。
(57)第二十七:偽作《君陳》篇者止見《書序》有“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按,據(jù)《君陳》篇《書序》,當(dāng)為“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p>
(58)第二十七:當(dāng)是尹與湯如虞之君臣作明良喜起歌相似。
按,《舜典》:“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則當(dāng)為:《明良喜起歌》(相當(dāng)于《紅樓夢(mèng)》之《好了歌》)。
(59)第四十九:肅《注》,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下云召公為司空,主繕治。
按,“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是《毛詩(shī)·大雅·崧高》詩(shī)句。故當(dāng)為:肅《注》“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下云:“召公為司空,主繕治?!?/p>
(60) 第五十二:予嘗以四子書有從《毛詩(shī)》出者。如《小旻》之詩(shī)“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曰:“暴虎馮河?!薄渡H帷分?shī),予豈不知而作??鬃觿t變之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p>
按,“予豈不知而作”是《毛詩(shī)·大雅·桑柔》第十四章第二句,當(dāng)加引號(hào)。
(61)第五十六:據(jù)此則象曰:郁陶思君,爾乃喜而思見之辭。故舜亦從而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
按,此閻君略引《孟子·萬章上》之文?!俺际?,民眾也。當(dāng)為:據(jù)此則象曰“郁陶思君爾”,乃喜而思見之辭。故舜亦從而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p>
(62) 第五十六:偽作古文者一時(shí)不察,并竄入《五子之歌》中,曰:“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按,“顏厚有忸怩”是《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之下句。
(63)第五十六:王逸固善訓(xùn),亦偶失之。殆亦昔人所謂卿讀《爾雅》未熟者與?
按,“卿讀《爾雅》未熟”,是用典,當(dāng)加引號(hào)。《晉書·蔡謨列傳》:“謨初渡江,見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即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后詣謝尚而說之。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勸學(xué)》死。’”
(64) 第五十八:故禹當(dāng)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之問,輒以益對(duì)。
按,“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是《舜典》文,“疇”,誰也。上文“帝曰‘疇若予工’”,眾對(duì)以垂;此又問“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相當(dāng)于“疇若予虞”,禹對(duì)以益。故后句當(dāng)為:故禹當(dāng)“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之問,輒以益對(duì)。
(65)第六十三:觀越椒初生子文曰,弗殺必滅若敖氏矣。將死,聚其族而泣曰,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則知當(dāng)時(shí)已有此族滅法,
按,“觀越椒初生子文曰”,出《左傳·宣公四年》,當(dāng)為:觀越椒初生,子文曰:“弗殺,必滅若敖氏矣!”將死,聚其族而泣曰:“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則知……。
(66) 補(bǔ)遺第五十六:而何至有因喜借作蘊(yùn)隆蟲蟲一類字用者?
按,“蘊(yùn)隆蟲蟲”乃《毛詩(shī)·大雅·云漢》句,當(dāng)加引號(hào)。
(67)第七十四:又按梅氏鷟亦謂“堯曰:咨,爾舜”僅五句,《大禹謨》于五句上下輒益之,共三十三句。是在堯?yàn)榧帕群醵陶?,在舜為舂容乎大篇矣。亦可絕倒。
按,此梅氏用唐韓愈《送權(quán)秀才序》“其文辭……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典,故當(dāng)加引號(hào),以提醒讀者,此說者之諷刺、幽默處,否則讀者不明為何“亦可絕倒”。
