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
(二連浩特市蒙古族幼兒園 內蒙古二連浩特 011100)
蒙臺梭利教育從引進我國至今,一直是比較受歡迎的。國內對于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的探索的機構多為私立幼兒園以及開辦蒙氏班的公立園,整體貫徹落實蒙臺梭利教育的公立幼兒園較少,民族地區(qū)的蒙臺梭利教育幼兒園更少[1]。盡管如此,我國的“蒙臺梭利式”教育機構和幼兒園數量依然在不斷增加。但從實際調查結果中可以發(fā)現,許多幼兒園老師雖然模仿蒙臺梭利式教育,但教育效果卻并不理想。在蒙臺梭利教育方式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實際情況而出現各種“水土不服”問題,教師如果沒有抓住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精髓,是很難在實際應用中發(fā)揮其教育作用的。
蒙臺梭利教育方式有其價值所在,因此許多幼兒園都會嘗試運用這一教育方式,但由于部分幼兒教師對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掌握不徹底,在實施過程中難以真正發(fā)揮出蒙臺梭利教育的作用,其教學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教師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要先了解自身在應用蒙臺梭利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有針對性地去尋找解決和優(yōu)化辦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在當前許多幼兒教育實踐活動中,都有蒙臺梭利教育的應用,因而其蒙氏教育的氛圍是非常濃厚的。在許多幼兒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升課程中,蒙臺梭利教育也是課程內容之一,甚至許多幼兒教師會為了專門學習蒙臺梭利教育教育去報班學習。但由于我國對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沒有形成深入而專門的研究,許多老師也只能學習其表面形式,教學方式單調,難以真正貼合幼兒園兒童的學習現狀,幼兒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
比如,蒙臺梭利教學中,具有特色的教具是其教育內容的重要構成要素,但很多教師由于對蒙臺梭利教學理念理解不深,以為將蒙臺梭利的教具放置在教室里就是蒙臺梭利教育,這種教學方式自然是行不通的。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觀察和了解兒童的內在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給兒童提供更適宜其學習的環(huán)境,滿足其需求。但許多幼兒教師在開展蒙臺梭利教育時,觀察兒童的方式很簡單,其觀察并不能真正幫助教師了解兒童的內心需求。許多教師甚至對兒童心理了解不夠,沒有基礎理論支撐,導致其在觀察兒童時缺乏科學的觀察記錄能力,因而也難以真正展開個別化教學活動。在正常的蒙臺梭利教育環(huán)境下,幼兒主要是通過自己動手接觸個性化的教學用具來達到啟發(fā)其思維的自我學習效果,這也就要求蒙臺梭利教具需要具有“自我糾正錯誤”的功能,讓兒童能夠在接觸教具的過程中實現兒童的自我教育。在兒童接觸蒙臺梭利教具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扮演一個觀察者的角色,根據兒童的行為來發(fā)現其內心需求,適時地進行引導,必要時提供相應的幫助。但在幼兒園開展蒙臺梭利教育活動中,許多幼兒在走“蒙氏線”時很容易東張西望,教師也并未根據兒童的反應及時做出回應,走線也就成了形式化的教育方式。許多兒童在玩“粉紅塔”時,也并未根據教師的示范方式去搭建,導致蒙臺梭利教育中的“自我糾正錯誤”作用沒能得到有效發(fā)揮,這也主要是由于教師對兒童的觀察不夠細致,沒能及時給兒童以正確的引導。
當前,在我國幼教實踐中,興辦“蒙氏園”、引進“蒙氏教育”的氛圍非常濃厚,在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中,蒙臺梭利教育也成為培訓內容之一,甚至還有幼兒園派送教師參加專門的“蒙氏培訓”[2]。很多幼兒園為了博噱頭,會給幼兒園冠上“蒙臺梭利教育”的名頭,但實際上教育經費不夠,蒙臺梭利教具和教學資料無法購置齊全,并不能給兒童以真正的蒙臺梭利式教育。加上許多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不夠,也并未真正接受過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熏陶,因而其教學能力并不足以支撐其在教學活動中使用蒙氏教育。在這些大背景之下,許多幼兒園的蒙臺梭利教育往往只是生搬硬套其教育形式,缺乏核心教育理念。
蒙臺梭利教育課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教師掌握蒙氏教育的教育理念,了解蒙氏教育內涵。幼兒教師要在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后在幼兒園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和角色,在不斷反復實踐的過程中熟練掌握蒙臺梭利教育方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幼兒教師并未真正掌握蒙臺梭利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也并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清楚自身想要通過蒙臺梭利教育來給兒童以什么樣的教學體驗,讓兒童得到怎樣的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會導致其在進行課程設計和規(guī)劃時,難以科學有效地安排課程。
由于許多幼兒教師本身對蒙氏教育認知不夠全面和深刻,導致其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教學效果得不到保證。許多幼兒教師在開展蒙氏教育時,其教學流程主要是教師講解示范、兒童操作訓練、評價。在這三個流程中,教師大多將重心放在兒童的教具操作訓練中,對評價反而不夠重視,評價方式也較為簡單,以終結性的評價為主,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和指點。比如,在“銀行游戲”中,教師在演示完了以后,會給兒童提供相應的教具讓他們自行操作摸索。操作過程中,某一個兒童先將答案寫好,再去擺放教具珠子,大部分教師只要看到孩子題卡上的答案正確,便不會去多關注其操作過程。但教師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該兒童不需要經過珠子擺放就能得到正確答案,說明其思維邏輯能力已經有了較好的發(fā)展,這類簡單的題目不足以訓練兒童能力,應該為其準備難度更高的題目。但教師的忽視往往會導致其遺漏了這個問題,導致兒童得不到個別化教育,蒙氏教育也就難以真正發(fā)揮出其教育作的用和價值。再舉一個例子,某一個兒童對“0+1=”產生疑惑,大多教師只會告訴兒童,0就是沒有,不用擺放珠子。這種情況下,幼兒教師犯了灌輸式教育的錯誤,沒能在互動過程中強化兒童對“0”的概念。
