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云海
(甘肅省舟曲縣林業(yè)和草原技術綜合服務站,甘肅 舟曲 746300)
花椒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樹種,主要應用于油料、香料領域,其優(yōu)勢為生長發(fā)育快、應用領域廣泛、栽種管理簡單、適應能力突出、經濟價值高等。舟曲縣花椒種植面積較大,但生產中存在良種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產量低且不穩(wěn)定等問題?;诖?,本文總結了適宜舟曲縣的旱地花椒種植技術。
花椒屬于蕓香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陽性樹種。性喜光照和干燥溫涼的氣候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適應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微堿性沙質壤土、黃壤土或鈣質土,比較耐旱,在海拔2200m以下的地區(qū)都能生長,但在年平均溫度10~15℃,年降雨量400~700mm的地方生長發(fā)育良好。不耐澇,積水或洪水沖刷都能使其死亡,雨水過多時花椒樹易徒長、易落椒?;ń芳扰赂邷赜峙聡篮?,易遭凍害,在高寒山區(qū)種植花椒,應選擇向陽、避風、溫暖的地方。
分株、播種、扦插、嫁接等都是常用的花椒繁育技術,其中播種育苗操作簡便、苗木培育所需時間短,適合大范圍的花椒種植,但苗木出現變異的概率相對較高,且結果時間較晚。嫁接法能有效避免變異問題,維持花椒的品種優(yōu)勢,可實現花椒提前結果,但應用于實際生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進行大范圍推廣。扦插法被廣泛應用,雖然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能讓母樹的優(yōu)點得以保持,同時成活率高。分株法出現變異的概率相對較低,但壽命較短。舟曲縣常采用播種育苗。
苗圃地應設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病蟲害少的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地勢平坦的地塊或緩坡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透氣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選好育苗地塊后要進行1次翻地,結合翻地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60000~67500kg/hm2、過磷酸鈣300~450kg/hm2。
通常在7—9月采種,果實成熟后將其放置于干燥的室內,待果皮開裂后將種子取出,晾干后儲存。次年3月上旬后,用70℃的水浸種12h,用堿水清洗表層的蠟質層后用清水清洗干凈,用20℃的濕沙進行催芽處理。3月中旬后,花椒種子露出胚根時開始條播,行株距控制為(3~5)cm×(30~40)cm?;ń贩N子的頂土能力較弱,覆土厚度控制為2~3cm。
播種后噴灑1次足夠的水分,然后覆蓋一層秸稈,防止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濕潤?;ń酚酌绯鐾梁?,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揭去蓋草。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追肥提苗,以后每隔30天追施1次稀薄的提苗肥。7—8月苗木生長旺盛時追施2次1%~2%的磷酸二氫鉀,但幼嫩的花椒苗不宜用氨水或碳酸氫銨作追肥?;ń访缙詢纫皶r除草,以利幼苗生長,同時適時間苗,把生長過弱、過密、有病蟲的幼苗間去,促進苗木生長,提高苗木質量。
一是在田邊地埂、梯田埝邊栽植。采用椒糧間作模式,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滿足作物的光照需求,整體產量較為理想。二是在光照較為理想的房屋周圍栽植。該栽植模式的管理較為便捷,且樹體相對較大。三是在山坡荒地或棄耕地上栽植。該栽植模式為集中栽植,便于進行管理,但若管理不到位易引發(fā)病蟲害蔓延問題。