(68)第七十七:予曾戲以《荀子》“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檃栝為“惟圣盡倫,惟王盡制”,以語一酷信古文者,云此古逸《書》,其人欣相賞,叩出何書?而不悟其為君無口為漢輔之類也。
按,“君無口,為漢輔”是用典?!逗鬂h書·尹敏列傳》:“帝以敏博通經(jīng)記,令校圖讖,使蠲去崔發(fā)所為王莽著錄次比。敏對(duì)曰:“讖書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后生?!钡鄄患{。敏因其闕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敏對(duì)曰:“臣見前人增損圖書,敢不自量,竊幸萬一?!奔右?hào)則提示讀者注意其用典,不可忽略也。
(69) 第七十九:又恐九歌終未明也,遂倒裝于前,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云云。
按,此《大禹謨》文。當(dāng)為:又恐“九歌”終未明也,遂倒裝于前,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云云。
(70) 第八十:且如褒姒滅之幽王之詩(shī)也,而次于前召伯營(yíng)之宣王之詩(shī)也,而次于后序者,不得其說,
按,《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襃姒烕之?!泵颍骸按蠓虼逃耐跻病!庇郑妒蛎纭罚骸懊C肅謝功,召伯營(yíng)之?!编嵐{:“陳宣王之德?!碑?dāng)為:且如“褒姒滅之”,幽王之詩(shī)也,而次于前;“召伯營(yíng)之”,宣王之詩(shī)也,而次于后:序者不得其說,
(71) 第八十三:《堯典》所云作訛成易,是萬古一也。
按,“作、訛、成、易”,概括《堯典》中講的四時(shí)農(nóng)事,即“平秩東作”“平秩南訛”“平秩西成”“平在朔易”。因此當(dāng)作:《堯典》所云“作、訛、成、易”,是萬古一也。
(72)第八十三:若何以卒歲?夏正之歲也。曰:為改歲,周正之歲也。《月令》,季秋曰來歲,秦正之歲也;季冬曰來歲,夏正之歲也?!笆麦叭胛掖蚕隆保恼乱?。十月之交朔日辛卯,周正之十月也。
按,多有《毛詩(shī)》之句。當(dāng)為:若“何以卒歲”,夏正之歲也;“曰為改歲”,周正之歲也?!对铝睢贰凹厩铩痹弧皝須q”,秦正之歲也;“季冬”曰“來歲”,夏正之歲也?!笆麦叭胛掖蚕隆保恼乱?;“十月之交,朔日辛卯”,周正之十月也。
(73) 第二十四:武王曰:“于乎?!?/p>
按,原文為“於乎”,表嘆息。“於”不作“于”。
(74) 第三十二:《大學(xué)》一書……朱子謂正經(jīng)意。其或出于古。昔先民之言,
按,“意”,疑也。當(dāng)為:《大學(xué)》一書……朱子謂正經(jīng)。意其或出于古昔先民之言,
(75)如“郁陶為喜”,與《方言》所云“郁,悠思也”本別義。璞乃注郁悠猶郁陶也。何與幾令人疑非出璞手?
按,《方言》卷一“郁悠,思也”郭璞注:“郁悠,猶郁陶也?!遍惥龂@郭璞此注與其注《爾雅》不同,令人生疑。故當(dāng)為:如“郁陶為喜”,與《方言》所云“郁悠,思也”本別義,璞乃注“郁悠,猶郁陶也”,何與?幾令人疑非出璞手!
(76) 第七:亦知剽竊“紂夷處不肯事上帝,鬼神禍厥先神,禔不祀……”
按,夷處,猶驕倨?!赌印し敲小罚骸凹q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棄闕其先神而不祀也。”“神禔”即“神祇”。故當(dāng)作:亦知剽竊“紂夷處,不肯事上帝鬼神,禍厥先神禔不祀……”
(77) 第二十七:?jiǎn)韬?,自斯言一啟,君以正諫為要,名臣以歸美為盛節(jié)。而李斯分過之忠,孔光削槁之敬,遂為后世事君之極。則雖有賢者,亦陰驅(qū)潛,率以為容悅之徒而不自知矣。
按,此閻若璩說,偽造《君陳》者以“爾有嘉謀嘉猷,入告爾君于內(nèi),女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猷,惟我君之德。於乎,是唯良顯哉”為成王之言,此教人導(dǎo)諛(諂諛),若以不直諫君王為愛君者。自從此說開端,便有李斯分過、孔光削槁之類事,而興鼓勵(lì)諂媚競(jìng)相取悅君王之邪風(fēng)?!妒酚洝な捪鄧?guó)世家》:“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漢書·孔光傳》:“時(shí)有所言,輒削草稿,以為章主之過?!惫十?dāng)為:?jiǎn)韬簦运寡砸粏?,君以正諫為要名,臣以歸美為盛節(jié)。而李斯分過之忠,孔光削槁之敬,遂為后世事君之極則;雖有賢者,亦陰驅(qū)潛率,以為容悅之徒而不自知矣。
(78)第二十七:君怒之,薄其恩禮,晚年漸不復(fù)聞天下失,得其流弊,有不可勝言者,
按,當(dāng)為:晚年漸不復(fù)聞天下失得,其流弊有不可勝言者。
(79)第五十五:且周公曰、沖子曰小子與孺子何異?
