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關注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智能結構的理論。加德納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多元智能理論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論依據,素質教育倡導關注學生德體美勞等多方面的“智能”,同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音樂智能也是人類多元智能之中的一種,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智能,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欣賞、創(chuàng)作等智能的提升,同時可以促進其他智能的發(fā)展和提升?;诙嘣悄芾碚?,筆者提出以下高中音樂教學策略。
第一,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師不僅要認識到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同時還應當對學生差異進行細致分析,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從而針對性展開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初步了解學生現有音樂能力和水平,其調查內容包含學生音樂學習經歷、家庭背景、喜好的音樂類型等,之后對調查中所獲取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不同層次,開展分層教學。學??梢圆扇∽甙嘀频男问剑瑢⒁魳匪仞B(yǎng)和水平大致相同的學生分配到同一班級中,這樣在統(tǒng)一授課時間,分不同層級進行教學。不同層級班級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可以不同,以滿足不同音樂智能水平的學生學習音樂的需要。
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氛圍。加德納認為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智力提升,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素質獲得全面發(fā)展。音樂教師應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合適的音樂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及動力,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為進一步學習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yǎng)打下良好基礎。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學生音樂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應增加課堂的應用性、創(chuàng)造性與趣味性,鼓勵學生大膽體驗與嘗試,創(chuàng)作具有個人理解和感受的音樂作品。例如,張寒暉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犯下的種種滔天罪行,含著淚水創(chuàng)作了具有深厚愛國情懷的歌曲《松花江上》。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結合《松花江上》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領學生把握歌曲的情緒,增強對歌曲的理解,體會歌曲獨特的韻律與激情,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第三,合作探究,展示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將傳統(tǒng)的個體化、被動式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楹献?、自主、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展示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增強,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內在學習動力,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先給學生提出問題,分配學習任務,然后組織學生搜集相關音樂資料,并引導學生對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之后各小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成果展示,完成音樂課程學習任務。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資料搜集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教師也能在活動展示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遼闊的草原》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蒙古族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風俗和特征,了解內蒙古歌曲的風格特點,尤其是“長調”的特點,在深入鑒賞中感知蒙古族民歌的純美,并以此感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象。課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才藝展示,讓學生學唱蒙古族民歌,加深學生對草原民歌特點的理解。
音樂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關乎學生健康成長。在音樂作品中往往蘊含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恰好可以為學生的精神養(yǎng)成提供助力。基于多元智能理論開展高中音樂教學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通過分層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以及合作探究等形式有利于深入挖掘音樂的情感內涵,進一步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其音樂文化內涵,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提升。
(許汝振,淮北市第七中學,安徽 淮北 235025)