3.2.1 穴狀整地 在房屋周圍、農田邊、梯田埂邊種植時,主要選擇穴狀整地方式。栽植穴的長寬都控制為約50cm,深度控制為約40cm。栽植穴距離農田邊或梯田埂邊40~70cm。挖穴過程中將表土、底土分開放置,方便后期回填處理。
3.2.2 挖魚鱗坑 對于破損程度較為嚴重的黃土坡、石質山坡來說,應選擇挖魚鱗坑的模式。從上部逐漸挖到下部,將其堆成半圓形的土坎(1m直徑),并在其上放置草根、石塊等。栽植穴的標準為40cm×40cm×40cm。
3.2.3 修水平階或反坡梯田 在坡耕地上修反坡梯田或水平階,可對雨水進行有效攔截,同時發(fā)揮保土保肥的作用。挖土時將表土與底土分開放置,底肥與表土混合均勻后填入梯田的中下部,底土撒在上部或筑土埂。最后在田面進行挖穴處理,規(guī)格為40cm×40cm×40cm。
花椒苗栽植有春植、秋植2種模式,春季氣候干燥,同時土壤水分含量不高的區(qū)域,應選擇秋季栽植。秋季栽植的最佳時間為9—10月。栽植時把一些嫩葉、嫩梢去掉,減少水分蒸發(fā)。山區(qū)河谷地在冬季花椒落葉后,早春花椒苗發(fā)芽前(最好是在發(fā)芽前20~30d)栽植為好,栽植后澆足定根水。
初建椒園時,坡度大的株行距小,坡度小的株行距大。梯田埂邊或農田邊栽植花椒,可順地埂栽1行,株距以2.5~3m為宜。平緩地行距2m、株距1.5m,栽植時應挖大窩,施足底肥,做到“窩大低平、深挖淺栽、重施底肥、熟土填窩、根伸苗直、定根水足”。每個栽植穴施農家肥2.5kg、磷肥50g,與土壤拌勻后放入穴底,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栽植后覆一層厚約2cm的細土,隨后踏實、澆水,澆水程度以土面濕潤為宜。
3.5.1 合理修剪 整形是保障花椒產量、質量的重要措施,科學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使花椒樹冠骨架更牢固,且層次更為分明,從而改善通風條件和光照條件,在提高花椒產量的基礎上,延長花椒樹的壽命。修剪要遵循“冬剪為主、夏剪為輔”的原則,夏剪主要通過壓、拉、墜等對枝條的角度進行優(yōu)化,提升透光率,確?;ń帆@得充足的光照。長度超過50cm的側枝要實施摘心處理,保障其順利結果。冬季修剪主要對交叉枝、細弱枝、病蟲枝、過密枝等進行修剪。
幼齡樹:嚴格遵循“整形與結果并重”的原則,栽種后第一年在距地面適當高度進行剪截處理,第二年發(fā)芽前剪除樹干基部30~50cm的各種枝條,同時對主枝進行短截處理。結果樹:對多余的大枝進行疏除處理,冠內的各種枝條主要采用疏的方式,保證內部透光、通風。老年樹:對弱枝、老枝等進行清理,同時保留大芽,確保樹勢順利恢復。
3.5.2 施肥管理 花椒施肥包括基肥、追肥。施基肥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樹體順利分化,強化樹葉的光合作用。基肥主要選擇有機肥,秋季清園處理后在樹冠滴水線位置開40cm深的溝,幼樹施過磷酸鈣0.3kg、有機肥5~10kg,成年樹施過磷酸鈣1kg、有機肥20~30kg,施肥后覆土。一般在果實膨大期追肥,每株植株追施尿素0.3g、過磷酸鈣1kg。
3.5.3 水分管理 萌芽水一般在3月澆灌,以小水灌溉為宜,以免降低地溫;封凍水是在冬季休眠階段進行灌水,目的是預防凍害;花后水在坐果期灌溉,目的是提升花椒產量;果實采摘完成后灌秋前水,保證樹體的能量儲存。
3.5.4 越冬管理 9—10月及時控制花椒長勢,同時噴施護樹將軍,保障樹體順利越冬。對幼苗和主干進行培土,同時對樹體進行涂干,涂干材料為水、植物油、食鹽、硫磺、生石灰按200∶1∶20∶5∶50混合。越冬期適量使用防凍劑。
4.1.1 花椒根腐病 花椒根腐病主要發(fā)生于成年花椒園或苗圃,主要由腐皮鐮孢菌引發(fā),表現為根部腐爛變色、存在刺激味道、根部位置的表皮與木質完全脫離、木質為黑色,嚴重時植株死亡。防治措施:保障花椒樹布局合理,避免環(huán)境陰濕,確?;ń穲@干燥、通風;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及時對土壤進行消毒,及時清除病苗;移苗時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浸根24h;進入到4月用15%粉銹寧300~800倍液對成年樹進行灌根處理,同時冬季灌根可防止病原菌越冬;及時清理病死根及死樹,剪口處涂石硫合劑原液消毒。