按,當(dāng)為:且周公曰“沖子”,曰“小子”,與“孺子”何異?
(80) 第五十六:王逸注《九辯》“豈不郁陶而思君兮”曰:“憤念蓄積盈胸”,臆也。
按,王逸注為:“憤念蓄積,盈胸臆也?!蓖跻葑ⅰ冻o》,多仿其文體。
(81) 第五十七:則周公之所師即敬止之家學(xué),其視文王若一人焉。父子一道舉乎,此可以該乎彼矣。
按,敬止之家學(xué),指《毛詩(shī)·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故“敬止”當(dāng)加引號(hào);后句當(dāng)為:父子一道,舉乎此可以該乎彼矣。
(82) 第五十八:舜出虞幕,幕成天地之大功,
按,幕幕,覆布周密貌。當(dāng)為:舜出虞,幕幕成天地之大功,
(83) 第六十:故當(dāng)日致有三亳,鼎稱二在。梁國(guó)一在河洛之間,
按,當(dāng)為:故當(dāng)日致有三亳鼎稱:二在梁國(guó),一在河洛之間,
(84)補(bǔ)遺第五十八:況《立政》《周官》實(shí)皆出周公一人手筆,決不自矛盾。祗惜秦火以后無由睹當(dāng)日真《周官》云。何耳?
按,“云何”即“如何”。當(dāng)為:祗惜秦火以后無由睹當(dāng)日真《周官》云何耳。
(85)第六十六:是以揚(yáng)子云親見之,著《法言·孝至篇》?;騿枺褐已约?,謨?cè)谎裕橡⑵踔^忠謨,合皋陶之謂嘉。
按,“忠言嘉謨”出揚(yáng)雄《法言·孝至篇》。當(dāng)作:“或問‘忠言嘉謨’,曰:‘言合稷、契之謂忠,謨合皋陶之謂嘉?!?/p>
(86)第六十九:傳注之起,實(shí)自孔子之于《易》??鬃幼员?,退不敢干亂先圣正經(jīng)之辭。
按,“卑退”若“謙退”,一詞也?!吨芤住は缔o上》“崇效天,法地”孔疏:“知既崇高,故效天;禮以卑退,故法地也?!?/p>
(87)第七十:成王當(dāng)疾,困將發(fā),顧命乃同召實(shí)職之六卿。
按,“疾困”一詞。《禮記·檀弓上》:“曾子寢疾,病?!编嵭ⅲ骸安≈^疾困?!惫十?dāng)為:成王當(dāng)疾困,將發(fā)顧命,乃同召實(shí)職之六卿。
(88)第七十二:蓋孟詩(shī)古奧,變化不逮二雅,而纏綿悱惻之致,溢于言表,猶三百篇遺。則玄成號(hào)為有文采者,
按,二雅,指《大雅》《小雅》,習(xí)慣上作“二《雅》”。“遺則”一詞,自“玄成”另起一句。
(89) 第七十四:于“嗟乎騶虞”一句……于“嗟麟兮”一句,
按,《毛詩(shī)·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薄吨苣稀胫埂罚骸坝卩调胭??!薄坝卩怠眹@詞,不可分。
(90)第七十六:文有以譬喻出之,而理愈顯,而事愈著,而意味愈深。永若改而正言,則反索然。
按,“深永”猶“雋永”也,不可中分。
(91) 黃宗羲序:如此方可謂之窮經(jīng)其原。夷族禍?zhǔn)加凇短┦摹贰?/p>
按,原,溯源。當(dāng)為:如此方可謂之窮經(jīng)。其原夷族禍?zhǔn)加凇短┦摹贰?/p>
(92) 第七:故墨子《尚同篇》有引《大誓》曰:“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fā)罪釣?!?/p>
按,上文已言,釣,乃“鈞”之誤字,謂事發(fā)則與其罪均等也。當(dāng)作:故墨子《尚同篇》有引《大誓》曰:“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fā),罪鈞?!?/p>