蒙臺梭利教育法是為滿足幼兒園一線教學需求開設的課程,要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蒙臺梭利教育思想與方法的內涵,以便入職后活學活用[3]。蒙臺梭利教育法是為了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開設的課程,只有加強對蒙氏教育的實踐,切實在兒童教育活動中幫助其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發(fā)揮出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作用和價值。這要求幼兒園教師要加強對蒙臺梭利教育的認知和理解,深入挖掘其內在思想精髓,在教育過程中明確教育目的目標,利用蒙臺梭利教育法來充實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才能更好地將蒙臺梭利教育法應用于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去,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蒙臺梭利教育雖然最初是起源于對處境不利的兒童的教育,但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經過國外幼兒園的不斷實踐,已經得到驗證,能夠對兒童起到較大的教育作用。不論是國外的兒童還是國內的,不論是正常的兒童還是處境不利的,其自身內部有著相似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能,因此蒙臺梭利教育是可以用于幼兒園兒童教育中的。幼兒教師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需要深入挖掘蒙臺梭利教育的內在思想和精髓。具體而言,蒙臺梭利更重視兒童環(huán)境的利用和創(chuàng)設,因為,兒童教師要深入研究環(huán)境教育、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如何在教學環(huán)境中與兒童互動等重要問題,并根據班級兒童的實際情況去調整,以兒童現狀為中心,去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幼兒教師不能只抱著跟風的心態(tài),也不能只簡單參加幾個蒙臺梭利教育培訓班、看一點蒙臺梭利教學書籍資料,就打出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招牌,而是要切切實實深入挖掘蒙臺梭利教育的內在思想精髓。
教師在開展蒙臺梭利教學活動前,首先要明確教育課程想要達到的目標,明確課程定位。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幼兒教師要將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掌握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力、對兒童進行激發(fā)與評價等能力納入課程教育目標中去。為了優(yōu)化蒙臺梭利教育課程結構,其課時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從原來的32課時調整到了48課時,增加了16節(jié)課時。課時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了協調了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內容。雖然蒙臺梭利教育法在最初是為處境不利的兒童設計的,但發(fā)展至今,卻已經成了許多幼兒園提高收費的噱頭。蒙臺梭利教學方式雖然更加靈活,教學課程多元化,但為了更好地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幼苗,不應該將蒙臺梭利教學法打造成高費用的“貴族教育課程”。
作為幼兒園綜合課程的一部分,或者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補充,蒙臺梭利教育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課程模式,尤其是關于讀、寫、算的內容和方法,能夠較好地彌補我國幼兒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缺陷,在幼兒園主題課程中,自然地將蒙氏課程融入園本課程[4]。作為幼兒園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蒙臺梭利教育法能夠很好地充實幼兒園教育課程,提高幼兒園課程的靈活度和質量,彌補我國幼兒園課程中的某些短板。因此,幼兒教師要深入挖掘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作用和價值,將其融入我國現有的幼兒園教育課程內容中,促進蒙氏教育的本土化。比如,在幼兒園認識正方體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粉紅塔”,融和兩種教育內容,讓兒童能夠在蒙臺梭利教育法中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正方體的特征,加深對正方體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但也不能舍本逐末,蒙臺梭利教育法只能用于豐富和補充我國幼兒園的課程,不能取代課程內容,教師要把握好其分寸。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作為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實施主力人員,需要發(fā)揮其作用,積極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為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進程提供支撐力。為了提高園本內容的創(chuàng)新度,教師可以嘗試將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和我國本土幼兒園教育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式,用蒙臺梭利教學形式來開展本土課程內容的教學。比如,將本土教育課程與蒙臺梭利教育課程中的“粉紅塔”“銀行游戲”等教育方式結合,讓兒童在更具趣味性、更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中鍛煉其思維邏輯能力,完成自我教育。
不論是在什么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機制都是非常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參考蒙臺梭利教學理念中的“自然后果法”來完善教學評價機制?!白匀缓蠊ā毙枰獌和l(fā)揮自身的評價能力,養(yǎng)成自我檢驗的習慣,不論是教師還是兒童,都需要以此來不斷自我檢驗。教師需要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兒童也需要以此來檢驗自身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完善幼兒園教學評價機制。此外,為了加強對兒童的觀察,教師可以利用蒙臺梭利教學中的不同數學教具來分析兒童的操作行為,進行深入的比較和研究,探討兒童當下階段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判斷出自身的教學效果。要把考試和評價方法從表征性分數機制轉變到實質性內容機制上來,在考試和評價中重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測評的真實性和情境性[5]。
蒙臺梭利教學方式從創(chuàng)立到傳播至今,已經有了較為長遠的發(fā)展史,雖然其教育方式在我國應用廣泛,但應用效果仍然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幼兒園教師要不斷加強對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研究和應用,加深對其核心教育觀念的理解,掌握其精髓,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通過加強蒙臺梭利教育法與我國本土幼兒園課程教育內容的結合,相信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為兒童帶來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