4.1.2 花椒葉繡病 常發(fā)生于高溫高濕的夏秋季,主要危害花椒葉片,會導致花椒提前落葉,影響第二年的產量。發(fā)病早期花椒樹葉表面產生2~3mm的水漬狀褪綠斑,背部產生橘黃色的泡狀物。防治措施:未發(fā)病時噴施0.1%~0.2%的波美石灰硫磺合劑或布波爾多液,或在6月初、7月下旬噴施萎銹靈200~400倍液;發(fā)病后噴施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4.1.3 花椒流膠病 花椒樹在春、夏、秋季會流出一種黃褐色的液汁,凝固后似膠狀,俗稱“流膠”?;ń窐涞牧髂z現象較為普遍,流膠導致花椒樹生長勢衰弱、產量下降,嚴重時提前衰亡。花椒樹流膠主要由真菌引起,或由枝干皮層受蟲害、灼傷所致,氣溫越高流膠越重,可在短時間內導致基部韌皮部壞死、腐爛。防治措施:清園時對園內進行全面消毒,集中深埋或燒毀各種帶病枝葉;按照要求噴施藥劑,全面落實預防工作,并定期追施有機肥;確保肥水充足,定期對雜草進行清理,分別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使用花椒壯蒂靈,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把樹體上的膠狀物刮除,并涂維生素B6軟膏,避免人為因素對花椒樹造成損傷。
4.2.1 花椒虎天牛 花椒虎天牛屬鞘翅目,天???,是花椒的主要害蟲,成蟲直接蠶食樹葉,幼蟲直接鉆蛀樹干,導致花椒樹枯死?;ń坊⑻炫MǔC績赡戤a生一代,大部分表現為幼蟲越冬的情況。進入5月后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陸續(xù)爬出樹干,蠶食花椒樹葉。成蟲在雨前悶熱天氣及晴天更為活躍。7月中旬后成蟲開始交尾,在樹皮裂縫處產卵,雌蟲一生的產卵量可達20~30粒。8—10月蟲卵陸續(xù)孵化,幼蟲直接在樹干上越冬,次年4月后幼蟲開始蠶食樹皮,5月后幼蟲蠶食木質。成蟲盛發(fā)期的晴天早晨和下午是花椒虎天牛成蟲取食、交尾、產卵的活躍時刻,可人工捕捉成蟲;成蟲盛發(fā)期,噴施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毒殺成蟲;刮除卵粒和幼蟲,6—8月每隔5~7天對花椒樹干莖部進行1次檢查,如發(fā)現卵粒應及時刮除殺死;被害部位流有黃褐色汁液或排出淡黃色木屑,用鋼絲鉤殺或將殺蟲農藥注入蟲口;樹干莖部的皮刺和翹皮全部刮除;及時挖除并集中燒毀被害的死樹,徹底消滅蟲源。
4.2.2 花椒介殼蟲 花椒介殼蟲是同翅目蚧總科為害花椒的蚧類統(tǒng)稱,主要通過刺吸性口器蠶食嫩枝、葉子、芽,易引發(fā)枯梢問題,嚴重時導致花椒死亡。花椒蚧類的體型相對較小,雌雄異型,雌蟲通常固定于枝干、葉片上面,在介殼下面產卵,最初孵出的若蟲沒有介質或蠟質覆蓋,在枝條、葉片上爬動。介殼蟲一年出現一代或幾代,5月、9月能看見若蟲、成蟲。成年后的介殼蟲被介質或蠟質覆蓋,藥物防治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對介殼蟲的防治主要集中在若蟲階段。防治措施:冬季落葉后,噴施2~3波美度石硫合劑,并用樂果30倍液涂樹干;冬春兩季用刷子直接處理繭內的雄蛹、雌蟲;噴施40%速撲殺800~1000倍或氧化樂果1000倍;用草蛉、寄生蜂、瓢蟲等蚧殼蟲的天敵進行防治。
4.2.3 花椒蚜蟲 花椒蚜蟲屬同翅目,蚜蟲科。嫩梢、幼芽、花等被危害后呈畸形,影響花椒生長發(fā)育,同時易誘發(fā)煙煤病。花椒蚜蟲一年內可繁殖20~30代,主要以卵的形態(tài)在花椒樹上越冬,次年3月后在花椒樹上繁殖2~3代,生成有翅胎生蚜,4—5月部分飛往其他寄生樹危害,6月上旬滯留在花椒樹上的蚜蟲開始遷移。防治措施:萌芽前用石硫合劑防治,萌芽后噴蚍蟲啉、噻蟲嗪等殺蟲劑;花椒謝花后噴施40%樂果乳劑1200~1600倍液;5月上旬捕捉七星瓢蟲幼蟲、成蟲,放置于花椒樹枝上,瓢蚜比例為1∶200,或用蔗糖液、人工蜜露等吸引花椒蚜蟲的天敵;9月中下旬再噴施1次40%樂果乳劑1200~1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