(93) 第七:蓋作偽書者,……必依托往籍以為之,主摹擬聲口以為之役,而后足以售吾之欺也。
按,“主”與“役”相對(duì)。當(dāng)作:故必依托往籍以為之主,摹擬聲口以為之役……
(94) 第九:然左氏莊八年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qǐng)伐齊師,公曰:不可。我實(shí)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断臅吩唬骸尢者~種德,德乃降。’姑務(wù)修德以待時(shí)乎。
按,當(dāng)讀為“師及齊師圍郕”。又,閻君要證明者,正偽古文《大禹謨》中“德乃降”乃魯莊公語,作偽者誤以之闌入古文《大禹謨》中。按此標(biāo)點(diǎn),“德乃降”正為《大禹謨》之文。故當(dāng)作:“公曰:‘不可。我實(shí)不德……《夏書》曰:“皋陶邁種德。”德乃降,姑務(wù)修德以待時(shí)乎!’”
(95) 第十一:而奈何后來“其蘇”既竄入《仲虺之誥》中,“后來其無罰”復(fù)竄入《太甲中》篇中耶?
按,閻君論述《孟子》引逸《書》“徯我后,后來其蘇”與“徯我后,后來其無罰”本出一《書》,而作偽者遂將此二句竄入兩《書》。整理者誤以“王后”之“后”為“先后”之“后”。故當(dāng)作:而奈何“后來其蘇”既竄入《仲虺之誥》中,“后來其無罰”復(fù)竄入《太甲中》篇中耶?
(96)第十一:子思有兄生,于子思有嫂。子思有嫂生,于《檀弓》誤解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踴。
按,當(dāng)為:子思有兄,生于子思有嫂;子思有嫂,生于《檀弓》誤解“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踴”。
(97)第十八:只以帝使其子九男節(jié),有為不順于父母語天下大悅,而將歸己節(jié),有不得乎親語。
按,《孟子·萬章上》:“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cāng)廩備以事舜于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于父母,如窮人無所歸?!薄睹献印るx婁上》:“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惫十?dāng)為:只以“帝使其子九男”節(jié),有“為不順于父母”語;“天下大悅而將歸己”節(jié),有“不得乎親”語。
(98) 第十八:堯之欲妻舜,舜不告而娶,以為告則不得娶,是子不能得之于文也。堯亦知告焉,則不得妻是君并不能得之于臣也。
按,“于文”,“文”當(dāng)為“父”。閻君用《史記·外戚世家》“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語。當(dāng)為:堯之欲妻舜,舜不告而娶,以為告則不得娶,是子不能得之于父也;堯亦知告焉則不得妻,是君并不能得之于臣也。
(99)第五十一:試思今文《書·大誥》曰“天休于寧,王興我小邦,周多士”,曰“非我小國(guó),敢弋殷命”,其自卑如此。于勝國(guó)一曰大國(guó)殷,再曰大邦殷,甚且曰天邑商,其尊人如此。
按,閻若璩引《書·大誥》與《多士》,以說明偽古文《泰誓》“昭我周王,天休震動(dòng),用附我大邑周”非武王語,而整理者誤合兩篇為一;“寧王”即文王。當(dāng)為:試思今文《書·大誥》曰“天休于寧王,興我小邦周”,《多士》曰“非我小國(guó),敢弋殷命”:其自卑如此;于勝國(guó)一曰“大國(guó)殷”,再曰“大邦殷”,甚且曰“天邑商”:其尊人如此。
(100) 第五十七:帝禹立稷契,俱已前卒,而舉皋陶,
按,如此,則帝禹曾立稷、契矣。當(dāng)為:帝禹立,稷、契俱已前卒,而舉皋陶……
(101) 第五十八:仁山未知《周語》大子晉曰:胙四岳國(guó),命為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又曰“申呂”。雖衰齊,許猶在。
按,此略引《國(guó)語·周語下》語。姜是四岳之先,堯以四岳佐禹有功,封之于呂,命為侯伯,使長(zhǎng)諸侯。商、周之世,或封于申,齊、許皆其族。故曰“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申、呂雖衰,齊、許猶在。”故當(dāng)為:“賜姓曰姜,氏曰有呂?!庇衷唬骸吧陞坞m衰,齊、許猶在?!?/p>
(102)第五十八:又按邵文莊《寶簡(jiǎn)端錄》曰:周六卿,即虞九官也。冢宰禹,宅百揆也。司徒稷,播谷;契,敷教也。宗伯夷,典禮。,典樂;龍,納言也。司馬、司寇,皋陶作士也。司空垂共工,益作虞也。
按,明學(xué)者邵寶,謚文莊,著《簡(jiǎn)端錄》,以周六卿對(duì)應(yīng)虞九官,以“也”字為某卿對(duì)應(yīng)某官之煞尾:又按邵文莊寶《簡(jiǎn)端錄》曰:“冢宰,禹宅百揆也;司徒,稷播谷、契敷教也;宗伯,夷典禮、典樂、龍納言也;司馬、司寇,皋陶作士也;司空,垂共工、益作虞也。”
(103) 第六十六:襪解則襪之帶解散耳。證亦有二。一《呂氏春秋》,武王至殷郊,系墮,五人御于前,莫肯之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一《哀帝紀(jì)》,中山孝王來朝,賜食于前,后飽起,下襪系。解武王之系也,中山孝王之系也,并音計(jì),皆襪所束之帶也。
按,后半當(dāng)為:后飽,起下,襪系解。武王之“系”也,中山孝王之“系”也……
(104)第六十六:莊九年,亁時(shí)之戰(zhàn),我?guī)煍】?jī),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二子以公旗辟于下道,以誤齊師,
按,亁時(shí),齊地。“公喪戎路”,歸魯,無歸秦事。秦子、梁子,杜預(yù)注:“二子,公御及戎右也。”當(dāng)為: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
(105) 第六十六:又按元熊朋來亦疑《武成》月日,曰:武王……克商之后逗留,日久乃歸沛。公欲留秦樊噲輩,猶能勸以還軍,豈武王反出其下?
按,武王克商后,歸周都鎬京。當(dāng)為:武王……克商之后,逗留日久乃歸。沛公欲留秦,樊噲輩猶能勸以還軍,豈武王反出其下?
(106)第七十二:其文曰:“周公既得命木,庸作書以誥曰,伻來乃命,賚予以嘉禾,
按,“命木”,“命禾”之誤,下文曰“賚予以嘉禾”。伻,使者也。當(dāng)作:周公既得命禾,庸作書以誥曰:“伻來,乃命賚予以嘉禾?!?/p>
(107) 第七十二:夙夜不自皇其皇,敢行貪天之功。
按,“不自皇”即不自安,“皇”通“遑”;后“皇”通“況”。當(dāng)為:夙夜不自皇,其皇敢行貪天之功?
(108)第七十二:其惟王克嗣文武德,天乃用申。厥眷命,休祥攸集。
按,后句當(dāng)為:天乃用申厥眷命,休祥攸集。
(109) 第七十二:惟不畏,畏乃誕,縱厥淫,泆怠傲,以速厥辜。
按,前“畏”,畏懼;后“畏”,可畏之事?!稌o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闭Q,放肆放縱。故當(dāng)為:惟不畏畏,乃誕,縱厥淫泆怠傲,以速厥辜。
(110) 第七十二:故自古小大邦罔不用降災(zāi),日興。罔不用降祥,日亂。
按,當(dāng)為:故自古小大邦,罔不用降災(zāi)日興,罔不用降祥日亂。
(111) 第七十二:王克謹(jǐn),惟天眷命,有申王,惟不謹(jǐn)天,不惟不有申命,亦作孽王,亦入于畏。
按,此上應(yīng)“其惟王克嗣文武德,天乃用申厥眷命”句,故當(dāng)為:王克謹(jǐn),惟天眷命有申;王惟不謹(jǐn),天不惟不有申命,亦作孽,王亦入于畏。
(112)第七十二:我非敢多誥王惟心我惟股肱心,不蘉股肱,克有濟(jì),鮮哉,
按,蘉(mánɡ),《書·洛誥》:“汝乃是不蘉,乃時(shí)惟不永哉?!标懙旅麽屛模骸榜R云:勉也?!碑?dāng)為:我非敢多誥。王惟心,我惟股肱;心不蘉,股肱克有濟(jì),鮮哉!
(113)第七十六:如襄九年,穆姜舉元體之長(zhǎng)也。已先文言有之,豈孔子襲穆姜乃撰穆姜語者?用孔子耳而代之,后先事之虛實(shí)有不暇顧。
按,當(dāng)為:如《襄九年》穆姜舉“元,體之長(zhǎng)也”,已先《文言》有之。豈孔子襲穆姜?乃撰穆姜語者用孔子耳。而代之后先、事之虛實(shí)有不暇顧。
(114)第八十三:天祚宋代絕學(xué),有繼程子出而理明……邵子出而數(shù)明。
按,當(dāng)為:天祚宋代,絕學(xué)有繼:程子出而理明……邵子出而數(shù)明。
(115) 第五十三:又按《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望者十六日,庚寅自庚寅數(shù)至二十一日乙未正六日。
按,當(dāng)作:望者十六日庚寅,自庚寅數(shù)至二十一日乙未,正六日。
(116) 第八十三:殷見曰,同鄭注眾見。四方諸侯,四時(shí)分來,亦以夏時(shí)。
按,《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時(shí)見曰會(huì),殷見曰同”鄭玄注:“殷猶眾也。”故當(dāng)為:“殷見曰同”鄭注:“眾見。四方諸侯,四時(shí)分來。”亦以夏時(shí)。
(117) 第九十:夫長(zhǎng)城始于魏惠,繼于趙武靈、燕昭,而極于秦始皇。魏惠所筑者。固陽武靈所筑者;自代并陰山至高闕,燕昭所筑者;自造陽至襄平,始皇所筑者;起臨洮至遼東,皆非雁門岢石應(yīng)蔚之跡也。
按,當(dāng)為:魏惠所筑者,固陽;武靈所筑者,自代并陰山至高闕;燕昭所筑者,自造陽至襄平;始皇所筑者,起臨洮至遼東。
(118) 第九十三: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中,此為東漢水,又言沔水,東南徑沮水,戌而東南流注漢。
按,《水經(jīng)注·沔水》作“沮水戍”,清王鳴盛《尚書后案》謂“沮水戍在略陽縣東南,與沔縣接界”。戍,乃駐軍城堡營(yíng)壘,即防守?fù)?jù)點(diǎn)。陳橋驛《水經(jīng)注地名匯編》舉水流沿岸地名,“沮水戍”之外,尚有白馬戍、興勢(shì)戍、黃金戍、葵丘之戍、巴溪戍等。故后句當(dāng)作:東南徑沮水戍,而東南流注漢。
本文只列出了該書部分疏失。筆者網(wǎng)絡(luò)文章《點(diǎn)金成石——錢文忠整理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疏失六百處》較為詳盡。
由黃懷信、呂翊欣點(diǎn)校的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質(zhì)量較好,理應(yīng)引起學(xué)界重視。
對(duì)皓首窮經(jīng)、博極群書的清代學(xué)者保持必要的敬畏,十分必要:此筆者研讀閻文及其他清人著作之體會(huì)。區(qū)區(qū)所見,望專家、讀者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